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蚁兵自述     
我是一只小蚂蚁,是昆虫世界的“小不点”。从鸟语花香的春天到草萎叶黄的秋季,几乎到处都可以看到我们忙碌的身影,无论是单独行动,还是成群结队,都在不知疲倦地为集体搬运食物。  相似文献   

2.
真菌灭虫     
捕虫草的“同盟軍”昆虫絕大多数是以吃植物为生的。它們給农业生产带来了无法估計的損失。然而,在自然界里,可以看到某些植物能消灭昆虫。捕虫草能誘捕某些昆虫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它的种类不多,分布也不广,并不是消灭昆虫的代表者。植物界中,消灭昆虫的主力軍是一种低等植物——真菌。真菌沒有根、莖和叶,也不含叶綠素。它們有的很微小,得用显微鏡才能看清它的真面目,例如,在食物上生长的霉菌和用来发面的酵母菌等都是;有的真菌却很大,例如,我們常吃的  相似文献   

3.
虫吃虫在自然界里,到处都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昆虫。这些昆虫,大部分都靠吃植物維持生活。可是也有一些昆虫喜欢吃肉食,它們有的直接拿別的昆虫作食料。例如螳螂猎捕小昆虫,瓢虫捕吃棉蚜虫……有的則用别的昆虫的肉体,来繁殖它的后代。例如,小茧蜂在青虫的体內产卵,让幼虫吸食青虫体內物质成长,从而导致青虫死亡。昆虫吃昆虫,这是自然界常見  相似文献   

4.
《发明与创新》2011,(1):11-12
它们都是机器人。有的和蔼可亲,有的憨态可掬,有的力大无穷,有的精巧灵活。形态各异的外表下,藏着的都是一颗“助人为乐”的心。以下就是几款目前正在研发中、不久的将来就会上岗为我们服务的“助人”机器人。  相似文献   

5.
几乎每个人都有儿时与昆虫为伴的美好经历,从小我们就已经知道昆虫都是些有心没肺的家伙。现在,我们就谈谈这些“有心没肺”的家伙。  相似文献   

6.
今年1月10日,全国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周其仁教授来到山西省最贫困的忻州地区,就中西部地区如何发展市场经济提出“草、灌、乔”发展战略。周教授说,人们在长期治理生态环境中,形成一种策略,叫“草、灌、乔”。要治理沙土,首先要有一层草的植被,草的特点是紧贴地面,密密麻麻,并不起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中写到,“被昆虫咬坏胚的种子不能萌发”,而生物课外辅导书上写到,“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是要有完整的活的胚”,该如何理解“被昆虫咬坏胚的种子不能萌发”和“完整的胚”?“被昆虫咬坏胚的种子”是指咬坏到什么程度的种子呢?  相似文献   

8.
在充满声音的自然界里,动物也是各种声音的发祥地。昆虫不仅是唱歌的娇子,它们中有的还具有接收声音的精妙结构。鸟类和兽类大多有不同的“语言”。这些动物在觅食、求偶、哺育、警戒、逃避、战斗或所谓的“社会性”活动等行为中,都应用不同特征的声信号,通常称之为动物的声行为。这不仅  相似文献   

9.
正地球上的昆虫,都是大自然的杰作,它们本领不一,但是不论是什么昆虫,都需要呼吸空气。陆地上的昆虫,呼吸空气并没有什么难度:在换气运动的作用下,空气由气门(相当于鼻孔)进入昆虫的气管系统,再进入微气管,由微气管输送新鲜空气到身体的各个组织。但是,有些昆虫幼年时生活在水中,有的终生不离水,它们就进化出了五花八门的水下呼吸法。  相似文献   

10.
說起稗草,大概誰都不陌生。只要吃过大米,就一定見过带有灰色硬壳的稗子。稗草是稻田里最难除尽的杂草,为什么呢?原来,它同水稻是“远房兄弟”,它們都是湿生性的植物;稗草在小时候长得和稻苗十分相象,因此,长在稻田里,就容易魚目混珠,騙过人们的眼睛。可是,1956年,有一个美国学者发现一种新的杀草剂,名叫“势大猛”(3,4—二氯苯丙酰胺),竟能专杀稗草,不伤水稻。当稗草的叶片接触到这种药剂后,不到几个小时,叶  相似文献   

11.
<正>昆虫中有许多名中有“龙”的种类。上次我们认识了鞘翅目和鳞翅目中部分名中有“龙”的昆虫,这次我们一起去看看半翅目、?目、蜚蠊目、蜻蜓目、膜翅目、直翅目、双翅目、螳螂目中还有哪些“龙”家昆虫。半翅目中的“龙”半翅目是昆虫纲中较大的一个目。半翅目昆虫大多体形扁平,口器为刺吸式。在同翅目未并入半翅目之前,半翅目昆虫只包括那些可以散发出臭味的蝽类昆虫,这些昆虫的前翅很有特点—前半部分是革质,后半部分是膜质,  相似文献   

12.
王云 《世界发明》2003,26(6):32-34
据说有一次,古代京城画院,曾用“深山藏古寺”这一句诗为题,来考应试的画师。结果怎样呢?有的考生画成深山里林木环抱,中间有一座古寺;有的画成密林深处露出寺庙的一角;有的画成林木上空高高飘着一幅幡等。但是这些画都没有被选中,因为都没有抓住“藏”字。所有的画都在画面上露出了寺,没有“藏”好。既要让人看出有古寺,又要“藏”起来,这是个矛盾。可有一个画师解决了这个矛盾:他画了山峦起伏,林  相似文献   

13.
作为著名环境专家钱易院士的第一个博士,陈吕军是个干什么都有一股拼搏精神,面对再苦的环境都不气馁的人。在创业之初,陈吕军就坚信:有清华大学的支持,有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的支持,有那么多教师丰硕的科技成果——“牛奶”会有的,“面包”也会有的。 陈吕军1983年考入清华环境系,在校期间,可谓出类拔萃:被评为北  相似文献   

14.
<正>猜谜语喽!"小时专食花和草,树叶之中到处跑,长大成熟盖圆屋,屋破蛾(蝶)出飞天跑。"小朋友,你可知道谜底是什么?聪明,谜底就是毛毛虫。毛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就像丑小鸭变天鹅一样,让人惊叹。虫大十八变昆虫的成长,和我们人类有很大的差别。当我们小的时候,只是个子小一点,外表和大人虽然有所不同,但相差得也不是那么大。但是昆虫一生却要经历好几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的样子都大不同,甚至会面目全非。比如,蚕的一生  相似文献   

15.
正近几年来,昆虫逐渐成为宠物界的新宠。小时候我们就对昆虫情有独钟,通过高中生物课的学习,更是兴趣倍增。蟋蟀为鸣虫且善斗,在我国有悠久的养殖历史,甲虫之王独角仙更因其独特的外形、威武的体态成为昆虫爱好者的不二之选。能不能制作一种简便实用的饲养箱,让这些昆虫的养殖更容易?  相似文献   

16.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当你正聚精会神地看书或做别的事情的时候,眼皮会突然跳动起来,要控制也无法控制住。有时是一只眼睛跳动,有时是两只眼睛都跳,有的跳几下就停下来了,有的却连跳不止。一些人由于不了解发生眼皮跳的原因,产生了不必要的精神紧张。甚至受到迷信影响,说什么“右眼跳财,左眼跳灾”等等。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眼皮跳动的呢?  相似文献   

17.
汪新才 《知识窗》2013,(7):26-26
杨媛草是一位“80后”重庆美女,因为名字中有一个“草”字,业内人都亲切地称她为“小草”。 高三那年.外婆与父亲的相继去世.让杨媛草一夜间突然长大。本来,她拥有被保送的机会,可她却放弃了.而是靠实力参加了当年的托福考试.凭着六百多分的成绩.她坦然地走进了英国卡迪夫大学新闻学系。  相似文献   

18.
李洁蓉 《今日科苑》2007,(6):126-126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师是创造真善美活人的艺术雕塑家。”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任何一项教学环节都忽视不得。这里我要谈的是:巧用作业批改拉近师生情感。在以往的作业批改中,教师只简单地划上“√”或“×”;有的批示一个“阅”字,表示已经看过;或采用等级制的  相似文献   

19.
蚁兵自述     
我是一只小蚂蚁,是昆虫世界的"小不点".从鸟语花香的春天到草萎叶黄的秋季,几乎到处都可以看到我们忙碌的身影,无论是单独行动,还是成群结队,都在不知疲倦地为集体搬运食物.  相似文献   

20.
“拟生”是某些动植物的生存高招,有的似形,有的拟声,有的拟色,或者兼而有之,各显身手。蟹蛛,也叫变色蜘蛛,它是蜜蜂和其他对花蕊感兴趣的昆虫的凶恶敌人。它常常盘踞在花蕊里或躲避在花瓣下,不但能从身上散发出蜜一般的香味,还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