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期,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发表了2000年度《国际竞争力报告》,我国国际竞争力总体水平排名比前一年下降2位,列第31位。我国的科技竞争力继1999年从1998年的第13位下滑到第25位后,今年又滑落至第28位。有关专家分析后认为,创新能力不足是制约我国国际竞争力提升的主要因素。科技部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的杨起全、吕力之两位研究员分析说,《洛桑报告》构成科技要素的26个单项指标中,与企业技术创新直接相关的就有15个,我国的排名普遍靠后。可以说,企业科技竞争力不足是造成我国整体科技竞争力下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据新华社报道,2000 年7 月11 日,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发表了2000年度《国际竞争力报告》,我国国际竞争力总体水平排名比前一年度下降了2 位列第31 位。我国的科技竞争力继1999 年从1998 年的第13 位下滑到第25 位后,2000年又滑落至第28 位。有关专家分析后认为,我国人才的的综合素质较低,创新能力不足、是制约我国国际竞争力提升的主要因素。《国际竞争力报告》的参评国家有47 个,与其它国家相比,在企业技术创新方面,我国相关指标的排名比较靠后。例如,我国在15 个与企业技术创新直接相关的指标中,有三分之二指标排在30 …  相似文献   

3.
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今年最新公布的“国际竞争力报告”显示,我国科技竞争力已从1997年的第20位上升到1998年的第13位,成为推动我国国际竞争力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纳入“国际竞争力报告”的国家和地区保持在46个。1998年我国国际竞争力排名从1997年的第27位上升到第24位。国际竞争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帮助企业保持竞争力的能力。(据《中国信息报》我国科技竞争力升至世界第13位  相似文献   

4.
不久前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发表了2000年度<国际竞争力报告>,中国科技竞争力排名继1999年下降12位后,在本年度报告中列第28位.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总体排名列第31位.  相似文献   

5.
历史教师要敢于创新——对当前我国历史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一两年来关于历史教育的大讨论 ,愈来愈显示出其深广的意义。它的最可喜之处是敢于怀疑被视为“神圣”的教材 ,且展现出愈来愈多的新的历史教育教学观念 ,这是一种可贵的创新观念 !然而 ,就全局而言 ,我们的创新观念及创新能力又如何呢 ?2 0 0 0年 7月 11日 ,瑞士洛桑国际研究开发院发表了 2 0 0 0年度《国际竞争力报告》 ,我国国际竞争力总体水平排名比前一年度下降 2位 ,列第 31位。我国科技竞争力继 1999年从 1998年的第 13位下滑到第 2 5位后 ,2 0 0 0年又滑落至第 2 8位。有关专家分析后认为 ,创新能力不足是制约我国国际竞争力提升…  相似文献   

6.
入世关头,尽管我国与世贸组织和若干国家的磋商谈判还在紧张地进行,但很多企业已经在着手准备,以迎接“入世”后势必加剧的来自外国企业竞争的挑战。 然而,留给中国企业准备的时间并不多,国外企业更不会坐等让你追,那么在这场即将到来的中外企业竞争中,中国企业的差距究竟在哪里? 今年4月份,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和发展研究院(IMD)发表了2000年度《世界竞争力报告》,该报告是国际学术界公认的权威经济分析报告,对各国经济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和排名。其中,我国科技竞争力排名继1999年大幅下降12位之后,今年的排名又…  相似文献   

7.
有两则材料引起我们的深思:一是瑞士洛桑国际研究开放院发表的《国际竞争力报告》,中国科技竞争力从1998年的居全世界第13位跌落到1999年的第25位,2000年又继续跌落到第28位;二是教育部“九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建构与培养研究”。对北京、新疆等地的1.6万多名学生的测试结果说明,中学生创造性思维水平总体向前发展,但水平较低,初中阶段创造性思维水平随年龄增长有显著提高,但到高中有所下降,高二年段降到最低水平,高三有所回升,但仍没有超过初三年时的水平。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有关专家分析后认为:我们的教育体制不太注重创造性才能的培养,这种不足正是我国国际竞争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王洁 《云南教育》2001,(24):9-11
据新华社报道,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发表的2000年度《国际竞争力报告》表明我国的科技竞争力从1998年的第13位下滑至1999年的第25位,到2000年下滑至第28位。有关专家认为,我国的科技竞争力连续下滑的现状与我国人才的综合素质较低,创新能力不足密切相关。长期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在学科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技能的掌握、解题能力的培养、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等方面的教育有着明显的优势,但在实践能力、创造性、情感体验与自尊自信等方面的教育却存在着许多问题。如何在保持和发扬我国基础教育优势的同时解…  相似文献   

9.
对高等学校科学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发表的 2 0 0 0年度“国际竞争力”报告显示 ,中国的国民素质、科学技术和国际竞争力在世界的排名连续下滑 :国民素质由 1998年的第 2 4位滑至第2 9位 ,科学技术由第 13位滑至第 2 8位 ,国际竞争力由第 2 4位下滑至第 31位。对此 ,清华大学刘西拉教授在一所著名高校的两个工科系进行调查后认为 ,这与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严重下滑有关。[1] 又据国家人事部副部长张学忠说 ,从 2 0 0 1年起 ,中国将争取在今后 5—10年里 ,培养数百名具有世界高新科技前沿水平的一流科学家、工程师、理论家 ,数千名具有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0.
进入世纪之交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持续快速发展时期,到2005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名列世界第四,外贸进出口总值名列三甲。但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环境资源等因素也越来越突出。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统计显示,2002年~2006年间中国排名一直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2002年第33位,2003年下降到44位,再到2004年的46位,2005年的48位,2006年又下降到了第54位。在2006年的报告中,我国的新技术参与度、按国际标准衡量的教育成果排名都较低,这一事实突出反映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和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1.
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公布2002年49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竞争力排行榜;我国国际竞争力居第31位,其中经济竞争力居第3位,企业管理能力、劳动素质和教育结构等方面的竞争力位于49个国家和地区的后列。上世纪末,我国7亿劳动中,专业技术人员3000万人,仅占4%,具有高中以上  相似文献   

12.
一、大力提倡科学教育国际竞争力是在一定的经济体制下国民经济在国际竞争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国力的强度。其评估指标包括:国际竞争实力、国际化程度、政府作用、金融环境、基础设施、企业管理、科研开发和国民素质。1996年中国在参评的46个国家和地区中,世界排名第26位,比1994年的第34位和1995年的第31位分别提高了8位和5位。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总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总体上仍处于中间水平。但是,最应该引起我们注意的是我国科学技术国际竞争力排名的下降。1994年、1995年,我国科学技术国际竞争力的排名分别…  相似文献   

13.
起于1997年下半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强烈地震撼、席卷了东亚诸国。然而,身居风暴之中的弹丸岛国新加坡,1998年却连续五年以极大的优势保持了世界竞争力第二的排名。这个由瑞士洛桑国际管理与发展研究院发表的《1998年世界竞争力报告》,是根据259个衡量标...  相似文献   

14.
工程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的主体,体现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和探索就一直没有停止过,虽然目前我国工程师的培养规模已居世界之首,但其质量却并不乐观。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每年公布的《国际竞争力报告》显示,我国工程师的合格率在参评的49个国家中从2002年起就一直排名最末。工程的本质是超越科学,  相似文献   

15.
一、1995年"全球竞争力"中国被排为第34位,1997年为第27位.这是世界经济论坛与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合作,共同研究和发表的报告中提出的看法.该报告是以经济的开放程度、政府作用、金融市场的发展水平、基础设施、技术水平、企业管理水平、劳动力、法律制度是否健全等8大要素、378个指标对各国进行考核后提出的.  相似文献   

16.
文章根据世界经济论坛(WEF)《2008年全球竞争力报告》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2008年世界竞争力年报》的相关数据,比较分析了金砖四国的教育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7.
世界上较早对国际竞争力进行研究的两个机构是国际经济论坛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国际经济论坛在1994年的《国际竞争力报告》中,对国际竞争力所下的定义为“一国一公司在世界市场上均衡地生产出比其竞争对手更多财富的能力。”IMD则认为,国际竞争力是“一个国家在市场经济竞争的环境和条件下,与世界整体中各国的竞争比较,所能创造增加值和国民财富的持续增长和发展的系统能力水平”。它最早提出了影响各国国际竞争力的八大因素:国内经济实力、国际化程度、政府影响、金融实力、基础建设、企业管理能力、科技实力和人力资…  相似文献   

18.
入世意味着我国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世界的挑战,意味着我国将与国际经济全面接轨,意味着我国要与世界强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同场竞技。这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国民素质的竞争。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现代化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然而,对照现实,我们不能不深感忧虑。据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对世界47个主要国家国际竞争力的排序表明:2000年在47个国家中我国国民素质排名为29位,2000年国民受正规教育平均年限(15岁以上)指标:中国6.4年,仅…  相似文献   

19.
教育存在与教育意识对创新教育的负面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21世纪创新教育论坛”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培养创新人才已是世界教育的共识。[1]但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发表的2000年《国际竞争力报告》显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总体水平下降,原因为“创新能力不足”。[2]国内最新教育调查也表明,我国“大学生创造力呈下降趋势”[3]。为什么在发展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已成为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共识的情况下,我国的创新教育却不尽人意呢?我们认为其根本原因并非是缺乏先进的创新教育科学理论,而是现实的教育存在和教育意识对创新教育的负面影响作用,阻碍…  相似文献   

20.
2004年3月2日,在由中国社科院、湖南卫视《象形城市》栏目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举办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2》答辩暨首发式上,公布了2003年中国200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排名,上海的综合排名位居第一。这是中国社科院第二次发布城市竞争力报告,在2002年度报告中,上海、北京的综合竞争力分别名列第二和第四位,香港名列第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