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诗经》是一部反映周代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式的著作.透过《诗经》这面文学之镜,尤其是政治美刺诗、战争诗、宴饮诗,我们可以洞悉到诗经时代人们所秉持的政治观念,具体包括以德配天、敬天保民、尊贤重才、忠君爱国、厌战、礼乐致和等观念.  相似文献   

2.
《诗经》婚恋诗是《诗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诗经》时代人们在婚恋生活中所秉持的爱情观念。具体包括:对爱情自由、大胆追求的观念;对爱情忠贞专一的观念;以礼制情的观念。通过分析研究这些观念,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解读《诗经》,同时也使我们更加清晰地看到周代的社会生活以及人们的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3.
从三个方面论述《诗经》与《楚辞》爱情描写之异同:一是关于爱情婚姻观念的异同;二是对爱情婚姻心理描写方法的异同;三是《诗经》与《楚辞》描写爱情婚姻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之异同。  相似文献   

4.
《孔子诗论》展示了孔子诗学的基本观念和方法。“诗无隐志,乐无隐情,文无隐意”是孔子《诗经》解释学的基本观念,深化了《尚书》“诗言志”之说。孔子论《诗》的思想还包括:以“德”、以“天命”说《诗》;以“民性固然”说《诗》;以“情”说《诗》;注意《风》《小雅》《大雅》《颂》的风格差异及其所反映的情感、生活的多样性。此篇竹书的价值远超《诗序》,是今后论述孔子诗学的首要依据及说解《诗经》的重要参考文献。《参德》的思想具有浓厚的宗教气息,使用了“天神”“皇天”“上帝”“天命”等词汇,主张礼敬天地鬼神;强调“无思”之德,主张人主应当效法天地,敬顺天常、天时、天礼;主张“临民以仁”,民本思想浓厚;禁忌用语较多,训诫口吻强烈,宣扬了赏善罚暴的思想。此篇竹书的思想成分复杂,但从总体上看,应当判定为阴阳家著作。  相似文献   

5.
汉代《诗经》解释学与阴阳气论哲学、感应哲学密不可分。以汉儒解释《旱麓》《灵台》二诗诗句时所言君王"德及鸟兽鱼鳖"为例,其意义与《吕氏春秋》中言商汤"德及禽兽"而"网开一面"不同,非指君王某一具体行为惠及鸟兽,而是指在天地人同具阴阳之气的基础上,君王之德与自然之气同类相感,在此意义上泽及鸟兽鱼鳖。  相似文献   

6.
谈《诗经》与《楚辞》爱情描写之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三个方面论述《诗经》与《楚辞》爱情描写之异同:一是关于爱情婚姻观念的异同;二是对爱情婚姻心理描写方法的异同;三是《诗经》与《楚辞》描写爱情婚姻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之异同。  相似文献   

7.
《诗经·关雎》篇之前,有一段序言,我们通常称之为《毛诗序》,其曰:“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其后无论是郑玄的笺,还是孔颖达的疏,亦或是朱熹的僻集传》,大体上都是秉承着《毛诗序》“后妃之德”的立论宗旨去解读《诗经·关雎》思想内涵.然而,近代以来,特别是新文化运动以来,一大批受西方文学理论影响的著名学者对“后妃之德”接连发难,余冠英先生《诗经选择》和闻一多先生《风诗类钞》不同意《诗经·关雎》是关于“后妃之德”的“附会”之说,认为它仅仅是一首民间自由情歌,此说影响甚大,深刻影响了人们对《关雎》篇的理解.本文主要从先秦的“隐语”传统、社会文化背景以及文献资料等方面对”后妃之德说”的合理性做出阐释,力图接近与还原《诗经·关雎》立意宗旨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诗经》有大量反映西周春秋时期"籍田礼"的诗歌。透过这些诗歌,我们可以比较清晰地梳理出:"籍田礼"的起源、"籍田礼"的功能、"籍田礼"仪式的程序及"籍田礼"蕴含的宗教观念。这对《诗经》的深入研究、探讨古人的宗教观念、古代的农耕生活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用文字记录的诗歌总集,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座巍然屹立的丰碑.它开我国现实主义文学创作之源,对后代文学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在《诗经》中,“风”诗具有特别高的思想性和人民性,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内容,是《诗经》里成就最高的部分.《幽风·七月》是“风’诗中篇幅最长的一篇,全篇长达八十八句,极其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对我们学习和掌握《诗经》的成就.了解奴隶社会的历史,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诗经》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古老的诗篇中保留着许多汉字最初的原始意义。《关雎》为《诗经》之首篇。其中"琴瑟友之"之"友",依据其字形,采用象形、会意的方式予以解释较为贴切。  相似文献   

11.
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传统诗经学研究逐渐为现代诗经学研究所取代,《诗经》的经学意义被文学解读所消解、淡化。在这样的背景下,顾颉刚的《诗经》研究打破了传统的经学阐释观念,将其对"音乐"和"民俗"的独特理解融会于《诗经》阐释中,即以民俗学的方法来解读《诗经》。主要从认定了《诗经》所录全为乐歌、以民间文艺的眼光廓清《诗经》旧解的附会两个方面对此进行了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2.
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集中代表了我国古代诗歌最初的伟大成就。尤其是《诗经·国风》在收录了大量以婚姻、爱情为题材的诗歌作品的同时,也细腻生动地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女性的日常生活及爱情追求,并折射出她们对意中人的浓浓爱意及渴望与意中人喜结连理的大胆表露,择偶以"硕"为美,高大、英俊且有"仪"、"止"、礼",重视夫君品行,择偶"尚武",重勇武之男子,希望夫君为国效力等多重的择偶婚配观念。  相似文献   

13.
《诗经》是我国诗歌文化的源头,也是一部丰富的社会百科全书,在《诗经》中涉及的婚姻爱情诗有116首之多,其中既包括抒发男女相慕相恋的爱情诗,也包括描写婚嫁场面的婚嫁诗,也有描写婚后生活的婚姻诗等等。它们蕴含着当时人们的情感和观念,阐释着爱情最初的模样。  相似文献   

14.
《周南.关雎》是《诗经》首篇,《毛诗序》认定它是歌颂“后妃之德”的作品,自宋以后非议之声众多,认为它歪曲了诗的本事。但本文认为,《毛诗序》所释《关雎》之主旨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较符合于三千年前创作时的社会生活情况和意识形态,我们应该揭而出之以还其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5.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用诗艺的手法记载了我国最早时期的社会生活,反映了商周时期社会生活的广阔图景;"风雅颂"三类诗并萃,歌颂了这个多民族国家在明君贤臣的管理下,依从各家有利之言说,逐步走向繁荣兴盛的历史面貌。诗歌三百,具有教民、治民和亲民之道。在这样一部百科全书般的诗集里,爱情诗体裁的《关雎》却成为了《诗经》总三百篇的开篇之作,文章拟从以下几点探究其原因。  相似文献   

16.
对《风》与《骚》的篇章、句式、韵律、内容等4方面之体制进行比较论析。篇章体制方面:《诗经》篇幅短小,大多分章节,二章诗具对称美,无标题;《楚辞》篇幅宏大,不分章节,思想感情内容在结构上亦具对称美,始立标题。《诗经》对答之体对《楚辞》有影响。句式体制方面:《诗经》以四言为主,间以杂言;《楚辞》亦有少数四言诗,多为带"兮"字的七言句,五言、六言句大量产生。韵律体制方面:《诗经》在用韵位置、疏密程度、用韵格局与关系等方面甚为灵活;《楚辞》多用偶句韵,以四言二韵为定制,有全篇一韵到底者。多用高呼度韵脚和鼻韵尾韵脚,形成屈骚悲壮激切之声韵特征。《诗经》韵律多呈自然美,《楚辞》韵律多呈人工美。内容体制方面:《诗经》以音乐为标准划分内容为风、雅、颂三类,少数诗篇则三体皆备;《楚辞》不标风、雅、颂三体之名称,但精神实质则含有风、雅、颂三体之特征,无"形"有"神",内在与《诗经》相一致。总之,《诗经》与《楚辞》体制存在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诗经》中以鸟类起兴之诗追求探源,说明:(一)此类诗内容皆与家邦有关,可能来源于图腾崇拜的原始宗教生活.而在《诗经》中已扬弃了原始宗教观念,成为一种规范的表现形式.(二)此类诗起兴部分从形式结构考查,皆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与层次分明的特点,有的明显是引用熟语——民谣,证之以《易经》,亦有类同之处,故推论《诗经》成诗之前,有可能这些兴象之诗已出现,经口耳流传,后人采入《诗经》而成起兴之句.后世遂总结归纳出“兴”的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18.
<正>中华民族是个重视德育的民族,关于"德"的作用,我们的祖先有着形象而深刻的论述。《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载有"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之句。《大学》中曰"德者本也"。《礼记》中有"德者,得也"之说。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里有一句名言,"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明朝洪应明编的《菜根谭》中写道:"德者,事业之基,未有基不固而栋宇坚久者。"东汉著名经学家、文学家许慎撰写的我国第一部大字典《说文解字》中对"德"的解释为"升也"。现代著名德育专家朱晓蔓教授说:"德育并不仅仅是对个人的规范约束,而且是对个体生活的发展与提升。"  相似文献   

19.
在《文心雕龙·物色》篇中,刘勰在论述诗经的状物时,予以"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的评价,但是事实上,《诗经》中的景色描写并未做到"情貌无遗",且无"情貌无遗"之自觉意识。刘勰之所以会用"以少总多,情貌无遗"来对《诗经》进行举例描述,与时代和文学观念的变迁、南朝时"密附""形似"的文风影响密切相关,其实是一种援前例后式的解读。  相似文献   

20.
从春秋中叶《诗经》结集后到东汉中后期文人五言诗出现止,中国诗歌发展出现了长达八百余年的断层期.文章从历史的、狭义的诗学观念之"诗"出发,探讨了这一时期诗歌所表现出来的现象、本质、达到的层次、呈现的意义,分析了后《诗经》时期诗歌发展的断层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