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现实态度:一个心理健全的成年人会面对现实,不管现实对他来说是否愉快。2、独立性:一个头脑健全的人办事稳重,并且适当听从合理建议。在需要时,他能够作出决定并且乐于承担他的决定可能带来的一切后果。  相似文献   

2.
问读者     
正2016年第6期跳跳鱼读者问:如果一项技术能使一个人变得完全透明,那么这个人能不能看见东西?为什么?我认为应该看不到东西。如果一个人变得完全透明,那他的眼睛的所有结构也会变透明,光线照射时会直接穿过身体,不会反射,眼睛无法接收到信息,更不可能将信息传到大脑,所以这个完全透明的人不可能看得见东西。大科技读者李宇  相似文献   

3.
佚名 《知识窗》2010,(9):52-53
美国测谎专家认为,从一个人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语音语调,便可以判断一个人是否在说谎以及为什么说谎。一个耸肩、一个搓手、一个抿嘴都可能是说谎的标识,而通过解读人的面部表情,能感受到他内心的想法。在10分钟的日常交谈中,平均每个人会说3个谎言。  相似文献   

4.
正糟糕的决定,就是不理性的决定,看上去不合常理。然而,不合理的决定,一定是糟糕的决定吗?"噪音"干扰致糟糕当一个人面临两样事物,二选其一时,很容易做出决定。比如苹果和桔子,你吃哪个?自然容易选。如果再同时面临第三样事物,他可能改变之前的选择。比如,苹果和桔子,再加香蕉,你吃哪个?恐怕就要好好考虑一下。有时候,第三样明显不如前两样事物好,但一个人依然会犹豫不决,甚至选第三样事物。  相似文献   

5.
一项研究显示,人类的大脑在被迫根据极少甚至互相矛盾的信息或证据做出决定时往往感情用事且不合逻辑。这种类型的选择被称为含糊决定,它与冒险决定不同。在冒险决定中,人对其选择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并不确定,但知道存在成功的可能性。在含糊决定中,人对这两点全然不了解。心理学家认为,含糊决定会因为一个人知道自己不了解某件事情但希望自己了解而产生不安,他们在实验中证实了这个观点。从进化论的观点看,在危险面前呆住是一种古老的、情感上的反应。随着人类的进化,这种反应变成了不愿对看起来含糊不清的事情下赌注。这一发现可能有助于…  相似文献   

6.
罗彻斯特是桑菲尔德的男主人,他有文化,但固执傲慢,按他的性格,不可能跟一个没有知识的人进行对话,更不用说心灵的交流了.然而,作为一个既无姿色又无财产的家庭教师,简爱为什么会爱上他而她又被这样一个傲慢的男主人所爱呢?作者将就这一问题与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7.
大凡人的一生都要经历幼年、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这个成长过程,固然人生的经验和阅历将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越加丰富、越加成熟,但在每个成长阶段谁又能否认自己曾经幼稚、不成熟或是有过判断不正确呢?有时还会怀疑他人或长者对自己的教导是否恰当和正确,甚至是多余的,而我认为这就是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存在的"假熟"心理。  相似文献   

8.
乐生 《世界发明》2011,(3):94-94
回归抒情可能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也可能是故意为之,更可能是让人不太喜欢的装X  相似文献   

9.
《科学生活》2011,(4):54-54
我们周围不乏这样的人:花上不高的价钱,买一个仿制名表戴上,或者挎一个假名牌的奢侈品包包,然后招摇过市。可能他会觉得很划算:别人不会仔细去辨别,买仿制品可以节省一大笔开支,更重要的是,这些奢侈的名牌能让你觉得很自信。  相似文献   

10.
在一般人看来,服装主要具有三种功能:遮羞、保暖和装饰. 但服装有时也会透露出许多信息,揭示出着装主人的内心秘密和性格特征. 如果一个人心境平和或他一向是个恬淡的人,则其服装不会太扎眼,并意味着他的各方面很可能都很顺利,内心自我感觉良好,能善待自己.对于周围的人,他也能善待和尊重.  相似文献   

11.
性格即命运的说法过于绝对,但是有的人命运却实在与其性格息息相关。马克斯·玻恩(MaxBorn)的性格是复杂的,内向、低调是其基调。基于这一性格,他善良、尊重人如谦谦君子。他有时甚至为他人而善意“说谎”,尊重他人而常常不自觉忽视自己。如果与他合作的也是谦谦君子,那会平安无事,但如果合作者是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人物,玻恩则难免成为一个吃亏的人。内向性格决定了在发现不愉快的结果后,玻恩不是主动积极沟通,设法改变现实,而只是一味自己内心郁闷、痛苦。玻恩的性格是决定其命运的重要参量。  相似文献   

12.
青年创业成功的三步曲,归根结蒂,也就是演绎着十二个字:大胆地想、勇敢地借、充分地用。 大胆地想 没有任何一个人的成就,会超越他的梦想。一个人想却想不到的事情,他是很难,甚至说是不可能做的。当我们心中兴起某个梦想,就会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将它转化为现实。因为梦想是虚幻的现实,  相似文献   

13.
<正>"三岁看老"这是一句俗语,中国古人早就说过,其意思是透过一个三岁儿童的行为举止便可以感受到这孩子将来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更深刻的说,一个人现在的行为习惯影响着他的一生,"看"的并不是长相。如今我们能轻易从同事、朋友、学生时代的集体照中,辨认出那个曾经青涩的他(她),但要换成婴儿时期的"呆萌"照,这就比较费劲了,这也是很多年轻父母常常因为自己宝贝像谁而争论不休的原因。自己的孩子长大后会是什么样子?这可能是父母最爱想象的事情之一。现在,计算机能在不  相似文献   

14.
科苑集粹     
俄罗斯科学家认为,人的创造力与其耳朵大小有关。他们的研究发现了一个奇特现象,那些右耳朵特别长的人将在精密科学(如数学和物理)方面取得成就,而左耳朵大的人将在人文科学方面有所作为。虽然两只耳朵大小相差只有2至3毫米,但它足以判断人大脑的哪个部位最发达。科学家认为如果人为地开发儿童的一些能力,那么他的其它能力就会降低,这有可能扼杀儿童的天赋。因此,科学家建议,在决定一个孩子去学某门知识之前,首先应该确定他是否具备学好该门知识的生理条件。如果一个少年的耳朵表明他将成为一个艺术家的话,那么,家长就不应该让他去学数学。(…  相似文献   

15.
学会接受 问:关于信任,台湾《商业周刊》创始人金惟纯说过一段话:一个人不可能不相信命运而能相信自己,也不可能不相信自己而相信别人,更不可能不相信别人而得到别人的信任.追根究底,信任最终的源头,来自对命运的"臣服".  相似文献   

16.
马德 《知识窗》2014,(3):8-8
一个人能坏到什么程度,看他张狂的时候就清楚了;同样,一个人会好到什么程度,看他困厄的时候就知道了。得意的时候看他做什么,落魄的时候看他不做什么,在放纵和坚守那里,露出的,往往是最真的品性。  相似文献   

17.
造福人类的基因信息还有可能给人类带来许多烦恼。英国遗传学家哈里斯提出警告说,基因研究的突破可能制造出一批长寿不老族,从而带来人满为患的威胁以及世代之间的对立。他说,有些研究已经指向人类寿命的无限延长,以至于在未来出现一个青年人必须与上一辈的人竞争工作和生活空间与资源的社会。 虽然利用基因手段设计聪明婴儿也许会成为现实,但带来有缺陷基因的人将有可能受到歧视。也许,未来的某一天,如果一个人的DNA样本有点小毛病,公司老板就会毫不留情地把他炒掉……其实,越是贫穷的人越是难以承担改造自  相似文献   

18.
创业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不断饮鸠、疗伤、排毒的过程,如果一个人在沙漠里,不喝水就可以立即死掉,而面前只有一杯毒药,喝了,可能延长1小时的生命;不喝,立即死。这个时候,你将会怎样选  相似文献   

19.
闫莹莹 《知识窗》2014,(5):19-19
一个经常酗酒的人,会有怎样的表现呢?他肯定会东倒西歪,或放声高歌,吓了路人,扰了居民的清静;他还会把酒瓶随手乱扔,或躺在马路上睡大觉,砸伤了路人,制造一些交通事故;他会随地呕吐,制造让人恶心的秽物;他游手好闲,还可能有暴力犯罪倾向,时刻对他人的人身安全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20.
对于非IT的人来说,他不会将智慧城市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相关联,他只会从衣食住行出发。而事实,智慧城市本来就不应该是一个IT话题。那么这些投资会用在哪儿?智慧城市建设的根本是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