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突出地方特点,是县报提高质量的基本要求。我们之所以强调县报要突出地方特点,主要是基于这两点考虑:一是由县报的地域性决定的。县报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决定了它必须要有地方特色。二是由县报的基本功能决定的。县报,作为县委的机关报,是直接为本县的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的,它的读者对象主要是本县的干部、群众。县报作用发挥得好与坏,读者的多与寡,主要由本县的干部、群众对其关注与喜爱的程度决定。如果县报没有突出的地方特  相似文献   

2.
对于报纸特色问题,县报尤其应当重视。因为县报是以农民群众和农村基层干部为主要读者、兼顾其他的基层小报。一般说来,它刊期长,容量小,许多条件不及大报或其他专业报。县报读者中相当一部分人,又是其他报纸  相似文献   

3.
处在最基层的县市报,要适应新世纪的竞争,应该是一张地方性、开放性、服务性并重的报纸,让读者“一报在手,尽知本地新闻,了解国内大事,知晓世界风云”。 县市报是县市委的机关报。它的生长点就在于以区域内的权威性、指导性和服务性,而牢牢吸引自己特殊的读者群,成为一张地方性很强的严肃的报纸。 县市报的地方性,决定了县市报必须突出地方特色。 怎样突出地方特色?关键是离得近更要贴得近。县市报离党委近、离读者近,灵活性强,这是办好县市报的有利条件。 当然这里说的近,不是指时间和空间上的近,关键在于在思想上、情感上、…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县市报如雨后春笋般地得到迅速发展。县市报目前已成为我国新闻事业中不可缺少的新生力量,是县市新闻宣传的一支劲旅。面对正在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县市报如何改革,使之更有效地发挥作用,无疑成为一个新的课题。 一、县市报的优势和劣势 我国的县市报由县市一级党委主办,是县市党委的机关报,是四级党报中最基层的一级党报。和中央、省、地级党报相比,县市报的优势是明显的,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县市报处于基层,在党报中是自费订阅比例最大的党报,可以把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最直接地宣传到普通群众中去;二、县市报办在基层,对读者最熟悉,对读者最了解,可以及时了解到、听到真实的情况和声音,更有效地开展新闻宣传;三、县市报地方特色更为明显,群众爱看;四、县市报报小订价低,群众承受能力较强。县市报的劣势也较为突出:一是周期长(主要为周报),新闻宣传时效差;二是编采人员素质低,报纸质量不高;三是经费来源少,很难走出经济好时办报、经济差时停报的怪圈。 二、县市报面对的“读者市场” 要研究县市报的改革,就必须研究县市报的“读者市场”。中央级和省级党报多为公费订阅,地市级党报  相似文献   

5.
面对省报、地市报的扩版增容,晚报、都市报的跨区域发行,县市报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怎样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是摆在县市报面前的重要课题。我认为,突出地域特色,强化开放意识,是重要的应对举措。突出地域特色,强化县市报优势县市报作为地方党报,地方性是其立身之本。只有做强地域特色,强化自身优势,才能打响品牌,提升核心竞争力。县市报的地域特色,是指地方报独特的个性风格。主要体现在报纸定位是地方性的——主流新闻是地方新闻;读者定位是地方性的——主体读者是本地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突出县市…  相似文献   

6.
中央宣传部新闻局今年一月召开了县报工作座谈会。会上初步商定一九八○年先试办县报六十八个。当前主要的任务是把第一批县报办好。大家围绕着如下一些问题交换了意见: 县报应该是党领导之下的,又是站在群众之中为人民讲话的。党的立场和人民的立场的一致性,是报纸应该遵循的根本原则。实现四化特别是农业现代化,是县报宣传的中心内容。县报要地方化、大众化、通俗化。地方化,就要以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篇幅宣传报道本县的人和事。大众化,就是要和广大群众的思  相似文献   

7.
地区报由于处在省报和部分县市报的夹缝中,因而给办好地区报,尤其办出特色,增加了相当大的难度。要让这张报既和省报不同,又和县报相异,使更多的读者喜爱它,突出地方特点,是重要的措施之一。否则,众多的读者谁买你的帐? 我们《渭南报》从1984年9月复刊至今,订数由当初的1万余份发展到1990年的7万多份,读者群增加的原因,如果认真总结的话,抓地方特色把报纸办得新鲜活泼生动,是主要原因之一。地区报怎样才能办出地方特色,我们通过这几年的办报实践,可总结出这样几条: 首先必须弄清楚什么是本地区的地方特点。每个  相似文献   

8.
我们无锡县报是去年7月1日正式复刊的,现在为周两刊。开始,不少干部、群众包括我们自己对办县报有些想法,认为现在报刊多了,用不着再办啥县报。实践改变了大家的看法。由于县报联系实际宣传了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表扬了本县许多好人、好事,介绍了各条战线的新成绩、新经验,传播了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开展了批评,反映了群众的要求和呼声,使大家看到了县报的作用。他们说,大报表扬、批评的,大多是外地的事,同我们隔着一层;县  相似文献   

9.
作为县市报,它既是县市委的机关报,又是当地人民的代言人,如何办得两头都满意,两头都爱看,是摆在县市报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而要做到这一条,就要在把握正确导向的前提下,研究如何讲究引导艺术,努力提高引导水平。 要提高县市报的引导水平,首先要了解读者对县市报的要求,增强县市报的地方特色。据对镇乡通讯员及不同层次读者意见的调查,归纳起来有五个方面:一是报道要紧扣当地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二是  相似文献   

10.
湖北襄阳报发挥县报更接近实际、更接近群众的优势,去年提出了“面向农户家庭,面向基层组织,面向青年读者,服务生产,指导生活,千方百计给读者以实惠”的办报方针,加强服务性,使县报有了自己的特色。去年发行量增加到三万六千多份,比前年约增一点四倍,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农民自费订阅。襄阳报为使自己在本县范围内发挥应有的作用,在宣传党的政策、反映群众呼声、指导实际工作、介绍生产经  相似文献   

11.
立足实际 明确特色 县市报的特色是什么?怎样办出特色?我们认为,县市报最大的特色是:它是最基层的、离群众最近的一张党报,这是它与中央、省、地上级党报及其他报纸所不同的最显著的特色,也是其个性所在之处。根据这鲜明特色,要办好县市报,一个根本的、关系到县市报生存价值的途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突出这一特色。而要突出这一特色,就必须增强其贴近性。 报纸的特色,是报纸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色彩和风格。报纸需要有特色,因为有特色的报纸才能触发读者积极的阅读动机、良好的阅读心理和有效的阅读行为,并在阅读过程中升腾起某种审美效应,进而使报纸的新闻价值得以尽可能充分的实现。报纸特色的主要作用之一,就是为了吸引读者抓住读者,大报如此,县市报亦如此。  相似文献   

12.
一份报纸,办出明显有别于其他报纸的特色,是它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多年来,我们广东台山报以地方性为立足点,努力办出台山的地方特色、侨乡特色,深受海内外台山人的喜爱。读者把它作为获取台山消息的重要渠道,海外乡亲赞誉它是“一封扩大的乡情家书”。我价]的做法是:一、结合地方实际,办出地方特色。县体目具有①&反当地群众的优势,但又有区域上的局限。大劳E对全省、全国和国际性的新闻均有大量详尽的报道,县市报受地域、版面篇幅、出版周期、时效等限制,不可能在这方面去与大报竞争。因此,要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突出地方特…  相似文献   

13.
有人作过调查,地方报纸(主要指地、县级报)半数以上的读者在农村。他们主要是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以及乡镇企业的从业人员(后者也是农民)。这就是说,地方报纸在很大程度上是办给农村读者看的。因此,它的记者如阿采访自己的主要读者——农民,也就成了一个必须要认真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报纸拥有的读者量的多少决定着报纸的生存与发展。如何将报纸办得读者喜闻乐见,成为读者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产品,是深入进行新闻改革中各级各类报纸必须研究的至关重大的问题。作为近几年蓬勃发展的县(市)报,又如何做好这篇文章,让自己拥有更多的读者呢?我们仙桃市报围绕贴近性问题,在宣传的主题、报道的内容和形式上作了一些探索,有一些收获。 第一、在宣传主题上要贴题。县(市)报是党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它的一大属性。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宏观的,不可能具体管到某个部门、某个乡镇、某项工作如何做,这就要求我们找准自己的“坐标”,找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地方实际的结合点——县市委、政府的重大决策,然后,围绕县市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宣传报道——这是县市报始终要把握的一个主题。  相似文献   

15.
唐代进奏院状报读者由基本读者和扩散型读者两部分构成。基本读者是诸道长官,扩散型读者包括诸道幕职人员,支郡、县的官佐,诸道长官门客等。状报读者群构成特点由中唐以后特殊政治形势决定。读者特点对状报社会作用发挥有直接影响。在政治领域,状报基本读者数量少影响了诸道长官政治反馈的积极性和政治舆论的形成;在文化领域,读者构成制约状报成为诗歌创作新题材、民间修史的新史料。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许多县市报纷纷把增办和办好副刊当作扩大读者队伍、促进发行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可如何才能办好县市报副刊呢?特色是报纸存在的基础,是报纸的生命力所在,因此,县市报要办好副刊,就必须在坚持党性原则、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的基础上,抓住地方特色做文章。一、要从定位上突出地方特色,贴近读者和社会。县市报副刊的读者定位,应该是本地域的每一位读者。报纸副刊作为报纸新闻版面的补充和延伸,应  相似文献   

17.
县级广播电台(站)是我国最基层的新闻单位,地方特色是它的一大优势。县级广播台(站)离新闻事实的发生地近,离听众近,这就决定了它的节目设置与组合等与上级电台有不同的特色,这就是地方特色.实践证明,坚持地方特色是办好县级广播台(站)的重要原则。但是,如何理解县级广播台(站)应有的地方特色,认识上是不尽相同的。我觉得有必要重新认识一下这个问题。第一、“立足本县”就是要取本县所需,而不是拘限于本县。结合本地实际,准确生动地宣传党和国  相似文献   

18.
县报开展批评报道,其难度相对地讲比中央、省、市报纸大得多,县报活动空间小,生存发展都要受到左邻右舍的制约。但事物都有它的两重性。县报开展批评有说服力,本地人,本地事,短兵相接,群众易于接受;县报对本地区社会生活中敏感性、尖锐性的问题及时作出反应,对调节本地区小气候能起到作用。近年来,我们铜山报有针对性地从本县实际出发,抓了一些批评报道,社会效果比较好。我们具体抓了三方面的问题。执行政策过程中出现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铜山  相似文献   

19.
要把县报真正办成农民的贴心报,说起来容易,做到可确实不容易。从去年8月太谷小报复刊以来的实践中,我们是深有体会的。太谷小报是一张四开四版六日刊的小报。全报社只有6个编辑人员。为了做到及时宣传,我们坚持了地方性、针对性的办报方针,小报小办,立足基层,面向群众,以发地方新闻稿为主。报纸复刊前,我们走访了一些干部、群众。当时,社队干部和群众的思想最担心的是怕政策变。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党对农村  相似文献   

20.
多年的实践表明,地方报纸要有自己的特点,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采取综合性的措施。但是,笔者认为,显示其特点的关键,是在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导下,尽量多地、尽量好地突出地方实际。在这个方面,认识愈统一,下的功夫愈大,采取的措施愈有力,报纸的特色就愈鲜明。之所以这样提出问题,首先,是由地方报纸的性质和它担负的主要任务决定的。作为省、市委的机关报,是省、市委和同级政府的喉舌。各省、市的历史、地理、文化、环境不同,现代化建设和改革的重点也各有差异,干部、群众的思想、要求,以及工作进程中的实际问题,也不可能完全一样。对地方报纸来说,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