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学研究证明,洪教授倡导的步行健身有助于防治现代生活由于缺乏体力活动与锻炼而引起的多种“富贵疾病”。古今中外不少有成就的学者、作家、名人都有长期坚持步行的习惯,正是由于他们规律性地运动,才有了健康的身体,保证了他们取得卓越的成就,而成为名人。邓小平同志一直坚持散步,“文革”期间也仍然坚持长期形成的散步习惯。每天清晨,他绕着  相似文献   

2.
最近,美国兴起一股在商业中心锻炼热。《全美退休者协会通讯》写道,在商业中心步行或慢跑,是新兴起的一种运动形式,它能把两种休息——愉快的散步和购物结合起来。人们清晨起来,穿上运动服,不去“健康俱乐部”,而去就近的商业中心,一周有那么几次,对身体大有益处。宾夕法尼亚州约克市一位54岁已经退休的房地产经纪人说,他沿  相似文献   

3.
在体育课程改革的路上,清华附小提出了“每天体育‘三个一’,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口号。不仅保证学生每天一节体育课,每天一个健身大课间,每个学生有一个体育自主选修项目,而且在每天的清晨还开设了晨练微课堂,现在,晨练微课堂已成为学校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相似文献   

4.
近两年来,每逢清晨和傍晚,在美丽的滨海城市大连的街巷间都会出现比往年多出数倍的步行的人们,或三三两两,或结成十数人的小队,有的步履匆匆,有的缓如散步,这就是步行上下班健身的人们。 据不完全统计,大连约有10万可享受公交月票或乘单位班车的人不乘车而要步行上下班,而这支步行健身大军,是在大连步行健身俱乐部诞生后形成的。  相似文献   

5.
有氧健身被公认为是我国学生最好的运动与减脂方法。有氧健身并非仅指各种有氧健身操,还有跑步、快走、骑自行车、游泳、跳绳等耐力性练习。一般来说除非有特别的疾病,有氧健身对每个学生改善心肺功能和减脂都有明显的效果。一、运动心率心率是测定有氧健身效果和强度的最直接指标。运动时心率达到多少才对自己的身体与减脂有效呢?通常应达到最大心率(220-自己年龄)的60%~75%为适宜。如一位20岁的大学生,最大心率为220-20=200,则200×60%-75%=120~150,即运动时心率保持在120~150之间的有氧练习才对身体与减脂有效果并安全。二、运动频率…  相似文献   

6.
清晨,迎着冉冉升起的太阳,踏着皑皑的积雪,我来到北京的公园,采访练拳健身的人们。时令已是立春,一场春雪过后,北京变得异常地寒冷。可是,天寒地冻却阻挡不住人们练拳习武、强身健体的热潮。不仅阻挡不住。这种健身热潮反而在春寒料峭中越发地热火朝天——那林间的刀光剑影、雪地上的太极舞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晨练图,向世人展示出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7.
进入夏季以来,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加入了晨练的大军。每天清晨,在街心公园或小区中心的健身器械旁,三五成群的老年人比比皆是。对于老年人而言,晨练不仅可以提高身体素质,还能充实夕阳生活。不过老年人晨练其实也是有很多讲究的。晨练从床上开始早晨一醒来,人的呼吸、心跳、血压、肌张力等在大脑由抑制转为兴奋的刹那,要恢复"常态运转",这时会出现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血压上升,心脏负担加重等情况。此时可采取仰卧姿势,进行心前区和脑部自我按摩,  相似文献   

8.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格罗·布伦特兰认为,散步是预防心血管疾病最简便易行的方法。而在散步时,不同步速的运动量也各不相同:每分钟70-90步为慢速;每分钟90-120步为中速;每分钟超过120步为快速。研究显示,作为一种有氧运动,快走对于身体的益处很多,是值得推荐的健康运动。  相似文献   

9.
睡前散步,是经现代医学研究,最近提出的一个新论点,也是目前许多有关专家向老年人极力推索的健身项目。 以往人们大都认为早晨是进行运动的最佳时间。然而最新研究,黄昏和睡前的锻炼对身体更为有益。  相似文献   

10.
一位挚友65岁,几天前他戴着心脏起搏器猝死在闻鸡起舞的人群中。不是起搏器出了什么故障,那么他是因何猝死的,还需慢慢说来。 这位挚友是市体委特聘的太极剑教师。十多年前,由于他日复一日地坚持晨练,使他告别了脑梗塞留下的偏瘫。3年前,在安装起搏器不久,他又活跃在晨练的人群中。可他万万不曾想到,给他第二次健康的是运动,让他撒手而去的也是运动。  相似文献   

11.
一般的散步,主要是为了达到调节精神的心理效果,可是就运动来看,作为训练手段的散步和为了解除肥胖,能够意识到散步的目的是消耗能量。在这里从热量平衡方而来说,能够看出关于散步的能量消耗量。如果看散步运动的强度和思想状态,在“不很愉快”的感觉情况下,心跳次数每分钟大约是100次以下。那时以步行速度,每分钟是40—60米,在一分钟内散步所用的能量消耗量是1.5—2.0卡路里(热量单位)。在进行散步的时侯,如果能计  相似文献   

12.
郭振东 《精武》2006,(12):48-48
晨练是人们进行体育锻炼的主要形式之一。然而如果把握失当,非但不能达到健身的目的,甚至会损害人体健康。常见的晨练误区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只知道闻鸡起舞,不讲因人而异“闻鸡起舞”,往往是中老年人的锻炼习惯,但从医学角度来看,并不可取。  相似文献   

13.
如今,喜欢晨练的人越来越多。晨练可不是越早越好,太阳出来以后才适宜运动。秋高气爽,加入晨练队伍的人越来越多。那么,秋凉如何进行科学的晨练,在晨练中又要注意哪些问题呢?晨练指数指导运动天气预报中有一部分关于晨练指数的预报,是用来指导人们进行晨练活动的。据有关专家介绍,晨练指数主要是综合一些基本的气象要求,例如,根据风向、风速、温度、湿度和大气污染情况的不同而综合,共分为5个级别。其中第1级别表示各种气象条件均好,是“最为适宜进行晨练”的情况。第2级别相对于1级会有一些气象变化,像风力稍微大一些,或者是温度、湿度有一…  相似文献   

14.
马博士信箱     
一位南京的刘小姐来信说她很想参加健美操练习,但不知应怎样进行科学锻炼,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刘小姐,您好: 目前,健美操是人们较青睐的时尚运动项目,参加健美操练习应注意的问题主要是: 1.针对性要强。健美操和其它有氧运动一样,具有健身、健心的双重功效,对每一位练习者而言,因其年龄、身体状况、精种状态及心理素质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因此,不同年龄、职业、健康状况的女性朋友应根据自身的条件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的朋友开始阶段不宜参加健美操运动。 2.掌握好练习的时间和频率。体质较好的朋友,您可以参加中等强度的健身操练习,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或每周2~3次,每次6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卽在您运动最“剧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问座谈法、数理统计法,对徐州地区8所普通高校2000名大学生参加晨练的态度、目的、项目和影响大学生参加晨练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晨练态度积极,增强体质、健美减肥是主要目的,晨练项目仍然以传统的运动健身项目为主,外部因素是影响大学生参加晨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三十多年来英国体育休闲娱乐及其政策理念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国大约有2 900万年龄在16岁以上的成年人参加体育活动。最为普及的运动项目是步行(包括散步与远足)、游泳、斯诺克、花式撞球、健身、瑜伽和骑自行车。社区内基本的运动和健身的设施主要是由地方当局提供,中央政府鼓励每一个地方政府开放一套休闲战略,以保证有足够的运动设施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散步、举重等运动当然会起到积极的健身效果,但在今天,有些运动已经把锻炼身体和心理健康更紧密地结合到了一起,它们确实能帮助人们解决不少具体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最近作者读了一本美国R.霍普教授写的《五十岁以后的活跃生活》,此书于1979年出版,详细介绍了他老夫妻俩做过的各种健身活动的有趣经验和体会,写得合情合理,文笔流畅,趣味横生,现摘出书中适合于中国老年人生活条件的部分,以饷读者。霍普向老年人推荐的活动有十五项之多,即是:散步、赏鸟、扔飞碟、野营、打猎、钓鱼、游泳、划船、骑自行车、打网球、打高尔夫球、骑马、徒步长途旅行、慢跑、滑雪等,因限于中国人的生活习惯、体育设施和经济条件,作者只引介其中一部分,以期引起我国广大老年读者的共鸣。一、散步有些医学专家认为步行是增进身心健康的运动方式,而对于老年人来说,散步是最理想不过的锻炼了。当然,人们常匆匆忙忙步行到某个地方去只是为的不误时。在这种心情下自然无法领略到步行的乐趣了。只有在悠哉悠哉的漫步当中,或者在为强身而作的快速步行当中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乐趣。说起散步,人们可能会联想起闲逛。其实,散步的乐趣绝非闲逛所能比。散步的目的不仅是散心,而且是健身,所以散步时应有一定的节奏。至于是什么节奏,  相似文献   

19.
晨练是一庞大的体育消费群体。本通过调查和分析晨练的锻炼环境、锻炼方法、晨练消费等情况,了解《全民健身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努力的方向,为全民健身工程的落实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20.
随着自我保健意识逐渐被唤醒,人们已不再将自身健康托付给医疗卫生部门:红红火火的木兰拳、太极扇,每天清晨的长跑大军,连保龄球、高尔夫也有越来越多的问津者。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但许多人在开始健身时因不知如何选择项目、应注意什么问题而不敢尝试。其实,健身无需讲时髦,每个人都应根据自己的年龄、身体状况来选择适合的健身项目。 中老年人是健身大军中最自觉最活跃的一支。随着肌体的衰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