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节PK圣诞     
事件年夜饭、压岁钱,放鞭炮、看春晚,春节依然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然而很多人都抱怨“年味越来越淡了”,而西方最重要的节日圣诞节,近年来在中国势头却越来越强劲。对此,中国的一些学者和专家大声疾呼要保护中国文化民俗,然而更多的人却有不同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科学中国人》2005,(8):6-9
2005新年伊始,节日的气息依然浓厚,然而,清华大学两位学者英年早逝的消息却让中国的科教界掀起阵阵波澜。有媒体专门召开研讨会,探讨分析中青年学者早逝的问题,提出了一个新的名词——过劳死。事实上,关于知识分子过劳死的问题,在上世纪80年代蒋筑英、罗健夫等人英年早逝后,就曾让人们议论纷纷。而不幸的是,时隔2。年后,这类现象不但没有遏制,反而有愈演愈烈的态势,已经成为我们必须要严肃面对的社会问题了。  相似文献   

3.
文化软实力     
当中国开始改革开放的时候.我们知道了经济实力的重要性.所以中国从那以后一门心思发展经济。尤其在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大力发展市场经济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国情。然而.在所谓”80后“成长起来之后,人们发现.这一代人享受到了经济发展带来的优越生活.他们的思想却有不少的可口可乐、麦当劳和好莱坞。也就是说.我们在享受西方经济模式带来的物质生活同时,却牺牲了自己的文化。  相似文献   

4.
新发展方式与中国的未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导言中国能否实现四个现代化,以及如何、何时实现四个现代化,这些问题一直在困扰着每个中国人。然而,它们的答案,随着时光的流逝却变得越来越不明确。当前的所谓“球籍”问题的讨论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5.
中国加入WTO后,对中国企业来说,无异于狼来了。然而,路翔人此时却乘势而上,志在打造国内改性沥青第一品牌。  相似文献   

6.
正"棕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这首童谣所唱的便是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可以说,端午节是中国人最熟悉的节日,却也是中国人最陌生的节日。除了纪念屈原、赛龙舟、吃粽子,围绕端午节还有哪些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和丰富多彩的活动呢?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化冲击着我们的中国文化。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热衷于外来文化,她们吃快餐,过圣诞节、万圣节等西方节日,看韩剧和日本动漫。越来越熟悉外国的文化,却对我们中国本土文化和节日不闻不问。这种现象应该得到我们的重视。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我们中华子民人人都应该了解学习的。只有我们深深了解我们祖国的传统文化和悠长历史我们才能增加我们的归属感和爱国之心。所以传统文化的传承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而古诗词和文言文就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结晶和精髓。而小学语文教育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一大重要阵地,所以我们有必要研究一下小学语文教育中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传承。  相似文献   

8.
对于年轻人来说,最喜欢的莫过于过节了,不管是端午节、中秋节,还是情人节、圣诞节,都是人们放松自己、享受快乐的时刻。然而,你可能不知道,世界上还有一些有关科技的国际节日,下面就去认识一下这些不被大众熟悉却有着重大意义的节日。  相似文献   

9.
李旭 《百科知识》2012,(21):39-40
面孔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一类视觉刺激:我们可以通过面孔识别他人的身份、了解他人传递的情绪,并和其他人建立联系,形成自己的生活工作圈子。然而,不同个体在面孔识别能力上却有着很大区别,有些人天生对面孔过目不忘,即使是仅有一面之缘的路人也可以清晰记得;有些人却连最熟悉的朋友或  相似文献   

10.
节日的变迁     
黄婷 《百科知识》2008,(5):52-53
中国的岁时节日比较频繁,节日活动丰富多彩。清末时期,存在宫廷节令与民间节日习俗并存和相互渗透的现象。几千年来,中国一直沿用阴历,直到民国才与国际接轨,改用世界通行的公历。然而公历的实行并没有改变千年来形成的岁时习俗,阴历与公历并存,岁时节日也呈现新旧更替的气象。  相似文献   

11.
关于外贸有关职位的翻译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一琼 《科教文汇》2009,(22):252-253
如今,中国的对外贸易蓬勃发展,从事外贸行业的人越来越多。外贸术语不绝于耳。然而奇怪的是,外贸行业几个职位的英文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没有一个明确的翻译方法。外贸业务员、外贸单证员、报关员、货代员等职位术语我们经常提及,如何贴切地翻译成对应的英文尤其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世界发明》2009,(10):96-96
2009年9月14日,中国近3亿的网民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节日——“中国网民节”。据称此网民节是中国互联网协会发起,由今年年初参与首届中国网民文化节的5万网民投票选出的,但是这第一个网民节却遭遇了网民们一致的冷眼旁观。大部分网民称自己并不知晓这个节日,当天在各大论坛里“过节”的人也寥寥可数。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人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人们对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品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房屋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然而影响房屋质量的因素很多,比如建材质量、规划设计、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等等。这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房屋地基的质量问题。事实上地基也是房屋建筑中的重点和难点,现代社会高层建筑越来越普及,只有将建筑的地基部分打好,才能确保建筑的稳定、安全。  相似文献   

14.
地质调查所沿革诸问题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质调查所是中国近代科技史上最重要和最有影响的科学机构之一,然而关于该所的历史沿革仍有不少语焉不详之处。文章依据历史文献尤其是政府公报,论证了地质调查所成立日期应从1913年算起,而不是1916年;详细考察了该所隶属关系及内部机构的历次演变情形;考证了所长翁文灏、黄汲清等人的任职时间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节日在中国的发展历史悠久,经历传统节日、现代节日、舶来节日及“双11”“618”等中国原创网络新兴节日,中国积累了丰富的节日营销经验。系统分析中国节日营销演变及成功实践对电商行业可持续发展以及数字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分析节日历史演变,聚焦中国节日营销,重点从消费端、供应端和网络端3个层面分析网络新兴节日兴盛成因。总结展望未来节日营销发展趋势,为节日营销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人的传统生活中,清明是节气,也是节日。它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时节,农民种瓜点豆,蚕妇祀蚕神、修蚕具。同时,它又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每至清明,人们祭扫祖茔,也门前插柳,也乡野踏青,也竞放纸鸢……通过这些仪式化的节俗活动,表达着人们现实的和信仰的诸多诉求。  相似文献   

17.
胡小玲 《科教文汇》2007,(8X):F0002-F0002
这是古老的童话,但它告诉了我们;隐蔽自己真实的思想,人就开始虚伪;而从众的思维会制造闹剧,但却会离我们需要的真理越来越远。在中国,说真话对每个人似乎都特别难,为什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当我们看到影视剧中那些似曾相识的桥段,看到永恒不变的综艺节日,看到相声小品笑料贫乏,看到产业渐渐远离人民的时候,面对着希望我们快乐的娱乐却越来越乐不起来  相似文献   

19.
《科教文汇》2005,(6):31-32
美国的历史落后于欧洲国家一个半世纪.然而,今天的美国却超越欧洲.在世界历史舞台的各个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美国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之所以如此迅速.究其原因有诸多方面.但是.如果说教育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这种说法并不为过;那么,与欧洲相比.美国教育究竟有何特色?它是如何取得成功的?笔者相信,对这一问题的探讨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美国社会迅速发展的教育背景.而且对深化我国目前的教育改革也是有所裨益的。  相似文献   

20.
郭劲 《中国科技纵横》2010,(10):98-98,84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最重要特征就在于:它把市场化、现代化和全球化这三重重大的社会变迁浓缩在同一个时代,把在西方社会以历时态的方式所经历的社会变迁,却在中国以重叠和积压成一个共时态的存在形式。人的问题成为决定我们命运的问题。在这种历史背景下,通过反思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局限性,探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从历史的角度阐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转换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