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一部作品的寿命,除了它的思想内容深刻和健康外,还要看它吸引读者的艺术魅力。为什么有的作品问世时锣鼓敲得价天响,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退色呢?而有的作品,即使过百年之后读之,尤如陈年老酒,亦复醇醇有味呢?为什么有的赶浪头、追时髦的作品,题材不谓不重大,思想性不谓不强,而读之乏味呢?艺术高低、优劣使然。李劼人的作品,在思想上可以挑得出些  相似文献   

2.
岩梦 《语文新圃》2008,(10):8-9
新课改后.在高中语文里有了门选修课,叫<论语选读>.这名称让我起了这样的心事:既然要读<论语>,为什么还要"选"呢?<论语>各章节若要分肥瘦美丑的话.标准是什么呢?当初朱熹们定的是"四书",好像没再往细里"选"的,<大学><中庸>均是有独立性的.不知道现而今的"大师"凭了怎样独到的眼光,可以"选"了?……  相似文献   

3.
___from the hill,the park looks very beautiful.A.Seeing B.Having seen C.Being seen D.Having been seenE.Seen 答案选 E为什么不选 A 和 B 呢?A,B 都是现在分词的主动语态,作状语时,主语是该动作的发出者,the park 是不会看的。为什么不选 C 呢?因为现在分词一般式的被动式作状语仅表示原因。而 Seen from the hill,the park looks very beautiful.=when it was  相似文献   

4.
1.Why don't you get her a scarf?你为什么不给她买条围巾呢?Whydon’t you dosth?为什么不做某事呢?表示商量和给对方的建议,否定式疑问显得更委婉,更容易为对方所接受。通常可以用Whynot dosth?来表达。I can’t answer it,either.Whydon’t you ask Mr Liu?I can’t answer it,either.Whynot ask Mr Liu?我也不会回答,为什么不问一下刘老师呢?Whydon’t we goshoppingtogether?Whynot goshoppingtogether?为什么不一起去购物呢?意同Let’s go shoppingtogether.get在句中意义为“买”,=buy,它还有很多意思,如:Where did you get t…  相似文献   

5.
2005年秋季,中小学起始年级全部启用新教材。笔者所在县域一年级学生使用的是西南师大版,七年级使用的是苏教版教材。作为一名语文教学工作者,本人对两级语文新教材中的编排和选文内容上有一些疑问,现斗胆提出来,以期与同仁商榷,向专家请教。同时建议教师要活用教材,恰当处理因教材编排和选文内容上的不妥而造成的课堂上学生可能提出的有为或无为的生成话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据笔者统计,西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上下册选入的47篇选文中,有27篇署有作者姓名,另外20篇作品未署作者姓名,这是为什么呢?笔者猜测,可能有些作品已找不到作者,但笔者坚持认为,只要是文字形成文章肯定有其出处。同一本教科书,选文作者署名和未署名混为一谈,可见编者的态度是不够严谨的,这是其一。其二是47篇选文中(包括课后作业)的汉字上均有汉语拼音,唯独作者姓名没用汉语拼音注明其读音。笔者猜测,可能是作者姓名中的汉字不需要学生掌握,但47篇选文中的汉字也并不是全部让学生会写会认,为什么全都注上拼音?作者姓名注上拼音,也许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字的探究,何乐而不为呢?其三是在27篇署名选文中,20位作者署名在正文之后并加括号,7位作者署名在正文...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到底应该学什么?教科书上的文章都是经典吗?学生不喜欢的文章为什么不可以不学?浅显的文章为什么一定要用两课时三课时来教?学生喜欢的好文章为什么不可以选来做课文?教师和学生为什么就没有选编教材的权利?这些问题常常在笔者脑中萦绕。  相似文献   

7.
why not?常用来表示提出建议、征求意见或表示疑问,它的用法主要有:1.表示同意或赞同某人的意见或想法,意为“好的”“,可以呀!“”为什么不?”或“有什么不可以呢?”。—Shall me gotothe Great Wall?我们去长城好吗?—That’sagood idea.Whynot?好主意,为什么不呢?—MayIuseyourcomputer?我可以用一下你的电脑吗?—Whynot?当然可以。2.表示一种不可理解的心情,有反问的意味,意为“为什么不能”或“为什么不会?”,常可理解为Whydon't(won't、can't)...?等结构的缩略形式。—I amafraid I amnot goingtopass the exam.我恐怕通不过这次…  相似文献   

8.
1.如果条件允许,你是否愿意出国留学?A.愿意(选此项,答第2题)B.不愿意(选此项,答第3题)2.你为什么愿意出国留学?A.可以增长见识B.可以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C.向往国外的生活D.有亲友在国外E.成绩太差,在国内无法升学F.其他______3.你为什么不愿意出国留学?A.在国内一样可以学好B.  相似文献   

9.
正西橙:为什么现在很多网上的小说那么火爆有市场,那么赚钱?而且绝大多数是仙侠玄幻题材的。对比大师金庸、古龙、梁羽生的作品,我觉得这些网络作品真的很不精致,情节根本经不起推敲,人物也不饱满,可以看出作者的功力很有限。可是它们在市场上这么红火,到底是什么原因?为什么那些厚重的武侠作品经历几十年时间的洗涤依然很好看,却没有这么火爆过?为什么现在的读者都不爱看传统的武侠作品了?坚坚  相似文献   

10.
选举的故事     
小时候,无论是幼儿园推举“小红花”,还是小学选举班干部、队委,评先进,都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不能选自己”。这,早已深深地铭刻在我心中。在这种观念形成的同时,父亲却告诉我,选举是可以投自己一票的。虽然父亲早已说服了我,可我始终不敢这样做。小学四年级时,班上选举班干部,老师要我们写出候选人名单。我环顾着四周,一边思量着人选,一边思忖:谁会投我一票,我将有多少票,其他人又会有多少票……不知不觉,只剩下最后一个名额了,选谁呢?我犹豫着……突然,一个念头闪电般滑过我的脑海,为什么不写上自己的名字呢?是啊,为什么不呢?毛主席…  相似文献   

11.
当你还是一个鸡蛋的时候,为什么要去硬碰石头呢?你知道你的脆弱,你知道你碰不赢坚硬的石头,可为什么还要去碰呢?难道你不知道你脆弱的外壳下,呵护着一个梦想,一个生命的梦想?为了梦想,为了那个生命的梦想,为什么不可以忍耐和等待呢?  相似文献   

12.
伞(小班)     
目的:1.引导幼儿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学说熊妈妈和熊宝宝换伞时的对话。2.激发幼儿看大图书的兴趣。准备:大伞和小伞各一把;大图书一本。过程:活动一游戏1.出示大伞和小伞,提问:这是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2.谁来帮老师选一把伞?为什么给老师选大伞而不选小伞呢?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作文教学常常偏离生活,偏离学生实际.为什么不可以让学生去选自己最愿写又最有东西可写的题目作文呢?为什么不让学生真正地敞开心扉,感情真挚地去作文呢?为什么他们的个性没能在作文中淋漓尽致地展现呢?带着这些思考,笔者将2000年新入学的高一(2)班作为观察对象,以一个学年度为一个观察时间单位,采取交错作文方式,即一个星期的命题作文训练,下一个星期的自由命题写作,让学生在课外的报刊、书摘、文献中寻找最打动其心弦的文章,并就此写一篇感悟性作文.其作文体裁不限,字数不限.通过比较,考察不同的命题方式与教学效果的关系.其观察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4.
师生互动台     
1.[学生问]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所以在农业生产上对未授粉的雌蕊柱头上喷洒生长素类似物,可以培养无子果实或达到果实增产的目的。而下面这道选择题参考答案为什么不选C项来防治油菜减产呢?  相似文献   

15.
正确答案:②你选对了吗?你选的答案:()看起来凶猛的猩猩,其实是很温和的动物,遇到敌人时,虽会用怒吼来恫吓(dònghè)对方,但并不争斗。同时,它也是非常有智慧的动物。它将手指弯曲贴着地面行走,是因为这样可以拿着东西走,可以随时随地搬运或携带东西。你说,它是不是很聪明呢?知选猩猩走路时为什么要弯曲着手指  相似文献   

16.
有些同学常抱怨:我为什么不是天才呢?我为什么不像爱因斯坦那么聪明呢?怎样才可以变得聪明?看了下面的文章,你肯定会有所启发的。  相似文献   

17.
Why not?在英语中随处可见,常用来表示提出建议、征求意见或表示疑问,它的口语用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表示同意或赞同某人的意见或想法,意为“好的;为什么不;有什么不可以呢”。例如:—Shall we go to the Great Wall?我们去长城好吗?—Why not?That‘s a good idea!为什么不呢?好主意!  相似文献   

18.
1.问1)—John took a photograph of you just now.—Reauy?What a.pity!I__.A.didn't look B.wasn't lookingC.hadn't looked D.haven't looked答案选B,但我觉得A也行,请解释一下。2)It__this reason__he didn't tell us the truth.A.is;why B.was;that C.was;why D.was;which答案选B,但为什么不可以选C呢?  相似文献   

19.
问题解答     
问:怎样划分作品的段落?什么叫段落大意、小标题和提纲?(南充五龙乡民办小学任志华等) 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有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引导学生给所读的课文分段、编写段落大意和小标题。为什么需要分段呢?我们知道每篇文章都有其服从内容的结构,都有一定的层次。我们引导儿童分段、编写段落大意的目的就在使儿童理解作品的结构,分辨主要意思和次要意思,理解作品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从而进一步明确作品的基本思想。怎样来划分段落呢?可以按照事件及生的时间先后来分。例如“十六年前的回忆“(高小四册)这一课,可以这样分:1.李大钊同志在局势紧张的情况下坚决不离开北京;2.李大钊  相似文献   

20.
唉……     
唉……整个下午,我都闷闷不乐,这是为什么呢?今天下午,陈老师走进教室,说:"曹梓锡同学生病了,我们安排了几个同学去探望他,分别有汪菁怡、张珂琦……" 没有我!听到最后,我不禁感到有点儿失望,这简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唉,陈老师,你为什么不选我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