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3 毫秒
1.
不少基层新闻工作者认为,自己所采访的新闻事件比较微小、琐碎,平常而又简单,甚至有时觉得没有多少"新闻点"可寻,所以新闻采访不易出彩.  相似文献   

2.
最近收到一位部队基层报道员的来信,信中说他很喜欢搞新闻,也很想成为一名出色的军事记者,可自己以前从没有写过新闻,更没有登过报,眼下又不可能脱产学习,所以感到很苦恼,不知道自己该从什么地方开始。这位报道员提出的问题对于初学新闻者无疑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3.
初学新闻写作的同志,总是苦于没有新闻可写.其实,自己的身边无处不存在新闻.为什么自己总是发现不了呢?关键是没有看见新闻的“眼睛”——新闻点子.一篇新闻有了新闻点子,写作就会呼之而出.新闻点子是什么呢?追根求源,新闻点子就是作者的知识积累与现实生活发生碰撞产生的火花.  相似文献   

4.
第六章采访的性质一、学习本章的目的和要求:学习本章的目的,在于了解新闻采访是一种什么性质的工作,以及新闻采访和写作的关系,从而树立一种观念,要搞好写作,首先要在采访上下功夫;要搞好采访,就要按照采访本身的规律办事。学完本章后,做过新闻工作的同志,可联系自己的采访实践,从采访与写作的关系角度,看看自己是否处理好了,总结一下自己的经验教训。没有做过新闻工作的同志,可回顾一下自己日常工作中的调查研究究竟做得怎么样,还可以从“假如我是一个记者、通讯员”这个角度,  相似文献   

5.
不少学员给我们新闻函授中心来信"诉苦":自己身处一个没有特点的基层单位,身边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没有什么可写的。有的学员还抱怨说,自己所在的单位实在没有什么有价值的新闻。还有的学员羡慕师以上机关的新闻干事,能在机关和各个连队跑,可以抓到“大鱼”、“活鱼”。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创立起系统的、完整的伦理学,也没有创立起系统的、完整的新闻学,因而也就没有建立起一门马克思主义的新闻伦理学。但是,他们在形成和发展自己的科学理论时,发表过许多关于新闻工作的论述,其中也表述了自己的有关新闻职业道德的思想。因此,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中,也包含了丰富的新闻伦理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记者看到的未必都是新闻,记者没有看到的未必不是新闻.记者总是从自己的主观感受出发,去捕捉新闻事件,制作新闻作品.所以,新闻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8.
林森 《视听界》2002,(2):23-23
提起新闻敏感,人们往往自觉不自觉地仅仅把它和新闻记者联系起来。事实上,广播电视编辑有没有新闻敏感,是和新闻记者同等重要的,有时甚至超过了后者。记者常常在事先想点子,即靠自己的新闻敏感去捕捉、采写新闻。编辑则常常在事后想点子,即靠自己的新闻敏感去鉴别、挖掘新闻。他们常常面对  相似文献   

9.
朱楠 《中国传媒科技》2012,(10):168-169
新闻究竟有没有情感?能不能有情感?新闻的基本要求是用事实说话,作者一般不能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更不会直白的抒发情感。那么,情感究竟该以怎样的形式存在于新闻中?如何理解其存在的合理性?我们以美国新闻史上的一篇新闻名作为例来探讨研究一下新闻该不该有自己的七情六欲。  相似文献   

10.
王亚明 《新闻实践》2007,(10):10-11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新闻宣传的第一要务,是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必然选择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是媒体本身的基本属性之一。古今中外,没有一个新闻媒体没有自己的政治倾向、不在新闻传播中维护自己认定的舆论导向的。世界上不存在所谓的"纯客观"的新闻媒体,任何一家新闻媒体只要它做新闻,就必然有自己选择新  相似文献   

11.
我刚到区委宣传部,开始为报社采写新闻稿件时,同一些初学写稿的通讯员朋友一样,也感觉没有多少新闻事件可采写。 后来,我在加强新闻报道业务知识学习的同时,以腿勤、嘴勤、脑勤、手勤这“四勤”要求自己,主动深入基层农村和各企事业单位上门采访,得到大量的新闻信息,采写见报的新闻稿件逐渐增多。别人慢慢开始知道我是常给报社投稿的通讯员,不少人主动向我及时提供新闻信息和线索,扩大了我采写新闻稿件的耳目。  相似文献   

12.
写下这个标题,自己也忍不住哑然失笑:好一个“大而无当”的论题啊!不过,细细想来,我要和某些同志讨论的内容,竟是新闻的根本所在──事实。事实之于新闻是一个前提的问题,没有事实则没有新闻,事实决定新闻。当然,事实又不等于新闻,没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是不会成其为新闻的,而未经传播的事实同样也成不了新闻。总之,先有事实后有新闻,这一点是不可移易的,不是有人把新闻学又称之为事学吗?但是,近来读到一些宏论,什么“新闻策划”呀,什么“驾驭事实”呀……我直感到自己思想落伍,跟不上形势发展。在我授课的研究生班上,同学…  相似文献   

13.
新乡县有20名老通讯员在去年月月收到编辑室按时寄发的《新闻爱好者》,可他们自己并没有出订费,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这些刊物是由该县城乡建房物资公司经理曹坤贞及其儿子、县法院  相似文献   

14.
记者最怕的是没有新闻可报,面对每天的任务.没有比无新闻可报更让记者头痛的了;新闻媒体的编辑、总编辑们也一样常常为缺乏有价值的新闻而坐立不安。  相似文献   

15.
一个新闻工作的从业者,特别是一个身处基层的通讯员,谁都想在自己的新闻生涯中,采写出几篇"带响"的作品,业内通称为抓"活鱼".而能否抓"活鱼"不抓"死鱼",就得看自己有没有较强的新闻敏感.新闻的敏感强,能在平凡中发现惊奇,而新闻敏感差,遇到新闻却"有眼不识金镶玉",使之"失之交臂".  相似文献   

16.
我算是从事新闻工作时间比较长的新闻工作,由于新闻从业时间较长,又不是科班出身,还总想发一点有分量的新闻,也只好在新闻采访与写作方面下一番苦功夫、笨功夫了:新闻报道是一门实实在在的学问,它有自身应该遵循的规律,没有一定的新闻采访写作知识,没有独立思考、慧眼识珠的能力,凭自己一时的热情,我觉得很难成功。  相似文献   

17.
新闻失实能“杜绝”吗?在深入讨论这个问题时,我认为应当弄清楚下面两个问题:一是新闻能不能失实,二是新闻真实性的原则是否包含事实的真实这一层含义。在此,我就此谈点自己的看法,并和大家一起讨论一下“杜绝”的问题。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没有真实,也就没有新闻,这也是我们之所以十分看重新闻真实性的一个重要原  相似文献   

18.
提到新闻官司,现在有种说法,认为是记者写新闻时表述观点太直露,直接亮明自己的观点,容易授人以柄。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写新闻要不要有观点?怎样在新闻中表述自己的观点? 新闻要不要有观点?回答是肯定的。有人说过,新闻事实好比是在公路上行驶的车子,只有载着观点才能远行。如果新闻事实没有观点,就好比空驶的车子  相似文献   

19.
孔奇志 《新闻前哨》2007,(7):112-112
驻站记者,长期远离编辑部,在没有新闻配套服务和支持的境况中,独立完成新闻采写任务。这就要求驻站记者能在各方面锻炼自己,与时俱进,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0.
徐慧 《视听纵横》2008,(2):33-34
在目前,突发事件的报道是我们新闻的热点、焦点。而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我们在报道在突发事件时缺少把握。一些记者没有用全面的人文素养来武装自己,没有足够的理性精神来指引自己,从而导致对突发事件的信息处理不好、对如何报道突发事件的度把握不好、对如何引导和调节受众的思维和行动并趋利避害掌握不好,从而产生混淆视听的不良后果,严重的还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