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本文主要根据李如龙先生针对汉字与拼音文字不同的三个"个性"方面进行探讨,在其中李先生犯了一些错误,本文对其提出不同的看法,希望引起大家对汉字"个性"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语言和文字是两种不同的符号系统,后者存在的唯一理由就在于表现前者。”索绪尔的这一著名论断深刻地说明,文字最主要的功用就是记录语言,把语言这种听觉符号转换为视觉符号,从而突破语言“不能传于异时,留于异地”的局限,使语言既能在空间上流布,也能在时间上承传。汉字作为汉语的书写符号,具有一般文字共同的功能,但是,由于汉字是一种体系独特、个性鲜明的文字,因此,汉字还有一些其他文字所没有的特殊功能。本文探讨汉字的三种功能:沟通功能、艺术功能、修辞功能。  相似文献   

3.
“尹”字考     
汉字“尹”从产生到现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历史的演变中,其形音义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使得人们对“尹”字的认识只停留在了“姓氏”这个意义层面.本文通过对“尹”字形音义等诸方面展开讨论,以便加深人们对“尹”字的认识,使人们能够正确使用每一个汉字.  相似文献   

4.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对个“性”的认识也进一步加强,追求“个性”解放已走向误区,本文通过经典文献及不同历史时期对“性”理解,论述“性”的本质,并谈什么叫“个性解放”。  相似文献   

5.
一、个性心理概念研究的意义个性是一个社会范畴,是许多学科研究的对象。学科视野不同,对个性概念的解释和研究的侧重面也不同。西方心理学界对个性的研究,有社会学观点(视野)的个性理论、生物学观点的个性理论和心理学观点的个性理论。本文主要是研究个性的心理概念。我国心理学的著述对“个性”一词往往与“人格”混用,对这两个词的解释也不一致。这表明我国个性心理学研究的薄弱及“拿来主义”所带来的不良影响。解放前,对 personalit一词的翻译采用日文的用法,用“人格”一词。解放后,我国心理学学习苏联,俄文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常常令人入迷。仅以汉字为例,一个读音下会有很多汉字.比如“du”包含“读”、“独”、“毒”、“肚”、“堵”、“笃”、“赌”、“渡”、“妒”、“度”……这些汉字各有不同的奇妙意义,而且不同的人,即使读到同一个字,也会产生不同的联想。生发不同的情感。请从“du”所包含的汉字中任选一个或多个.并以此为话题作...  相似文献   

7.
诗下“汉字(叠字)极难。本文就唐代诗人白居易诗歌的“汉字”艺术作了探讨,归纳了白诗“汉字”的种类,总结了白诗运用“汉字”的基本规律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毛喻原先生对汉语和汉字的认识提出不同意见:作者认为,毛先生对汉语“弊端”的描述,从偏颇的事实判断,导向了逻辑松动的价值判断;对汉字造字策略“悲剧原型”的分析,则较多地表现出以价值判断代替事实判断。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次对汉字及其研究传统的人本精神进行系统阐述。认为汉字的人本精神主要表现在:汉字创造的基础是“人”通过直观把握事物,创造过程是“人”对事物等的直观形象进行线条式特征性描绘,“人”形在汉字建构中最大限度地扩张,不但“人”义用“人”形,兼含“天”“人”意义以及非“人”意义都可用“人”形。传统文字学与汉字为孪生姐妹,它有同样的精神。它靠“人”的直观和领悟说解文字的形义,并充分注意“人”形在汉字建造中的重要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汉字具有主体性,表现为汉字的物质属性———形体,和汉字记录汉语的主体性。从汉字的主体性出发考察“假借”,认为“假借”不是造字法,并认为有一种“假借情结”促使人们总想将“假借”和造字法挂钩。  相似文献   

11.
“优美的汉字”这一专题是开启学生探索汉语之门的钥匙,是引领学生认识汉字之美的一课。本文认为应当以“优美”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入门学习汉字,同时提出了几个汉字文化现象,并以此带领学生对汉字文化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探究。  相似文献   

12.
揭示汉字艺术设计的产生和发展演变,必然要区分“汉字”、“汉字艺术”、“汉字艺术设计”这三种不同的又具有紧密联系的文化产物,了解作为汉字艺术设计的载体一汉字的来源以及由之而形成的汉字艺术一书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汉字艺术设计形成的意义,才能把握它的发展轨迹,才能发展它的新创意,新审美。  相似文献   

13.
李光耀 《现代语文》2013,(1):84-86,161
为了书写和表达的需要,汉字形体几经变化,而这些变化又直接催生了汉字部首,几乎所有的汉字都被归在不同的部首之下. “艹”是一个重要的汉字部首,结合文字形体演变的进程,厘清“艹”的形成过程,就能对部首定型的原因有更清晰的认知.  相似文献   

14.
龙文希 《培训与研究》2006,23(4):18-19,56
古人从汉字的排列和检索的角度归纳出了部首。“手”在汉字中是偏旁,是部首,是部件。本文探讨了汉字中关于“手”的表示法及其形变的源流,既有历时的梳理,也有共时的比较,同时对现代汉字中“手”的部件的简省、代用和混同现象也有所揭示。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中国汉字和字母书写系统(表音文字)之间的比较,展示了汉字作为表意文字的典型所具有的属性.本文首先运用了认知语言学以及语言哲学的观点探讨了汉字的“意象”和“全息”;然后对一些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传统观点(如汉字比字母文字复杂、落后)进行了讨论;最后文章提出汉字有其存在发展的理据,应充分加以认识.  相似文献   

16.
牛博士教大家认汉字,写汉字,说汉语,还教大家用汉字造句、写作文。经过半个月努力,学生们很快认识了不少汉字,连笨狼也认识了“人”、“大”、“太”这三个字,还知道了它们不同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李国俊 《考试周刊》2012,(64):22-24
长期以来。汉字性质的研究有两个不同的方向,一是选取汉字某个方面的特征作为汉字的性质。如表意文字、表音文字、语素文字等:一是对汉字各方面特征进行综合,如意音文字、音节一语素文字、语素一意音文字等。作者通过汉字与拼音文字的对比。认为文字性质应该是文字的代表特征而不是对各方面特征进行综合,汉字的代表特征是袁意性.所以。就性质而言.汉字应当是“表意文字”,而且“表意文字”的提法更符合人们对汉字的心理认同。  相似文献   

18.
对外汉语教学的汉字教学已取得长足的进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然而,汉字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仍然处于口语课、语法课的附属地位,“随文识字”基本没有体现汉字教学的特点和汉字教学的规律。制约着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为了解决汉字难学的问题,学术界出现了关于“本位论”的大讨论。而“字本位”则是其中最引人瞩目的一种理论。本文对“字本位”理论以及其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汉字的总字数多至六万,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汉语的同一个词由不同的文字来记录。本文从“同记一词”的角度对复杂的汉字关系进行考察,选取文字层面而排除语言层面,开首提“汉语同词字际关系”的说法;对汉语的同词异字现象的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对各类同词字际关系总结前人之说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汉字“并置呼应”、“此非非此”原则与一首唐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羽在评论盛唐诗之“兴趣”时,没有给出严谨的定义,似为一种缺憾。其实,此乃汉字构字法之特性在汉字文化中的反映。本文论述了汉字“并置呼应”的结构特点及其所包含的二元互动、“此非非此”的哲学内涵,并以杜甫的名篇《春望》为例,对其句篇结构和情理营造作了细读与分析,揭示出汉字组字结构与古典诗歌美学特质的内在联系,表明严羽“玲珑不可凑泊”式的批评是对汉字“并置呼应”、“此非非此”原则的发挥及其相关哲学观念的自然流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