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国职教新模式——跨企业培训中心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德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主要体现为校企合作和产学结合,其最初始的形势即是“双元制”的职业教育模式。进入20世纪70年代,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继承传统的“双元制”(职业学校和企业)模式优点的基础上,逐渐产生了一种“三元制”的职业教育培训模式。这一创新模式发展的标志是,在学校和企业之间,剥离出了一个过渡环节——跨企业培训中心和技术转移网络中心,它的出现是德国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深层次发展的产物和载体,也使得德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发展的特征越加明显。下面重点介绍跨企业培训中心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正>一、办学模式——企业、学校双主导职业教育包含了职业和教育两个范畴的概念。近年来随着行业、企业主导的技工类学校的不断撤并,行业、企业逐渐淡出职业教育。虽然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也在逐步推进,但职业教育主要还是教育部门来主导,行业、企业很少也很难真正参与到职业教育中来,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中扮演的还是配角。由地方政府牵头,学校、行业协会、企业共同参与,形成企业、学校双主导式的"职教集团"的办学模式或许能真正实现校企深度合作办学。二、学校定位——专业化、特色化目前,职业学校的总数在减少,但办学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学校提供各色专业以供学生选择。这种"大而  相似文献   

3.
跨企业培训中心是基于校企利益共同体建立的职业培训机构,建立行业、企业认同,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办学的长效机制,针对电子商务技术人才特点,建设基于跨企业培训中心的电子商务技术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形成的实训模式行之有效,具有广泛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东 《职业技术教育》2012,33(16):21-25
在职业教育大力倡导校企合作的背景下,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并非所有的企业都适合参与校企合作。辽宁成大集团的个案分析表明,企业的规模、业务类型、人才发展战略是制约企业是否适合参与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过程的重要因素。在国家主导下,搭建企业参与学校职业教育的公共平台,制定相关政策,保障参与校企合作企业的权利等,是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积极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对职业教育发展和企业发展的双重重要作用己成国际上的共识。本文从政府重视并引导企业参与、提供经费支持、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与学校互动培养师资、以及构建终身职业教育和培训方面对国外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经验进行介绍。结合我国现实,提出通过政府政策支持、需求激励、改革职教课程以及强化实施校企合作和构建开放性职教实训中心,来增强我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6.
职业教育中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体制在我国虽然已经基本形成,但依旧存在较多问题。政府应建立稳定的教育与产业对话机制,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受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鼓励行业组织、企业举办职业学校,鼓励委托职业学校进行职工培训。学校应积极搭建校企合作的文化桥梁,重构课堂,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师队伍。未来校企合作应以互利共赢为基础,以协议形式积极开展,构成一个具有新型组织形式的利益实体,在这个实体内,双方具有共同愿景并且采取共同管理的形式,共担风险,最后共享成果。  相似文献   

7.
文章介绍了美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发展历程、形式和特点。美国职业教育主要有学校主导、企业主导和政府主导三种校企合作模式。美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在法律机制、资金投入机制、管理机制以及学校、企业之间的合作机制,尤其是学校在校企合作中的经验,对解决我国当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的问题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分析国内外校企合作的模式入手,论述了南通职业大学进行的政府、行业、企业与学校四方联动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即政府引导、行业主导、企业合作、学校参与项目合作、技术开发、培训员工等,并提出在校企合作中互惠共赢是基础、机制建设是保障,教学改革是核心。  相似文献   

9.
谈高职院校如何建立企业积极参与的校企合作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启明 《成人教育》2011,31(2):71-72
高职教育“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要求高职教育不能关门办学,要求教师的教育教学、学生的实习实训,必须有行业企业的支持与合作。但是,现实中的校企合作模式往往是高职院校“剃头挑子一头热”。文章站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角度,结合近年来高职院校建立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过程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分析了影响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积极性的因素,提出了今后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实现校企双赢、共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运行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运行模式是校企合作的关键。本文以职业教育的"跨界属性"为逻辑起点,基于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提出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四种模式,即:"政校行企"四方联动之"学校主体"模式、校企共同体之"企业主体、学校主导"模式、教育型企业之"企校一体"模式、现代职教集团之"多元主体"模式。  相似文献   

11.
从降低人力资源成本、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产学研合作、人际关系、行业利益、承担社会责任的需要和遵循法律制度七个方面的需要对我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动机进行分析,并从加强职业学校内涵建设、激发企业家参与校企合作的动机、提升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加强政府的支持作用、建立校企合作的法律法规五个角度提出激发我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应对措施,以期推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是影响校企合作的关键。从对杭州市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和校企合作相关企业的调查入手,分析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性的现状,探讨了制约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性的因素,并从政府、学校、企业层面提出了增强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世界,职业教育的主要办学模式有学校主体职业教育模式和校企合作职业教育模式两种.学校主体职业教育模式,其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拨款、学生学费和其他渠道,这主要表现在新西兰、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芬兰和瑞士等国的职业教育办学中.校企合作职业教育模式的代表是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其经费主要来源于企业和政府.德国企业职业培训及跨企业职业培训的费用大部分由企业承担,职业学校的费用则由国家及各级政府负担.实行校企合作职业教育模式,有利于解决职业教育办学经费的不足.  相似文献   

14.
"项目供应"式校企合作培训项目开发是基于企业需求、职业和岗位要求,借助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体系进行的社会培训项目开发模式,强化了培训的针对性,优化了培训程序,有利于企业培训目标的实现,激发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项目供应"式培训项目开发在培训的全面性、专业性和先进性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提高学校服务社会能力的同时,反哺...  相似文献   

15.
校企合作的概念最早出现在1920年代的前苏联,大力发展是在1960年代以后。我国1960年代初的半工半读、半农半读实际上也是校企合作的一种尝试。“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职业教育的人才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同样也离不开企业的良好推动”这一理念已被教育和企业界有识之士普遍接受。但是,农村职业学校在校企业合作方面却相对滞后,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本文将在这方面进行初步的思考。一、农村职业学校开展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分析周济部长在2005年八月举行的“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工学结合座谈会”上讲到:校企合作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律,体现职业教育特…  相似文献   

16.
<正>校企合作是职业学校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的必然路径,是职业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弄清校企合作的现状,分析现阶段学校、企业、学生的意愿与需求,有利于推动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一、中职校开展校企合作的现状与原因目前,各地方政府在职业院校中分别开展了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示范项目评选工作,但校企合作的现状是:政府重视,学校动力不足;企业意愿高,学生无所谓;合作主要是  相似文献   

17.
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动力,职业教育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行业企业的参与。要调动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就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构建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运行模式是校企合作的关键。从政府、学校、行业和企业四个层面上提出了调动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校企合作企业用人紧缺、毕业生不愿前往就业,实习生在试用期间对台企的职业岗位失去兴趣的现状,结合我校实训课程安排,提出了校企双方共同合作人才培养的实训模式,由企业为主导的实训实践加企业内训机制的合作方案,通过校企合作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增加学生职业岗位的实践经验,为将来毕业后顺利进入企业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9.
上海大众汽车参与职业教育的特点是校企合作从学校本位为主转向企业本位为主,以主人的身份直接参与办学过程,企业对学校的参与是全方位的整体参与、深层参与,管理上实行一体化管理,在分析上海大众汽车参与职业教育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基于我国现实情况的职业教育改革建议,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校企合作的模式和实施方法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0.
<正>职业学校的学生去企业顶岗实习,这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的重要路径。事实表明,搞不好校企合作,职业教育会面临诸多困境。一方面,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初衷难以实现,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造就必须建立在大量的企业岗位实习实训基础上,这是由职业教育的生产属性所决定的;另一方面,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人才培养过程的差异性,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必须做到产教深度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