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了本刊1992年第5期《对课本中阿伏伽德罗常数计算方法的商榷》一文,颇受启发,笔者结合教学中的体会也谈一点看法。 1 三种排列模型的估算笔者在教学中,学生对书本上阿伏伽德罗常数的估算,提出了三种不同的排列模型。 1.1 球体分子近似排列模型。计算方法与课本上完全一致,将分子看作弹性小球,每个分子占体积V=4/3πr~3=4/3π(2×10~ )~3=3×10~(29)米~3,因为1摩水的体积为V_A=1.8×10~5米~3,所以1摩中所含分子数: N_A=(1.8×10~5米~3/摩)/(3×10~(29)米~3)=6×10~(23)摩~1。 1.2 球体分子立方形排列模型。将分子看作小球,且分子间排列按立方体排列,则每分子在空间所占体积V=d~3=6.4×10~(29)米~3。所以1摩水中所含分子数为:  相似文献   

2.
下面通过几个例题的分析,着重点拨思路,掌握热学部分的分析方法,以提高思维能力。 [例1]已知汞的摩尔质量M=200.5×10~(-3)千克/摩,汞的密度ρ=1.36×10~4千克/米~3,求: (1)一个汞原子的质量; (2)汞的摩尔体积; (3)估算每个汞原子所占的空间体积。 分析思路:阿伏伽德罗常数N是联系宏观量(如质量、体积等)和微观量(如一个原于的质量、体积)的桥梁,因此解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搞清N的意义。找出所求量与N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在热学中 ,无论是计算微观量分子体积 (直径d) ,分子质量mo,还是计算宏观量摩尔体积v ,摩尔质量m时 ,阿伏伽德罗常数NA=6 .0 2× 10 2 3 个 /摩尔是一座桥梁 ,它把宏观量和微观量联系在一起。这里 ,阿伏伽德罗常数首先反映出它是一个巨大的数字 ,其次由此算出的构成的物质的分子是十分微小和极其众多的。处理题目时 ,选择合适的分子模型和用近似估算的方法是关键 ,相关知识的应用也不可缺少。例题 1:将 1cm3 的油酸溶于酒精 ,制成 2 0 0cm3 的油酸酒精溶液。已知 1cm3 溶液有 5 0滴 ,现取 1滴油酸酒精溶液滴到水面上。随着酒精…  相似文献   

4.
例1 体积是1厘米~3的小钢球有多重?把它投入水银里,当它静止不动时受到的浮力多大?(取g=10牛/千克) 错解:钢球重 G=mg=ρ_钢gV =7.9×10~3千克/米~3×10牛/千克×1×10~(-6)米~3 =0.079牛。 钢球受到的浮力为 F_浮=ρ_(水银)gV_排=ρ_(水银)gV =13.6×10~3千克/米~3×10牛/千克 ×1×10~(-6)米~3 =0.136牛。 分析:处理有关浮力的计算题,需注意的问题之  相似文献   

5.
一、单项选择题1.只要知道下列哪一组物理量,就可以估算出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A、阿伏伽德常数,该气体的摩尔质量和质量;B、阿伏伽德罗常数,该气体的摩尔质量和密度;C、阿伏伽德罗常数,该气体的质量和体积;D、该气体的密度,体积和摩尔质量。  相似文献   

6.
我们无论在中学或大学的物理和化学课程里有关摩尔(原子、分子)的教学中,经常要碰到阿伏伽德罗常数:6.0×10~(23)。这个数目确实是巨大的。然而、中学生及一部分大学生对此总感到抽象,因而对10~(23)这个数量级印象模糊。为了使学生对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量级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曾用下面的类比法进行了讨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1如何估算分子之间的距离?例如,假设水分子之间是紧密排列着的,试估算1cm长度上排列有多少个水分子?两相邻水分子之间的距离有多大?答:我们知道,1mol水具有的分子个数是NA=6.02×1023mol-1,1mol水的体积为:V=10×.011083m3=1.8×10-5m3。平均每个水分子占有的体积为:V1=NVA=1.8×10-56.02×1023m3=2.99×10-29m3把水分看成是球体,两相邻分子之间的距离(l)就是水分子的直径(D),因而有:l=D=36Vπ1=3.8×10-10m在1cm的长度上排列的水分子数为:n=31.8××1100--210=2.6×107注:若把水分子近似看成是立方体,计算分子之间的距离时较方便,求得…  相似文献   

8.
题目:将质量为1千克,体积为1.2×10~(-3)米~3的铁球丢人水中,静止时铁球受到的浮力是多大?(g取10牛/千克)在计算这类题型时同学们常常会出现下面两种错误解法.错解一 因为铁球在水中处于静止状态,所以由二力平衡知浮力F=G=mg=1千克×10牛/千克=10牛.错解二 因为铁球在水中会下沉,所以V_排=  相似文献   

9.
阿伏伽德罗常数一直是高考的常青树,本文主要结合这部分知识在高考中的常考点,总结了在学习过程中的易混点、易错点,希望能帮助同学们走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雷区". 例1.(2012年海南卷)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密闭容器中加入1.5 mol H2和0.5 mol N2,充分反应后可得到NH3分子数为NA B.一定条件下,2.3g的Na完全与02反应生成3.6g产物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1NA C.1.0 L的0.1 mol.L-1Na2,S溶液中含有的S2-离子数为0.1NA D.标准状况下,22.4 L的CCl4中含有的CCl4分子数为NA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 在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等一般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中,H_2CO_3的表观电离常数(K_1=4.2×10~(-7),K_2=5.6×10~(-11))标明它是一种弱酸。但是(1)从无机含氧酸的结构来讨论酸的强度,如按鲍林经验公式含氧酸的K_1与n值有如下关系: K_1=10~(5n-7)n为非羟基氧原子数目H_2CO_3中,n=1,H_1=10~(5×1-7)=10~(-2)。此值与K_(1表)相差甚大;(2)从分子中不直接相连的原子或原子团之间的电子效应(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等)来比较碳酸同甲酸,乙酸的强度大小,分析它们的分子结构可知,“碳酸的酸性与甲酸  相似文献   

11.
可能需要的数据: 1.原子量:H1 C12 O16 Na23 Mg24 Al27 S32 P31 Cl35.5 Ba137 2.电离常数;氨水:K=1.75×10~(-5) 碳酸:K_1=4.3×10~(-7), K_2=5.6×10~(-11)  相似文献   

12.
在物理解题中 ,由于审题不够深入细致 ;或者对物理过程、物理模型认识不够准确 ;或者应用数学方法解题时没有赋予实际物理意义 ,等等 .都会使物理解题误入歧途 ,解题出现错误 .下面就初中物理习题 ,对一些典型错例作以剖析 ,供读者参考 .例 1(人教版三年制初中物理第二册 2 7面第 1题 )  1厘米 3 的水中含有 3.35× 10 2 2 个水分子 ,一个水分子的质量有多大 ?错解 由于 1厘米 3 的水里含有 3.35×10 2 2个水分子 ,所以一个水分子的体积为V0 =V3.35× 10 2 2=1厘米 33 .35× 10 2 2≈ 2 .99× 10 -2 3厘米 3,所以 ,一个水分子的质量为m0 …  相似文献   

13.
一、单一选择(每小题2分,共44分) 1、国际单位制中力学的基本单位是; A.克、厘米、秒.B.千克、米、秒. C.千克、小时、公里.D.千克、牛顿、米. 2、下列选项中的物理量均属于矢量的是: A.路程、时间、位移.B.速率、位移、速度. C.速率、速度、加速度.D.速度、位移、加速度. 3、关于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含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个常数给出了1摩尔任何物质所含的微粒数. B.这个常数给出了1摩尔任何物质的总质量. C.这个常数表示1摩尔任何物质分子所占的体积. D.这个常数表示1千克物质的分子数.  相似文献   

14.
赖陆锋 《广东教育》2014,(12):53-54
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含有的粒子数称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符号是NA,单位为mol^-1,数值上与0.012kg12^C所含碳原子数相等,约为6.02×10^23。以阿伏伽德罗常数为背景的选择题是历年高考的热点,此类题考点多,涉及面广,宜在平时复习中加以归纳总结并强化训练。现就阿伏伽德罗常数(NA)题的易错点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5.
一、选择题 ( 12× 4分 )1 三个实数 - 3、- 2、0依次从小到大排列的顺序是 (   ) .A - 3<- 2 <0  B - 2 <- 3<0C 0 <- 3<- 2  D 0 <- 2 <- 32 2 0 0 2年 5月 15日 ,我国发射的海洋Ⅰ号气象卫星 ,进入预定轨道后 ,若绕地球运行的速度为 7.9× 10 3 米 秒 ,则运行 2× 10 2 秒走过的路程是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 .A 15.8× 10 5 米  B 1.58× 10 5 米C 0 .158× 10 7米  D 1.58× 10 6 米3 下列运算中 ,正确的是 (   ) .A a2 ·a4 =a8  B 1-a -b =- 1a-bC a - 1a =- -aD (tan30°- 13) 0 =14 下列…  相似文献   

16.
某毕业班数学考试试卷中有一道试题:“在一个底面半径是10厘米的圆柱体储水杯内,有一圆锥体钢件。当圆锥体从杯内取出后,水面就下降3厘米,求圆锥的体积。”这道题的正确解法是: 3.14×10~2×3=942 (立方厘米)。但阅卷时竟发现90%以上的学生在上述算式中都乘以1/3:3.14×10~2×3×1/3=314 (立方厘米)。  相似文献   

17.
物理估算题题型很多,大凡运用估算方法得出结果来的都属估算题。同一题型由于估算方法的不同,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果,但只要估算方法合理,结果一般都能达到数量级正确。例、估算地球的平均密度。方法一、卡文迪许法:卡文迪许在1798年利用其著名的扭秤装置得出了万有引力恒量值G=6.754×10~(-11)牛·米~2·千克~(-2)后,率先用该值及万有引力定律估算出地球的平均密度为: =5.44×10~3(千克·米~(-3)) 式中R=6.37×10~6米为地球平均半径。其结果与近代测得的地球平均密度值5.52×10~3千克·米~(-3)相对误差不超过1.5%,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估算。  相似文献   

18.
物理习题千变万化,但是某些问题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共性。突破一个典型问题,抓住共性进行分析,可以顺利地解决一类问题。请看下面典型例题。 例:体积为100厘米~3。的木块浮于水面,露出水面部分的体积为40厘米~3(g取10牛/千克),求: (1)木块受到的浮力为多大? (2)木块的质量为多少? (3)若将其投入某液体中时,浸没在液体中的体积变为75厘米~3,该液体的密度为多大?(湖南省98年初中毕业会考试题)。 分析与解答: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列出: 代入已知条件得:F_浮=1.0×10~3千克/米~3×10牛/千克x 60 x10~6米~3=0.6牛。根据漂浮在液面上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的道理,可得到:G_水=F_浮=0.6牛,且G_水=m_水 g。  相似文献   

19.
八四年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第一试中有这样一道题目:如图1所示,在半径r足0.1米的原来不带电的金属球壳内放两个点电荷,电量分别为q_1=-3×10~(-9)库仑和q_2=9×10~(-9)。库仑,它们与金属球内壁不接触。在距球壳中心O点100米处放一个点电荷q_3,它的电量是6×10~(-14)库仑。q_3所受的静电力是  相似文献   

20.
1气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这是气体不同于固体和液体的一个重要特征例1若以μ表示水的摩尔质量,V表示在标准状态下水蒸气的摩尔体积,ρ为在标准状态下水蒸气的密度,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m、Δ分别表示每个水分子的质量和体积,下面四个关系式,其中正确的是A.NA=VmρB.ρ=NμAC.m=NμAD.Δ=NVA解析摩尔质量μ(或Vρ)与每个分子的质量m的比值即为NA,故AC对,B错。对气体,D不成立。点评对固体和液体,分子间隙小,D对,但对气体,由于其分子间距大,D就错了。2气体的压强例2为了航天员的生存,环绕地球飞行的航天飞机内密封着类似地球表面大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