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有句行语“抓两头,顾中间”,是说课堂上要抓好“优秀生”与“后进生”的教学,顾及中等生的学习。从课堂教学展开的流程上看,各环节都要充分关注各个层面的学生。  相似文献   

2.
有的老师喜欢使用“差生”的字眼,说得好听一点叫“学困生”或“后进生”。一提到“后进生”,总有人会直摇头,认为他们无可救药;而我却认为,一个老师,只要你能够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信念,时刻注意留给学生一丝宽容,一份真诚,一点自尊。我想,你的班上一定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后进生”。  相似文献   

3.
一个学校,一个班级,学生总有好的、差的。作为教师,既要关心“优秀生”,又要关心“后进生”。关心“优秀生”往往并不难,许多事情,只要教师一指点,“优秀生”便立有起色,进步较为显著;“优秀生”各方面都不错,教师从感情上也容易贴近,自然关心得较多。但“后进生”则不然。同样的错误不断地犯,你的话就如同“水过鸭背”,一点效果也没有。  相似文献   

4.
班主任聚在一起,每每淡及班级工作时,无不感慨教学之苦,班级管理之难,而叹息最多的莫过于学生素质了。大多数班主任对班里的后进生绞尽脑汁,苦口婆心,倾于心血,而对优秀生却“信马由纲”,这已成为一个普遍的、不容回避和忽视的问题。诚然,后进生确实给班级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班主任对其狠“抓”重“敲”也不悖于常理,但是若只偏重对优秀生的“修剪”,班级工作不会有大的提高。这也是一些班主任时常抱怨劳而无功、班级工作久滞不前的原因之一。优秀学生品学兼优,在整个班级工作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此无可非议。但是,由于班主任经常性地表扬和奖励,必然会刺激优秀学生一味追求奖励和名利以满足个人狭隘利益地强烈欲望,强化了优秀生关于奖赏的片面认识。久而久之,在优秀生的心理上便产生了一些“障碍”和“缺陷”,而这些毛病又往往被其优秀成绩所掩盖,即便看到了,也被老师和同学认为是“可爱的毛病”。这些都是优秀生进步的障碍,如果不及时“修剪”,非但“优”的资本保不住,还会影响到其他学生和后进生。  相似文献   

5.
班级在开展“师生互动”“学生互动”的过程中,有家长打来电话称,自己的孩子是成绩优秀的学生,在“学生互动”中帮助“后进生”提高了学习成绩,但却影响自己,自己的孩子吃了亏,建议老师改变这种做法。个别优秀学生也有同样的顾虑。那么,优秀生帮助后进生是否吃亏了?是否会受到干扰和影响呢?优秀生帮助后进生是“学生互动”中最常见的表现形式,过去曾有“一帮一、一对红”“兵教兵”“结对子”“交朋友”等多种说法,但实质都是一致的,是学生之间沟通、评价、理解、互助的过程体系。学生互动中,优秀生帮助后进生,对后进生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  相似文献   

6.
多年来,我们的学校和老师,都非常重视转化后进生,这无疑是对的。但是,有~些教育工作者,却因此忽视了对“优秀生”的关注和教育。  相似文献   

7.
武彬 《河北教育》2005,(15):37-38
一个班中有几十个学生,先天条件、心理素质、文化素养,学习成绩不可能完全一样,总有强弱优差之分。教师自然关注优秀生,厚爱“后进生”,而夹在“两头”之间的很大一部分“中间生”,没有出众的表现,但也不会给老师添乱,老师对他们的关注很少,外国教育工作者把这类在集体中不受关注的学生称为“灰色的学生”。  相似文献   

8.
由于受遗传因素、家庭因素及社会环境的影响,每位学生在发展过程中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这些差异就会形成所谓的优秀生、中等生和“后进生”。本文聚焦“后进生”这一特殊群体,探讨了采用“五性”对策——德育的一致性、教学目标的差异性、激励教育的统一性、心理教育的倾斜性及教育网络的广泛性,加强对“后进生”的教育和管理。  相似文献   

9.
望子成龙的父母郜期望自己的儿女能成为优秀生,然而事实表明.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是优秀生,这相比下.就出现了我们平常所说的“后进生”。  相似文献   

10.
班级互助组构建方略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俗话说:“十个指头伸出有长短”,班级中存在优生、后进生是很正常的现象,但如何才能使优秀生不自骄、后进生不自卑,使班级形成竞争向上共同进步的良性循环,通过实践,我认为班级互助组建设是十分有效的方法.互助组,顾名思义,即学生互相帮助,“严格地说,自我教育就是  相似文献   

11.
孙维刚说:“课堂是让优秀的学生变得更加优秀,让后进的学生变得优秀的场所”。优秀生变得更加优秀,大多数教师都能做到;但要让后进生变得优秀却是很多教师感到棘手的问题,然而任何一所学校任何一个班级都存在这种后进生。很多教师总为这些后进生感到苦恼,把后进生看成冥顽不化的顽石,甚至产生“弃”之而后快的想法。而我却把他们当做宝贝,可以点化成“金子”的宝贝。我潜心摸索,努力尝试,终于找到了“点化”他们的方法!课堂教学以后进生为出发点,“反弹”教育教学的“琵琶”,可唱出新曲!本学年我又接了八年级两个最差的班级,我坚持让“后进生”成为课堂的主宰,以此为出发点整合课堂,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另一面镜子     
应试教育作为我国传统的教育方式已存在多年,人们往住以文化成绩的高低来衡量学生的优劣,在这种评价标准下,“优秀生”与“后进生”成了一对受到不同待遇的孪生兄弟.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人的身心发展受遗传、环境、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影响。在一所学校里,几乎每个班级都有品学兼优的学生(姑且称之为“优秀生”),也有思想品德和学业成绩都比较落后的学生,即人们常说的“后进生”。对于一个班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所处的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环境和条件几乎完全相同,为什么他们在思想表现、学业成绩、个性发展等方面却千差万别“后进生”的形成和家庭教育有多大的关系?如何对“后进生”进行家庭教育呢?带着上述问题,笔者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粗浅的看法,以就教于行家里手。  相似文献   

14.
近来,北京五中出现了一批“特权生”,他们在向学校提出申请后,可以不听课、不考试。这是五中推出的一项改革:特优生免听考。   五中副校长陈如平介绍说,免听免考制度是对分层教学的一种新尝试。“我们必须承认,学生是有差异的,要因材施教就该分层教学。”高三学生王超说:“现在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我们班同学差异很大,老师只能按中间层标准讲课。结果好学生不爱听,后进生又听不懂。”陈副校长说:“我们希望免听考制度能使这种状况得到改变。优秀生不必按教学要求学,可以超前学或者学其他东西,学校给他们更自由的空间…  相似文献   

15.
汪庆荣 《师道》2021,(4):39-39
2021年2月25日,天津市的一位老师在教育学生时说:“你爸妈一个月挣多少钱,别怪我瞧不起你!”这位教师的言语背后流露出满满的歧视与轻蔑。作为老师应该怎样教育学生?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有教育专家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很多老师听了这话脑海中或许会浮现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屡教不改”的“后进生”。  相似文献   

16.
由于个体差异和环境因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绩参差不齐,这样在教师的意识中容易产生所谓的优秀生和后进生。但实际上,优秀生和后进生的界线却是模糊的,只要教师教学得当,后进生转变成优秀生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教师有责任和义务改变后进生的学习现状。  相似文献   

17.
广大教育工作者们感到对后进生的教育是一项艰苦、长期、细致的工作,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更不能忽视对后进学生的教育。一个班级一般存在着三种学生:优秀生、中间生和所渭的“后进生”。从哲学的角度讲:任何事物都不是静止不动的。优秀生、中间生、后进生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他们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向相反方向转化。仅从所谓的“后进生”而言,在班级人数中虽然有限,但他们的影响力一般来说比较大,如果对他们不抓紧教育、引导,任其变化,就会影响整个集体的健康、发展,如果工作做得恰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教育方式科学合理,这部分学生会出现意想不到的良好表现。  相似文献   

18.
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他指出了教育工作者应该有的博大胸怀和全面的学生观。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我们对待学生,尤其是后进生应有的态度,也说明了我们正确的态度对学生,特别是后进生成长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王雪芬 《课外阅读》2011,(7):132-132
所谓“中等生”,即在一个班级中学习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在我国中小学,学生的优劣是以平时的学习成绩和纪律好坏作为评价标准。长期以来,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教师习惯于给优秀生“锦上添花”,给后进生“雪中送炭”,而往往忽视了对中等生的关注。其实,教育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成绩一般情况下呈正态分布,即两头小,中间大,也就是说优秀生和后进生占的比例小,而中等生占的比例却比较大。大量理论和实践证明,这部分学生在学校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是班级的重组成部分,那种所谓“抓两头,带中间”的做法对学生本人及集体都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20.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它要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但是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主动参与学习的心理程度存在差异,学生的智能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及其发展方向,发展速度和最终发展水平都存在着差异。对此,教学要在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相信每个学生的发展潜能的基础上,为每个学生提供理想的教学,为每个学生提供均等机会,把因材施教落到实处。具体说,就是要使后进生得到转化,中等生得到优化,优秀生得到提高。   我在几年的“弹性教学”实验中,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教学内容的具体特点,分别采用导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