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是有关伏生《尚书大传》的四篇校读札记,所校以清人陈寿祺辑本为底本,结合其辑佚来源文献,并比对皮锡瑞、王闽运等重要往来,以定其是非。四则札记第一则论证今见诸家辑本《尚书大传·周传·洛诰》中"伋然渊其志"之"伋然"当为"饭然"之误,第二则订正今见诸家辑本《尚书大传·唐传》郑玄注之错文,涉及汉儒对"六宗"之解释。第三则是对《尚书大传·殷传》郑玄注之补充,同时对陈寿祺、皮锡瑞之解释亦有所辨正,第四则乃据《尚书大传》所载"洪祀"之礼订正杜佑《通典》注文对"鸿祀"解释之误。  相似文献   

2.
吕本中和吕祖谦二人皆撰有《春秋集解》。汪克宽《春秋胡传附录纂疏》引“东莱吕氏曰”凡七条,其中六条能够确定是引自吕祖谦的《春秋集解》,但这六条论说全不见于今传《春秋集解》,这充分证明宋元诸儒援以为据的吕祖谦《春秋集解》与今传《春秋集解》不是一书,吕祖谦《春秋集解》已经失传。今传《春秋集解》曾经后人的增补,加入了吕本中《春秋解》的论说,并析十二卷之书为三十卷,但这两种本子就其原作者而言都应该说是吕本中。又今传《春秋集解》所引数条“东莱吕氏日”来历有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中日两国源远流长的关系史上,典籍的交流无疑是其中繁富而灿烂的篇章。而作为古代文化汇聚和总结的古籍丛书,对于中日典籍交流起了殊可称道的重要作用。笔者近年来致力于古籍丛书的考究,同时对中日文化交流史亦颇有兴趣。本文拟从数部影响较大的丛书入手,来探讨中日典籍交流史上的有关问题。清代鲍廷博辑、鲍志祖续辑的《知不足斋丛书》,计三十集,凡收书二百零七种,是一部以精善著称的大型综合性丛书,在古籍丛书中占有重要地位。该丛书注意收录从东瀛传返故国的中土佚书,如《论语集解义疏》、《古文孝经孔氏传》、《孝经郑注》、《全唐诗逸》等,均颇具参考价值。此乃《知不足斋丛书》的一大特色,也是后人对该丛书给予高度评价的重要缘由之一。  相似文献   

4.
孙星衍《周易集解》是乾嘉学派在《周易》辑佚及研究方面的重要成果。该书补辑了李鼎祚《集解》以外旧注5 0余家,搜集佚文5 0 0余条,对李本具有拓宽、补遗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清代扬州学者朱彬在《尚书》研究方面,除了《皇清经解》存录的《经传考证》,还有《尚书异义》、《尚书故训别录》、《尚书是正文字》三种钞本文献。这些著述属于《尚书》训诂、文字的系统专题研究,对《尚书》研究资料辑存、《尚书》学史脉络梳理、《尚书》探究视角的开拓都有一定价值,从中也可以更全面清晰地认识朱彬的学术历程和成就。  相似文献   

6.
汉代今文《尚书》,汉人皆云二十九篇,第十为《大誓》,该篇武帝前屡被引及,而刘向、歆称武帝末年所得。盖今文《大誓》本出伏生,《史记》即因袭《书传》,其文或首尾不完、或书阙简脱,后民间有得,武帝末集博士读说之,因成定本,传以教人,宣帝时三家《尚书》皆有此篇。《论衡》说宣帝时河内女子发老屋始得《大誓》,未必可信。马融、赵岐、郑玄、王肃、韦昭、杜预所见《大誓》皆今文《大誓》,而非晚书《大誓》,且俱云其文浅露,与《左传》、《礼记》、《孟子》、《墨子》诸书传记所引"古《大誓》"不同。  相似文献   

7.
读2002年《文献》第三期祝尚书先生《南北朝唐五代佚文辑考》(简称《辑考》),发现所辑佚文中至少有两篇并不是"佚文"。《辑考》所辑的第一篇"佚文"——晋张说的《游九龙潭宴别序》,并非晋人张说的文章,而是唐朝宋之问的作品。它的完整题目  相似文献   

8.
《尚书》是"六经"或"五经"中最重要的一经,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先秦文献中,《尚书》多被称为"书",如《论语》、《左传》、《孟子》、《荀子》等皆以"书曰"称引今《尚书》文。然《尚书》之称始于何时?迄今尚有争议。《墨子·明鬼下》云:"故尚书夏书,其次商周之书,语数鬼神之有也,重有重之,此其何故也?"有人以为此"尚书"即指《尚书》,实误。王念孙《读书杂志·墨子第三》云:"案‘尚书夏书’,文不成义。尚,与上同;书,当为者。言上者则夏书,其次则商、周之书也。此涉上下文‘书’字而误。"可见所谓"尚书"是"尚(上)者"的误写,《墨子》中并无《尚书》  相似文献   

9.
卜艳 《兰台世界》2016,(1):158-160
魏源《书古微》对《尚书》真伪进行考辨,不仅承续阎若璩之说,辨东晋伪《古文尚书》,而且敢于质疑,进一步辨东汉马、郑《古文尚书》作伪,开创了《尚书》辨伪的新话题。  相似文献   

10.
晋江熙《集解论语》一书,汇集了晋代以前十三家注释《论语》的成果,同时亦述己见,可谓晋代注释《论语》的集大成者,在中国《论语》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南朝梁皇侃《论语集解义疏》广泛采用之。《隋志》、两《唐志》皆著录是书,是其宋代依然存世,今则散佚。此次钩稽是书,将有利于晋代以前《论语》学的研究,同时也将有利于学术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大元故河东廉访转运司奏差王公墓志铭现存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该志此前未见著录。由志文可知,王进所出之家族本女真完颜氏,因受汉风浸染,故又有王姓之称。至早于金世宗统治时期,王氏家族始授华州郑县罗文寨猛安,并世镇此地。志主王进(完颜忽察席),生于金宣宗贞祐三年(大蒙古国成吉思汗十年,1215年),卒于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值时局动荡,王进年方七龄便同父祖相失,出于规避兵乱、护佑自身周全等考量,王进随其母刘氏徙迁山西,壮岁归附蒙古,从军征伐,屡立战功,后改隶民籍,再授职官,是由金入元的北方汉官典型。因史料阙如,目前学界对王进及其家族一无所知,墓志所载王进民族、家世、生平及金代史事丰富,可印证、补充传世文献。  相似文献   

12.
金传道 《兰台世界》2021,(3):135-138
古籍书目对于元代类书的著录,有将非元代类书当作元代类书的情况。《声律关键》《群书会元截江网》《新编通用启劄截江网》《源流至论》《类编名公四六启劄云锦续集》为南宋类书,《韵类节事》《群书会要》为金代类书,《裁纂类函》《群书集事渊海》《群书类编故事》《群书备数》为明代类书,均被著录为元代类书。此种状况的出现,主要原因在于元代类书的编者多为名不见经传者,缺乏相关的文献记载;明清时期书贾伪造古籍;元代类书研究现状较为薄弱等。  相似文献   

13.
东晋墓志虽然出土数量不多,但制作情况较为复杂,文本层面以外的物质信息同样值得关注。通过分析刘媚子砖志和张镇墓志,对墓志制作过程中涉及的书法稿本和旧碑改形问题能够提供帮助。结合"刻石为识"的结语和出土位置的差异,可以推断出土于墓室填土中的刘媚子砖志具有稿本性质;通过对张镇墓志正面上方残存字画进行复原,并结合碑石的形制和材质,能够与洛阳地区汉碑相关联,发现其可能由南渡汉碑磨平重刻而来,这与吴郡张氏在王敦之乱前后的际遇可相互印证。东晋作为南方使用墓志的肇始阶段,其墓志形态多样,文辞、书法、刻工等均未制度化,因此东晋墓志的研究更需要跳出文本研究的既有路径,在物质层面做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14.
清人王之绩,一生著述颇多,但传世作品仅《评注才子古文》与《铁立文起》,其他文章零星见于其友人文集,李世熊所撰《寒支二集》序即为王之绩所作。该序不仅可补王之绩部分生平事迹,亦可窥其文论思想及心态,是研究王之绩的重要文献之一。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图书馆藏宋刻百川学海本《茶经》,是现存最早的《茶经》版本之一。该书不仅镌刻精美,其钤印更是朱墨灿然,具有很高的版本价值和艺术价值。该书的收藏者中,不仅有程邃、金农、张大千等艺术大家,也有唐岳等藏书名家。书中的钤印有助于考证收藏者、理清递藏关系,可证收藏有绪,从而更加凸显了该书的版本价值和资料价值。  相似文献   

16.
赵宣  赵航 《图书情报工作》2011,55(13):139-58
段玉裁是清代乾嘉时期著名学者,是杰出的音韵学家和文字训诂学家,与同时代的学者王念孙齐名,世称“段王之学“。段氏一生著述宏富,其单篇论文收集在《经韵楼集》中。该文集对于今天训诂学、音韵学、校勘学等方面的学术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是研究清代学术史和中国语言学史的宝贵材料。  相似文献   

17.
王芑孙是清代乾嘉年间苏州地区的知名学者,以辞章之学享誉海内。本文选择他有关金石碑版的两种代表著述,对其版本及内容略加考述,以反映他的撰作特色及论文观点。  相似文献   

18.
丁麟年,清末进士,官至知府,辛亥革命的洪流结束了他的仕途。民国时期,他的命运与山东省图书馆联系在一起,他在山东省图书馆长达八年,是除王献唐外执掌山东省图书馆最长的馆长。他精通小学,长于考订金石,是著名的收藏家。本文就所搜集到的资料,对其家族、其人、执掌山东省图书馆的情况、所存著述进行初步研究与考证。  相似文献   

19.
从现有资料看,采访一词最早出现于汉末三国时期刘劭的《人物志》,而不是晋代干宝的《搜神记序》;朝报一词最早出现于北宋王禹偁称的《小畜集》。邸报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到宋代时已经是比较严格意义上的报纸了。  相似文献   

20.
王绍曾与商务印书馆间存在良性的互动关系.1930年,王绍曾进入商务印书馆校史处协助张元济整理出版《百衲本二十四史》,馆中工作也使其研究能力得到提高."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王绍曾开始正式研究张元济其人其学,研究重心偏向张元济的古籍整理与校勘成就,同时发起并向中华书局讨回《百衲本二十四史校勘记》,又组织团队进行整理并最终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