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1月30日,这一天,新加坡,阳光明媚,早晨刚下了一阵小雨,空气特别清新。这是个令人振奋的日子,来自世界10多个国家的400多名选手,经过三天紧张激烈的角逐,国际机器人奥林匹克竞赛就要在这里闭幕了。我和学生们早早赶到ITE大学东部校区的三楼礼堂。当主持人用流利的英文宣布中学组障碍赛金牌获得者——来自中国的初明钰、陈奕豪时,我还在大脑里努力思索这是哪里  相似文献   

2.
1982年底,我大学毕业分配到十四中任数学教师,至今在三尺讲台上已整整工作了23个春夏秋冬.在这23个365天的每一天中,我都是挑灯夜战,伏案读书备课、研究教材、研究教法;我都是在学生中度过的,我与我的学生们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回首往事,我无怨无悔,因为我坚信我选择的职业是我最钟爱的事业,我追求的目标是太阳底下最辉煌的目标,我朝夕相处的学生是我最爱戴的学生.  相似文献   

3.
那是我投身三尺讲台的第二年,一天晚上十点多,我收到了来自学生小A的一条微信:"姜老师,您在吗?今天得知我妈妈体检的癌细胞超过了正常值,但是现在还不知道是否形成肿瘤。要是形成肿瘤,我该怎么办?"看到这条微信的一瞬间,我的脑袋是懵的,我忐忑地反复阅读着这条信息的每一个文字,希望可以理解他心底的那些无助和难过。  相似文献   

4.
车广秀 《家庭教育》2001,(11):42-43
三个妈妈,都有一个4岁多一点的孩子,三个孩子都有点爱缠妈妈。于是,妈妈们凑在一起筹划,创办了——“家庭学校”由三个妈妈创办,这三个妈妈分别是我、小杨和小韩。我们来自北方,现在同在海南一所师范学校工作,是同事,更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家庭学校”的学生只有三个,依次为澄澄、点点和坤坤。他们都4岁多一点,在同一所幼儿园读中班,是我们这三个家庭的独生宝贝。  相似文献   

5.
通常,中国画多以画展或讲座形式出现在美国的大学,而这次我将把中国工笔人物画带进美国大学的正规课程。尽管我有15年的教学经历,可面对一群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仍然感到很大的压力。学生兴趣浓厚令我感动的是,尽管我来自中国,而当时那里的“非典”还未得到完全控制,艺术系仍按计划开课,不少学生选择了跟我学习中国画,所以我必须努力上好这门课。第一天上课,学生们就对中国绘画艺术表现出强烈的兴趣,特别是看到我展示的以中国的宣纸和绢为材料所画的人物、动物、山水、花鸟等,按捺不住兴奋的心情。在我讲课的近三个小时里,几次问学…  相似文献   

6.
教师应该怎样学习雷锋?我觉得首先要学习他的奉献精神,热爱自己的职业,一辈子献身爱的事业.下面谈点自己的学习体会: 作为老师我深知,对于学生来说,“道德品质不好是危险品,学习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我就是从道德、学习、身体这三个方面去关心、爱护、培养、塑造我的学生的.我的基本做法是:以爱为基础,把情感教育和科学治理结合起来.这里我想着重谈谈“情感教育”. 关心学生,是情感教育中最重要的因素.我的学生大都是来自大山里的侗家儿女,一个班有40多个住宿生,平常我除了组织同学们参加必要的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7.
张传胜 《班主任》2006,(6):31-31
国庆七天长假,我要求学生写一篇日记,题目为<快乐的一天>. 返校第一天,负责收作业的科代表告诉我,涛涛的日记一字没写.作业一点都不多,他居然还不做,我不禁火冒三丈,是不是他的老毛病又犯了(这学期我刚接手本班,前任老师说他是个不爱交作业的学生).我立刻找到涛涛,强压心中怒火,问他为什么不做作业.  相似文献   

8.
观课有感     
2005年上半年,我有幸参加了为期三天的“贵州省第一届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交流会”活动,在交流会期间来自六盘水市、铜仁地区、黔东南州以及贵阳市、毕节地区、遵义市等九个市(州、地)的示范课,让我大开眼界受益匪浅。毋庸置疑,在贵阳的三天观摩课中,收获是多方面的,但让我体会最深的是,我找到了实施新课改的有效途径,那就是:“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重视和利用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落实在行动中,并转化为有效的课堂组织形式。在此次课堂教学观摩课中,授课教师能轻松驾驭课堂。我想,这主要原因在于…  相似文献   

9.
反思     
班里发生了这件事情,我真的很生气。只剩一百来天就要中考了,可就在前一天晚上,三个学生没有按时回家。家长和我急得到处打电话,直到9点多了他们才回家,说是去书城买书去了。即便是买书,也应当给家里打个电话呀!所以,第二天早上一到校,我就叫他们三个出来训话。结果使我更生气——原来他们是放学后偷偷去打球了,由于担心家长骂,才想出一个打完球去买书的主意。一向以治班严格著称的我把他们大骂一通之后,责令他们每人写一份检讨,晚上让家长签字。学生被骂得灰溜溜地走了,我也气呼呼地回到了办公室。  相似文献   

10.
王娟 《教书育人》2006,(12):55-55
本学期,我“捡”了个难啃的”馒头”——数控专业分流出来的一个毕业班。这个班的学生来自原来的三个数控班,成绩差而且行为习惯普遍不好。今天是开学第天,事情多而杂。晚自修到班级时,才发现工作中仍然有一些疏忽。  相似文献   

11.
我不快乐     
国庆七天长假,我要求学生写一篇日记,题目为<快乐的一天>. 返校第一天,负责收作业的科代表告诉我,涛涛的日记一字没写.作业一点都不多,他居然还不做,我不禁火冒三丈,是不是他的老毛病又犯了(这学期我刚接手本班,前任老师说他是个不爱交作业的学生).我立刻找到涛涛,强压心中怒火,问他为什么不做作业.  相似文献   

12.
胡小平 《班主任》2006,(11):36-37
教师节的第二天,英语老师拿着三个班的留言本给我看.我边看边比较着三个班学生的留言,我这个班主任的脸红了.  相似文献   

13.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想看看爸爸妈妈长得什么样,我要把他们的模样牢牢记在心上.我想看看白云是什么样的,是不是像大家说得那样变化无穷.我还要学着玩电脑游戏,看看QQ宝贝长得什么样,为什么它们吸引了那么多人的眼睛……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会牢牢记住这三天带给我不同于黑暗生活中的种种奇妙感受,永远珍藏!"  相似文献   

14.
忆瑶姊     
9月17日清晨,三姊成瑶于香港沙田医院逝世.这一天是美国东部的礼拜日,早上十时许我接到老朋友郑绍远的电话,说三姊病况急转直下,有生命危险.我大吃一惊,因为十多个钟头前,我刚从香港探病回美,还在考虑如何纾缓三姊的病情.接到电话后,我立即向沙田医院查询.……  相似文献   

15.
私立学校鹏博洛克学校,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校区,是我在澳洲见过的学生人数最多的学校。副校长托尼很热情地接受了我的访谈,以这所学校为例详细介绍了在澳洲私立学校相对于公立学校的三个优势。一、体制优势鹏博洛克学校是1920年创办的,第一年只有4个学生,慢慢地就发展成了女子校,后来又办了男子校,到1974年,男校与女校就合并在一起了。目前有150名教师,70多名职员,1500名学生,其中有130名是寄宿学生,1/4来自马来西亚、新加坡、中国等国家,另外有一些国际交流的学生,来自加拿大、德国、印尼等国家。鹏博洛克学校是澳洲最好的学校之一,收…  相似文献   

16.
教师的欣慰     
田丽杰 《中国德育》2006,1(11):78-79
任教十几年,我面对过几百名各式各样的学生。在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让我最感欣慰的,是把一个个淘气的学生引上正路、送入坦途。那是几年前的一天,李耒又没来上学,同学捎来一张假条:“因腹痛不能到校上课,请假一天。家长李某某。”不到十天的时间里,这已经是第三次了。还有一个多学期就初中毕业了,家长怎么这么不拿孩子的学习当回事呢?  相似文献   

17.
下午给预备班的学生上了节写作课.班里的17个孩子都是来自各个小学的"尖子生",即将到来的九月,他们将成为我们这所以"难进"著称的学校中的一员,能够想象他们那"千里挑一"的感觉有多自豪. 上课了,我请孩子们把自己的名字写在黑板上,因为"殷老师很想认识一下大家",然后,我一个一个读过来——我发现,很多孩子的名字里都有"天"、"昊"这样比较大气的字眼.于是,我又请他们谈谈自己名字的含义.  相似文献   

18.
最后三天     
一个没有太阳的冬日早晨,我在家门口捡到一只旧旧的信封,上面的地址已经模糊不清。这封信怎么会出现在这儿?强烈的好奇心驱使我打开了信封,里面是一封厚厚的信:×××:你好!你该知道我患病多年,前几天我收到了来自医院的最后通牒,我体内的癌细胞已经遍布全身,并且发生变异,出现新的病症。预计我只剩下三天时间。三天?!虽然我知道自己时间不多了,但也没想到来得那么快。你可以想像我是多么害怕,可后来……随信附上我最后三天的故事。ZUOWENSHIJIE第一天——哭泣的睡莲早晨一起床就感觉身体很虚(这几年来一直都这样),而且心里很不舒服,出…  相似文献   

19.
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是在新东方的一个口语班,大概3年多以前了.坐在最后一排,却学得很努力的样子.第一天上课我就注意到他了,因为第一堂课刚一下课,他就过来问我问题:"如果我只有三个月的时间来学习英语,该首先学习什么?"感觉他不太像在校的学生.  相似文献   

20.
教学艺术来自每个方面,也很难说哪一方面更重要。我个人认为,一个教师首先要熟悉所教的教材,即教学内容,教学艺术来自对教材的准确把握。鲁迅先生写的《在仙台》(节选自《滕野先生》),文中记叙了滕野检查鲁迅听课笔记的事。这件事的开头是这样交代的:一天,大约是星期六,他使人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事情的最后,鲁迅写道:第二三天便还我(指作业)。鲁迅打开一看,改得非常仔细,连文法甚至标点都一一订正了。为什么鲁迅先生在故事的开头要交代“星期六”?“第二三天便还我”,第二天是星期几?第三天又是星期几?那么滕野先生最迟是什么时间改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