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丽辉 《现代语文》2007,(2):121-122
"儿化",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有趣现象,因为,方块汉字,念起来是一字一音节的,惟独有一种带"儿"字的词,如"花儿、鸟儿、草儿、书本儿、冰棍儿--"是两个字一音节,其中做词尾的那个"儿"字并不单念,而是与前一音节合成了一个音节,即,使前一音节"儿化"了.  相似文献   

2.
正杜老师:在一次语文测试中,有一道题"读一读,在三拼音节下画上横线",其中有一个音节是"yuan"。标准答案把它也算做三拼音节,但我们知道"yuan"是整体认读音节,怎么能说它是三拼音节呢?至今我们语文组的老师仍是模棱两可。恳请杜老师为我们释疑解惑!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碧水小学曹先华曹先华老师:您的意见是正确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yuan是整体认读的音节。而三拼音节则是指把声母、介音、韵腹以后的部分三者相拼。例如:g+u+an→guan。杜永道  相似文献   

3.
在对外汉语的教学过程中,常常发现外籍学生有如下的语音问题: 1.学生在读孤立音节时,语音较为正确,而当几个甚至几十个音节连起来形成语流时,发音错误往往较多。例两名美籍学生在我校经过一学期的汉语学习,其中一名叫史格丽的学生语音基础较好,另一名叫华保培的学生稍逊些。期终口试时,他们读音节和简单的句子都没有错误。而复述一篇二百  相似文献   

4.
错误是每个人都会有的,在课堂上,学生会有错误,教师也会有错误.然而,错误有时还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调节剂,学生们在错误的认知中不断改进和纠正,这也是获得知识的一种本质.教师在课堂上如果能灵活地利用"示错"的技巧,把"错误"当成是学生们学习的一种资源,再引导学生们进行纠错和防错,这种教学方式与平常的有所不同,能给学生们带来一定的新鲜和刺激感,对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也有一定的好处.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的教学观中,有一个被普遍认同的法则即"错误也是一种资源",由此在许多教师的课堂上出现了"非常欢迎错误""唯恐不出现错误""特意放大错误""急忙呈现错误"等种种倾向,有时确实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可有时却适得其反,原因就在于有些教师对"错误"仅是片面理解和简单模仿.  相似文献   

6.
《人民教育》上发表的《让课堂上的"错误"成为一种课程资源》一文指出,课堂上教师出现错误之后科学的处置方法往往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师生对错误产生的缘由明了了,对科学的知识理解透彻了。其实,个中道理也不难理解:一是"出错"让教师"蹲"了下来,真正成了平等中的首席,打破了知识权威的迷信,易于师生共同探寻错误产生的根源。二  相似文献   

7.
正新课程改革强调要有效利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包括学生的错误性资源。当然,对教师而言,有效地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进行教学,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首先,教师要有一双智慧的眼睛艺术大师罗丹说:"不是生活中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理,不是课堂中缺乏资源,而是缺少一双善于发现资源的眼睛。在课堂上,学生每天都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错误。面对错误,教师应该敏感洞悉并捕捉其中的价值因素,用恰当的方法加以引导,让学生在错误中获取知识。如,我在教《林海》(人教版第十一册)这篇  相似文献   

8.
刘苹 《现代语文》2007,(7):17-18
一、"音节语素化"的提出及表现 (一)"音节语素化"的提出 "音节语素化"也有学者称为"语素化音节",关于它的定义,比较集中地体现在张斌主编的《新编现代汉语》教材上.教材第三章(P151)指出:所谓音节语素化,主要指一些本来不表义的音节变成了表义的语素.这种提法从总体上指出了音节语素化的实质,即音节升格为语素.但善于再思索的人可能会发生这样的疑问:音节是怎么变成语素的?"不表义的音节"具体又指哪些音节呢?诸如此类的问题并不能从此定义中得到解答,显而易见,这个定义是不完备的.笔者在这里想提出自己的看法.所谓音节语素化,即由于语言交际的语用需求,某些双音节或多音节单纯词中一些本来不表义的音节升格为表义的语素,并代替整词的意义参与构词或行使交际目的一种语言现象.这里指明了音节语素化的动因,音节的所属范围,音节化为语素后的作用,从而给人的一种明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一、从汉字的"音节"特点看中国刚柔相济的文化,渗透道德教育汉字的音节结构构造严密,每个音节都由"声母、韵母和声调"三个部分构成。汉字音节的声母和韵母总是以流线形的方式有规律地拼合,汉字音节有声调,声调的高低升降能区别汉字的意义,由于调值在音高、音长上的不同位,也使汉语富有旋律之美,正是在流线式的拼合与优美旋律的结合中,每一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堂上不仅是师生对战的"战场",也是师生出错误的场所,更是纠正错误的阵地,作为教师,教学中难免有错误出现,要允许出错,并将错误作为一种促进师生情感发展、智力发展的教育资源,正确地、巧妙地加以利用。把课堂上的错误资源化为教学的巨大财富,把错误融入教学,化腐朽为神奇,是每个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在"融错"的课堂上,善用、巧用错误资源,会让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并散发流光溢彩。  相似文献   

11.
听了一位教师的复习课教学,其中的复习字词环节,学生把"横七竖八"中的"竖",写成了"坚"。教师反复强调千万不要把"竖"写成"坚",不要把下面的"立"写成"土"。还有一个是"不知细叶谁裁出"中的"裁",老师与"载"比较,叮嘱学生不能把下面的"衣"写成"车"。这是复习课,教师听写仍然有错误,可见这样的错误已  相似文献   

12.
"果然"一词由最初的"形容词加后缀"的形式,最终定型为一个双音节的副词(或连词),其过程是曲折而漫长的,虽从整体上符合了词汇化的某些规律,但其中有某些细节格外值得关注。本文在对该词词汇化过程梳理的基础上,试图对其中的几个问题做出解释。  相似文献   

13.
一、单音节词读音规则元音字母在英语单词中比较活跃,每个音节中都有它们的身影,元音字母在重读开音节、闭音节以及r音节中有不同的读音。所谓开音节就是指以一个元音字母或辅音字母加一个不发音的e结尾的音节;以辅音字母结尾的就是闭音节;含有“元音字母 r”的重读音节,称为r音节。元音字母在这些音节中的读音如下表:二、双音节词读音规则英语双音节词的重音多数在第一音节上,有一部分双音节词重音在第二音节上。在重读音节中,其中元音字母读法和单音节词相同,例如:party〔‘pati〕student〔‘stjudnt〕blackboard〔‘blkbd〕mistake〔mis‘teik〕在双音节词中如何划分音节要注意以下三点:1.在两个音节的分界线上如果只有一个辅音字母(r除外),这个字母归右面的音节,例如:stu/dento/penla/bourslo/gan2.分界线上有两个辅音字母(第一个不是r),这两个辅音字母分别划归左右两个音节,例如:mem/berles/soncom/radecon/cert3.分界线上有两个辅音字母,第一个是r,这两个字母可分别划归左右两个音节,第一音节按重读r音节读音,例如:cor/nerpor...  相似文献   

14.
课堂上学生的"错误"是宝贵的教学资源。"错误"是通向成功的阶梯,学生在出错、改错的过程中逐渐成长,教师要站在理性的角度,给予宽容之心,对这些"错误"资源进行理性思考,重审定位,对"错误"资源进行新的探索和实践。教师要应用恰当的教学手段,把这些"错误"打造成一堂课的亮点,寻找"错误",倾听"错误",处理好学生的"错误",让数学课堂因呈现"错误"而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15.
刘雪莲 《小学生》2013,(3):50-50
课程资源是新课程改革提出来的一个核心概念。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除了教师、学生、书本等显形课程资源外,还有一些实际存在于教学活动过程中的隐形资源,比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这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其中必定会有各种各样的学习问题,尤其是会出现"错误"。然而在面对"错误"这一普通而又宝贵的资源时,有些教师认识不是很到位,不希望学生答错,甚至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错误表示厌恶,常常用"你真敢想"、"请一位同学帮帮  相似文献   

16.
错误是正确的先驱,是走向成功的阶梯。学生的"错误"是宝贵的,因为有了"错误",课堂才变得更精彩;因为有了"错误",课堂才有生机和活力;因为有了"错误",师生才更具灵性和个性。对教师来说,学生的"错误"是挑战,更是教育智慧的折射。教师只有恰当处理随机生成的差错,彰显差错的宝贵价值,才能使学生在和谐的状态下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7.
辛颖 《成才之路》2020,(9):119-121
研究选用3音节自然刺激音,以促音在单词内位置的影响为中心,对日语学习者促音的误听特征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相对于促音有无的感知,正确感知出它的位置更为困难。另外,学习者有将声调核位置声调由高向低的变化,错误地感知为促音的倾向。从促音位置的影响来看,第二音节的促音的正确感知远比第一音节困难,除促音有无的判断错误以外,学习者有将促音感知为长音的倾向,并且此类倾向当促音在第二音节时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在课堂上有些教师往往为了教学流程及任务的完成,总是极力回避学生的错误,把学生的出错现象简单理解成学生能力、技术的不足;有些教师因为有了预设的答案,有了规定的思维行进路线,还可能把学生的不同意见,甚至一些创见当作错误而抛弃。基于以上的认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大胆的探索和尝试。一、宽容错误,引发"思维风暴"著名特级教师李烈说:"孩子在求知的过程中,属于不成熟的个体,因此学习的过程中出现错误是允许的。"教学  相似文献   

19.
暑假生活     
"儿"字连在别的音节后面作词尾时,就失去独立性,和前面的音节融合成一个音节,使前一个音节的韵母带上一个卷舌动作的韵尾,成为卷舌韵母即儿化韵。这种现象叫做"儿化"。同学们别小看"儿化",它在意思的表达上是有一定作用的。  相似文献   

20.
在一节"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复习课上,教师先是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答前一天布置的课外练习题的答案,然后只对学生回答错误或不会做的题目进行讲解.那么,学生"会"做的题目,教师真的就不用讲了吗?下面仅选择其中一道选择题和一道填空题来说明学生"会"做的某些题目,教师适当的讲解还是有必要的.实例1(选择题):已知函数y=(k-3)x~2+2x+1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