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诗经》是一部反映周代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式的著作.透过《诗经》这面文学之镜,尤其是政治美刺诗、战争诗、宴饮诗,我们可以洞悉到诗经时代人们所秉持的政治观念,具体包括以德配天、敬天保民、尊贤重才、忠君爱国、厌战、礼乐致和等观念.  相似文献   

2.
《诗经》中的爱情诗体现了那个时代的人的情感生活,其思想内涵从现代的眼光看来仍具有很大的价值。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诗经》为"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研究《诗经》中的婚恋诗,不仅可以做文学的解读,还可以做历史的考证,追溯《诗经》时代人们恋爱、婚姻生活的状况。下面,笔者就采取对《诗经》文本解读以及对周代婚俗考证,对其婚恋诗作一归类总结。《诗经》中的婚恋诗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3.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对我国文学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故而很多学者对其诗篇深究不已,对《诗经》的解释,一是以礼说《诗经》,一是以诗释《诗经》,这里谈谈以诗释《诗经》。以诗释《诗经》就是视《诗经》为文学作品,如同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一样,它是既要谈其诗的思想性,又要感悟诗的艺术美。而与之相应的是以礼说《诗经》,即是用礼仪礼制解释《诗经》中相关的诗篇,用产生《诗经》的那个时代的礼仪制诠释《诗经》中含礼之诗,这对于诗的解释来说似乎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狭隘性,随着时代的发展,以诗释《诗经》似乎显得合乎规范和常理,解…  相似文献   

4.
《诗经》中以归隐为题材的作品虽然不多,但为后代这类题材的作品奠定了原型。到了汉代,隐逸诗又有进一步的发展,以多种多样的形态出现,成为汉代诗歌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所反映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是驳杂的,已不像《诗经》隐逸诗那样纯净,带有明显的时代的烙印。汉代隐逸诗有的沿袭《诗经》四言体,有的则采用长短不齐的句式,在诗体上有所突破。不过,从艺术成就方面衡量,汉代隐逸诗远远低于《诗经》同类作品,缺少那种深远的意境和一唱三叹的韵味。  相似文献   

5.
辞赋作品引《诗》用《诗》之风源于两汉经学与文学互动,即使在经学衰微的魏晋时代此风仍然不减。不同风格的辞赋作品对《诗》的题材和艺术表现手法等有着异彩纷呈的发挥,而京都赋题材的作品对《诗经》文辞的称引和化用则呈现出特殊的光芒。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位有深厚古典文学修养的现代作家,张爱玲对《诗经》情有独钟。她不仅在自己的小说、散文中反复阐释《诗经》,而且在创作上也化用《诗经》意境。张爱玲说《诗》用《诗》,未必称得上严格的《诗》学,但她灵活的解说和巧妙的化用,却又使《诗经》呈现出别样的风味。  相似文献   

7.
陈仅蔑弃以考据训诂解《诗》之法,倡导从《诗经》用韵入手,诵《诗》以会悟其情其趣。他认为,《诗经》是后世诗文用韵之祖,归纳剖析《诗经》用韵情况,并从用韵角度析论《诗经》中诗歌的章法结构及用韵造成的节奏之美、艺术特色。陈仅以韵诵《诗》,注目于"《诗》之为诗"的诗歌属性,是对《诗经》的文学诠释。  相似文献   

8.
以礼说《诗》为解释《诗经》中言礼之诗的必由之路。本文论述了以礼说《诗》、以诗说《诗》的道理,希望匡正数十年来治《诗》者讳言礼之弊  相似文献   

9.
本文浅析《诗经·国风》中的恋爱诗,说明这些诗写尽了《诗经》时代劳动人民男女之间恋爱生活的历程,内容健康、丰富。  相似文献   

10.
焦琳《诗蠲》是清末民国时期重要的一部《诗经》研究著作.以文学性的思想来研究《诗》学是《诗蠲》的一大特点,焦琳《诗蠲》的文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以文本为主、以情论诗、以意逆志、以诗释《诗》上,以文学思想解读《诗经》打破了文学与经学的藩篱,使《诗》脱离了圣人之义的窠臼,重新焕发出文学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1.
《诗经》中部分诗歌为女性所作,它们是研究文学萌芽时期女性作品的宝贵资料。但鉴于《诗经》中大多诗篇的作者并无可考,今人只能从诗作本身判断其作者是否为女性,并将此类诗歌定名为“女性口吻诗歌”,以区别现已通用“女性诗歌”之概念。以诗歌所反映的生活内容、诗中所用的词汇等判定《诗经》中的女性口吻诗歌,并兼及其在《诗经》各部分的分布。  相似文献   

12.
《诗经》中大量的婚嫁诗以及与之相关的诗句,生动地展示了先秦时代人们的婚嫁礼仪和婚恋生活,并以形象生动的语言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婚姻现象的细节和本质,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幅自然淳朴的婚恋民俗生活画卷,成为研究先秦社会婚姻观念和婚恋生活习俗的珍贵原始史料。  相似文献   

13.
东晋玄言诗风盛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佛教对当时文人浸染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由于佛教的影响 ,孙绰、许询等玄言诗人一方面继承了郭璞五言诗创作以玄理入诗的作法 ,另一方面又扬弃了其中与玄理相伴的神仙家言 ,使得郭璞诗中尚存的“坎咏怀”的内涵与“飘飘而凌云”的审美感受消失殆尽 ,导致《诗》、《骚》体尽、“淡乎寡味”的玄言诗创作成为一时风尚  相似文献   

14.
四言诗,是从《诗经》发展而来的,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众多体裁中第一种正式流传的诗歌体式。先秦诗歌虽有《诗经》《楚辞》两大源流,但《诗经》的影响更大。在两汉,虽有汉乐府杂言及新兴的五言诗,四言诗并没有因此而湮灭,它一样被文人传唱,以它特有的形式特征抒发作者的感情,成为当之无愧的正体诗歌。  相似文献   

15.
"兴"是《诗经》重要的艺术手法,也是传统诗歌"兴寄"艺术的渊源。"兴"由《诗经》的艺术手法发展为具有诗歌美学意义的"兴寄",这作为诗学范畴的一个重要发展值得深入分析。儒家解《诗》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儒家《诗》受春秋赋诗言志的影响,将"兴"发展为引譬连类的解诗之法,并进一步与"比"结合,从而确立了"比兴"的诗歌创作原则。儒家的"比兴"观要求诗歌有所寄托,促进了"兴寄"艺术的发展,在传统诗学范畴的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废名将《诗经》定性为“古代的人民文艺”,他以文学为立足点,特别注重从生活实际出发,一方面把诗看成是对生活的写实,另一方面又证之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写作经验。讲解诗歌,既参考前代注家成果,又抱着批判继承的态度,通过辨析,取精用弘,多有自己的独得之见。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的诗篇涉及到水。在《诗经》的歌唱中,水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周人重要的生活资料,而且包含着深层的文化内涵。《诗经》中水文化的发生与发展依赖于一定的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本文从地理因子的角度,考察水文化产生与发展的客观物质因素;从风俗因子的角度,分析水文化依托的主观因素,以此为《诗经》水文化的研究提供一个广阔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18.
《诗经》对数字运用的熟练程度及其丰富程度,与今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些数字融入三百篇诗句中,准确地描述了事物,抒发了情感,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据统计,《诗经》中一至九的基本数在159首诗篇中出现264次;十、百、千、万、亿、秭等位数在99首诗篇中出现155次;大写数字壹、贰,两、双、骖、驷等量词,数、倍等数学词汇,在28首诗篇中出现45次。合计在《诗经》中的数字及其词汇共达464次,平均每首诗出现1.5次。乃至出现了数字化诗篇《豳风·七月》。《诗经》中数字表明:中国在三千多年前创造发明了十进位制;西周时代已有四则运算,已有汉字大写壹、贰;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数学教师。  相似文献   

19.
嵇康是魏晋文坛上一位杰出的诗人,他成就卓越,尤其是四言诗可谓独步当时。他的四言诗在语言、形式、内容、表现手法诸多方面明显有着《诗经》的痕迹,就四言形式来看两者之间具有传承与开拓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诗经》可谓四言诗之龟鉴,汉魏诗人皆以其为创作四言诗的标准.汉魏四言诗对《诗经》有借鉴及发展:一是在题材内容以及艺术手法方面受到《诗经》的影响;三是相较于《诗经》,又有着自身的发展创新,主要表现在结构形式和语言文字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