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创业型经济视角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海宴 《教育探索》2012,(7):151-153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结合专业教育向大学生传授创业知识,以培养大学生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形成开创性个性的教育活动.高校的创业教育应该以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形成开创性个性的人才为目标.在创业型经济视角下,高校应树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大创业教育”理念,正确定位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培养层次,构建优质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资源,构建根植于产业发展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优化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一部分.高校开展创业教育重在创新,赢在创新.大学生的科技创新与创业能力主要通过创业教育来加以培养.创业救育通过培养创业者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素质,使创业者具备事业心、进取心、探索精神.高校对创业教育应给予高度的重视,根据各自的学科优势和培养特点,努力拓展创业教育的影响面和覆盖面,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积极探索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创业能力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3.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势下,我国大学生掀起创业热潮,但是我国大学生法律意识比较薄弱,使得他们在创业过程中会受到阻碍,降低创业的成功机率。通过创业法律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自身的法律素质和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因此高校作为教育主体,以法律教育为主线,通过创业法律教育,使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按照法律规定经营企业,大学生成功创业奠定牢固基础。  相似文献   

4.
高校《法律基础》课教学探索与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是高校法制教育的归宿.以高校"两课"中的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为核心.通过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及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使<法律基础>课真正成为培养学生法律素质的主渠道,进而确实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  相似文献   

5.
目前,在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中法律课程的设置严重不足,但大学生创新创业面临很多法律风险,高校有必要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设置法律课程,让大学生学习与创新创业紧密联系的《公司法》《合同法》《知识产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知识,以助力大学生的创新创业.  相似文献   

6.
论大学生创业法律教育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创业法律教育必要而迫切,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是大学生必备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素养,法律知识与能力是大学生创业必备的知识与能力.目前,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及其课程体系构建滞后,创业法律教育及课程设置缺乏.必须充分了解创业法律教育及课程体系设置的特点,确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在此基础上构建科学、系统、合理的课程体系.创业法律教育的课程体系包括以下三个部分:增强创业法律意识类课程、了解创业法律知识类课程、培养创业法律能力类课程.  相似文献   

7.
药家鑫案的发生引发对中国大学基础教育的审思,大学为社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大学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良好的道德素质和健康素质,同时还必须具备良好的法律素质。重构大学法律基础教育,需尊重学科教育规律,呼唤法律启蒙、人性教育回归、健全大学生法律素质,以完成传授法律知识、培养大学生法律素质的教育使命。  相似文献   

8.
法制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对培养大学生的法律信仰,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造就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法制国家建设要求的优秀人才有着重要意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进一步明确了高校法制教育的目标,实现了法律素质和道德素质培养的有机结合,为新形势下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培养创造了机遇和条件。  相似文献   

9.
不同的企业有着不同的生命周期,企业在每个生命周期阶段都面临着一定的法律风险。法律风险防范能力具有法律素质能力的核心地位,也是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加强法律教育是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法律风险防范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要继续推进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法律教育改革,树立以能力提升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形成以实训教育为核心的全景教育模式,充实创新创业法律课程体系内容,搭建校内外创新创业法律教育实践平台,最终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实效。  相似文献   

10.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质是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创业技能的教育活动,它对于新时期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大意义。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为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当前,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应构建以创新创业教育为核心的文化内涵、教学体系以及实践平台。  相似文献   

11.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系统工程理论视角研究高校创新创业模式,有助于提高其科学性和有效性.系统工程理论下的创新创业教育必须注重全程化培养、全员化参与和层次化教育.由此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新的高校共青团创新创业“3234”人才培养模式.“3”就是抓好一个主线、建好一个学生会职业发展部和举办一年一届的大学生职业规划节,“2”就是上好两门就业类课程和建设两个创新创业实践平台,“3”就是鼓励学生参与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大学生软件外包服务设计竞赛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三大赛事,“4”就是加强学院与通过四年学习走上社会的毕业生的交流,让毕业生和企业意见回归.  相似文献   

12.
目前,虽然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总体成果逐年凸显,但国内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水平仍存在发展状况不平等的现象。本文贴合实际,提出了建立与学科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进阶式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实践模式,为高校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提高创新和创业实践能力,提供了一种新的工作方式。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目的的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活动.高职院校要科学有效地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就要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规律和特点,结合大学生的特点和实际,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明确目标、准确定位,开设针对性强、有高职特点的创新创业教育特色课程,建设有高职特色的教师队伍,构建创新创业的教育体系,探索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方向与途径.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急剧增加,农村劳动力的解放,以及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不可回避的重要疑难问题.基于以跟进式教育理念为参照,分析和探讨了目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并结合跟进式教育理念及一线学生工作经验,针对目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结合"95后"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从政府、高校和个人层面提出了应对措施,培养措施的提出兼顾了大学生职业素质、知识结构和创新创业能力等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基于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与“90后”群体成为高校大学生主体的时代背景,分析了“90后”大学生的特点;同时,探讨中国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要求和未来人才应具有的知识结构,指出未来大学生不但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还应具有卓越的创新与实践能力.阐述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催生“人才红利”的重要作用,探索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助推“人口红利”转化为“人才红利”的途径,提出高校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有效构建政府、高校、企业和大学生四方联合互补反馈的运行机制,形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新局面,才能有效促进“人口红利”转化为“人才红利”.  相似文献   

16.
高等院校是法制教育的重要基地。良好的法律素质首先包括丰富的法律知识和健康的法律心理 ,法律教育应以此为切入点 ,着眼于法律意识的培养、法律素质的提高和法律观念的树立。必须更新教育观念 ,变过去的“专才”教育为“素质”教育 ,大力提高青年大学生的法律素质 ,以适应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加强高校法制教育 ,培养大学生法律素质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依法治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本文从更新观念、教育创新、依法治校三方面探讨了高校法制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8.
创新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向纵深发展的时代体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否找准自己的"根基"和"灵魂",需要时间检验.基于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教育开展的现状,立足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这一视角进行研究,分别探讨创新创业素质要素协同作用模式、"意识流""知识流"的作用、五项技能的切入要点、与市场、时代合拍的创业思维等内源性因素和培养理念重塑、团队角色配置、生态系统构建以及评价体系形成等外源性因素,为提升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四五”普法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法律基础课作为高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主渠道之一,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现在的法律基础课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为此,应当改进法律基础课的教学,着力培养大学生对法律的感情,使大学生树立对法律的信仰,以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  相似文献   

20.
高等院校是法制教育的重要基地。良好的法律素质首先包括丰富的法律知识和健康的法律心理,法律教育应以此为切入点,着眼于法律意识的培养、法律素质的提高和法律观念的树立。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变过去的“专才”教育为“素质”教育,大力提高青年大学生的法律素质,以适应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