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亲近大自然     
人类发展得再先进,每一个人成长得再优秀,也永远不能忘记是大自然孕育了人类,是大自然哺育每一个人成长。热爱大自然,回到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应该成为我们生命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和老师一个人如果不热爱大自然,那就是忘本,怠慢了大自然,就等于"自毁长城",因为我们所拥有的一切,都来自大自然。应该说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我们身体中所含的元素来自大  相似文献   

2.
自然的主体性和人的主体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体性可以表现为不同程度。大自然具有高于人类的主体性,从而具有更高的价 值和权利。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争论的实质不在自然有没有内在价值,而在自然有没有高于人类的主体性。人类中心主义认为人类作为最高的主体可无限接近于对自然奥秘的完全把握,非人类中心主义则认为作为最高主体的大自然永远内蕴无限未为人知的奥秘。  相似文献   

3.
环境教育是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环保意识是现代人基本素质的重要内容。为了保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人类已经深刻地认识到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因此,环境保护意识已构成了现代人的素质的重要内容。第二、开展环境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心。大自然以及生活在其中的动、植物等构成了人类生存的环境,人类要持续发展,就必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因此,使学生从小树立关心大自然、爱护动植物的观念,从而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懂得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从而日后自觉继承前辈保护这…  相似文献   

4.
<正>大自然为人类提供了所有的生活资源,我们的发展依赖于大自然,但现代社会,人类智慧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得到满足,而大自然却在日益遭到破坏,其破坏使人类丢失了许多宝贵的东西,也丢失了原有的那种与自然和谐、安详的生活方式。为此,我们要让幼儿从小了解、认识、接触、探索、热爱大自然,不仅培养他们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正式保护大自然的情操,还要在大自然中,对幼儿心理进行积极感化、熏陶,发挥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丁登寺杂咏>是华兹华斯的一首杰作,诗人通过他对记忆的阐释和想象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同时也展示了大自然对人类的影响.此诗表明人类如何在大自然的美丽中寻找慰藉并把这种愉快传递给他人.对于华兹华斯来说,由丁登寺来象征的大自然对他的人性是一种向导,自然使人深思,使人能更好的理解生活,给生活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教材说明:《保护大自然》是人教版自然教材第十一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环境》的最后一课。本课是这一单元内容研究的落脚点,也是本单元内容的后续和总结。教法一一、设计过程1.了解大自然对人类的贡献。通过回顾以前的植物和动物都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的环境里认识人的生活,即衣、食、住、行所需材料最终都来源于大自然。让学生了解人是大自然中的一员,人的生存离不开大自然。2.认识人类对大自然的种种破坏。人为了更好地生存,就要不断了解自然,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但是,人类不合理地利用、改造自然,给大自然造成太多的破坏。3.了解大自然对人类…  相似文献   

7.
本期的特别关注,我们与 广大读者讨论"生命教育"问 题。 敬畏生命,应该是一个重 要的思想道德建设内容。生命 是宝贵的,对于任何人来说, 生命只有一次。在无限的时空 宇宙中,如何珍视自己短暂的 一生,为祖国、为人类做出较 大的贡献,使自己的一生度过得 更有意义,既是人生观的严肃课 题,又是每个人应该无时无刻不 在缜密思考、付诸行动的现实。成 年人如此,处在"早上八九点钟的 太阳"时期的未成年人更不该例 外。 敬畏生命,来源于对生命的 热爱;对生命的热爱,来源于稳 定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请广大读者关注对未成年人的生 命教育。 在此,还应该特别强调的是, 教育孩子热爱自己生命的同时, 也要从一点一滴做起,热爱他人 生命,从小树立他们建立和谐社 会的意识;也要从一点一滴做 起,热爱动物和植物的生命,与 大自然和谐相处。这才是思想道 德教育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8.
常听到不少校长感叹:现在的事情实在太多,怎样忙也忙不过来。有没有既能帮助校长减忙,又能让校长事半功倍的办法,笔者认为肯定是有的。这就是校长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见事就做,要懂得将不同的事用不同的人去完成。从某种角度来看,当前摆在广大中小学校长面前难以回避的事情主要有三类:一是校长想干、擅长干、必须要干的事;二是校长想干、必须干、但不擅长干的事;三是校长不想干、不擅长干、也不一定要干的事。要做好这三类事,校长单凭思想觉悟和吃苦精神是不够的,必须讲究领导艺术与策略,学会人事相宜区别对待,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大自然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为了人类的生存,把我们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多姿,必须保护大自然,认识和改造大自然,使大自然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为此,必须使学生认识人和自然界中水、土、植物的相互关系。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掌握自然规律,以达到改造大自然、保护大自然之目的。例如在学习《水、土、植物、人》一课时,做完水土流失情况模拟实验后,我着重讲述了人、水、土、植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让学生明确,如果其中一种受到破坏,都会造成旱、涝灾害等。这些自然条件好,人们就生活得好;这些自然条件不好,  相似文献   

10.
教养,我理解为“因教育而养成的优良品质和习惯”。教养和财富一样,是需要证据的。最关键的证据可能有如下若干。一个有教养的人热爱大自然。不懂得敬畏大自然,不知道人类渺小的人,一定是井底之  相似文献   

11.
教养的证据     
教养,我理解为"因教育而养成的优良品质和习惯。"教养和财富一样,是需要证据的。最关键的证据可能有如下若干:热爱大自然。一个不懂得敬畏大自然,不知道人类渺小的人,必是井底之蛙,与教养谬之千里。  相似文献   

12.
川端康成的散文创作中体现了十分明显的生态审美意识,他热爱大自然,对大自然怀着深深的敬畏之心,并努力将自己笔下的人物甚至是自己本身融入大自然中。在他的笔下,大自然是血肉鲜活的充满生命力的个体,值得人们热爱和敬畏。然而,面对人类的工业文明给大自然造成的的灾难和破坏,川端康成也表示着深深的不满和痛心疾首。  相似文献   

13.
李丰英 《考试周刊》2013,(29):159-159
人类若要避免经济上、生态上及价值偏向上的危害,就必须从人的内心深处着手改变。从学校教育来看,就是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即要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欣赏生命,热爱生命,感受生命的来之不易,懂得感恩,树立积极的人生观,接受磨炼,让生命之花傲然盛开,最终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热爱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的美,不仅可以开阔我们的胸襟,陶冶我们的情操,而且可以提高我们的境界,丰富我们的心灵。因此,学会描写景物,学会用语言文字抒写对大自然的热爱,展现大自然的美,也是初中作文训练中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精于观察是我们实现这个目标的一个关键。我们不少同学对大自然其实并不了解。在他们眼中,大自然  相似文献   

15.
狄金森的生态思想是其现代主义特征的一个重要方面。她热爱自然,亲近自然,与自然中的花木鸟虫为伴。在她的自然诗篇中,狄金森描写自然和自然之中的万物生灵,展现自然与人类和大自然的一切生灵和谐相处,表现对自然的敬畏。狄金森热爱自然,因为自然是她的精神寄托。她对自然之物的精细刻画是她深入自然、仔细观察自然的结晶。她热爱自然源于她对自然的敬仰。热爱自然是热爱生活热爱人类的基点,没有对自然的爱,就不会有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类的爱心。狄金森对人类的爱在其自然诗中表现为对人类生存状况的关注方面。狄金森的自然诗篇具有极强的现代意识。  相似文献   

16.
布莱克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人类。他讴歌春夏秋冬,赞美日月星辰和花木鸟虫以及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布莱克的诗歌展现了人在美丽自然中得到的无尽欢乐,人与自然、动物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他倡导保护自然,保持生态平衡,爱护自然中的一切生灵。他认为,自然中的一切都具有灵性和生命。布莱克的诗歌具有极深刻的生态意蕴。布莱克的自然诗十分符合生态审美原则和理论。  相似文献   

17.
神奇的大自然变幻无穷,处处蕴藏着美,关键是能否发现。蒋仕民是一位擅于在平凡中发现并创造美的人。蒋仕民的摄影作品在对大自然进行真实记录的同时,从不同侧面反映出对大自然鬼斧神工之杰作的热爱,蒋仕民以其创作实践为人们树立起了具有美学意义的示范。  相似文献   

18.
<正> 雄伟的高山,浩瀚的海洋,日月星辰,风云雨雪,霞光彩虹,奇花异草,怪石林木,飞禽走兽,等等,等等。大自然中存在着这千姿百态,丰富多采的自然物,吸引着、陶冶着、养育着人类。大自然给人自由、轻松、兴奋和欢乐,也给人风险、灾难、沮丧和悲哀。不管是好是坏,是福是祸,人们总是向往、热爱,离不开大自然。“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我生性放诞,雅欲逃自然。”(杜甫)多数人具有此欲此情  相似文献   

19.
D.H.劳伦斯是20世纪英国的一位天才作家,同时也是一位备受争议的作家。他无限热爱大自然,几乎为所有的动物写过诗或故事。同时劳伦斯终其一生批判现代西方工业文明、追求生命价值的实质并终其一生不断探寻人类回归本真的再生之路。本文将着力分析劳伦斯通过对于非人类的动物的关注来反映其独特的动物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20.
有人说,现代城市的“都市化”是对儿童天性的扼杀,此话也许言过其实,但也并非危言耸听。当我们从现代化的快节奏中,从栉次鳞比的摩天高楼中偶一回首,便会惊异地发现这样一个事实:人们留给孩子的绿地太少了,孩子们越来越远离大自然了。与大自然的隔绝,已使孩子们在人工雕琢斧凿的五彩世界中,越来越缺乏“营养”。人是大自然的产物,热爱大自然是人类的天性,童心尤其需要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