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2 毫秒
1.
一、题组探新运用题组,引导学生经历“尝试练习、思路点拨、揭示规律”的教学过程,从而获得知识,培养智能。现以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教材第136页例3为例,介绍基本做法: (一)尝试练习教师出示题组:1.一个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实际造林相当于去年的几分之几?2.一个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  相似文献   

2.
“百分数的应用”(例3):一个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这个例题,是在学生掌握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之后的后续学习,是百分数应用中的一道传统例题。从1995年至今,我前后执教多次,每一阶段都因教学理念的不同而产生迥  相似文献   

3.
“百分数的应用”(例3):一个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这个例题,是在学生掌握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之后的后续学习,是百分  相似文献   

4.
改变应用题的呈现方式培养创新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题教学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有调查表明,一些学生数学学习不好,往往是从学习解答应用题开始的。而对这个问题,以往我们更多的是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法上找原因,而很少从教材内容和应用题的呈现方式上考虑。近年来,我们对应用题教学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下面是一位教师的教学片断, (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第十册第 31页例 3:一个乡去年原计划造林 12公顷,实际造林 14公顷,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 ?),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发。   上课一开始,教师让学生对下面的信息加以解释:   我市…  相似文献   

5.
教师出示如下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研究:一个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谁能通过计算说明这个乡造林任务完成得怎么样?生A:用减法计算得14-12=2(公顷),说明该乡实际比原计划多造林2公顷。生B:用除法计算得14÷12≈1.167,说明该乡实际造林面积是原计划的1.167倍。生C:我也用除法计算得14÷12≈1.167=116.7%,说明该乡造林完成了原计划的116.7%。师:说得很好。想一想,应用百分数的知识,还有没有别的算法能够表达该乡造林任务完成的情况。(学生沉思一会儿后,教…  相似文献   

6.
一、复习(小黑板出示)1.3是5的百分之几?说出分析过程。2.东台林场去年计划造林160公顷,实际造林200公顷。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要求:读题列式,算出结果后说出分析过程。(重点反馈学生找出单位“1”的量及解题的思路,具体过程略。)二、新课1.导入:同学们对前一节知识掌握得很好,如果我把这道题(指第二题)所求问题“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改为“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又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学习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板书课题)2.教学例题。(投影出示例题)东台林场去年计划造林160公顷,实际造…  相似文献   

7.
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第十一册136页有这样一道题:一个乡去年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 我把这道题交给六(1)班同学做,大家很安静地审题。没有兴奋,没有疑问,下笔如出一辙:(14-12)÷12≈16.7%。条件不变,我把问题改成:请你通过计算说明这个乡植树造林任务完成得怎么样?交给六(2)班同学做,片刻之后,同学  相似文献   

8.
《数学》第九册第70页例2:“一个公社去年计划造林160亩,实际造林200亩。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了百分之几?“多数同学能正确解答:(200—160)÷160=25%。我在这题的基础上把所提出的问题作了变换:“一个公社去年计划造林160亩,实际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激励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加强创新教育,这是我们每一个小学数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在实践中,我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如在进行“百分数的应用题”的教学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师:(出示题目:一个乡去年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小学数学第十一册116页例3。教学目标:1.在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及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迁移类推,使学生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2.通过组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合作意识;通过分层学习,使各类学生提高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3.渗透联系和转化的思想,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或用挂图、小黑板)、投影仪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再现旧知1.电教媒体显示:一个乡去年计划造林和实际造林的图像信息:(1)计划造林…  相似文献   

11.
有些同学在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时,找不准除数,究其原因是没有弄懂这类应用题的问句的含义所造成的。例某村去年计划造林160公亩,实际造林200公亩。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了百分之几?解答这类问题时,一般要从题目的问句入手,通过分析,找出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再把已知数据代入数量关系式中,列出解题的算式。从题目的问句“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了百分之几”,可知是在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的公亩数”是“原计划”造林公亩数的百分之几。列出数量关系式:增加的公亩数÷原计划的公…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 苏教版第41例3,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八第12—17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应用题”的方法,并正确解答这样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41页例3,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八第12~17题。[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应用题"的方法,并正确解答这样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4.
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撷英(续)2.尝试教学法尝试教学法,不是教师先讲,而是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先来尝试练习,在尝试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自学课本,引导学生讨论,最后在学生会试练习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讲解。尝试教学法一般分为五步进行:第一步:出示尝试题。这一步...  相似文献   

15.
洪利荣 《云南教育》2001,(21):42-43
小学数学第七册“土地面积单位”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一些知识及其面积计算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教材安排了让学生到操场上进行实际观察测量的活动,以便使学生直接感知1公顷有多大,练习中还安排学生测量学校操场,了解本区本乡的面积等活动,从而建立公顷的表象。通过例题、练习的具体推算,使学生掌握相邻两个土地面积单位间及其与平方米间的进率。教学这一部分内容,可以先复习计算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让学生说一说这些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以及…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苏教版教科书第81~82页例1,及"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四1~4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知道1公顷=  相似文献   

17.
尝试教学法的核心是“先学后教,先练后讲”,即学生 先在旧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尝试题进行尝试练习,在尝试的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自学课本,引导学生讨论,尔后在学生尝试练习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在复式班教学活动中,我们根据动静搭配这一复式教学的教学原则,一般以基本训练、出示尝试题  相似文献   

18.
发散思维训练一例王凤珍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数学教学中的“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例题:一个服装厂用一批布做一种儿童服装,原计划每套用布2.2米,可以做660套。现在改进了裁剪方法。实际...  相似文献   

19.
“尝试──点拨”教学法,是根据教学目的要求,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通过铺垫、引导和尝试练习,启发学生比较发现,教师在关键处加以点拨,帮助学生掌握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教学程序一般可分为基本训练、尝试练习、点拨发现、归纳小结和巩固延伸五个环节。1.基本训练。教师设计与课本内容直接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练习,借以温故知新。内容力求抓住影响新知识学习的“生长点”,发现缺漏,及时补救。在教师的启导下,实现向新课内容的迁移。2.尝试练习。由基本训练题演变成与课本例题类型相同或相似的练习题,鼓励学生试练。一般先…  相似文献   

20.
尝试教学法是由邱学华先生所创立的教学法。经过20多年的研究和实践,现已推广到全国30多个省市,其适用范围也从小学数学发展到中学各科的教学实践中,对基础教育工作起到了较大推动作用。尝试教学法的基本模式分五步进行:①出尝试题,即在上新课前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提出问题,由学生尝试解决问题;②自学课本,学生根据教师所出的尝试题,阅读教材、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③尝试练习,教师组织学生板演或在草稿纸上练习,教师巡回指导;④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对尝试练习或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讨论,看谁的方法正确、合理,看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