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在我的跳水生涯中,如果有什么出名的技术的话,那就是反身跳水团身空翻两周半。在这篇文章里,我将谈谈我经常做好反身跳水团身空翻两周半动作的秘诀。下列各点是至关重要的: 1、起跳时臂的摆动, 2、起跳和空翻时头的位置, 3、抱膝团身, 4、两次空翻时作入水点的确定, 5、伸腿后注视入水点与伸手入水, 6、抱膝团身时膝关节的调节。  相似文献   

2.
刘犇 《游泳》2010,(2):54-56
在跳水运动中,走板起跳技术是跳板跳水中最基本的技术,同时也是跳板跳水中难以掌握的技术。走板起跳技术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空中动作和入水效果,影响动作完成的质量和比赛得分。随着当今跳水运动的飞速发展,一大批少年选手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3.
余俭  刘卉 《游泳》2007,(4):20-26
1前言立定跳水是指背向水池起跳的2、4组起跳动作。由于背向起跳无法助跑,因此如何协调振板起跳,充分利用板的弹性势能增加起跳高度,从而完成高难度空中动作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尚无人对立定跳水技术进行系统和全面的研究。本文以国家队优秀运动员在全国锦标赛上的立定跳水技术为研究资料,通过图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取少年儿童“压水花”训练方法开展研究,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1)跳水动作由7个环节组成,分别是起跳、连接、空中翻腾、看目标、打开、打开后控制、入水;其中入水是动作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整个动作的最终体现.而入水“压水花”技术是运动员跳入到水中时没有水花溅起,能否压好水花往往直接影响运动员的得分,决定比赛的成绩,事实上许多国内外的大型比赛中,裁判员也把入水效果作为评判动作质量的重要因素.(2)少年儿童运动员在最初的学习阶段,对于倒置入水概念还没有建立,直接在水上训练用数量和时间来堆积,这样成效慢而且不能很好的掌握正确的入水“压水花”技术,采用一套更加科学、系统、全面的“压水花”训练方法,可以使少年儿童运动员更快、更有效的掌握“压水花”技术,使中国的跳水运动技术得到稳固更快的发展.(3)本文通过对四川省游泳学校跳水队6名运动员进行为期3个月的入水“压水花”技术的训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运动员“压水花”成绩大幅度提高,有效地解决了运动员入水“压水花”这个技术问题,使参加实验训练的运动员比赛成绩明显提高,获得了四川省青少年跳水锦标赛冠军的好成绩.  相似文献   

5.
随着世界跳水运动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动作难度不断加大,对运动员的体能要求越来越高。跳水运动员的下肢爆发力直接影响起跳高度,起跳高度越高,运动员在空中的时间越充分,越容易完成多周翻腾的高难度动作。身体躯干部位的力量及控制能力是跳水运动员高质量地完成空中翻腾或转体等动作的体能基础,尤其是在多周翻腾加多周转体的动作中。  相似文献   

6.
反身翻腾类动作是由助跑、起跳、向后翻转、看目标、打开、入水6个环节组成的跳水空翻动作,这类动作要求运动员在背对起跳点做向后翻腾动作的情况下,通过本体感觉控制离台的距离和高度,以便安全地完成动作,因此,对运动员的本体感觉、动作技术和心理素质三方面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这不但增加了稳定完成动作的难度,而且还比其它类型的动作增加了危险性。  相似文献   

7.
1 前言按目前国际跳水竞赛规则规定,竞技跳水分为六组:一组向前,二组向后,三组反身,四组向内,五组转体兼翻腾,六组臂立。运动员要借助于支撑物(板台)的反弹力,跳离板(台)腾空完成各组优美的跳水动作,打开入水压水花。正确而强劲有力的起跳,不但能使运动员安全地跳离板台,而且能获得最佳的起跳角度和高度及理想的运动抛物线,保证动作的顺利完成,反之,欠差甚至错误的起跳,不但影响到动作的完成,而且影响到运动员的心理状态。2 研究对象与方法2.1 研究对象以钦州市业余体校跳水队黄炳、李慧、张幸3名运动员199…  相似文献   

8.
优秀跳水运动员弹跳力的训练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刚 《游泳》2005,(4):21-24
一、发展弹跳力在跳水项目中的意义:跳水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运动项目,同时也是我国的优势项目。众所周知,竞技跳水运动被称为“一秒钟艺术”,也有“空中芭蕾”之美誉。它要求运动员在比赛中,瞬间完成起跳、腾空、翻转、入水等一系列难度技术动作。现代的竞技跳水运动要求运动员在完成动作时,要“高、难、美、准”。如果没有很强的弹跳力,运动员在完成动作时起跳高度低,肯定也完成不了什么高难度的动作,更谈不上能够把跳水动作完成得优美和准确。这样的跳水动作在比赛中,裁判员是不会亮出高分的,那么,运动员也就无法与对手相抗衡,这样看来一名跳水运动员如果想尽快的提高自身跳水技术水平,发展弹跳力这项工作是当务之急需要解决的课  相似文献   

9.
跳板跳水起跳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跳板跳水从技术上讲可以划分为走板、跨跳、起跳、空中动作和入水等几个阶段。其与跳台跳水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动作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动员利用跳板的能力如何。因此,对跳板运动员说,走板、跨跳和起跳技术的好坏是非常重要的。而在这几个阶段中起跳是最关键的一环。尽管不应过分强调起跳在整个跳水动  相似文献   

10.
跳水训练中的几个技术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早上臂”任何跳水动作在起跳时手臂都应上摆到耳旁以后才开始连接动作,这是跳水技术中的一个普遍规律。由于这一技术的要求,任何动作要想连接快而合理,成型早,完成动作早,在起跳时,手臂就应尽快、尽早地摆到两耳旁,这就是我们在训  相似文献   

11.
陈莉 《游泳》2011,(6):52-53
走板起跳技术是跳板跳水中最难掌握和最关键的技术环节,技术和节奏上的失误影响起跳后动作技术的完成,甚至使动作失败。  相似文献   

12.
在跳远项目中,对跳远的远度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最高速度下积极合理的起跳技术,它是跳远运动员创造良好成绩的关键所在。我们以发展少年儿童的跳远起跳能力,重点解决少年儿童在跳远训练中掌握快速助跑起跳这一技术性问题,对龙岩市少体校田径班13至15岁女生进行实验性研究,通过改进教学训练方法,有效地改善了基础训练阶段中少年儿童的跳远起跳技术动作,达到了提高快速助跑起跳能  相似文献   

13.
跳台跳水1组起跳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体操中自由体操助跑前空翻的下摆臂、后提肘式的起跳技术,与当前跳台跳水1组的起跳技术(称上摆臂式起跳)进行了分析对比,从生物力学角度证明前者比后者能获得更大的转动能量,加大了起跳瞬间身体转动的冲量矩,对1组动作向多周发展有利。  相似文献   

14.
游办 《游泳》2005,(5):30-30
悬崖跳水比赛规定:男子为23-28米,女子为18-23米,运动员入水点水深不得低于5米。运动员可从岩石上直接起跳,或从岩石上搭起的宽1米,长度以距山最远端突出的岩石不少于1米的跳台起跳。运动员空中完成动作约需3秒钟左右,从18米和28米高度入水,其入水速度约为每小时78公里和100公里。比赛时允许运动员采用头和脚入水方式,但不允许运动员以反身姿势完成入水动作。  相似文献   

15.
贺帅 《新体育》2023,(4):21-23
跳水运动不仅是我国传统的优势项目,更是奥运会最重要的项目之一。而跳水运动最关键的技术就是起跳环节,决定着整个运动过程的质量。最近几年,教练将项群训练理论在跳水运动员起跳技术中加以推广和应用,取得良好的效果。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录像解析法、逻辑分析法,对全国跳水冠军赛2015年赛季的男子10m跳台跳水起跳技术的运动学进行分析,以期通过改善技术动作提升比赛成绩。  相似文献   

16.
我国跳台跳水优秀选手起跳技术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选择我国跳台跳水的优秀选手,在11和12两届亚运会,巴塞罗那、亚特兰大两届奥运会上的跳水大赛中从1组到4组动作的起跳技术,进行三维和二维的摄影、摄像记录。经过对运动技术图片的解析和力学分析,提出对我国选手起跳技术的看法和建议。例如从能量转化角度分析提出对增大起跳高度的利弊;从人体的肢体转动,摆动能量的变化研究,提出增大1组动作起跳翻转角动量的起跳新技术的建议。以及3组起跳动作的技术缺陷所在。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跳水第三组高难动作在跳水发展进程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在比赛中所起的作用,并在分析了第24届奥运会男、女跳台(板)前12名该组动作后指出其起跳技术、起跳前的身体姿势、打开入水技术等的重要性,并指出后加速技术是现代多周翻腾的先进技术。  相似文献   

18.
走板起跳技术是跳板跳水很重要的一部分,它决定动作的质量与稳定,动作毛病大部份是由于走板起跳不准确所造成。通过国际交往,图片对比,我们和先进国家相比,在走板起跳的技术上,尚有一定的差距。为此,必须加强研究,迎头赶上。  相似文献   

19.
邓平 《游泳》2011,(6):50-51
起跳是一切跳跃成败的技术关键,跳水也不例外。跳板跳水起跳技术要比跳台跳水复杂,难度大,因为跳板跳水是在富有弹性的跳板上进行起跳的,因此跳板跳水的起跳技术必须要和跳板的弹性性能、特殊环境及运动员的心理相配合,最终实现稳定起跳。  相似文献   

20.
胡国军  朱煜 《游泳》2011,(5):66-68
起跳是一切跳跃成败的技术关键,跳水也不例外。跳板跳水起跳技术要比跳台跳水复杂,难度大,因为跳板跳水是在富有弹性的跳板上进行起跳的,因此跳板跳水的起跳技术必须要和跳板的弹性性能、特殊环境及运动员的心理相配合,最终实现稳定起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