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保护我们的“校肺”□李欣儒区永成/广东顺德碧桂园学校高一(1)班在我们碧桂园学校的中心地带有一座小山,名叫星月山。同学们都有一个天真的说法,站在山上可以与星星对话,和月亮谈心。许多来星月山游玩的同学经常是长久驻足,流连忘返。星月山相对高度30m,占地...  相似文献   

2.
广胜寺     
洪洞县城东北十七公里处,有个山青水秀、风景如画的山麓,这就是广胜寺区的所在地。 广胜寺创建于东汉建和元年(147)。起初寺名叫卢舍寺,唐大历四年(769)重修,改寺名叫广胜寺。 广胜寺包括上寺、下寺和水神庙三部分。 上寺位于霍山山巅,翠柏环绕,古塔高耸,殿阁巍峨,极为壮观。上寺由山门、飞虹塔、弥陀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地藏殿及厢房、廊庑组成。始建于汉,历经唐、宋均有重大修葺与扩建。后在金末兵灾和元明大地震中,全寺建筑,毁塌殆尽。明代重建,力仿前朝,故形制结构,仍具元代风格。山门内为塔院,飞虹塔矗立其中。向后是弥陀殿五间,殿内供弥  相似文献   

3.
庆元月山村是古老的文化个体,又是现代的文化个体。对于古老的月山文化要立足于整体保护,加大保护力度,警惕过度旅游开发和建设性破坏;对于现代的月山文化要立足于现代与历史、山里与山外对接,在保护传承中创新发展月山文化。  相似文献   

4.
寺、庙、祠、观、庵等建筑,很多人不知道它们的区别,下面就从它们的由来分别加以介绍。寺——《说文》云"寺,廷也",即宫廷侍卫人员的官署称为"寺",如大理寺(中央的审判机关)、太常寺(掌管宗庙礼仪的部门)等。西汉建立"三公九卿制",九卿的官署称为"寺"。九卿中  相似文献   

5.
《小学生》2006,(Z1)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韩国几年前曾有报纸报道当地有村民让鸡听音乐而多下蛋的事例。在洪城郡(jun)洪城邑(yi)月山里的村子里,有个叫张东元的养鸡专业户,和村里很多人家一样,靠养鸡为生。有一天,张的儿子从报纸上读到一条国外让奶牛听音乐而增加产量的报道,告诉了张。张由此受到启发,便在鸡场安装了喇(la)叭(ba),成天向鸡播放古典  相似文献   

6.
1986年,湖北通山杨林乡东台寺先后出土有寺钟、石碑各一。钟、碑铭文均有明末农民领袖李自成自太平山西去九宫山,途中经此的史料记载。 寺钟——清乾隆二十年乙亥(1755)岁初冬立,所铸之《序》,文中云:“……崇祯十七年,闯贼踞庵,僧溃无遗,庵又衰也……。” 石碑——道光甲辰(1844)年腊月初八日紫虚恒阳氏立,正楷阴刻孔门拳五代传人、邑人孙华古制《东台寺孙家庵恒阳禅寺海龙春会序》,其中叙及“……崇祯之末,  相似文献   

7.
游山     
我们来到南山脚下,看见山道边(bian)有个大大的“佛(fo)”宇。上山后,我听见寺(si)庙(miao)里有和尚 (shang)在念(nian)经(jing),还看见了很多佛像。(覃钰珊)  相似文献   

8.
丁道护,生卒年月不详,谯国(今属安徽)人。官至襄州(今湖北襄樊市)祭酒从事。襄阳启法寺、兴国寺二碑,均为其所书。宋代书法家蔡襄说:“道护书兼后魏遗法,隋唐之交,善书者众,皆出一法,道护所得最多。”明代杨慎认为,丁道护襄阳启法寺、兴国寺二碑最精,欧阳询、虞世南两家皆出自道护,且带有北方朴拙的隶书风格。启法寺碑稍后于兴国寺碑,兴国寺碑碑文为隋内史令李德林所写。李德林是著名文学家。碑立于隋开皇六年(586),兴国寺即后来的延庆寺,故址在望楚山。唐懿宗咸通时襄州刺史蒋係请复为延庆寺,得到朝廷同意。扩建后立有《襄州刺史蒋係先庙碑…  相似文献   

9.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多伦县城西北的善因寺,清雍正九年(1731)建成,次年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移居该寺,多伦跃居蒙古地区宗教中心地位。雍正五年(1727)雍正帝敕建善因寺,后为保护二世哲布尊丹巴之安全,对历时四年建成的善因寺精心装修,添置陈设,并派员迎奉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入住善因寺。  相似文献   

10.
华严古刹     
华严寺座落在大同城内西南隅。据《辽史·地理志》的记载:“清宁八年(公元1062年)建华严寺,奉安诸帝石象、铜象。”随着辽代中期诸帝的宣扬佛法,广建寺庙。当时,华严寺规模已相当宏伟。辽末保大二年(公元1122年)金兵攻陷西京(今大同),寺内的大雄宝殿等建筑毁于兵火。金天眷三年(公元1140年)又在旧址重建了大雄宝殿以及其它一些殿堂楼阁,规模宏大,殿宇壮丽。元明之际,再次受到战争的破坏。明初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一度没为官产,改大殿为大有仓。明中叶以后,华严寺析为上、下二寺,各开山门,自成格局。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3年经过维修,又将上下两寺并为一寺。上华严寺俗称上寺,是以大雄宝殿为主体的一组建筑。由前后两进院落组成。在山门内右侧保存有诗  相似文献   

11.
北寺塔     
北寺塔原名报恩寺塔,在苏州市城北平门内。寺传为三国东吴赤乌年间(238—251)孙权之母舍宅所建,称通玄寺。北周易名报恩寺,唐初改称开寺。北寺塔初建于梁代,高11层。北宋时大修改筑为9层,后毁。南宋绍兴二十三年(1153)重建,即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X-衍射(XRD)和偏光显微镜(PLM)的方法对马蹄寺石窟群、天梯山石窟和炳灵寺石窟壁画颜料进行了分析研究,报道了炳灵寺明代壁画颜料的种类,对比讨论了三处处石窟颜料的种类和特点,特别报道了炳灵寺明代壁画颜料的种类.  相似文献   

13.
段文杰先生于1974年带领敦煌文物研究所(今敦煌研究院)考察团对北石窟寺进行了科学考察,考察团对北石窟寺重点洞窟做了断代和相关研究。据张鲁章先生的工作笔记,这是敦煌研究院首次对北石窟寺进行考察,并由段文杰先生题写了"北石窟寺"题名。  相似文献   

14.
唐代的宁波籍诗人,姚江虞世南雄视唐初,继之者胡幽贞,吴商浩、孙郃、林无隐诸家,单联双句,分有唐之一数,使寂寥的诗坛出现了几声响动。但最为嫣然秀出的,要推释宗亮,有诗三百余首,并碑、赞、颂,合集行世。然而,网罗大备的《全唐诗》及其外编,竟未收其只字。数百年来,宗亮之诗散佚几尽,其沙门诸友贯霜、栖梧、不吟遗诗亦荡然无存,殊为可惜。宗亮,亦称元亮、富亮、亮闍黎、家傍月山而居,因号月山、月庵、月僧。奉化冯氏子。能文,善谈论,工画山水。开成(836—840)中剃落纳法,方事毗尼,居鄞县开元寺。  相似文献   

15.
<祁林院圣旨碑>对于研究祁林院史以及元代五台山佛教史很有意义.祁林院由北齐高睿所建,后为大寿宁寺(王子焚身寺)之下院.其间祁林院历经战争创伤,曾与大寿宁寺脱离关系,大德时在成宗和皇太后的干预下重新成为大寿宁寺下院.大寿宁寺住持为华严僧,即正顺,故寿宁寺所属宗派当为华严宗.元代五台山佛教的管理机构为五台山总摄所,祁林院因居真定路而由真定路僧录司管辖.皇帝、帝师颁布圣旨、法旨保护寺产,更多地是出于管理的考虑;而皇太后、皇后颁布相关懿旨,更多地是出于对佛教的信奉.  相似文献   

16.
□安顺名胜寺观楹联 安顺市自昔为黔中西路一都会,设府治,名胜寺观亦多佳联,今巳湮灭无迹,仅在志书中有所记录,余所喜者有数联: 潮音寺凉亭联 花覆亭前,水流石下, 云飞天外,人在镜中。(郭石农题) 潮音寺在南水路.贯城河流经其地,寺殿三楹。前有荷池,上有亭。解放后辟为老残院,亭圮池淤,殿尚存。八十年代翻修为四层楼  相似文献   

17.
徽县竹林寺石窟窟龛及造像在陇南及徽县境内现存石窟寺中至为古朴。从窟龛及造像特征看,竹林寺石窟具有北魏时期特点。竹林寺石窟曾遭北魏太武帝"灭佛"之浩劫。从历史地理及佛教遗迹的分布看,竹林寺石窟北朝时期就已经存在。窟形(如单身佛龛)及造像与麦积山石窟、法镜寺石窟北朝至隋唐间窟龛及造像风格相近。综合多种相关因素推断,竹林寺石窟当开凿于十六国时期、北魏早期。  相似文献   

18.
徽县竹林寺石窟窟龛及造像在陇南及徽县境内现存石窟寺中至为古朴。从窟龛及造像特征看,竹林寺石窟具有北魏时期特点。竹林寺石窟曾遭北魏太武帝"灭佛"之浩劫。从历史地理及佛教遗迹的分布看,竹林寺石窟北朝时期就已经存在。窟形(如单身佛龛)及造像与麦积山石窟、法镜寺石窟北朝至隋唐间窟龛及造像风格相近。综合多种相关因素推断,竹林寺石窟当开凿于十六国时期、北魏早期。  相似文献   

19.
诗词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戏答元珍①(宋)欧阳修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次对目连变文的写卷原貌作一全面系统的考述。本文认为"目连变文"至少有十四种版本,五大系统。通过对十四种目连变文原卷写本的考述,本文认为斯2614卷《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并图一卷并序》系列,创作于公元710年之前;北8719卷(水字08号)《目连救母变文》创作于公元939年;斯4564卷《目连经》创作不早于十世纪上半叶;北8444卷(成字96号)《目连救母变文》创作于十世纪下半叶;伯2193卷《目连缘起》创作介于公元949至987年之间。关于其抄写时间,本文认为,从公元710年至公元987年都不曾断绝。关于其抄写者,有净土寺寺学生薛安俊、显德寺寺学生杨愿,有净土寺僧人宝护、三界寺僧人道真,有尚书张议潮的参谋张大庆,他们抄写目连变文的目的是学习、发愿祈福或法会宣讲。关于目连变文的创作者前人还未曾探讨过,本文认为"目连变文"的创作者有唐人张保达,宋代僧人道真也可能创作过。他们创作的目的是为了宣扬佛教的孝道、因果轮回报应和劝诫世人布施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