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年来作文内容的单调,写作格式的刻板,作文要求的成人化、文学化,使学生对作文失去兴趣,产生厌烦。实践证明,只有树立读写互促的观念,调动师生的激情,发展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建起立体的作文教学网络,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2.
张翠华 《考试周刊》2010,(41):64-65
针对以往学生习作只追求写作技巧和方法,没有学生独特个性的现象,新课程改革要求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写作个性。这就要求教师认清学生是习作的主体,同时还应该认识到学生是有着独特个性的人。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真正让作文教学回归到人的教学上来。本文通过尊重学生个性,营造宽松和谐的写作氛围,激励自由写作等,分析个性化作文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针对以往学生习作只追求写作技巧和方法,没有学生独特个性的现象,新课程改革要求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写作个性.这就要求教师认清学生是习作的主体,同时还应该认识到学生是有着独特个性的人.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真正让作文教学回归到人的教学上来.本文通过尊重学生个性,营造宽松和谐的写作氛围,激励自由写作等,分析个性化作文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潘金敏 《考试周刊》2011,(85):70-71
目前的初中生作文,有的无话可说,有的彰显出一些写作套路。无话可说的.固然内容、语言都贫瘠;彰显套路的,那是得到了老师的秘密武器——魔方式的“范例”与“变革”。学生一旦掌握,在中考中以不变应万变,有时也能侥幸对付过去。然而.考试结束,学生终将觉得自己在写作方面的无能为力,与前者又有何异?并且,这种作文教学中容易滋生假思想、伪情感,形成不负责任的写作态度,这已然严重违背了《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作文教学的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当作文指导紧紧围绕怎样才能得高分时.我们已经失去了教学最该尊重的东西:真情实感。使学生作文失去了一份真。  相似文献   

5.
当前的作文教学往往缺乏明确的训练要求、系统的训练内容、周密的训练计划和科学的训练方法,导致学生的写作能力不尽如人意。那么,怎样才能进行有效的作文训练呢?一、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会多元思考"思维是无形的文章,文章是有形的思维",这句话精辟地揭示出文章是思维形态的一种外在表现。从写作的本质来看,写作是一个由感知转化为内部语言再转化为外部语言的心理过程,是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有条理地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一项高级思维活动。写作能力由基础能  相似文献   

6.
陈洁 《成才之路》2013,(29):60-60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要“写自己想说的话”,“自由表达”作文内容,“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目前初中作文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距离新课标的要求还相差甚远,学生真正对作文有兴趣的少,普遍害怕作文,厌烦作文。学生只有认识到写作是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需要时,才能有写作的欲望,才有可能写出优秀的文章。由于教育观念的相对滞后,教学思维的定式化,教师在讲作文时,也多是讲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巧,  相似文献   

7.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师头疼的难题。究竞怎样才能做好作文教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个人教学经验来看,只有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学生才能以我手写我心,才能真正地爱上写作。  相似文献   

8.
语文新课标对初中生的写作提出明确要求,即"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不仅如此,各地中考作文的要求中也大多会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言为心声,文贵情真。中考作文只有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才能提高作文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徐红梅 《教师》2011,(17):64-64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是教师们挂在口中,用在手中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作文教学更是如此,学生只有对写作感兴趣,经常练笔,才不会为作文发愁,才能写好作文。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对作文感兴趣呢?实践证明拓宽写作途径,激发写作兴趣,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一、发散思维,一题"多解"  相似文献   

10.
对学生的作文评价,教师要善于蹲下身子和学生说"悄悄话"。对话式评语,是融洽师生关系的"调和剂",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催化剂",是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的"沃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试金石"。教师要把作文评价的落脚点放在激励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在作文教学中用"心"和学生"悄悄"对话,那我们的作文教学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对学生的作文评价,教师要善于蹲下身子和学生说"悄悄话"。对话式评语,是融洽师生关系的"调和剂",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催化剂",是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的"沃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试金石"。教师要把作文评价的落脚点放在激励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在作文教学中用"心"和学生"悄悄"对话,那我们的作文教学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对于作文总是一筹莫展,写出来的总是一些空话、套话.如何让学生有话可写,表达出自己的独特体验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才能实现写作个性化,使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因此,提倡习作个性化,真正重视学生的个性体验和真实表达,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是作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13.
仇信宽 《考试周刊》2016,(13):47-48
在现实在功利主义和经验主义之下,某些老师和学生表现出很强的心理惰性,他们已经不习惯思考写作了,只希望套用现成的东西。究其原因如下:一是教与学关系不平衡;二是创作主体的丧失。那我们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象呢?对策有:一是命题者:让套话作文无用武之地;二是授课者:更新作文教学理念;三是评卷者:公正评分,严打"套话作文"。通过多方合力,让学生在真实的作文中找回自己的思维和感悟,远离"套话",还原真情。  相似文献   

14.
我们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只有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想认识的实际,让学生养成注重积累写作素材习惯,注重作文评改,指导写作技巧,培养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从"厌"写变"乐"写,才能真正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一、作文教学方面1.培养兴趣,注意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作文最主要的内驱力。所以指导学生作文首先应培养其兴趣,激发写作欲望,活跃写作思维。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可对作文的命题、体裁、立意等方面放宽要求,可让学生题目自拟,文体自选,立意自定,让学生写自己平时喜欢写的东西,鼓励学生打破思想禁区,真正让学生自由表达思想感情,充分体现自己独特的个性。这样,学生自然会乐于写,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我手写我口,我笔录我心”。  相似文献   

16.
积累是写作的基础。目前许多学生一到写文章,常处于"无米下锅"或"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困境。那么,怎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积累能力,使学生积累更多作文材料呢?本文针对初中生作文思想空白、语言干瘪等现状,结合学生学习实际,重点从作文教学中的积累能力方面展开论述,强调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积累,学生在写作中才能达到"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体会到写作的乐趣,从而真正热爱写作。  相似文献   

17.
作文是许多学生头痛的问题。每到作文课时,垂头丧气一大片,哀声叹气道:"怎么写呀?"这就是要求我们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即以"创新性学习"方式去学习。如何创新呢?那就需要对作文的命题、立意、题材、布局等方面进行大胆的探索。1命题的新突破,诱发学生的写作欲作文教学改革首先是观念上的转变,克服求全观、守旧观。面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窒息的现状,出于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  相似文献   

18.
作文教学与训练中要求学生多写作文,教师却懒于批阅,久而久之学生易产生倦怠情绪。学生作文全部由教师批阅,作文发下去后,学生往往只看一下结果,不看批注过程,这种批阅方法得不偿失,事倍功半,效果很不理想。现在作文批阅现状是:教师改得累,阅得苦;学生写得厌,看得倦,这也是语文教师面临作文批阅的困惑。怎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从而提高写作技能?实践证明,分层互动批阅法能有效缓解这一症状,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水平将有  相似文献   

19.
语文作文教学中,不少学生的写作热情匮乏,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病呻吟是困扰学生作文训练的"三无"难题,许多学生不愿意、不喜欢写作文。如何激发、唤起学生的写作热情?怎样才能使学生兴趣为文?这是语文写作课一直探讨的重要问题。作者认为在作文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的真情,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才是解决这一顽疾的关键。也唯有如此,才能让学生乐写、会写、巧写,才能让学生写出文情并茂、情理俱佳的习作。  相似文献   

20.
陈海鸥 《快乐阅读》2011,(18):132-133
一、问题提出提起作文课,不仅学生头痛,教师也头痛。"没话写""不会写""写不好"是学生作文三大难题。在平时的教学中,作文指导常常限于谋篇布局,语言运用,这样的作文教学并没有真正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新课程要求作文教学回归写作的主体,表达真情实感。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