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众所周知,中日两国间的友好往来可追溯到二千多年前,两国之间多年的文化交流,使中日两种语言存在着大量的同形词。日本从汉语中引进大量汉字、汉语,在使用中慢慢变成日语。同时,中国在近代也借用日本人创造的汉字成语。这些同形词有利于两国的文化交流和语言的学习,但由于其中一部分同形词的词义、用法等的差异,阻碍了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和学习。因此本文主要以《罗生门》为题材,具体分析文中的中日同形词,并将其划分为三类:同形同义词、同形近义词和同形异义词,举例分析并比较它们的不同。最后提出在学习中避免对中日同形词误解误译的对策。本文的中日同形词是指中日两国语言中现在仍在使用并存在借用关系,且不考虑简体字与繁体字差异的双音节词。  相似文献   

2.
中日两国语言词汇中存在相当数量的同形词,本文通过对《新日汉辞典》一书中的日语形容词进行统计,并将日语中的汉字形容词,与汉语中的同形词语进行对比,从五个方面分析了两国同形汉字形容词的意义的异同,希望能对日语学习者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中日两国虽属于两个不同的语言谱系,但都受到汉文化圈的影响,词汇方面有很多共同之处,出现了大量同形词。这些同形词对中国人学习日语及日本人学习汉语,带来了莫大的方便的同时给学习者带来了各种"陷阱"。这些虽说是同形词,但之中还是存在微妙的差别。至今为止,前人对中日汉字词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现在依然有很多人致力于中日汉字词的研究,本文以《新大学日语阅读与写作》中的汉字词为中心,大致分为同形同义词、同形类义词、同形异义词,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中国和日本两国自古以来就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进行相互交流和学习。因此,语言表达上也就会产生一些相近的表达方式,甚至出现了同形词。但随着中日各国文化的发展,同形词的词义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而本文主要是针对中日同形词中的同形异义词进行比较研究,希望可以对日语学习者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5.
由于研究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历史和外语教学的需要,近年来对日语中的汉字音词,特别是对其中的汉日同形词的研究文章很多。文章从大学英本专业二外日语教材《新大学日语简明教程》抽取了教材中出现的日语双汉字词共755个,试从词性、词义角度探讨中日双汉字同形词的异同。  相似文献   

6.
在日语中对于日本汉字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由于中日两国较为相似的文化背景和同处于汉字文化圈的缘故,两国语言中有许多同形语的存在。文章试通过对两国的同形汉字的研究来分析其产生原因以及相关时代背景,旨在能过通过对汉语与日语中的同形词的研究给日语教学者提供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7.
曲萌 《考试周刊》2008,(4):80-81
中日两国同属汉字文化圈,两国语言之间存在着大量的同形汉字词汇.这些词有的在意义方面相同或相近,有的却完全不同.对于学习日语的中国学生来说,同形词既有容易理解和掌握的一面,同时也会因为对同形词了解不够而导致许多误用.本文将归纳日语学习时间较长、水平较高的高年级学习者在同形词学习中容易出现的误用,并探讨教学中为消除这些误用应注意哪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张巍 《林区教学》2011,(3):85-86
中日两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地理位置接近,民俗风情相似,自古以来已有两千多年的往来和文化交流。汉语和日语虽属于不同的语言体系,但却同时使用汉字。这些共同使用中的汉字构成了所谓的“中日同形词”。中日同形词是指“具有相同字形,字数相同的词”。申日同形词形成的原因有很多,方式多样,但总结起来可以说其实就是一部中日间的文化交流史,而正是文化的不同将两国联系起来,在中日同形词中互相影响,互相学习。  相似文献   

9.
目前中日两国掀起了学习日语及汉语的热潮,国内众多的日语专家就日本汉字与中国汉字的区别发表了很多文章。本人在借鉴这些文章的基础上,主要从中国简化字和日本省略字异同的角度分析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得出二者之间的不同加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中国和日本是一海相隔的邻邦,无论在中国还是日本都广泛地存在着中日两国同字同文的看法,其实,中国和日本的文字差异还是很大的。日本汉字既有在字形上完全照搬中国汉字的,又有模仿中国汉字自创的,既有在含义上没做任何改变的,又有含义大相径庭的,既有模仿中国古代汉字发音的音读,又有日本固有的训读发音。通过对中日两国汉字的比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分析日语汉字。  相似文献   

11.
杨净沙 《考试周刊》2015,(29):19-20
中日两国同属汉字文化圈,两国语言之间存在大量同形汉字词汇。这些词有的在形式、意义方面相同或相近,有的却形同义不同。对学日语的中国学生来说,同形词既有容易理解和掌握的一面,又会因为对同形词的了解不够而导致误用。本文就中日同形词的异同进行探讨,并提出在日语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汉字传入日本,为日本的零文字历史填补了空白,同时也为中日两国相互了解,文化沟通与交流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本文主要阐述了汉字的传入途径,以及汉字在语音,文字,词汇方面对日语产生的影响。汉字的输入,使日本产生了“假名”,日本人又根据汉字的特点,用“六书”遣字法,遣出了日本“国字”,最终使日本形成了本民族的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13.
相同的日语汉字与汉语汉字的含义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字是中国人发明的,后传入日本。这就决定了两国文字之间根深蒂固的必然联系,进而也为中国人学习日语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可是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许多初学日语的学生在阅读时常常望文生义,根据中国人的语言习惯来解读日语中的汉字。因此,在日语学习中走了不少弯路。笔者在这里不准备过多地强调中国人学习日语的优势,而在这里要费些笔墨谈一谈的是相同的日语汉字与汉语汉字的含义区别。为了加以区分,现对两国的汉字做一下命名,即将汉语汉字仍称为“汉字”,将日语汉字称为“漢字”。  相似文献   

14.
中日两国同属汉字文化圈,两国语言之间存在着大量的同形汉字词汇。这些词有的在形式、意义方面相同或相近,有的却形同义不同。对学日语的中国学生来说,同形词既有容易理解和掌握的一面,同时也会因为对同形词的了解不够而导致许多误用。因而,本文就中日同形词的异同做些探讨,并阐明掌握同形词的重要性及在日语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汉字因其先进性,在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的传播对周边国家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主要通过梳理汉字在朝鲜和日本传播的历史,简要探讨两国文字吸收融合中国文字这一历史事实对我们弘扬中华汉语汉字文化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朱立艳 《考试周刊》2014,(15):27-27
中日两国自古就有经济文化上的交流,虽然两国语言不同,却都使用汉字。日语中由于大量使用汉字,给中国人学习日语带来了很多便利的条件。但有些日语汉字在字形和意义上与汉语的汉字存在一些差别,或意思根本不一样,作者就此现象进行了分析,以帮助正在学习日语的人正确认识和学习日语中的汉字知识。  相似文献   

17.
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前,大量借用和吸收中国的汉字和汉语词,尤为突出的是吸收中国古代汉语词汇。其中大量的是中国唐代典籍词汇和宋代禅僧词汇。 中日两国都使用汉字。长期以来,两国文化互相交流,两种语词互相借用。这些互相借用的汉字语词,由于人们习用日文,都忘其语源,而视为本民族的固有语汇,所以很容易误解和误用。笔者根据现有材料,简要地介绍一下两国汉字语词的假借情况及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8.
崔忠 《考试周刊》2007,(4):47-48
日中两国同属汉字文化圈,两国语言之间存在着大量的同形汉字词汇。如“学生”和「学生」等。这些词有的在形式、意义方面相同或相近,有的却形同义不同。对学日语的中国学生来说,日汉同形词既有容易理解和掌握的一面,同时也会因为对日汉同形词的了解不够而导致许多误用。因而,本文就日汉同形词的异同做些探讨,并阐明掌握同形词的重要性及在日语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赵茜暖 《考试周刊》2009,(50):44-45
本文以分类汇总、归纳对比和字书佐证的方法,主要从字音方面分析了《常用汉字表》中以z、c、s为声母的149个汉字。通过对《常用汉字表》中的字音进行个案分析,对照前人对日语汉字的研究成果,试图反映出中日两国汉字的历史渊源,以及汉字进入日本中的演变过程,为学术界研究日语汉字、考察中日汉字文化提供一些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字形、词义、用法等方面对《日语教育基本词汇2 000词》中的中日同形词作了分析。特别是针对两个字(或者三个字)的中日同形词,对其在中日文中的词义的不同,以及从这种现象中可以看到的母语影响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汉语和日语的汉字词汇,虽然都使用了汉字,但是由于这些汉字是被用在不同体系的语言中,即使字形相同,由必定会产生词义和用法的不同。因此,文章也从日语教师的角度对正确认识在中国进行的汉字词汇教育以及中日同形词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