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3 毫秒
1.
苗族古歌被誉为是苗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和“经典”。现今,古歌因作为旅游开发的一个亮点而受人喜爱,也给古歌文化主体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益。但旅游开发对苗族古歌的保护和发展究竟是利或是弊很值得人们思考。  相似文献   

2.
苗族古歌作为苗族各种历史文化的生动体现,我们探究苗族古歌也就是在探讨苗族的各项文化,苗族古歌作为历代苗族文化和生活的百科全书,其内涵无疑是丰富多彩的。然而,我们知道苗族历史上是没有自己的独立文字的,它是在历代苗族人的口耳相传中流传下来。本文具体探讨:在这种把人作为主要传播载体的模式下,苗族古歌独特而又秩序化的传承方式。  相似文献   

3.
苗族“古歌”一般是指苗族社会远古时期(传疑时代)的诗体神话传说,如有关天地形成,补天撑天,铸日造月,人类起源,生产劳动,民族迁徙等神话传说.他们是苗族社会童年时期的产物,也是苗族最早的原始口头文学.  相似文献   

4.
神话作为原始社会和阶级社会初期人类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是一种“关于宇宙起源,神灵英雄等的故事”。而各民族的民间风俗信仰,亦常常通过神话传说折射出人们对自然界的斗争和理解。在苗族神话故事中,无论是苗语川黔滇方言的《西部苗族古歌》和《蚩尤的传说》,苗语湘西方言区的《中国苗族古歌》和《武陵苗族古歌》,还是苗语黔东方言区的《苗族古歌》及其它一些古史歌和礼俗歌等,我们都可以窥视到蚩尤神话对苗族风俗的完整保存与生动描述。  相似文献   

5.
苗族古歌中流传有大量的"年历歌"、"年节歌"等关于时间、历法的古歌,但这些古歌并非只是记载了苗族的时间和季节,而是将他们的社会网络与过节顺序联系在一起。苗族过节的日期往往是按宗族、姻亲网络分批过节的,这不同汉人社会;苗族的分批过节在于其时间与社会构成逻辑的统一,苗族的社会网络及其组织逻辑决定了苗族的时间观和历法体系,而不是相反。不同地域的苗族因社会组成的基础不同,其节日安排也有区别,如在重视婚姻圈的清水江流域,其节日安排顺序一般以姻亲网络和亲属关系的秩序进行安排;而以宗族为标识的黔中苗族往往根据血缘家族安排节日顺序。苗族的"抢季节"古歌以议榔的形式安排各村寨过节的秩序,体现了苗族"时间"、"历法"与"社会网络"的紧密结合,即以时间历法体制来展示和表现苗族的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6.
随着苗族服饰和古歌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苗族文化保护被提上了日程。苗族服饰与古歌承载着民族历史和文化,二者的流传得益于苗族人民原始宗教思想支配下举行的各种仪式,因此,保护苗族文化最重要的是保护苗族社会中举行的各种仪式。  相似文献   

7.
苗族史诗主要有创世史诗、婚姻史诗和迁徙史诗。创世史诗探究宇宙初始、天地万物的起源、人与自然的关系等;婚姻史诗有着“关于过去的回忆”,留下了“历史的影子”;迁徙史诗记载了民族悲壮的迁徙史。苗族史诗孕育着十分丰富的哲学社会思想萌芽。  相似文献   

8.
通过实地考察贵州西江苗族,对比亚鲁王的故事传说,指出苗族(贵州苗族、广西苗族、湘西苗族)的来源与迁徙,从亚鲁王的传说、苗族的语言、贾理、古歌等来梳理一条比较清晰苗族迁徙路线。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学界对苗族史诗的分类模糊不清,或以"苗族古歌"概而论之,或借用别的民族史诗分类方法来套在苗族的史诗分类上,无法反映出苗族史诗分类的科学性。从已经出版和抢救记录到的苗族史诗情况看,国内外苗族的史诗属于创世史诗、迁徙史诗、婚姻史诗和英雄史诗四种类型。  相似文献   

10.
苗族历史文化特征可以概括为——纵跨数千年历史,横越数千里地域。千百年的征战,千百里路的迁徙。先由北而南,后由东南而西南。这样的社会生活背景,形成了苗族社会普遍存在的“迁徙文化”。长时期大幅度的全族性迁徙,使苗族社会及文化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这就是今天苗族支系众多、方言差别大、服饰类型多样化等原因造成苗族文化系统建构因素庞杂的历史特质。  相似文献   

11.
通过黔东南苗族在祭祀、丧葬、走客等演唱场合以及对苗族神话古歌内容的分析,展示了黔东南苗族神话古歌相对于其他民族神话所具有的特点和独特价值,它是南方民族神话的典型形态.  相似文献   

12.
肖丽 《凯里学院学报》2008,26(4):119-121
苗族古歌是苗族诗歌的重要内容,是苗族人的一部创世史诗,其内容丰富,形式独特。《开天辟地》作为苗族古歌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体现了苗族先民在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一种相互协调发展的状况,还显示了诗歌中独特的民族审美意识,对后代苗族人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发展,贵州松桃苗族地区很多父母外出务工,不仅让这些地区的儿童缺少正常的家庭教育,同时也使得祖辈监护和学校教育对儿童道德教育的影响也逐渐削弱。影视、网络等媒体的深入,外出务工年轻人回村后生活方式、价值观的改变等又影响着儿童的精神生活和价值观的形成。为了让苗族地区的儿童获得其成长所需的道德知识,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就要充分利用其生长的环境和孕育于其中的民族文化传统。以松桃苗族地区的苗族古歌为例,探寻古歌以及以此为依托的习俗作为一种文化力量对儿童道德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没有文字的贵州远古苗族,用高亢优美的古歌作口传文章,记录了千百年来的历史;将五彩斑斓的彩线写传统文章,手叙着如烟往事的尘迹。古歌、刺绣作为贵州苗族文化口传、手叙的特殊另类文章学,亦是今天贵州原始的、最为丰富的旅游资源,具有全面、系统、集中、原生态地展示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从而具有了相当旅游开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苗族理辞》是以民族古歌形式表达的民间规约,是苗族地域文化发展的产物和表征。《苗族理辞》以史诗的庄严风格、宏大规模等艺术特性呈现了苗族民间规约的文化内涵。《苗族理辞》在苗族社会生活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既是苗族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又具有现实意义的社会控制功能,人们根据"古理古法"维持一个有序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6.
“洗寨”仪式是苗族社会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中的苗族古歌贯穿于整个仪式活动的始终.“洗寨”仪式与古歌的互疏性表述,强化了苗族村化的防火意识,增强了苗寨的文化同感,同时也是苗族历史文化记忆的再现描述.  相似文献   

17.
《亚鲁王》以蝴蝶、糯米、集市等诸多意象构建了一个富饶宜居的祖居地,以30余个地理空间流转点出自东向西的迁徙路径,通过地理叙事显现出麻山苗族悲怆的迁徙历史。族群记忆感召族人在迁居途中重建与族源地相仿的地理空间,在丧葬仪式上吟咏祖源地以召唤亡魂回归故土,这两种形式为麻山苗族"归冢"意识的民族精神心理显现。史诗文本与演唱时空构成"互文性"关系,地理意象与"归冢"意识贯穿始终,形成史诗文本"沉郁悲怆"风格与丧葬仪式"向死而生"特征的鲜明对照。  相似文献   

18.
民族传统服饰是各民族的自然、社会和历史文化的重要体现。苗族传统服饰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苗族的历史与文化,是苗族人民精神与情感的物化。  相似文献   

19.
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分布面广的古老民族,是我国西部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西部苗族创造了辉煌的文化。以叙事长诗《盖绕和玛柔》和《昭蒡俭和高帕施》为载体,分析西部苗族迁徙、斗争、生存、发展的历史变迁过程。同时从苗族的源流,西部苗族的分布,历史研究渊源、内涵、价值、现状、保护措施等方面论述我国西部苗族民间文学的价值及保护思路,旨在希望政府、社会共同重视西部苗族民间文学的保护工作,以西部苗族民间文学的保护为切入点,推动西部苗族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苗族民歌从歌曲形式来看大致可分为古歌、酒歌、情歌、飞歌、礼俗歌、劳动歌曲等。苗歌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