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红楼戏”涉及晴雯形象塑造的共有7种,最重要的作者、作品有仲振奎的《红楼梦传奇》、万荣恩的《潇湘怨传奇》、朱凤森的《十二钗传奇》和陈钟麟的《红楼梦传奇》。“红楼戏”对晴雯形象的接受比较一致的是其情感基调,即“扬晴抑袭”,对晴雯抱有深深的同情。对晴雯形象的塑造集中在三个方面:对宝玉的深情、火暴的性格、悲惨的命运。  相似文献   

2.
《华章》2008,(1)
《红楼梦》是清代长篇小说感伤之作的杰出代表,在悲剧领域所取得的成就达到中国悲剧作品的顶峰。它揭示了社会的悲剧、道德文化的悲剧和人生的悲剧,也包括了女性的悲剧。其中,丫鬟的命运是《红楼梦》悲剧中最为惨烈、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红楼梦》中的所有丫鬟,不论结果如何,笔者认为她们的命运都是悲剧性的。她们的命运悲惨情形却又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可以说是一部中国古代各种女性文化类型的大荟萃。作者通过各类性格女性的悲惨命运告诉读者——在封建统治的社会结构中,女性无论是怎样做人,命运都是悲惨的。这就是“千红一哭”、  相似文献   

4.
端木蕻良与《红楼梦》有着很深的渊源:他在反复阅读《红楼梦》的过程中成长,有着浓厚的"红楼"情结;他一生都在研究《红楼梦》,对曹雪芹和《红楼梦》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也正因此,端木蕻良的创作无论是观念还是技巧,都深受《红楼梦》的影响。其晚年所创作但未完成的长篇小说《曹雪芹》则可以看做是他一生"红楼"情缘的总结。  相似文献   

5.
月本无今古情缘自浅深——“红楼”三巧女价值再议郭树文这篇文字的题目,取自《红楼梦》里西洋“真真国”女孩的五言诗。《红楼梦》三位巧女,也有如天宇明月,不分今古,都有她们高贵的价值光彩;人们对她们的理解和感情,也像这诗句所作的咏叹,各自有或浅或深的不同。...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的作者以博大的爱心关注末世封建贵族大家庭中青年女性的悲剧命运,这种关注不仅仅表现在对贵族小姐们的婚姻悲剧和人生悲剧的深刻描写上,也表现在对丫环们的人生悲剧的成功描写上。她们之中,对晴雯、鸳鸯、袭人三个大丫环的描写尤为突出。 一、勇晴雯饮恨夭风流 “晴雯,晴雯,你是中国文学史上最美丽、最动人的女性形象。”这是红学家蒋和森在《晴雯赞》中的由衷赞叹。受这个小人物感染的读者岂止蒋和森一个人!请看,王昆仑先生写在 1944年的短文《晴雯之死》中的这一片断:“过去有的读者说:平儿使人爱,鸳鸯使人敬,袭人…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中几个重要的姑娘丫环,她们的年龄前后都存在着矛盾,对此,大多论者推测为是作者的“疏漏”或“信笔泛叙”。这些说法都缺乏充分的依据。造成这种年龄上的前后矛盾原因有二:(一)为了使人物的前后描写更符合情理;(二)跟作者的少女崇拜思想和对十五六七岁这个年龄特别注重有关。《红楼梦》在年龄描写上明显可看到一种“障眼法”,它有特殊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贾惜春是《红楼梦》中的悲情人物之一,她生长在繁华丛里,却亲眼目睹繁华散尽,她作为一个默默无闻的旁观者、陪衬人,眼看着姐妹们一个一个走向悲惨的下场。这一切造就了她孤僻冷漠的内心世界,同样也造就了她超然事外、理智淡然的内心态度。她过早地把红尘看破,最后“独卧青灯古佛旁”,与世俗隔绝。孤冷凄凉的内心感受始终伴随着她一生,在《红楼梦》中贾惜春只是一个用青春韶华默默和命运抗争的可悲可叹的陪衬人。  相似文献   

9.
吴兰征及其《绛蘅秋》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曹雪芹的《红楼梦》问世并风行之后,各种“《红楼梦》戏曲”(以下简称“红楼戏”)便应运而生,使得“红楼故事”不仅传阅于读书人之手,而且流香于市井乡野之间、妇孺村叟之口。在清代众多的“红楼戏”署名作者中,吴兰征作为唯一的女性创作者是不容忽视也是不应该被忽视的。那么,她是怎样以独特的女性视角来解读《红楼梦》并融注到她的《绛蘅秋》创作中的呢?我们从她的这部“红楼戏”中,是否能捕捉到一些可贵的信息呢?所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好好探究的。  相似文献   

10.
《儿子与情人》是劳伦斯的成名之作,弥利安是该书中极具内涵的一个人物形象,林黛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中最具代表性的女性,多年来在中国家喻户晓。这两位女性在色、才、情、德四个方面都有着许多相似之处,符合才女佳人“夫色期艳,才期慧,情期幽,德期贞矣”的标准,然而却又都是红颜薄命。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视角来比较这两位才女,可以看出,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这样的才女形象都是男性笔下塑造的畸形人物,她们的悲惨命运也是男权社会中的必然结局。  相似文献   

11.
杨彩玉、赵师母、桂芬和施小宝是《上海屋檐下》中的四个妇女形象,她们生活在20世纪30年代上海这个畸形的都市里。在民族危亡的苦难年代,她们每个人的行为似乎都无可指责,从她们身上,我们不难看到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小人物”的悲惨命运。  相似文献   

12.
香菱在《红楼梦》中位于金陵十二钗副册之首,于小说行文较为重要。香菱命运坎坷,她集众女儿之美,集上中下三种阶层女子身份于一身,一生际遇实为红楼众女儿悲剧命运之缩影。曹雪芹将象征香菱的并蒂花和宝玉联系起来实非表达二人姻缘,而是埋葬红楼痴情儿女的爱情悲剧。  相似文献   

13.
《金瓶梅》的时代,称丫环为主人所奸占为“收用”,“收用”过的丫环身份地位有了一些变化,若再被奴主“扶正”,便有了如《红楼梦》中的“姨娘”的身份。“收用”过的丫环,便难以嫁出门去了。《金瓶梅词话》中,李瓶儿身边便有这样两个丫环,即迎春和绣春。她俩初被李瓶儿的前夫花子虚“收用”,后来李瓶儿嫁到了西门庆家中时,他们也作为陪嫁物而相随。这在《金瓶梅》的前数回中都已作了交待的。  相似文献   

14.
鲁迅的《祝福》、曹禺的《雷雨》、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这三篇名家的名作魅力经久不衰 ,很值得品味。人物不论性格、身份还是命运 ,都有着惊人的相似———这三位母亲的身上分明写着两个大字“悲哀”。她们都是勤劳、善良而又有韧性的女人 ,都做过下人 ,都只有四十来岁 ,正值壮年 ,但命运最终给他们的却只有豆腐渣般的辛酸和悲哀———丈夫无情 ,儿子短命 ,自己未老先衰 ,有的甚至含恨早逝。祥林嫂 ,这个从卫家山逃出来的苦命寡妇在鲁镇鲁四老爷家“做工毫没有懈 ,食物不论 ,力气是不惜的”“比勤快的男人还要勤快。到年底扫尘、…  相似文献   

15.
朱琴 《考试周刊》2010,(16):25-26
本文作者从社会性差别角度,即“gender”角度出发,通过比较的方法,重新比较、解读了中日两国的名著《红楼梦》和《源氏物语》。通过解读和比较,作者发现《红楼梦》和《源氏物语》不仅仅是两部描写缠绵悱恻爱情的巨著,更是揭示女性悲惨命运根源的力作。通过比较作者得出结论,两本书中的女性在婚姻自主权有无、遭受男权压迫、正房妻子的地位悲哀等方面存在着惊人的相似,这一结论说明,此种社会性差别的存在.即“gender”的存在,正是当时女性悲惨命运的根源。而在比较中.作者又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即两国女性存在诸多相似的同时.在贞操观方面与对待感情的态度方面又存在天渊之别。  相似文献   

16.
红娘与飞红分别是《西厢记》《娇红记》中的丫环形象,这两部戏曲虽都是写才子佳人的故事,结局却不尽相同。她们的身上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共同反映出一定历史时期文学作品中的丫环形象,在后来的文学作品里也有众多的丫环形象,或多或少的带着她们的身影,可以看出丫环这个群体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刘莉 《文学教育(上)》2011,(24):158-158
一部红楼,十二愁肠曲,真真是千红共一窟(哭)。 一个社会,数百苦命女,实实是万艳同杯(悲)情。 《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说到太虚幻境有"孽海晴天"一座宫殿,各司贮有普天之下所有女子过去未来的簿册。此回借贾宝玉的游玩,交代了书中一干女子悲苦命运,反映了封建社会禁锢女性的深刻主题。  相似文献   

18.
香菱:从女性符号到结构符号--论《红楼梦》的叙事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了《红楼梦》中赋予香菱的独特命运。她的名字和遭遇,构成了对存在于文本之内与文本之外的女性的集体命运的象征。香菱作为《红楼梦》中的一个女性符号的同时,随着命运的迁延转化为小说结构的符号。“香菱“这一角色几乎贯穿于红楼始终,成为文本叙事结构的或隐或现的构建者、连缀者。  相似文献   

19.
蒋李 《华章》2012,(14)
自从《红楼梦》诞生之日起,苦心孤诣研究红楼者就不胜枚举,其间大家层出不穷.曹氏文章引领时代潮流,芸芸众生穷其一生在探索作者的高妙境界而不得.红楼主人公皆聚天地之灵慧,但其命运却如星辰般陨落,可哭可叹.不论皇家贵胄抑或官宦之家,其萧条败落有如秋风扫落叶.纵然底层一些丫鬟其清秀灵慧者亦难免命运的凋零.作者在心灵救赎的层面完成了一次灵魂的洗礼.  相似文献   

20.
曹雪芹的《红楼梦》和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中的女主人公都有着极其相似的人格特征,对爱情都非常真挚和执著。但她们的结局却是殊途同归。一个是缺憾的悲惨命运,一个是完美的浪漫结局。文中主要通过对其作品中女主人公形象塑造的比较,来说明使女性形象获得恒久美的魅力和产生这种差异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