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潮湿的氯气(Cl2)和二氧化硫(SO2)气体具有漂白性。这两种气体的漂白作用有何不同呢?笔者作了以下的对比实验 :〔对比实验1〕操作步骤 :把氯气和二氧化硫气体分别通入盛品红溶液的两支试管里。实验现象 :两支试管里溶液的红色都立即褪去。得出结论 :潮湿的氯气和二氧化硫气体都具有漂白作用。〔对比实验2〕操作步骤 :把对比实验1所得到的盛两种无色溶液的试管分别在酒精灯上加热。实验现象 :通入二氧化硫气体的无色溶液又变红 ,通入氯气的无色溶液颜色没复原。得出结论 :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不稳定 ,加热时易复原 ;氯气的漂白作…  相似文献   

2.
在对多个化学漂白实验方案进行前期探索的基础上,经筛选确定用过氧化氢漂白牵牛花和玫瑰花花瓣,并详细考察了不同过氧化氢浓度和不同漂白温度下的完全漂白时间,最终设计了高中化学漂白课堂实验方案,为高中阶段开展化学漂白课堂实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设计了一套制备二氧化硫漂白性实验的密闭性实验装置,该装置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可防污染,非常方便教师演示或学生分组实验。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84页在讲述氯气的漂白性时,用两个实验来验证干燥的氯气没有漂白作用而湿润的氯气有漂白作用。实验需要事先制备氯水和干燥的氯气,步骤繁琐,而且装置组装起来很麻烦。为了克服上述不足,使用微型化仪器进行改进,现象非常明显,有利于学生对氯气性质的理解,符合新课程的化学实验教学。  相似文献   

5.
为使课堂实验的绿色环保、现象明显、操作简便及便于学生分组实验,以Y型管为主要仪器,设计了SO2作为酸性氧化物的性质、还原性及漂白性等3个重要性质的实验。  相似文献   

6.
二氧化硫和氯气漂白性的对比实验湖北沙洋师范毛成矫实验一:把SO2和Cl2分别通入品红溶液。现象:溶液的红色都会立即褪去。结论:SO2和Cl2都具有漂白性。实验二:把实验一所得的两种无色溶液分别加热。现象:通入SO2的无色溶液又变红色,而通入Cl2的无...  相似文献   

7.
从漂白对象、漂白机理、漂白实验条件优化3个维度深度分析“漂白”这一概念。以H2O2为研究对象,设计3组难度逐渐递进的实验,分别探究不同漂白对象漂白的难易程度、碱源差异对漂白效果影响、漂白剂的活化方法。开发的新型漂白实验可作为高中化学教学活动使用。教学设计中,5个问题对应5个小组活动,学生在从理论分析到实践研究再到运用价值探讨的过程中,实现对H2O2漂白问题的深度认知。  相似文献   

8.
在浓HNO3中滴入几滴紫色的石蕊溶液,微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溶液先变红,后褐色。这与石蕊溶液滴加到新制的氯水中的现象一样。浓HNO3使石蕊溶液褪色是因为它有强氧化性,有类似使物质漂白的性质———漂白作用。但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不用浓HNO3作漂白剂呢?这主要是因为浓HNO3有很强的腐蚀性。所以我们平常只说浓HNO3的强氧化性,而不谈它的漂白作用。氯水和浓HNO3还能使KI淀粉试纸先变蓝,后褪色,这是否也是因为它们的漂白作用呢?答案是否定的。氯水与KI淀粉试纸中的KI反应,生成I2使试纸上的淀粉…  相似文献   

9.
改进演示实验,并让学生参与演示实验,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验装置是化学实验的客观载体,也是完善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媒介。为了使学生能真实感受实验,就必须使实验的现象鲜明,结论严谨,这就要求老师对演示实验要不断完善、改进来达到这种效果,其过程又必然会引起学生对各实验装置提出质疑及自身的改进设想,这之中就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供了机会。如高一课本中有关氯气的性质实验中,在做干燥氯气的漂白性实验时效果不理想,可在漂白之前加一个装有浓H2SO4的洗气瓶,便可达到预期效果,同时在此处还可以设问,让学生思考改…  相似文献   

10.
<正>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84页在讲述氯气漂白性时,用两个实验来验证干燥的氯气没有漂白作用而湿润的氯气有漂白作用。实验需要事先制备氯水和干燥的氯气,步骤烦琐,而且装置繁杂,组装麻烦。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本文使用微型化仪器对实验进行改进,并进一  相似文献   

11.
铜与浓硫酸的反应以及二氧化硫的性质是高中阶段非常重要的两个知识点。通过改进铜与浓硫酸反应及二氧化硫性质的联合实验装置,可达到实验时间快、现象明显、反应可控、无污染的效果。不仅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浓硫酸与铜反应的产物之一硫酸铜,而且同时验证了另一个产物二氧化硫的漂白性、还原性、氧化性以及作为酸性氧化物的性质。通过加热对比现象,可以使学生对二氧化硫的不同性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此外,该联合实验还实现了实验时间短、现象明显、一体化、微型化、绿色化和可重复性强的实验要求,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中,在第四章第一节《氯气》里讲到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其中有个演示实验是用干燥的有色布条和湿润的有色布条来验证氯气的漂白原理,目的是验证氯气没有漂白能力,而溶于水后,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能力。在本实验中,一个关键的可变因素是水。按照教材中的实验步骤:经干燥的氯气,先通过干燥的有色布条,再通过湿润的有色布条,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颜色、颜料、染料的简要介绍,对中学化学中的具有漂白性的物质及漂白原理作出了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14.
现行高中化学教材[1]第一册第66页中的[实验4—4]是用下面实验装置进行实验的(如图1所示),此实验用干燥的有色布条与润湿的有色布条对比颜色变化来检验次氯酸的漂白作用.但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教材中的实验方法具有以下不足:其一,使用有色布条进行实验时需要的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5.
曹丽敏 《教学月刊》2011,(11):58-60
一、问题的产生 在学习了氯气的性质后.布置了这样一道课后习题:用滴管把新制的氯水逐滴加到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当加到最后一滴时,溶液的红色突然消失。对产生实验现象的原因有两种推测:①是氯水中的次氯酸的漂白性使它由红色变成无色;  相似文献   

16.
依据实验绿色化原则,对高中教材"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演示实验的装置进行改进,从而防止有毒气体污染环境,同时进行二氧化硫在有水和无水条件下与品红作用的实验探究。实验发现干燥的二氧化硫难使品红褪色,即不易与品红发生反应,干燥(无水)的二氧化硫不具有漂白性。  相似文献   

17.
袁君亚 《化学教学》2020,(5):65-68,72
分析次氯酸漂白作用实验的不足和研究现状,利用双翼试管设计次氯酸漂白作用实验的新装置.经多次试验和改进,新装置集氯气制备、干燥、漂白、尾气处理于一体,使实验具有试剂微量化、操作简便化、反应同步化以及密封可控、环保安全、易推广等优点.利用该装置还可推广应用于其他若干化学实验.  相似文献   

18.
笔者在完成二氧化硫的漂白性、还原性和酸性氧化物的性质的教学后,为巩固刚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利用已有的实验条件,让学生设计一个探究实验. 问题1.先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1~2滴酚酞试剂,然后通入二氧化硫气体,会发生什么现象? 学生很容易答出溶液会褪色的结论,实验现象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9.
吴孙富 《化学教学》2005,(12):59-60
通过实验说明了等物质量的SO和Cl的混合物具有漂白作用,SO2对Cl2的漂白作用有一定的抵消作用。此结论否定了新编高中《化学》教材第六章复习题第11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高一化学教材第131页【实验6-2】是关于SO2漂白性的演示实验,其实验过程如图1。上述实验是在敞口装置中进行的,SO2容易扩散到空气中造成污染,不利于学生的健康,也无助于环保意识的养成教育。为此笔者做了如下改进(图2)。改进后的实验有如下优点。①整个实验过程是在密封装置中进行的,不会造成空气污染,也能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②通过实验可以看到,向SO2中滴入品红溶液后,品红溶液的颜色逐渐褪去。给试管加热时溶液又变成红色,气球鼓起来。试管冷却后溶液又褪色,气球变瘪了。由此可以说明SO2具有漂白性,而且其漂白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