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搓饵     
张炎冰 《钓鱼》2010,(18):17-17
“台钓”和池钓竞技基础技术之一。在鱼饵为粉状时,按一定比例兑水,待吸足水分后略作搅拌,再存服一段时间后将饵合拢成团。装饵时以握竿之手卡着坠或提住子线,另一手从饵团中撮起一点饵,以中指、食指配合拇指将饵卡在食指与中指的第一关节之间,然后使钩落在饵上,转动拇指使饵将钩裹住,再三指联动搓成卵形。也可以一次撮饵,先将饵搓成长圆柱,然后以拇指指甲切成两段后再完成搓饵。  相似文献   

2.
杨毅 《钓鱼》2009,(5):10-11
三、开饵和上饵的一点个人经验 搓饵状态上的特点:搓饵能够在到底之前紧紧裹住钩身,将钩尖包藏在饵芯之内,铒团对钓钩陷蔽性较好。体积与拉饵接近的搓饵,在同比重下会拥有重大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捏饵     
张炎冰 《钓鱼》2012,(19):15-15
捏饵手上饵方法之一。通常,搓饵都是左手大拇指、食指、中指搓饵,然后三指协同将饵略一整形后移开大拇指,同时另一手捏住铅坠或子线使钩平贴钓饵,再以左手大拇指压一下,之后三指联动就成型了。这样整出的饵形大致有五种:水滴形、圆球形、长卵形、圆柱形和棱锥形。  相似文献   

4.
范宁 《钓鱼》2012,(15):10-11
上饵方式、调配手法及状态控制根据垂钓方法的不同,意见的上饵方式可以分为如下几种一、搓饵法特点:采用搓饵方式装在钩子上的饵球,其附钩性比较强,饵团较为饱满,  相似文献   

5.
马建华  刘飞 《钓鱼》2007,(8X):28-29
(五)上饵手法。将饵上在钩上分为搓饵、拉饵两种基本手法,钓大鱼有时候还可以将饵攥在钩上。以下是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6.
搓饵之误     
管察 《钓鱼》2013,(21):18-20
搓饵是商品饵之后才出现并予以规范的上饵方式。此前用蚯蚓、蛆、红虫、鸡鸭肠管做饵都是藏钩于饵,钩刺入虫体犹如穿衣。以螺肉、麦子、米饭粒、玉米或切成小块的糕团、熟红薯做饵体积小,装饵时两指捏饵轻轻按到钩上,盖住钩尖、钩颈而裸露着钩弯和钩柄。商品饵作搓,三指撮饵压实后连钩带饵揉搓成卵形、丸形、水滴形或再整成菱角形。搓饵快捷省时,饵入水后阻力小,慢慢雾化,钩柄和钩口处有饵芯残留,适合钓见饵就吞的圆口鱼。  相似文献   

7.
余淼 《钓鱼》2004,(16):23-23
这种线结打法,能够将带有大饵的鱼钩牢固地与鱼线连接。第一步,将鱼线尾端A穿过钩眼,通过的线要留出约1-2英寸的长度。接着将鱼线的另一端B同线端A反向穿过钩眼。将鱼钩与尾端夹在左手拇指与食指之间,此时在鱼钩的下方形成一个小的线环(如图一所示)。  相似文献   

8.
吴芜 《钓鱼》2007,(8X):9-11
这张“鲫鱼双饵钓法图”让人困惑,主要有两处:1.上钩子线长30厘米,下钩35厘米,两钩相差5厘米;2.上钩用3-6号钩搓雾化饵,下钩小,1-3号,是不是用与上钩相同的饵没有说明。说困惑是与我们已经接受的台钓钓组不同,  相似文献   

9.
张炎冰 《钓鱼》2004,(11):38-39
湖州钓鱼的特色是从抛钩开始一直到收竿,自始至终打窝不停,而且很有艺术性,一个个搓成圆宵状的饵丸隔几分钟抛一颗,既准又轻,有点像厨艺,但却是真正的钓鱼功夫。然而这是20多年前的事了,自悬坠钓法盛行之后,湖州钓鱼就不怎么样了,线不敢用细,饵不知要软,一搓到底,即使鱼口小得吸不进饵或者鱼上浮有明显截口也不知道用拉饵。  相似文献   

10.
吴芜 《钓鱼》2007,(6X):18-19
《丸九钓饵词典》把搓饵归纳为三种基本形状:菱角形、圆形、水滴形。廖心阳、萧春平教授东峻学员搓蛋形饵,为了增强两饵动态还可以把饵压扁一点,可是求快而走样,现在是只要饵不掉,搓什么形状的都有,但“丸九”提醒钓鱼人,藏钩于饵是有原则的,“饵的大小比钩大一圈”,把钩的整体包起来并揉搓得很圆的饵是鱼的咬钩饵,  相似文献   

11.
宿含雨 《钓鱼》2012,(24):14-15
"立冬"非冬,连续五天日平均气温低于10℃才进入气象意义上的冬天,沿长江一线大约在农历"大雪"前后入冬。此时池塘停止喂食,不管用腥的还是香的商品饵,搓饵已很少有口了,必须拉饵钓底才能钓到鱼。水库、湖泊、河道等粗放养殖水面甚至拉饵都不行。一般认为,鱼不咬钩是因为活动量、食欲低了,进入休眠或半休眠状态。然而池塘的情况是:相隔5米、水深相同的两个钓位,一人用腥味商品饵搓黄豆大饵钓底,2小时获鲫鱼4尾,后换细线小钩,饵搓成绿豆大,情况略微好一点。另一人用麦香型商品饵打窝,半小时后发现有不明显的小口,于是  相似文献   

12.
张炎冰 《钓鱼》2007,(5S):10-11
1998年,李宜学出彩全国钓鱼比赛时才18岁,第一次来大陆就问鼎个人手竿冠军。可是要问他是怎么得第一的,可能让人不信。在当时,手竿钓鲫技术主要是搓饵钓底,就是领先一点也就是搓小饵抓离底接钩。然而,非常偶然,到中午了,气温升高,钓饵状态衰退,搓不成形了,可是鱼见钩就抢,钓手胡乱搓饵抛钩中一颗饵掉了或者露出钩尖也不管了,就这样居然连连上鱼。  相似文献   

13.
高国祥 《钓鱼》2013,(9):22-23
竞技场上比赛时采用的许多技巧,同样适用于休闲钓。当然,在施钓的过程中,决不能“照童办事”,要应时、应水、应鱼灵活掌握,才能达到良好效果。搓三拉四,就是先搓饵抛钩三次,再拉饵抛钩四次。它是知名垂钓大师王永贵,在针对比赛用池不准手抛饵打窝而探索出来的高招,因其效果显著,被池钓者广泛接受并传播开来。  相似文献   

14.
沾饵是钩尖上挂一米粒大小的面心或一小段蚯蚓,沾水后再沾干粉诱饵,反复几次即在钩L形成一松、软、散的饵团,大如花生米,小如黄豆粒,钩人水时,随着水对钩的冲击而散落,形成一个雾状诱鱼区。有些钓友采用此法。包饵是钩尖先挂面心.后将饵料团包裹于外面,像枣的形?..  相似文献   

15.
一、让伤者坐在椅子上,伤腿平放在另一只椅子上或搭放在治疗人的大腿上,治疗人用食指、中指、无名指沿着患者胫骨内侧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平滑解压,找出痛点。 二、在小腿胫骨处垫上毛巾并绷紧,用食指、中指、无名指或掌根沿小腿胫骨内侧来回搓压。搓压的力量让患者感到有些疼痛即可。搓压时间20~30秒。主要是使小腿胫骨内侧表皮发热,也让患者为下步治疗时出现的疼痛做好心理准备。 二、用拇指指端抠刮的指法,沿着小腿胫骨的内侧以密集的手法自下而上地向前移动抠 刮。抠刮时,不痛点移动稍快,痛点移动要慢,最 痛点要稍停顿一下…  相似文献   

16.
一、握拍方法   直接的握法是:在球拍的正面,拇指第一指节和食指第二指节压在拍柄两侧,拍柄压在虎口上;球拍的背面、中指、无名指和小指自然弯曲重叠,用中指第一指节顶在球拍的背面 (如图 1直拍握法 )。   横拍的握法是:中指、无名指和小指自然地握住拍柄、拇指应在球拍的正面贴于中指的旁边,食指自然伸直斜放在球拍的背面,虎口轻微贴在球拍的一侧。击球时五指同时用力 (如图 2横拍握法 )。   以上两种握拍法均是由拇指和食指帮助手腕调节拍形击球。   直拍的发力击球,是通过中指的顶板来完成的;横指是通过中指、无名指、…  相似文献   

17.
邹卫平 《钓鱼》2006,(14):37-37
商城钓友因为多为野钓.搓饵与拉饵用得较少,最普遍用的是包饵。原因是野钓环境中,水面积大,鱼的密度小,守钓为诱鱼中的一个明显特点。以高频率的扬竿来养窝的方法。在野钓的环境下可能多数是无意义的.甚至适得其反——容易招引杂鱼。同时也容易惊扰大鱼。因此。每一钩入水.保持“钩上有饵”与“钩在饵中”这两种状态的时间相对要长一些。有时真的需要鱼不咬饵,我不动钩。另一方面,野钓的对象鱼多数情况下是不确定的,可大可小,有鲫有草。饵的大小与状态也要尽量以一当十。大小兼顾。这对于专为池钓设计的商品鱼饵的使用.带来一定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8.
刘恩铭 《精武》2003,(3):4-6
中指伸直,食指微屈紧扣中指第二指节上.小指与无名指屈于掌心.拇指扣于无名指上,状似剑决.但不同于剑诀,为杵指(图13)。  相似文献   

19.
巧用炸弹钩     
符兴肃 《钓鱼》2009,(4):49-49
海竿装上炸弹钩,由于钩多,诱钓合一,抛得远,因此很适合在江河水库里钓大鱼。底钓时,一般都是在钓线上先穿一个大活坠,然后紧挨着坠挂上炸弹钩。这种钓法有两个缺点:第一,饵团投出后横卧在水底,有半数钩被压在泥沙里,只有嵌在饵团上半部的钩才有中鱼的可能(图一);第二,收线换饵时钓线被坠压在水底,钩只能随坠沿水底滑行。  相似文献   

20.
初级剑术     
动作说明预备势身体正直,并步站立。左手持剑,以拇指为一侧,中指、无名指和小指为另一侧,分握护手盘与剑柄的分界处,掌心贴在护手盘下部,手背朝前,食指贴于剑柄,剑身贴于前臂(即小臂)后侧。右手握成剑指:食指和中指伸直并拢,无名指和小指屈向手心,拇指压在无名指的指甲上,手腕反屈,手背朝上,食、中指内扣指向左下侧。两臂在体侧下垂,两肘微上提。目向左平视(图1)。要点:持剑时,前臂与剑身要紧贴并垂直于地面。两肩松沉,上身微挺胸、收腹,两膝挺直。动作一①上身半面向右转,右脚向右上一步,屈膝;左脚前脚掌碾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