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逐渐迈入全面而深刻的社会转型期,各类矛盾频出,群体性事件也相应地愈演愈烈。文章透过有限理性视角,通过阐述群体性事件与有限理性的关系,引入有限理性理论来对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分别以公民与政府为主体,以环境复杂性和行为体自身为角度进行剖析,就如何应对群体性事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2.
群体性事件是一定利益主体以违法方式向政府部门表达利益诉求以及不满情绪,并产生严重社会影响的公共事件。我国群体性事件所以频发,其根源在于社会转型期存在严重的利益冲突,而相关政府部门侧身利益之中、忽视某方利益并至其严重受损是直接诱因。群体性事件虽然影响严重,构成社会安全的重大威胁,但在本质上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应在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原则的基础上,通过统筹兼顾社会各方利益解决之。  相似文献   

3.
中国社会进入快速的社会转型期,社会发生深刻的变革,造成了利益格局调整,不同利益群体形成不同的利益诉求、价值观念并由此发生冲突和对立。在社会交换过程中,由于所拥有的资源不均等,社会弱势群体在社会经济地位和生活机遇上处于相对剥夺状态,是社会转型中的利益受损者。维权、对社会不公的表达、泄愤情绪的展露等直接导致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群体性事件对社会和谐与稳定产生深刻的影响,需要社会各方面科学积极的应对。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转型期的到来,我国社会利益分配格局亦随之发生变化,各种社会矛盾也悄然渗入高校,近年来,高校群体性事件层出不穷.目前学界已对此给予一定的关注和研究.作为高校学生管理者,我们应当细致分析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起因,充分思考如何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积极预防并及时处置高校群体性事件,以维护高校安全稳定,提高学生法制意识和道德水平,促进高校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不断呈现,由各利益主体之间的摩擦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日益增多。正确认识群体性事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进而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处理群体性事件,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化解矛盾的重要方法,理应在群体性事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文章拟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对其在群体性事件处理中的作用作一些有益的探析。  相似文献   

6.
群体性事件的社会心理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已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安定的重要因素。各种社会心理在群众性事件起着催化作用,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
转型期群体性冲突调节机制探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处于转型期的我国,近年来群体性冲突事件日益增多,其成因既有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各种矛盾积累,又有体制改革过程中政策法规的不完善.政府应当积极推进改革,建立公平的利益博弈机制,照顾社会底层群体的利益,扼制贫富分化,不断完善各项政策法规,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利益诉求,才能从源头上扼制群体性冲突事件的发生,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8.
社会转型期我国群体性突发事件产生的深层动因十分复杂,是社会变迁过程中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我们从社会代价支付与补偿机制缺失、体制转轨过程中利益结构的调整、社会资源和收入分配不公、社会群体利益表达机制不畅等四个方面,深入分析了我国群体性突发事件产生的深层动因。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随着改革进一步向纵深发展,社会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各种社会矛盾从潜层走向表层,由此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不断,群体性事件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隐患。文章拟从科塞社会冲突理论出发,阐述社会冲突的功能等一系列观点,试图通过社会冲突理论来重新认识群体性事件,在分析和论证的基础上达到正确地认识群体性事件,并且找出处理群体性事件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公众参与体制及其制度化参与意识和公共信息共享体制的欠缺,社会转型期利益矛盾的积聚,使得突发群体性事件具有其主体的群众性与事件的突发性,数量的递增性与危害的严重性。活动的组织性与择机性,发生领域的广泛性与参与人员的庞杂性以及处置的复杂性。建设回应型政府,才能有利于提高社会对于政府的认同,提高政府对于社会的诉求予以及时回应的动力、能力及其约束,从而,有效应对突发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11.
李洁 《培训与研究》2010,27(4):73-75
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群体性事件频发,影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利益是人们采取行动的根本原因。群体性事件作为一种社会关系,其本质是利益关系不协调的极端表现。利益分配不公、表达不畅和政府部门不作为是群体性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政府应强化为民服务意识,通过建立和完善利益分配机制、表达机制和补偿机制来预防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我国群体性事件频发的根源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调整,用“变迁-结构-话语”这一理论框架进行分析,我国群体性事件的频发主要是贫富差距拉大、社会动员与社会颓丧、贪污腐败等变迁因素;基层民主、社会组织发展、制度化能力等结构因素;社会心理基础等话语因素这三类因素共同作用与影响的结果.妥善解决群体性事件应以调整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为思路,以解决利益矛盾、加强基层民主建设、促进社会中层组织发展、推动群体性事件制度化进程为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一系列典型的道德事件,引发了一次次关于道德及价值问题的大讨论。这些事件发生在改革开放三十年后,它折射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德的矛盾与冲突。文章认为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应该进入个人权利与集体利益和谐统一的时代,因而讨论了新时期实现个人权利与集体利益和谐统一的时代必然性、当下可能性和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随着现代化的深入,出现了不可避免的社会冲突事件。不同学者对社会冲突的原因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阐释,其代表性的观点有:社会冲突理论、社会动员理论、集体行动理论。社会结构转型、公民权利意识的提升、基层政权组织执政能力的弱化是我国目前社会冲突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社会转型时期也是容易滋生谣言的时期。谣言是集体的行为,体现出群体的认知和情感。在群体性事件中,谣言激起群体的情绪反应,增强群体的心理力量,促使事件升级。对谣言要"顺势而为"地引导、防控,通过公布真相、培育社会信任、化解从众心理,构建起应对群体性事件中谣言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6.
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中有部分企业为了实现自己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在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中,无视自己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导致严重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事件,使企业陷入了严重的信任危机之中。面对这种情况,企业应积极主动地采取措施来赢得消费者的信任,以便在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建立起和谐的信任关系,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城中村改造工作存在的问题是城中村改造缺乏法律依据,城中村违章建筑严重、房屋产权不明晰,村民思想上对改造有很强的抵触情绪,农村基层组织及其体制难以发挥作用,城中村改造和社会保障很难统一进行。改造工作难以进行的原因是城中村土地权属的变更,城中村集体资产的处置,改造后农民利益的保护,各方利益的分配。对此,我国应尽快完善城中村改造的法律法规,加强宣传,努力消除农民的抵触情绪,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创新资金筹措方式,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强化服务,加强监督。  相似文献   

18.
政府在事故预防和处置中居于主导地位。心理学的“华生模式”和“皮亚杰模式”实现“社会学转向”,可用以分析政府的责任问题。而安全事故的“强刺激”和“弱刺激”对政府改进效应是不同的。中国当前社会转型中逐步出现了城乡、单位、地方之间而主要表现为阶层之间的利益分割局面。因而政府的责任一方面不仅仅在于对某一事故的“强刺激”进行反应性改进,更应该在于包括“弱刺激”在内逐步把内化以人为本的责任伦理和信念伦理结合起来,对事故进行事前预知和防范,同时另一方面需要抑制精英阶层对整个社会利益的割据,保障社会底层的安全权益,引导底层进行安全维权,乃至抗争上层“官商秩序(结构)”的利益勾结,打破“资(方)强劳(方)弱”、“上(层)强下(层)弱”结构,从消极的“华生模式”转向积极反应的“皮亚杰模式”,不断提升政府效率,保障个体生命安全和社会安全。  相似文献   

19.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参与者众多的、把矛头指向政府机关及强势群体的无直接利益冲突行为属于集体行为的范畴。"无直接利益冲突"现象的产生既是以对某些地方政府机关及强势群体的失望为基础条件,又是以对党和国家的信赖为基本前提。社会转型期的大多数无直接利益冲突现象都可以被看作是民众为维护其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不受地方权力和强势群体的侵害,改善行动者在当地具体的生存环境,依靠集体的力量,利用国家权力来维护自己权益所作出的集体行为。  相似文献   

20.
村民市民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必然要求,为了顺利实现村民向市民角色的转变,必须加强村民素质教育,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加强社区管理,促进户籍、社会保障等制度改革,推动城市产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