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美霞 《作文》2023,(37):43-45
<正>蝌蚪老师走进教室,瞪着眼睛,仔细瞅着同学们:“我发现你们每个人的眼睛都不一样,有的大而圆,有的细而长,有的小而圆……可为什么你们的作文里,不管是写老师还是写亲人、同学,他们都长着一样的大眼睛呢?人们都说,得了红眼病会传染,难道‘大眼’病也会传染吗?”同学们都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蝌蚪老师在说什么。随后,蝌蚪老师举了两个例子:  相似文献   

2.
课堂上,该学习生字“掰”了。认读字音、识记字形、分析字义,我正按部就班地边引导边讲解,学生马小华忽然站起来问:“老师,‘掰’有反义词吗?”是啊,“掰”有反义词吗?说实在的,我还从没想过这个问题。为避免尴尬,我稳了稳情绪,又把皮球踢给了马小华:“你说呢?”“我想‘掰’应该有反义词。”马小华扑闪着眼睛说。“哦?说来听听。”此时我已无力控制课堂,只能任其发展了。“‘掰’的反义词与‘掰’的结构相似,两边各有一个‘手’字,中间应该是‘分’的反义词‘合’字,它表示双手合拢的意思。”马小华边说边做了一个两手并…  相似文献   

3.
一(四)班有个小朋友叫“罗兰”,我想:世界上发明第一枚邮票的人不是叫罗兰·希尔吗?我把这告诉了她。我还问她:“你觉得是‘罗兰’好听,还是‘希尔’好听呢?”罗兰想了一下,说:“还是‘罗兰’好听一点,因为是我妈妈给我取的。”我说:“我叫你罗兰·希尔好吗?”她笑了。回到家里,我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妈妈说:“你搞错了。英国人的姓名和我们中国人是不一样的,他们把姓放在后面,名字放在前面。‘罗兰’是他的名字,‘希尔’是他的姓。不过,台湾有个女作家也叫‘罗兰’。”哇,一下子冒出了三个“罗兰”,真有意思。我的名…  相似文献   

4.
3月15日 晴 如果有人对你说:“生活中,没有所谓的‘犯错’,只有‘经验’,成长是一个‘错了再、戚’的过程。‘失败’的经验和‘成功’的经验一样可贵。”你会感到惊讶吗?  相似文献   

5.
枭野 《科学启蒙》2010,(12):30-31
这天,儿童医院眼科王博士迎来一位特殊的小患者,只见他——眼睛红红的,还时不时地淌眼泪。 看着他,王博士心生可怜,说:“孩子,你得的是‘红眼病’。”“啊,‘红眼病’!那以后我的眼睛也会像兔子眼睛一样红,那可咋办啊?”一句话把在场的人都逗乐了。  相似文献   

6.
上幼儿园的儿子一脸天真地问妈妈:“妈妈,妈妈,你知道‘爱’吗?你知道什么是‘爱’吗?”妈妈先是一怔,爱?什么是爱?妈妈在心里嘀咕,准是小家伙又从哪里听来的“新鲜”玩意。幸好妈妈见多识广,妈妈“敲敲”儿子的小脑袋,笑着给儿子讲“爱”的传说:相传,最初的人类都长得像球一样,他们有四手四脚,脖子上顶着一个可以来回转动的头,头上还长着两副完全一样的面孔。  相似文献   

7.
YYJ 《中文自修》2005,(5):40-40
看到“‘高处’真的‘胜不寒’吗”这个题目,我就不由得想起了一些往事。我是一个很乐于交友的女孩子,但却不善于经营身边的友谊。也许你会问:友谊还需要“经营”吗?以前的我一直认为,家庭,爱情,事业都需要经营,但友情也许不需要吗!  相似文献   

8.
不知是谁说了一声:“下雪了!”是小雪花?是星星?还是月亮阿姨?我掀开窗帘一看,夜空中,摇摇晃晃地飘落下来的小雪花不肯落地,难道它们还没有听够星星讲的故事吗?我迫不急待地领着妹妹,提着小桶,拿着铲子,冲出了家门。我们来到一片平地上,开始了我们的工作。我们先把雪堆成一堆,又厚又高又白。我把它修改成扁圆形。妹妹问我:“姐姐,咱们给雪娃娃做一个小三角耳朵,再做一双像月亮一样弯的眼睛,好不好?”我笑着说:“好啊,不过要是再胖一点,就更像你所说的‘怪物’”了。说完,我和妹妹都哈哈大笑起来。我又欣赏起这雪景了…  相似文献   

9.
一大,小灰兔和小花鹿在一起做语文作业。小花鹿问小灰兔:“你知道‘老’的反义词是什么吗?”小灰兔随口答道:“‘新’呗。”小花鹿笑着说:“你错了,应该是‘幼’。”小灰兔急得连眼睛都红了:“我没错,我们老师刚讲过!”  相似文献   

10.
微格情境学习完了《分数的意义》,徐老师说:“现在我们大家总结一下,我们都学到了什么?”学生们一个个把手举起来。一生:“我学到了一个新知识,就是分数的意义。”师:“分数的意义是什么?你能具体地说说吗?”一生:“老师,我来说。分数的意义,就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一生:“我来补充。分数的意义是:分数是用来表示单位‘1’平均分以后得到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师:“还有谁来说?”一生:“我们还学到了单位‘1’的概念,知道了单位‘1’和自然数‘1’不同。”师:“还有吗?”学生们都皱起了眉头,再没有举手的。师:“想想…  相似文献   

11.
孝心接力     
去年天冷的时候,小女儿给我送来一件棉衣:"爸,您试试合身吗?保证暖和舒服。"我试了一下,大小肥瘦都挺合适。老伴看我一个劲地照镜子,故意逗我:"不就是一件棉衣嘛,看把你美的!"我说:"这可是贴心‘小棉袄’啊,能不美吗?”  相似文献   

12.
幽默与漫画     
无题 小姗的妈妈说:“老师,您找我有事吗?”老师说:“是的,您孩子上课时不专心听讲,到现在连‘声母’、‘韵母’都不知道。”小姗的妈妈说:“孩子啊,你怎么这么笨呢?妈妈不就是你的‘生母’,我在生你之前,不就是你的‘孕母’吗?”  相似文献   

13.
一件怪事     
《小学生作文》2023,(17):10-12
<正>生活中每天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有的事让你觉得稀松平常,有的事却总让你感到一头雾水。那些奇怪的事背后,往往都有一个真相或藏着一个道理,等着你去慢慢发现……假期里,我在姥姥身上发现了一件怪事。那天晚上大家正在聊天儿,姥姥突然拍着腿说:“明天又是个阴雨天!”我瞪大眼睛好奇地问:“您是听天气预报了吗?”姥爷打趣说:“你姥姥的腿比天气预报还准!”我张大的嘴巴仿佛能装下一头牛:“姥姥是‘雨神’?她的腿能预报天气?”  相似文献   

14.
西子姐姐:早几天,美术作业发下来时,好多同学都在看另一个同学的美术作业,我也凑了上去。看着看着,我发现画上女孩的手臂画得太“硬”了,就指了出来。结果引来大家的一阵不满。难道我做错了吗?你的好朋友小雨也许是同学们的看法和你不一样,也可能是你的要求比较高,但不管是什么原因,当我们要指出别人的不足时,如果能够注意一下表达方式的话,效果会好一些。比如你可以婉转地说:“如果手臂画得再‘软’一些,就更好了。但手臂是很难画的,画成这样也很不容易了。”这样,大家或许会更愿意接受你的意见。说实话招来同学不满  相似文献   

15.
理解     
“佳阳,你那个‘秘密箱’你爸妈他们看吗?”好友一脸忧郁地问我,“不看!我爸妈属于那种绝对开明型的,”我自豪地说,“‘他们说看我写的东西特累,还总结了一句话:‘费时费神费眼睛,却往往一无所获!’哎,我的作文,你也是知道的,总是前言不搭后语。再说,我们现在写的那点东西,‘秘密’两个字儿也不用加了,所以我连锁都不上。哦,你的日记是不是又被看了,这已经是第几次啦,你爸妈他们咋这样呀!”我愤愤地说。“哎,我现在什么都不写了。”好友非常沮丧,转而又说,“不过你也别太高兴,你不上锁,说不定你爸妈早把你的‘秘密…  相似文献   

16.
《中学生天地》2011,(9):64-64,F0003
都说“眼见为实”,不过你确定吗,你确定你的眼睛不会骗你吗?更深?我猜你会说是A。难道又错了?是的,其实它们是一样的。还是不相信?好吧,你可以把这两个小方格用剪刀剪下来,对比一下。  相似文献   

17.
这是借喻吗?———兼谈比喻和比拟的不同山东省平度师范王贵森某刊物上有一段介绍借喻的文字:“借喻是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只出现喻体。如‘欢笑盛开在眼睛、眉毛上’。其中‘欢笑盛开’,实际是“欢笑像花一样盛开’。”我认为这段文字中所举的例子,并没有起到印证...  相似文献   

18.
面试语言不同于平时的聊天、对话,它要求面试者在回答问题时,语言必须做到准确、规范,忌用含混模糊的语言和自以为时髦的词汇。例如,考官问面试者“你知道你父母亲的生日吗?”有的面试者不知道,不回答又觉得不好,于是就说,“可能是‘几月几号’”;“大概是‘几月几号’”。“可能、大概”这样的词语就不够准确,模棱两可,含混不清。  相似文献   

19.
每个人的生日都离不开“9”这个数字。也许你还有 些不信,可能会问:“假如一个人出生的公历年、月、日里 都不含有‘9’这个数字,你还能说每个人的生日都离不 开‘9’吗?”我告诉你,答案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20.
师:同学们,认识我吗? 生:不认识。 师:那用你的眼睛看看今天来的老师有什么不同?要善于观察——发现不同了吗?发现三个不同就说明你有一双睿智的眼睛。比如长相,言谈举止,不管是美的还是丑的,看到什么就说什么,用自己的眼睛看,实话实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