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为了满足"素质教育"发展需要,生物学科教学已从默默无闻的"幕后"走到越来越重要的"台前"位置。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抓住生物学科本身的特点,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自身素质,提高生物学教学质量的目的?这个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生物学科一线教师普遍关注又未能圆满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案例经验出发,探讨兴趣培养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以期为中学生物教学活动中教学方法的探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从而更好地提高中学生物学教学质量,更好地满足"中学素质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朱正威先生在半个多世纪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亲历和见证了生物学科的课程目标从"双基"走向"三维",对中学生物学课程大纲、课程标准的颁布和修订都有着深入的研究。特别是他作为中学生物学科教科书的主编,在自己的学科教学和对各地教师的指导中始终积极推动"科学素养"为目标的中学生物学课堂实践。重温朱先生的教育思想,有助于推动新时期基于4个方面核心素养的生物学课程标准的学习和落实。  相似文献   

3.
生命化教育是在生命的视野中,对教育本质的一种重新理解和界定。生命化教育注重体现生命的本质特征和需要,及对儿童的理解、关爱、信任与成全,着眼于学生生命的长远发展,使教育尊重生命的需要,完善生命的发展,提升生命的意义。在生物教学中实施生命化教育应突显生物学科的生命属性,着眼于学生生命的长远发展,关注和提升学生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20,(38):111-112
伴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进行,生物教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越发注重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以及生物核心素养。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索和社会责任四个方面,现阶段生命观念已经是中学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了,因而学生应该尽早培养生命观念,初中生物学作为初中与生命联系最紧密的学科,初中生物教师更应该利用本学科的优势,在日常的教学当中加入对学生生命观念的教育。本文将对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生命观念的意义进行阐述,并针对如何培养初中生的生命观念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学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我们不能左右生物学科在中学课程体系中的设置及教学总体要求,但我们可以通过生物学科教育价值的整合。在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教育培养的基础上,通过生物学科教育的改革实践,在充分实现生物学科的教育价值上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6.
生物学科教学的本质就是"生命交往",其内涵包括"生命性"和"交往性"。在教学实践中,研读生物学科教材和课程标准,基于生物核心素养的备课,深入学科本质,探寻生命奥秘。营造课堂生态,打造生命课堂,学生能更为主动、积极、快乐的参与学习,学会合作和关爱他人,促进学生核心养的发展,同时提升教师的教育素养,帮助年轻教师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7.
徐秦基 《考试周刊》2014,(64):148-149
生命教育既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又是学生健康成长的迫切要求,重视和加强生命教育刻不容缓。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融入生命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敬重生命、真爱生命的意识,从而实现生物学科的社会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8.
立足于中等师范学校学科教学改革实践,在阐述“做中学“理论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做中学“的教育意义,同时针对目前师范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了适合师范学校生物学科教学实践需要的“做中学“教学策略和教学程序,并进行了生物学“做中学“教学实验研究.本实验研究能够提高师范学校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在学生的生物探究能力方面、学习成绩方面均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1生物学科的教育价值生物学科教育价值可从学科教育价值关系中的主体(社会需要、个体需要)和客体(生物学科教育价值属性)来分析。1·1社会需要与个体需要就生物学科来说,社会需要体现在中学生物学科设置和生物学科教学总体要求上。从中学生物教学具体情况而言,生物学科的教育目  相似文献   

10.
李蓟红 《甘肃教育》2008,(20):57-58
作为中学教育第一线的教师,虽然我们不能左右生物学科在中学课程体系中的设置及教学总体要求,但我们可以通过生物学科教育的改革实践,在充分实现其价值上有所作为。让生物课堂成为“小课堂、大自然、大社会”便是生物学科实现其教育价值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夏桂珍  章文丽 《考试周刊》2008,(52):206-207
21世纪是人的生命凸显的时代,目前我国对生命教育的研究尚停留在"奔走、呼吁"的探讨层面,缺乏可操作性,还没有在中小学中真正实施。本文根据学校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生命价值失落现象,结合新课程改革,提出在中学生物学科进行"生命教育"的校本课程开发,并详细分析了其缘由、内涵和实施步骤,着重探讨了如何在中学生物学科校本课程开发中将认知层面的构想真正转化为可操作的实际行动,以期能顺利推行生命教育,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STS教育(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Education)是目前在教育领域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而兴起的一种教育范式。生物学科是自然学科的一种,其主要特性是实验性和社会性。将STS教育理念融入生物学科教学就是为了使其充分发挥学科特有的性质。本文开拓新生物学科教育思路,完善生物学科的教学理念,围绕生物学科教学和STS教育的融合,归纳总结STS教育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理论发展、综述STS教育特点、目标,同时分析生物学教学研究国内外现状,为设计教学课程提供材料,并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3.
林静 《中国教师》2012,(15):9-11
<正>张涛,山东省威海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初中教研室主任、生物学教研员。山东省特级教师、人民教育出版社课标教材中学生物学培训团专家、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山东省网络远程研修生物学科指导专家、威海市生物学科带头人。  相似文献   

14.
林峰 《中学文科》2009,(2):100-101
根据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分析关爱生命的重要性;同时结合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生物学科特点和初中学生品德形成规律,围绕两个方面探索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关爱生命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5.
随着生命科学和技术的快速发展,生命科学不仅在知识方面越来越多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也极大地冲击着人们固有的观念和思维方式。生命科学研究的深入和研究范围的不断拓展,使人们更加重视生物学科知识和技能的教育,而较容易忽视生物学科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其实,生物学科教学中处处有“情感”。  相似文献   

16.
生物学科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教育以学生认知、敬畏和关爱生命为主要内容,以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价值观为教育目标。生物学科在实施生命教育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生物学科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适当内容,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延伸,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和对自己、他人生命的热爱。  相似文献   

17.
林君飞 《科学教育》2006,12(4):47-49
2005年6月上海市正式公布《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希望通过建立学校、家庭、社会资源共享的生命教育体系,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教育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用泰戈尔的话说,教育的目的应当向人传递生命信息。根据学科特点,生物学科在培养人的生命意识和学生身心健康方面具有直接的作用和独特的优势,生物学教师应责无旁贷地挑起这一重任,在传授生物学科知识的同时渗透生命教育,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生命观。在本文中,笔者就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问题作一些探讨。1时代呼唤:生物教学应当重视生命教育当前,从全球来看,人…  相似文献   

18.
戴崝  余轶 《生物学教学》2007,32(11):80-80
为进一步促进生物学科教师教育的发展,交流生物学教育教学研究的成果与进展;探讨我国内地、香港和台湾地区的中学生物学课程及教材改革;商榷高等师范院校的中学生物学教师教育、生物课程与教学论建设,以及研究生培养的对策,由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主办、《生物学教学》杂志  相似文献   

19.
要让生物学科在初中课程体系中占有一席重要地位,让社会、学生真正重视中学生物学教学,必须切实重视中学生物学科教育价值的实现,这样无论考与不考、怎么考,中学生物教学一定会有稳步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听完赵占良教授关于"中学生物学的学科本质和育人价值"的报告,我感触良多,认真反思了多年来教学中的点点滴滴,包括从教多年对生物学科意义的思考。初中生物学被列为非中考科目后给生物学科的教学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学生和家长的重视程度大大降低;很多学校压缩了教学课时;学生把生物课当成了"闲"课,认为可听可不听。但是作为生物学教师能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