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人海涅说过语言之尽,音乐之始.可以说音乐艺术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艺术,它有着独特的魅力.音乐教师必须用现代教育思想武装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还音乐课堂的本来面目.在音乐课上营造宽松、自由、民主、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创设自主、探索、创造的空间,让音乐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乐园.  相似文献   

2.
张贞 《考试周刊》2013,(63):191-191
音乐艺术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艺术,它有独特的魅力。教师必须用现代教育思想武装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还音乐课堂本来面目。在音乐课上营造宽松、自由、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创设自主、探索、创造的空间,让音乐课堂成为孩子的乐园。  相似文献   

3.
高燕婷 《教育》2013,(22):52-53
奥尔夫说:"让孩子自己去实践、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音乐的审美体验必须在生动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中,通过学生亲自参与才能实现。音乐课堂就是由一个一个实践活动组成的。它几乎融入了音乐课堂的各个环节,包括音乐游戏、歌表演、律动、舞蹈、演奏乐器等。它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验到参与、创新的快乐,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学生在模仿、体验、探究的音乐活动中,收获到的是个体的情感体验,是任何形式都代替不了的亲身  相似文献   

4.
音乐是一门艺术类的课程,讲究艺术氛围,在音乐教育中,情感唤醒和音乐情感体验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教师要将初中音乐教学与情感教育完美融合,要通过感动自己感染学生、营造氛围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在反复表现中产生情感共鸣、利用互动式课堂师生共参与,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使音乐课堂成为中学生精神情感体验与感受之地。  相似文献   

5.
音乐是一门注重体验的艺术,是听觉的艺术,源自声音。教师构建有活力的音乐课堂,不可忽视课堂中的"好声音"。音乐课堂中的"好声音",是师生之间相互肯定、教学相长而激起的赞美之声,是学生乐于参与、体验、表现音乐而抒发出的欢笑之声,更是教师尊重学生主体,关注学生"差异的声音"的教学情怀体现,还是教师巧妙利用课堂中"意外的声音",生成有效课堂资源的教学机智表现。  相似文献   

6.
艺术具有多元性,需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音乐教师在教学时要不拘一格地将多种元素的音乐欣赏引进课堂之中,丰富音乐课堂教学资源,不断整合教学内容,以此来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使学生接受艺术的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这也是音乐教学的一种必然趋势。音乐欣赏课可以说是高中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板块,学生能借助学习音乐欣赏课提高自己的想象力,还能有效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相似文献   

7.
音乐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手段,而艺术教育的本质特征是情感教育,音乐在情感教育方面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音乐教育的核心就是情感教育。通过音乐学习,可以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也可以丰富人的情感,陶冶人的情操。  音乐是情感艺术,学生就是在融洽和谐、富有情趣的音乐课堂氛围中接受教育,受到心灵震撼,或得到春雨润物的潜移默化,从而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境界得到升华,所以孔子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历代艺术理论家都认为艺术的观察、记忆、想像、思维、创作、表演、欣赏无不…  相似文献   

8.
新课标下的音乐教材具有趣味性、形象性、灵活性等特点,它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音乐原本是时间的艺术、情感的艺术、表演的艺术,我们要动用多种感官手段,把音乐转变为看的艺术、听的艺术、想的艺术、写的艺术、画的艺术、演的艺术、创的艺术。理想的音乐课堂应当是充满着人性与智慧,充满着激情与生命力的课堂,应当是处处盈溢着音乐的甘醇和芬芳,学生们在生动、富有灵性的交流与碰撞中,生成自己的幸福体验。  相似文献   

9.
卢菊蕾 《考试周刊》2014,(47):180-180
<正>新的音乐课程改革,首先需要更新观念,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为基础,对青少年音乐兴趣的培养,以要求教学内容适应他们身心发展为需要。因此把优秀的流行音乐融入课堂,激发学生的表演热情,让学生成为音乐课堂的主体,适应新课程发展的需要。一、流行歌曲进入课堂的主要意义1.流行歌曲进入课堂,符合新大纲的精神。新大纲规定:"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学习音乐的良好态度。"古人说过:凡音之起,由人心  相似文献   

10.
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不断促进音乐艺术的空前繁荣,而且使音乐在人类社会生活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最贴近生活的流行音乐,可以说无处不在,中小学生每天所接受的流行音乐信息,要比音乐课堂多得多。作为音乐老师,我认为"堵"之不如"疏"之,把流行音乐元素合理的融入课堂教学中去,反而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我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穷追问题罢了。他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只需要技能、技巧上的一个实验就可以了。而提出一个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就必须从新的角度去审视旧的问题。要做到这一点是非常困难。小学音乐课堂上的提问也是如此。人们都说音乐课堂是一门艺术,那么音乐课堂中的提问更是艺术中的艺术了。就此我针对小学音乐课堂的提问方面有以下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正>音乐是一门艺术,如何让学生接受这门艺术,激发他们想学的愿望也是艺术。怎样让初中生自由自在地遨游于音乐海洋中,让美好的音乐与快乐同在呢?这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和反思。1.多一些情趣,少一些枯燥,体现音乐课堂的快乐之美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产生的影响远超过教师的督促和简单的说教。"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教师通过听、想、说、导的方式教学,以深化、强化学生  相似文献   

13.
小学音乐教学是促进小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艺术学科,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孩子们热爱音乐、热爱生活之目的。目前,音乐教学存在低效、乏味之现象。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述有效课堂构建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4.
音乐本身就是为了表达情感而产生的,音乐的创作者就是利用每一个音符来写出自己内心的感受,然后将自己充满感情的内心表达出来。可以说,音乐事实上就是关于情感的艺术。音乐的教学就是为了让学生具有审美的能力,能够去欣赏音乐这种艺术,去感受音乐中所蕴含的人的情绪、情感。这种蕴含在音乐作品之中的情绪、情感实际上就是音乐的灵魂,因此,在初中音乐的教学之中,我们的音乐教师需要把握好这一原则,在课堂中需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对于音乐的情感体验,要将学生培养成一个具有音乐鉴赏力的人。本文着重探讨在初中的音乐教学活动之中,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舞蹈、美术,音乐在教育角度说都是借助于情感对学生进行美育的工具。笔者基于舞蹈、美术和音乐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尝试将这两种艺术融入音乐课堂,引入日常教学中,起辅导作用,促进音乐教学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王小燕 《广西教育》2013,(13):86-86
音乐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中指出:"要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魅力吸引学生。"据此,我在音乐教学中大胆做出了一些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建立独特的课堂常规,让学生在轻松氛围中享受音乐的魅力音乐是一门艺术,音乐课的课堂气氛应该充满艺术之趣。为了体现音乐艺术的特点和音乐课独特的教学形式,我一开始就着手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常规。例如,上课前放一段音乐,让学生听  相似文献   

17.
音乐是一门艺术,音乐能够使人们更好的面对自己的内心世界,抚慰人们的心灵。从音乐中,人们能感受到亘古不变的艺术美。小学生的音乐课堂成为小学生接触、接收音乐信息的重要渠道。音乐欣赏品味的养成,关系到小学生以后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本文就从对小学音乐课堂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浅谈。  相似文献   

18.
孙放 《考试周刊》2013,(72):194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强调音乐的"原本性",尊重学习者主体性的发挥。音乐教学就是要以听、说、做等艺术教学手段把最简单、做愉悦的音乐节奏呈现给课堂与幼儿。  相似文献   

19.
<正>在音乐教育界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为什么不喜欢呢?"我扪心自问,因为我们只是在照本宣科地教教材而不是有创意地用教材。我只顾着自己的感受而没有走进学生的心里。若想让学生喜欢我们的音乐课,教师得先改变自己的理念,改变自己的课堂,如何创设具有趣味性的音乐课,使学生真正喜欢上音乐课?笔者有以下几点尝试。一、让快乐成为音乐课堂的一种习惯音乐家冼星海曾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快乐常见的表达方式是笑,一个巧妙、艺术、新奇的融入往往能吸引学生,激发学  相似文献   

20.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整个音乐教学活动中。针对课堂中的无效聆听现象,我们教育工作者应采取手段让学生进行有效聆听,本文从欣赏、歌唱、器乐课三方面谈了如何在课堂上进行有效聆听之切实可行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