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礼教与宗教     
礼教者,以理为教者也。宗教者,以宗为教者也。礼教与宗教不同的地方,不仅在于它们形而上学本质,而且它们所建立的人性论基础也是不一样的。由于礼教与宗教所建立的人性论基础不同,因此它们的教义宗旨也是各异的。礼教与宗教的教化形式也是不同的。由于礼教和宗教的形而上学存在及人性论基础不同,它们所引申出的伦理道德精神,也是各不相同的。  相似文献   

2.
孟盛彬 《文化学刊》2015,(3):221-225
郭道甫为内蒙古近现代史上著名政治家,早年信奉基督教,并将基督徒的拯救思想转化为寻求"蒙古问题"的解决,毕生以"民族自决"为己任。支撑郭道甫从事革命斗争的思想动源主要有:深厚的乡土情结;基督教平等、博爱的拯救思想和自我牺牲的奉献精神;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3.
当郭敬明成为宗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年11月8日,"人民圣殿教"教主吉姆·琼斯率教徒914人在圭亚那丛林的琼斯敦集体自杀。这个消息让全世界震惊,人们在自杀地发现了琼斯那镇定而不失激情的辞世讲话录音,他这样说:"我早已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到这个世界上是为了一种特殊的用处,追随我的你们是我的选民。你们中间的大多数在我化身之前就已经追随我了。我在几千年前化身为佛,也曾生为基督,我最后一次化身为俄国的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教徒中有一位显然不愿死去的老妪鼓起勇气问吉姆·琼斯:"我们现在去苏联还来得及  相似文献   

4.
正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2020年3月出版作者詹姆斯·米勒(James Miller),加拿大皇后大学汉学研究教授,是世界在道教和环境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在研究中国"绿色宗教"及生态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其著有《道教:入门指南》,主编过《中国的宗教与生态可持续性》和《道教与生态》等书籍。  相似文献   

5.
北京语言大学承担了"首善之区建设与留学生博雅教育研究"这一研究课题,该课题是"2007年度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共建项目"之一。前不久,北京语言大学举办了专题座谈会,邀请在京的部分专家从文化和教育的角度对该项目展开讨论。下面一组文章即为部分与会人员为本次座谈会撰写的笔谈。  相似文献   

6.
本文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研究方法探寻道和德的宗教起源,以词源学、考古学和艺术史的丰富资料证实战国至汉传世文献中道与德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吴桂金 《文化学刊》2010,(1):157-161
虽然宗教从本质上讲都源于人类在精神上对超自然的神灵的崇拜与信仰和在灵魂上对现世生存状态的超脱,但是中西宗教文化却存在巨大差异。具体体现在中国的宗教具有多元性、以人文本和重视现世生活的特点,而西方宗教却是一元的、上帝至上和强调来世永恒的。反映在社会政治生活上就是在中国教权臣服于政权,而西方教权则是积极主动参与政权。  相似文献   

8.
文化是了解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最好的“钥匙”之一。其中,宗教文化对于洞察一个国家的文化“基因”, 更有重要的作用。世界上各种类型的文化传统现象中,宗教是人类历史上悠久而又普遍的文化现象。宗教不仅与人类文化在同时期形成,也是人类文化早期阶段的主要表现形式,更是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载体。在某些特定时期或特殊的文化领域里,宗教也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它直接推动了文化的发展。例如,宗教文化对古代音乐艺术、建筑美术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中外许多建筑艺术的典范,是在宗教的殿堂里  相似文献   

9.
元朝时期的中国宗教发达,各种宗教,包括伊斯兰教、基督教、摩尼教、印度教、佛教、道教等和谐共生。这种局面的形成,是由于元朝政府高度重视宗教问题,进行了细致而高妙的管理。元朝政府秉持宗教宽容的态度,采用代理人治理的方式,并设立了多层次的宗教管理机关,从而形成了较完整的宗教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10.
试论商周之际的宗教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周之际激烈的宗教变革是其文化变革的重要特征.商、周部族之间存在着宗教差异与冲突,武王克商后,周公旦推行了一系列的宗教变革措施,这一变革结果影响华夏精神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蒙元帝国奉行平等、宽松的宗教文化政策,信仰自由,各宗教并存。其本质是利用宗教,为我所用,维护蒙元王朝统治。当某一宗教势力过大,不利于统治时,蒙元王朝必定采取打压、分化等手段,不许其坐大,以防尾大不掉。有元一代,萨满教、道教、禅宗的命运莫不如此。  相似文献   

12.
李宏印 《职业圈》2008,(6):14-16
宗教工作历来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切实做好宗教工作,必须准确把握宗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历史定位,全面认识宗教存在的长期性、群众性、特殊复杂性。充分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宗教工作历来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切实做好宗教工作,必须准确把握宗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历史定位,全面认识宗教存在的长期性、群众性、特殊复杂性.充分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卓么措 《文化学刊》2014,(4):125-128
藏族唐卡艺术源起于藏传佛教,自诞生就致力于藏传佛教的传播、宣扬。其所具有的宗教意蕴是唐卡的核心,具体说来体现在:宗教教义的传播价值、宗教用品的膜拜价值、宗教修行的信仰价值、宗教审美的规范价值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加强宗教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提高宗教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水平这个角度,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
吴秋兰 《职业圈》2008,(17):135-137
文章从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加强宗教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提高宗教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水平这个角度,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宗教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考察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宗教总与社会发展如影随形。历史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人类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宗教的身影。宗教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中是重要的社会现象。宗教对社会的稳定有双重影响,一是正面影响,二是负面影响。宗教的双重影响是基于宗教与其他社会要素的相互作用而生成的。要维护社会稳定,应在消弱宗教消极作用的基础上,积极发挥宗教的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聊斋志异》之所以被称之为我国古代文言文作品的顶峰制作,不仅在于其故事叙述的曲折离奇,更在于深刻的文化内涵和高深的艺术造诣。《聊斋志异》蕴含着极其丰富、复杂的宗教文化内涵,其中涉及佛教、道教、原始宗教、民间信仰等众多方面,范围广泛,内容丰富,风格自成一派,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艺术形式的不断冲击下,传统民族艺术经受重大考验。作为满族艺术精华的集中体现,满族萨满教舞蹈需要艺术家的积极整理和保护。探索满族舞蹈当中蕴藏的深厚宗教元素,是延续传统艺术生命力的必由之路。本文试图从舞蹈形态与意境呈现的双重角度,分析满族萨满教舞蹈所蕴含的宗教文化元素。  相似文献   

20.
宗教和谐,对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来说十分重要。编辑出版优秀的宗教方面的书刊,为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宗教和谐、社会稳定服务,是摆在出版工作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