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脂本《葫芦僧判断葫芦案》陕西汉中市二中刘钟智十多种《红楼梦》版本,可分脂本程本两大系统。脂本八十回,手抄本,有脂砚等人评语;程本一百二十回,刊刻本,尽删脂砚等人评语。脂本在前,程本在后,脂本离原著近,程本离原著远,程本是程伟元、高鹗大量修改脂本并补续...  相似文献   

2.
《石头记》的“脂批”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出自多人之手,不全是脂观斋一人所批。回前回后的大字批,情况更加复杂。徐乃为说回前批全是“曹雪芹批的”,证据不足,不能成立。曹雪芹是《石头记》的原作者这一结论,不容推翻。所谓“曹雪芹披阅增删”,那不过是作者的托词,和鲁迅的《狂人日记》前言、茅盾的《腐蚀》序一样,“万不可被作者瞒蔽了去”,而且也不是躲避文字狱。曹渊即曹颜,虽不失为一家之言,然尚不能定论。即使论定,也不能剥夺《石头记》原作者曹雪芹的著作权。  相似文献   

3.
脂砚斋新解     
曹雪芹于乾隆二十五年回北京后,脂砚斋协其整理《红楼梦》书稿,并加评语,故名“脂评”,现存脂评《石头记》主要有北京大学藏本七十八回,清刘铨福原藏本十六回,清怡亲王府抄本四十一回又两个残回,清蒙古王府抄本前八十回等。“脂砚斋”是谁?聚讼纷纭,莫衷一是。甚至有人认为“脂砚斋”即史湘云。“余(脂砚斋)尝哭芹,泪亦待尽!”“脂砚斋”究何所指?此乃红楼公案之一。  相似文献   

4.
浅谈《红楼梦》甲戌本的“凡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有关“凡例”的三个辩论点论及《红楼梦》甲戌本的“凡例”,便使人想起有关“凡例”的三个逐次深入的辩论点。第一个辩论点:“凡例”是真是伪?1980年6月,冯其庸先生在美国举办的首届国际《红楼梦》研讨会上提交了《论(脂视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凡例”》的论文,论证的中心意思为:《红楼梦》甲戌再评原本上并没有“凡例”,今存甲戌本上的这个“凡例”是后人伪造的。他的结论如下:“我认为甲戌本《石头记》的‘凡例’其前四条是后加的,其第五条是就脂现斋重评《石头记》第一回的回前评改窜的。‘凡例’伪造时代,最早大致不能…  相似文献   

5.
人的天职,在于探求真理——哥白尼脂本与程本优劣得失的争论是所谓“红楼大战”的焦点之所在。为探讨这个命题,我们不妨客观地、平心静气、摒除一切先见、成见地将二者加以比较;不将那种看作绝对好或绝对不好,而从各有优点、各有千秋的视角切入。俗云:“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相比之下,优劣得失,该可看出一些端倪了吧。各种脂本脂评的发现与红学家的辛勤考证、深佚的成果,有关脂本的面目及脂本脂评提示的后卅回佚文的主要情节,大致可以看得出来了。当然,问题不仅在于写什么,而且在于怎样写。按这个“作者原意”撰写的《新…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中“三玉”——贾宝玉,林黛玉和妙玉,早已为读者所熟悉。但大观园里还有一“玉”——林红玉,却往往被人忽视。她是怡红院烧水扫地的丫头, “因‘玉’字犯了林黛玉宝玉,便都把这个字隐起来,都叫她小红。”然早期脂评本的叙述中皆称为“红玉”,可见,她也是“玉”。她与林黛玉名字只一字之差,在作者的构思中,她与黛玉一定有着不解之缘。熟谙作者创作意图的脂砚斋在评语中曾指出这一点。在《红楼梦》二十四回“小红本姓林”一句旁,脂批:“又是个林。”“小  相似文献   

7.
今年六月十四日,上海敬华艺术品拍卖公司拍出了一部残脂本《红楼梦》,残存一至十回文字和三十三回至八十回总目。冯其庸先生看过这个本子的原件,又用这个本子的复印本与庚辰本逐字对校了一遍,确认是一个残脂本:其一,它保留着脂本所独有的部分回前诗。在这仅存的十回中,共有二、  相似文献   

8.
在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有关曹雪芹家世生平的资料中,脂评仍属于最可靠的资料之一。只是由于多数评语在这方面语焉不详,加之时间概念不明,因而给我们作出准确的判断带来了相当的困难。但即便如此,脂评中仍有一小部分涉及了明确的时间概念。把这部分评语集中起来加以综合研究,对我们弄清作者的家世生平不无好处。首先说明一点,本文所云“时间概念”,不是指评语有明确的落款年月,而是指评语中有诸如“三十年前”、“屈指二十年”等措词(当然,在具备了后者的前提之下,又  相似文献   

9.
己卯本(又称脂怡本和脂配本)与庚辰本(又称脂京本或脂评本),这两个本子的评语是有大量差异的。冯其庸同志在其《论庚辰本》一书中,一方面也承认这两个本子有大量的异文,承认这两个本子的评语有差异,但是同时他又肯定“庚辰本现今已证明是完全照己卯本过录的”。怎么解释这个矛盾呢?关于正文中的异文,他说:“对于庚辰本不同于己卯本的某些文字的来历仍然不明。因此要十分确切地毫无遗漏地了解从己卯本到庚辰本的全过程,还有待于资料的出现和更好地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依据《蒙古王府本石头记》影印本辑录出的634条独有批语,通过与脂评对比,着力研究蒙府本侧批评点者的特点。由于蒙府本批者对原稿的改动情况不了解;与脂评相比,批语中没有相互争论的情况;对书中部分人物的态度不同;对其他小说的态度不同以及与脂评者具有不同的世界观,因此,蒙府本批者不属于脂评者,但批语却为我们留下了与曹雪芹的生活保持了一定距离的脂评者圈外之人对《石头记》的评价,有无法替代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1.
作为120回抄本,蒙府本《石头记》一直受到红学界的重视,关于其配抄部分底本问题,学界一般认为应属程甲本系统。通过蒙府本与各翻印本文本比对,论述蒙府本配抄部分文本系据程甲本系统而来,确切地说:卷首程序乃抄自藤花榭本,而非程甲本;配补正文部分(第57回-62回、第81回-120回)则抄自程甲本和程甲本翻印本,而非另一种“底本是脂本和程本之外的抄本”蒙府本乃是一部脂本和程甲本翻印本的配装本。  相似文献   

12.
本文着重探讨了啖助、赵匡、陆质(淳)等人的《春秋》学派的学术贡献,认为其学说特别值得注意的有两个方面:一是在学风上舍传求经、会通三传;二是在内容上关于《春秋》的主旨以及三传的得失的阐释.其贡献则不仅在活跃学术思想,推动舍传求经的风气,而且具有经学的示范意义,促使人们思考怎样进一步阐发“微言“,复兴儒道.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逐条批驳了欧阳健《关于脂批的“针对性”和锋芒所向》一文对《红楼梦》中所谓“重评型”脂批的解释及其有关结论,指出欧阳健为了论证其“程前脂后”的观点,已经滑入了牵强求证的末路。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胡适生前面对罕觏之涉红资料——永忠"吊雪芹三绝句"秘而不宣为切入口,重考《红楼梦》在早期传播史上即存在版本"二元论"现象,即初期流布已有《红》系本和《石》系本两种本子:前者为雪芹家传本,题签曰《红楼梦》,以甲辰本、程本为代表;后者为脂砚们圈内传阅本,题签曰《石头记》,以甲戌本、庚辰本、戚序本等脂本为代表。现存《石》系本即所谓脂本,因传播频繁、燕石莫辨、残阙不一而讹误衍夺甚夥,亦有因脂砚们不甚了解《红楼梦》主旨和雪芹命意而自以为是的篡改和歪曲。有鉴于此,以第五回"悲金悼玉"、第二十二回宝黛钗谜诗为中心,以第十八回、二十一回、二十八回等异文为佐证,考辨《红》系本乃雪芹家藏原本,许多异文并非源自脂本,而是自成系统,进而揭橥两系本隔如参商,在钗黛形象塑造方面爱憎迥别,右钗右黛亦轩格不入,论辩雪芹笔锋含蓄蕴藉,虽以一字之褒贬而春秋大义在焉。  相似文献   

15.
《初潭集》是李贽收集《世说新语》和《焦氏类林》中的材料重新分类编辑而成的一部志人小说。它不仅是一部简单的史料故事集,在选择材料及评点中也寄托了作者的情感与思想。书中有《夫妇篇》4卷,收集了大量品德高尚、有胆有识的女性的言行,并加以评点。从评点中可以看出,李贽主张男女平等和婚姻自主,反对传统的节烈观,对夫妻关系、寡妇及妒妇等问题,均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体现了其进步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6.
本文指出上世纪五十年代那场评红批俞运动弄错了对象:将俞平伯研究红楼梦脂本发现的“红楼梦新观念”当作俞平伯自己的观念大批了一通,所批的是“脂本观念”而非俞氏的观念,以致造成诸多纷乱,红坛的种种争论和此不无关系,进而说明以搞运动方式搞学术的弊端。  相似文献   

17.
关于《宋史.礼志》的史源,前人的观点大致有四:一是《国史》说,二是《会要》说,三是《通考》说,四是多源说。此四种观点虽均有一定程度的合理性,但各自又存在诸多无法解释的其他证据。在《宋会要辑稿》、《续资治通鉴长编》等官私记载与《宋史.礼志》比对分析的基础上,可以看出:《宋史.礼志》的史源,很可能是《国史》、宋代官修《会要》、《文献通考》等史料价值极高的官私著述。  相似文献   

18.
<韵学集成>和<直音篇>为明代章黼所撰,均成书于明"天顺庚辰"(即1460)年,后者取名为<直音篇>,易让人误认为它是<韵学集成>所有韵字的"直音篇".本文从二书的编排体例、收字和注音等方面进行比较,认为<直音篇>具有注音并非都是"直音"、以部首为序编排、许多韵字的反切与<韵学集成>不同等特点.同时,认为二书虽然存在着诸多不同,但当属同一音系,是侧重点有所不同的姊妹篇,二者相辅相成,形成一个完整的韵书体系.  相似文献   

19.
本先以实证,列举“内阁本”或有意简略,或无意脱漏及多有错刻的现象,再从序跋、图象、眉批等不同角度论证了它不可能是崇祯本系统中的“正头香主”,而是二字行眉批本的翻刻本;同时兼论了崇祯本是词话本的评改本。  相似文献   

20.
本文着重研讨了《资治通鉴》(三国部分)的史源问题。《资治通鉴》在抄录、删削、改编《三国志》史料过程中,基本忠实于原始史料,其中不乏极其精到的概括,然而也存在不少错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