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一个说案、说课的实践者,本人深深地体会到物理教学的说案与说课的不同。前者是后者的书面材料,注重的是严谨性,系统性和常规性;而后者是对前者进行口头表达,由于要受到时间和沟通方式的限制,因此说课时更应注重口语化、通俗化、情感化和精炼化的表达,下面本人就这两个方面,谈一些体会和看法。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析论证了现代礼仪与中国古代礼的不同,认为中国古代礼的内涵和作用大大超过了现代礼仪,前者主要是与法结合成为一种统治制度,后者主要靠自我约束;前者强调等级差别,后者追求相互平等;前者存在践踏人权、扭曲人性的内容,后者尊重人性,维护人权等。  相似文献   

3.
电视剧《虎妈猫爸》一播出就迅速走红各大网络视频网站。虎妈成了以"中国式教育方法管教孩子的母亲"的统称,她们严格管教孩子,但不善于与子女沟通。与之对应的是猫爸,猫爸成了"对孩子采用个性化教育,因材施教的父亲"的统称,他们宽容、善于和子女沟通。作为班主任,如何与以"虎妈""猫爸"为代表的的家长进行沟通,是新时代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一方面受到学校的各种制度与外在管理的激励与约束,另一方面也与教师所持有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密切相关。前者属于学校教育行政方面领导的范畴,后者则属于教育思想领导的范畴。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这是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的学校管理理念。在《帕夫雷什中学》一书中,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我竭力做到居于我这个校长工作首位的,不是事务性工作,而是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5.
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心理发展和心理补救两种功能。两者既有区别又有内在联系。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前者是根本,后者是基础。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正逐步由单一注重后者向更注重前者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中小学课程中.语文学科是最接近人的生命和灵魂的,它包含大量的情感、道德、意志教育的内容。语文教学的意义在于它一方面为生命个体的心灵奠基,让他变得更有教养,更富情趣,更具亲和力,更懂得生命的可贵和崇高。更能悲悯、宽容和善待他人、自我、自然和宇宙:另一方面.它又为一个民族的独立提供人性的、精神的、审美的支持。传承民族文化香火,培育民族文化肌理.使得民族的生命在一种文明的层面上代代延续.  相似文献   

7.
教师主动积极地架设与家长沟通的桥梁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教师要架设好与家长沟通的桥梁,就必须注重调查研究,细致了解和分析各个家长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据了解,部分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主要存在以下一些不好的倾向,比如有的望子成龙,却不懂方法,有的工作繁忙,对孩子疏于管教,有的失去信心,放弃教育责任等,作为教师必须从具体情况出发,有的放矢地架设与家长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8.
杜甲勇 《教育与职业》2007,(20):164-165
"以人为本"是教育的理论基点和精神内核."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要用"以人为本"的原则去思考传统教育中人性关怀的缺失问题,树立把学生看做发展的人来对待的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中,要注重用平等、理解、关心、爱护、宽容、锤炼的教育方法来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9.
2002年,"21世纪的语法"问世,即《剑桥英语语法》。尽管该书和夸克的语法著作有相似,但若把两书仔细比较,就会发现两者差异大于共性。前者更侧重于理论探索;后者更倾向于语法规则,两者各有利弊。尽管前者在某些方面不尽人意,但在其它方面比后者更加与时俱进,内容新颖。  相似文献   

10.
在中西女性主义文论中都一直存在两种主要的倾向:人性女性主义和女性女性主义。前者试图从本质上模糊两性差异,强调两性的共性和平等,更倾向于发展人性;后者则强调两性差异,认为女性应在保持和发扬自己的特性中前进,更倾向于发展其女性。由于中西文化语境殊异,作为意识形态之一的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引进中国后在表达内容和表现方式等诸多方面出现不同,促使女性主义批评带上鲜明的本民族的色彩。  相似文献   

11.
赏识教育就是通过激励和表扬的手段,肯定学生的优点和长处,鼓励他们不断追求成功。赏识学生是对学生人性的尊重,没有爱就没有赏识,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放牛班的春天》通过马修老师和他学生的故事,向观众很好地诠释了赏识教育的基本原则,即:对学生的信任和理解、尊重和激励、宽容和提醒。  相似文献   

12.
名刊点击     
《中国德育》2010,(7):22-22
宽容教育:文化差异与家庭价值观 在今天这个变动不居的世界中,那些捍卫自由民主的人,面临着一场新的关于宽容的论争。一方面,我们仍然想帮助孩子们成长,以便从别人而不是自己的视角来看待世界,另一方面,我们不再如以前那样确信地知道宽容意味或承载着什么。就教育来说,似乎焦点在于宽容是一种态度——激励人们要宽容——但是就公共论争而言,  相似文献   

13.
《中学教育》2005,(1):2-3
由此我想到,美好人性的塑造,需要的不是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宽容、仁爱,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长的最适宜的土壤。失去了它们,任何教育都会显得苍白无力。  相似文献   

14.
教育关乎一个社会、一个民族的存亡发展,也是培养下一代的核心手段。然而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教育思想也受到当代功利性因素的影响,缺乏必要的情感教育。教育逐渐注重科技而忽略人文,注重知识的掌握而忽略情感的完善和构建,这必然会导致教育中人性的缺失、爱的缺失。家庭教育是孩子们首要接触的教育,因此家庭中的情感审美教育也就必须得到最深切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道德不只适用于个体或群体,也适用于政治、市场、教育等社会系统。就教育领域而言,不仅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行为需要进行道德规范,教育系统自身亦需要进行道德规范。然而,人们通常更关注前者而忽视后者。鉴于此,需要就后者尤其是教育的道德目的、道德价值及其实践的评价标准进行探讨。为实现教育育人的本真价值,应将促进幸福作为教育最终的道德目的,将完善人性作为教育最终的道德价值,将增进每个学生的利益总量作为衡量教育道德的根本标准。  相似文献   

16.
现代寓言小说《蝇王》中邪恶和专政的杰克一派几乎彻底战败象征文明、理性和民主的拉尔夫一派的故事表明了人类一旦缺失法制的约束,其丑陋的劣根性就会膨胀,文明与民主就会毁灭。因此,人类需要法制来约束人性之恶,保障人类文明的秩序。  相似文献   

17.
由于日常亲情互动的缺失,农村外出务工父母与留守子女间存在一种“心灵沟通陌生化”倾向,导致了许多留守儿童成为了潜质生。他们基础薄弱,调皮多事,难以管教。尤其是一受到不当的刺激,就易表现出强烈的逆反心理,与老师对着干,自暴自弃。遇到这样逆反心理强、脾气倔强的潜质生,教师要善于运用“通情达理”的策略,尊重潜质生,让他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正如泰戈尔所说,“不是槌的击打,乃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臻于完美”。  相似文献   

18.
教育就是按预先的标准去“塑造人”、“培养人”、“约束人”,还是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提供相应的物质条件,营造相应的文化氛围,促进学生的发展?应该说后者更符合人性。  相似文献   

19.
成人网络教育应是基于人性、发展人性和升华人性的教育。在技术至上、人文关怀缺失和教育目的功利化倾向明显的情况下,深刻把握网络教育内涵、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和关注生命以促进人性的升华是成人网络教育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与新时期土改题材小说呈现出不同的叙事视角,前者以阶级为叙事视角阐述着土改运动的政治合理性与道德正义性;后者以人性为视角倾向于弘扬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的精神以及对命运、苦难、悲剧的深切思索。在前者与后者之间出现了张爱玲"另类"的土改人性书写,由于作家特殊的身份背景,"另类"书写的思想内涵显得微妙复杂,备受质疑争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