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是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主任、美国艺术人文科学院院士、中国史研究专家孔飞力先生(Philip A.Kuhn)的代表作,该书由陈兼、刘昶翻译,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1月出版,后来获“列文森(Joseph K.lev-enson)中国研究最佳著作奖。该书共10章,从第一章“叫魂”案的缘起及基层官员对此案的处理到第十章从文化心理层面分  相似文献   

2.
《宜宾学院学报》2018,(2):51-57
孔飞力将1768年的"叫魂"事件贯穿于整个清帝国统治基础和社会生活结构中,并以此深入细致地勾勒出了该历史事件中下层民众、官僚阶层和皇帝三者之间是以怎样的互动方式处理此类危机事件的。孔飞力所构建的历史研究路径对在冲突与对话的双重视角下解构和探究历史事件的深层因素提供了可靠的学术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正孔飞力先生研究中国的三部力作先后被译介到中国,2002年出版的英文版《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一书,接续《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1990年)以及《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1970年)的核心问题而来,尤其是《叛乱》中所提到的传统/现代国家合法性问题。三部作品之间具有内在的连贯性,始终如一地探讨帝国的内在结构和知识资源对国家转型的深远影响,而非孤立地寻求外部因素解释中国现代国家的缘起。将三部作品关联起来分析,更能够体会到孔飞力对中国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  相似文献   

4.
通过一桩桩事例,孔飞力生动地展现了大清帝国下"叫魂"危机从发生、蔓延到结束的整个过程,在对历史事件进行阐述的同时,他还勾勒出乾隆盛世下的社会真实状况以及普通百姓、官僚和皇帝这三个不同阶层对于"叫魂"危机的处理方式。基于孔飞力对不同阶层行为表现的刻画,本文尝试分析各阶层的行为,总结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他们的行为实质。  相似文献   

5.
黄仁宇教授的《万历十五年》从明朝万历十五年这一具体的年头来考察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由先进的汉唐演变为落后的明清的主要原因,并认为中国近代落后的主要原因是明王朝采取严格的中央集权,一切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不是为了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是通过维持小农经济来达到维持王朝的政治稳定。笔者认为黄仁宇教授的观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6.
历史爱好者们对黄仁宇这个名字并不会陌生,很多人了解并喜欢他,是因为他的《万历十五年》和《中国大历史》两本著作。这两本书文笔生动,角度新颖。在此,笔者不欲介绍两本书的具体内容,而想把黄氏书中的概念拎清楚,并讨论黄氏的史学贡献。《万历十五年》和《中国大历史》两本书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黄氏所提出之"大历史观"。"大历史观"是一些概念的整合,即"历史上长期合理性"、"数目字管理"——简言之便是技术至上论,以宴证主义方式从技术角度谈论历史,避免产生基于意识形态的争执。"历史上长期合理性"即是从社会整  相似文献   

7.
脑毛大黄台吉(■Namudai Qong Tai■i)明代蒙古插汉儿部首领。铁力摆户曾孙,也密力之子挨大笔失长子。土蛮罕的五执政理事之一。住牧地在大小凌河上游一带,与明通贡。自隆庆末至万历中,屡犯明蓟辽诸边,被取消贡市。1587年(万历十五年)代表插汉儿部赴土默特拜谒三世达赖喇嘛。(薄音湖)参考书:《明史·李成梁传》。《万历武功录》10。  相似文献   

8.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启动,高中各科课程标准已经颁布。如何适应新课程,怎样调整、变革现有课程,是基础教育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万历十五年》跨学科整本书阅读便是课程改革的尝试。一、背景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课程教材研究所普通高中语文学科吉林教研基地,2019年5月30日在吉林市第一中学(以下简称"一中")开展跨学科整本书阅读教研活动,带动政治、历史、地理三个学科参加《万历十五年》(以下简称《万历》)整本书阅读。  相似文献   

9.
从《教育过程》到《教育文化》--布鲁纳教育文化观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布鲁纳(Jerome Seymorr,Bruner,1915-),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长期任教于哈佛大学。1960年,布鲁纳参与创办“哈佛大学认知研究中心”,并担任该中心主任(1961-1972)。曾前往牛津大学任教(1972-1978),退休后担任纽约大学的研究教授至今。布鲁纳一生写作不辍,著作宏富,主要著作有《思维研究》(1956)、《教育过程》(1960)、《论认知》(1962)、《教学论研讨》(1966)、《教育的现实性》(1971)、《有意义的行动》(1990)、《教育文化》(1996),均有很大的影响。在布鲁纳的所有著作中,有两本特别重要,一是早年的《教…  相似文献   

10.
宋应星字长庚。江西奉新县宋埠人。明朝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年)生于一个世代读书作官的家庭,约逝世于清顺治年间(十七世纪中叶)。宋应星的著作甚多,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其友涂伯聚(江西新建人,曾任四川按察司副使,万历年间进士)刻印了他的《画音归正》、《野议》、《论气》、《谈天》、《思怜诗》等著作。次年,(1637年)涂伯聚又主持刻印了他的大著《天工开物》。此外还刻印了他的《杂色文·原耗》《卮言十种》等著作。《天工开物》在明崇祯年间刊行后不久即失传,以后的几百年间国内未得见世。但它在日本国却一直流传,并广为日本士林所传阅。1869年有法文摘译本,后又译成德、  相似文献   

11.
<正>问:为什么要做关于"胜任力"的研究?在现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社会背景下有着什么样的意义和价值?答:首先想简单介绍一下,"胜任力"这个概念是舶来品,源自美国,其源头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泰勒关于"时间一动作"的研究,但这一概念真正引发人们关注是从20世纪70年代哈佛大学教授麦克莱兰发表《测量胜任力而非智力》一文后开始的。之所以如此,我想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麦氏在  相似文献   

12.
包弼德教授(Peter K.Bol),哈佛大学著名中国历史研究专家,哈佛大学副教务长,哈佛大学东亚语言文明系教授。包弼德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七至十七世纪文化精英的研究,著有《宋代历史研究入门》、《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历史上的理学》等著作。他于1971年取得荷兰莱顿大学汉学研究院中国语言和文学学士学位,1973年获该学院汉学硕士学位,1982年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历史学博士学位,1985年起执教于哈佛大学,1997-2002年任哈佛大学东亚系主任,2005年创建哈佛大学地理分析中心(Harvard Center for Geo-  相似文献   

13.
在南京大学第二届读书节上,组委会邀请校内百名教授,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和成才经历为大学生推荐好书。受邀请的有中科院院士,也有人文科学的权威;有资深教授,也有青年学者。入选的“十大好书”按照票数多少依次为《论语》《史记》《庄子》《唐诗三百首》《红楼梦》《古文观止》《居里夫人传》《时间简史》《鲁迅选集》和《万历十五年》。  相似文献   

14.
我是从一部名叫《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历史文化散文专著开始认识张宏杰的,因为他与我同龄,都是20世纪70年代生人。看到他的这部《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作品,使我对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横生敬佩之心,于是,我成为了他的义务广告推销员。当有人让我推荐一些可以阅读的书籍时,我会在历史方面的作品中推荐两部作品,一部是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  相似文献   

15.
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是一个问题吗?仔细想想,还真是个大问题:读书是读快些好,还是慢些好?为什么不同的人读同一本书,收获会大不一样?为什么有的书常读常新,在不同年龄段会有不同的感受?读到这本《如何阅读一本书》(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一版),我和译者的心情一样,既感到羞愧,也感到幸运。羞愧是因为,从识字起读书近30年,对如何阅读我却知之甚少,徒然走了许多弯路,很多好书让我错过了,很多时间叫我浪费了。幸运的是,这本书教会了我许多阅读的方法、技巧和理念。兹举数例,与读者分享。本书序言中,作者引用了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詹姆斯.黑塞尔教授写于1939年的文章《学校教育的失败》,给人极深的  相似文献   

16.
围炉静赏     
万历十五年(增订纪念本) 《万历十五年》是黄仁宇的成名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本书融会了他数十年人生经历与治学体会,首次以“大历史观”分析明代社会之症结,观察现代中国之来路,给人启发良多。阅读此书,正如一位老人坐在你面前,用沉稳的语调,将那些陈年旧事、浮光掠影一一道来。他的笔墨饱含深情,极富感染力。  相似文献   

17.
一、也从《野获编》谈起《万历野获编》第二十五卷中关于《金瓶梅》的珍贵资料,历来为《金瓶梅》研究者十分重视,这是因为编者沈德符是《金瓶梅》问世前少数读者之一,且有《金瓶梅》传抄本,以当时人记当时事,其可信程度远比后人捕风捉影要可靠得多。可是张远芬同志在《徐州师范学院学报》发表的文章(见该学报1980年4期《新发现的〈金瓶梅〉研究资料初探》)中,对沈德符的  相似文献   

18.
最新一朝《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周刊日前公布了美国大学年度排行榜,哈佛大学力压普林斯顿大学位居榜首,这是哈佛大学12年来首次排名第一。  相似文献   

19.
深圳读书月“阅读中国30年”活动,“30年30本书”的评选,经过一个月的公众自由推荐、一个月的网络票选及手机短信投票,从30年来的出版物中筛选出了100本候选书目,最终呈交给来自全国的著名专家组成的终审评委团与来自全国16家知名媒体读书版编辑组成的复审评委团进行评选。最后,下列30本书当选:1.《万历十五年》2.《第三帝国的兴亡》3.《傅雷家书》  相似文献   

20.
这几年,历史学界的好书,真给人层出不穷、目不暇接的感觉。先是北京大学历史系茅海建教授的《天朝的崩溃》一书,给历史学界带来的震动,不亚于一次八级地震;接着,美籍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让我们知道原来历史可以写的这么好看;故意装糊涂,实际一点也不糊涂,相反却智慧过人端木赐香三糊涂的《那一次,我们挨打了》,以全新的资料,新颖的角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