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没有人能够一辈子“倍儿爽”!古今中外无一例外。在复旦大学发布的《中国网络社会心态报告(2014)》中.从“50后”到“90后”都曾经因各自遇勤的问题在网络上宣泄。与人“骂战”,只是所占比伪不同而已。人一生中总会遇到不爽的事进而抱怨.于是几年前威尔·鲍温发起了“不抱怨”运动,邀请参与者载上紫手环,一旦抱怨需将手环换到另一口手上,直到这个手环能够21天持续戴在同—只手上为止。鲍温希望在这个世界上传递“抱怨不如改变”的生活理念。  相似文献   

2.
“不抱怨手环”活动自推广以来便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但尚未有探讨其心理调节效应及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相关研究显示,参加为N30N的“不抱怨手环”活动能显著提高个体情绪调节的灵活性和生活满意度。“不抱怨手环”活动在改善情绪调节机能、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和增强幸福感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素材银行     
《招生考试通讯》2011,(2):19-19
不抱怨美国知名牧师威尔·鲍温,发起了一项"不抱怨"活动,邀请每位参加者戴上一个特制的紫手环,只要一察觉自己抱怨,就将手环换到另一只手上,以此类推,直到这个手环能持续戴在同一只手上21天为止。不到一年,全世界就有80个国家、600万人积极参与了这项运动,学习为自己创造美好的生活,让这个世界充满平静喜乐、活力四射的正面能量。  相似文献   

4.
"我想,我对生活是没有抱怨的,当然,除了房子、车、工作……等等,我好像又抱怨了。"读完《不抱怨的世界》,我把书本随赠的紫色手环戴在了右手上。按照游戏规则,我每抱怨一次,手环就要换到另外一只手上。于是,我戴上手环之后,一个程序也随之在我的脑海中启动,开始默默地监控起我的思想。起初的我认为自己是没有什么好抱怨的,除了买不起房,开不起车,薪水太低,公交太挤,邻居太吵,朋友太少,青春痘太多,睡眠太少等等这些之外,我认为自己的生活还是蛮不错的。  相似文献   

5.
DAY1 抱怨1次早上到了游泳池,没想到开始下雨了。今天可是考试啊,雨怎么越下越大呢,真是够烦的!我正在抱怨着这坏天气,同伴指了指我的紫手环,我马上把它换到另一只手腕上。哎呀,怎么没控制住呢?明天继续努力。  相似文献   

6.
蒋光宇 《下一代》2011,(1):47-47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尔值包温写了一本畅销80个国家的励志书,书名是《不抱怨的世界》。他在书中提出一个重要的主张:“抱怨不如改变,永远不要抱怨。”  相似文献   

7.
花样男子     
1 筑紫一直抱怨在这所充斥着富贵公子小姐的学院里找不到什么真朋友,还好在偶然的机会里她碰到了刚刚转学到英德的小学同学——青池和也。2 寺司眼看着筑紫和青池和也在学校里形影不离,心里特别不舒服。3 于是青池和也很快收到了寺司的“红纸条”。  相似文献   

8.
《小学生》2006,(5):28-28
一只毛毛虫向上帝抱怨道:“上帝啊,你创造事物太不公平了,当我作为毛毛虫时,又丑陋又迟缓,而化为蝴蝶以后,却又美丽又轻盈。于是我前期受尽人们的嫌弃,而后期又受尽人们的赞美,太不平衡了。”“那你说我该怎么办呢?”上帝不动声色地问道。“平均一下吧。我现在虽然丑点,但让我行动轻盈,当我化为蝴蝶后,让行动迟缓一些。”毛毛虫兴奋地说道。上帝说:“这样是好,可我怕你活不了多久。”“为什么?”毛毛虫警惕地问道。  相似文献   

9.
毛虫的愿望     
有一只毛虫,因为觉得一身长得丑陋,行动又不灵活,而对上帝抱怨道:“上帝啊,你创造万物固然非常神妙,但我觉得你安排我的一生却不高明,你把我的一生分成了两个阶段,不是又丑陋又迟笨,就是又美丽又轻盈,使我在前一阶段受尽人们辱骂,后一阶段却获得诗人的歌颂,这未免太不协调了。你何不平均一下,让我现在虽然丑一点,却能行动轻巧,以后我做毛虫和蝴蝶的两个阶段不就都能很愉快了吗?”“你大概以为自己的构想不错,”上帝说,“但如果那样做,你根本活不了多久。”  相似文献   

10.
城市生活离不开坐公共汽车。近来人们发现,乘车总有太多的不愉快——老年乘客抱怨年轻人不让座,司机抱怨车坏了没人下去帮忙推车……人们常抱怨:为何如今人们素质那么低?“素质”是常用语,可每每提及我总是有点不安,原因是不大确定这个词指的是人的“质量”,还是人的“特性”。我总是担心,这个词可能传达一种事实上并不存在的预期——认为人的质量,品性、偏好和个性应当是整齐一致的,或假定某一种“素质”的标准是惟一的。经验告诉我们,实际上并不如此。随着教育、职业、知识、乃至生活方式的分化,每个人的知识、经验、技能和需要都越来越具…  相似文献   

11.
蒋光宇 《小读者》2010,(12):45-45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尔.鲍温写了一本畅销80个国家的励志书,书名是《不抱怨的世界》。他在书中提出一个重要的主张:“抱怨不如改变.永远不要抱怨。”他说,“天下只有三种事:我的事,他的事,老天的事。抱怨自己的人.应该试着学会接纳自己:抱怨他人的人.应该试着把抱怨转成请求:抱怨老天的人,应该试着用祈祷的方式来诉求你的愿望。这样一来.你的生活会有想象不到的大转变.  相似文献   

12.
最远的距离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在人们心里,就像我在你身边,你却不知道我爱你。时常听到孩子抱怨:“爸妈总说爱我,我却一点儿也体会不到。”这是孩子的悲哀,是父母的悲哀,也是社会的悲哀。爱,不是挂在口头上的,而是默默地流淌在生活的海洋里。  相似文献   

13.
科技鲜品     
《科学启蒙》2010,(2):F0002-F0002,1
能测压力的手环:现在的人经常要面对很多压力,也就需要在压力过大的时候休息舒缓一下。那怎么才能知道自己的压力过大了呢?这款荷兰科学家设计的“压力手环”能帮助你。手环能探测出佩戴者的压力指数,并在电子显示屏上显示代表压力指数的颜色。  相似文献   

14.
孝文 《科学启蒙》2009,(6):57-59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一股“绿色行动”的风潮正在席卷整个世界,建筑师们顺应风潮,一座座富有想象力的“绿色建筑”出现在或即将出现在我们眼前。  相似文献   

15.
当前,基础素质教育在城市学校开展得轰轰烈烈,然而在农村,中小学应试教育却依然“扎扎实实”。作为一名农村音乐教育工作者,笔者经常听到这方面的怨言。但是一味地抱怨并不能解决问题,我们应该用行动去改变现状。圣雄甘地曾说过:欲变世界,先变其身。我们不能改变世界,就去改变自己吧!让自己成为一个有文化素养的音乐教育工作者!  相似文献   

16.
教育行动区:英国提高教育质量的新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凯 《比较教育研究》2003,24(11):74-78
发展教育是英国工党的政策核心之一。在政府关注教育以及教育质量低下的背景下,教育行动区作为提高教育标准的一项措施、一种尝试,以“包容”为核心,以“赋权”为运作方式,以“合作”为管理手段,为各地区教育质量的共同提高做出了应有贡献。然而,与此同时来自各方面对行动区的抱怨之声也不绝于耳。本文对行动区的酝酿、建立、发展、特色等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运用会话分析研究方法,以自然发生的汉语日常互动为语料,分析抱怨第三方行为的“合理化”回应模式。语料分析识别出“合理化”回应的三种方式:取消被抱怨行为的故意性、普遍化被抱怨行为、凸显被抱怨行为的光明面;通过合理化回应,抱怨的受话人重新诠释抱怨者建构的被抱怨行为,转变抱怨者对被抱怨行为的理解,帮助抱怨者走出消极状态。“合理化”回应属于立场不一致回应,却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维系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8.
陈一斌 《留学生》2014,(9):47-47
在“西南偏南”(SXSW)的新闻洪流当中,我发现了一个让与众不同的手环,名为Lightwave。  相似文献   

19.
家务“链”     
曼迪手握抹布,一脸无精打采。 “要是不用擦窗户,那该多好啊,”对着满是灰尘的窗户,她抱怨着,“我想,擦窗户是世界上最没劲儿的活了。”  相似文献   

20.
电视剧《蜗居》的热播,引燃了人们对购买房子的思考。 经常有购买了大房子的人抱怨,房子太大,收拾不过来,空落落的。个别人甚至自己在家里时会感到一种莫名的空虚,觉得有些“疹”得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