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常丽君 《金秋科苑》2011,(10):116-120
地球不会总是宜居。我们知道,即使不被已经跟银河系摩擦了几十亿年的仙女座星云给吞掉,即使不被一颗超过半公里宽的小行星撞上,即使我们能幸运地再过20亿年左右,太阳也会爆发将海洋煮沸,让地球变得无法居住。人类或许还有1000年时间来寻找宇宙新家园,也或许只剩下几年。我们未雨绸缪,也该考虑一下关于离开地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地球不会总是宜居。我们知道,即使不被已经跟银河系摩擦了几十亿年的仙女座星云给吞掉,即使不被一颗超过半公里宽的小行星撞上,即使我们能幸运地再过20亿年左右,太阳也会爆发将海洋煮沸,让地球变得无法居住。人类或许还有1000年时间来寻找宇宙新家园,也或许只剩下几年。我们未雨绸缪,也该考虑一下关于离开地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恒星之死     
和太阳相比,我们的地球小得简直不值一提。整个太阳系99.87%的质量归太阳所有,它是地球质量的33.34万倍,酷暑难捱的灼人热浪,使几十亿人犹如钻进炉膛一般。岂不知,整个地球只获得的了太阳辐射总量的二十二亿分之一。假如太阳稍不留神多给地球几十亿分之一的热量,就会将数十亿人致于死地。  相似文献   

4.
马佳 《今日科苑》2007,(17):68-70
2007年7月9日,德国的科学家公布,地球直径比5年前缩小了5毫米。然而,就在2007年的早些时候,一条来自俄罗斯《真理报》的新闻却称,地球半径每年增长1毫米,而几十亿年后不断膨胀的地球由于内部温度的升高而发生核聚变反应,会变成一颗类似太阳的恒星。这一消息引起了不少人的兴趣。关于"地球是否膨胀"的话题一直在学术界存有很大争议。不过,对于"变恒星"则被我国科学家笑称为一个"国际玩笑"。采访中,几位天文学家都对此说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5.
2003年,美国古生物学家彼得·沃德和华盛顿大学天文学家唐那德·布朗利在他们的著作《生死地球》一书中语出惊人:5亿年后,地球将因太阳温度不断升高而被“烧焦”,人类拯救地球和自己的唯一办法是,通过一种“引力弹弓”技术将地球慢慢推离太阳。两位专家的观点立即引起科学家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正当我们飞上太空俯瞰地球的时候,就会发现,地球原来是一位了不起的艺术家,地球在几十亿年的演化过程中,创造出各种各样复杂的地形和奇异的地貌,当今的科技发展也深刻地影响着地球的面貌,让它更加多姿多彩,这些景观就像是抽象派的艺术画,是那么的美丽。难怪太空游客愿意花费三千多万美元,乘坐太空船到太空去看一看地球的艺术。  相似文献   

7.
永恒是相对的.我们这代人已经知道,等太阳耗尽自身的氢时,地球的末日也就到了.虽然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太阳的氢至少还可以维持50亿年,地球似乎可以永远和太阳相伴,但是,无论如何,地球已经和太阳共舞了46亿年,总会有曲终人散的那一天的,更糟糕的是,那一天也许会比我们想象得来得要早--也许用不了50亿年,再过10亿年甚至5亿年,地球就会从太阳系这个大舞厅中消失掉的.……  相似文献   

8.
硫的臭鸡蛋味令大数人闻之却步,大概不会选它作为调料,但是许多细菌却对它情有独钟。不仅如此,细菌还对不同口味的硫化物有不同的嗜好,这使某些硫化物得以在石头中保存达数十亿年之久。它们有助于人们了解远古地球所发生的故事,其中包括解释为什么地球在过去太阳强度比较弱的情况下没有被冰封冻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9.
难逃噩运的地球你能告诉我,在世界最寒冷的北欧拉普兰地区,没有银装素裹的圣诞节会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吗?这可不是凭空想象,未来地球真的会有这么热的一天。地球变热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地球大气层的温室效应,而是因为太阳。太阳作为一颗恒星,会有其死亡的一天。现在的太阳已到中年了,正一天一天步入死亡。太阳在死亡的过程中,由于核反应加剧,自身温度会不断上升,地球大气层温度也会不断上升,以致最后失去平衡。科学家们认为,大约在10亿年后,地球上所有生命都将难以逃脱高温烤炙和灭绝的厄运,而在30亿年后,海洋中的液态水也将被蒸…  相似文献   

10.
正地球向来规规矩矩地沿轨道行进,从不任意妄为。但是如果哪天这个"老实人"非要越矩,脱离既定轨道,会发生些什么呢?如果地球脱离了轨道,那多半是因为太阳由于某种原因消失了,或者另一个更大的星体闯入了太阳系,向系内行星施加了比太阳引力更强的拉力。"出轨"之后,一切力的平衡就不存在了,地球很可能在太阳引力的作用下,直接朝着太阳的方向撞过去。地球绕着太阳转动,这个轨道是一直以来让我们免于被太阳吸走的重要  相似文献   

11.
地球与月球相伴走过数十亿年的演化历程,月球在夜空中独自阴晴圆缺,无声无息,然而,它对地球的演化却起着非同一般的作用.如果没有月球,地球将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相似文献   

12.
正它是宇宙中的"大块头",体积是地球的100多万倍;它是太阳系的中心,很多行星、流星、彗星都得围着它转;它"岁数"很大,目前已经在宇宙中生活了几十亿年;它"呵护"着地球生长,为地球上的生命提供光和热;它偶尔也会"闹脾气",利用耀斑、黑子等"搞破坏"。它,就是给人们留下了很多疑问的太阳。为了揭开太阳的神秘面纱,科学家们发射过很多太阳观测卫星和太阳  相似文献   

13.
如果太阳某天突然消失了,那么地球该会如何响应?地球会立即飘走吗?我们知道,光线从太阳辐射到地球上需要8.3分钟的时间,就是说,太阳消失后8.3分钟,地球上的阳光才会全部消失。那么地球是否还围绕太阳所处的位置公转呢?没有太阳对它的引力作用,地  相似文献   

14.
此时此刻,就在你的头顶上,地球正在与太阳偷偷地交换着高能粒子! 科学家早就知道,地球的磁气圈里充满了来自太阳的粒子,但一般以为那些粒子是太阳风剧烈的时候被吹到地球附近来的。最近他们才发现,原来地球和太阳之间的物质交流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在地球靠近太阳的一面,地球磁场紧紧地挤压着太阳磁场,大约每8分钟,  相似文献   

15.
浩瀚的宇宙用斑斓绚丽的星烁展示着它的恢宏气势,它那无穷的能量和运动影响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乃至人类自身。在古代,由于认识的局限,人类对每一门学科的研究几乎都是封闭单一的。如面对宇宙,人类就曾孤立地研究过太阳与地球、月亮与地球、其他天体与地球之间的关系。然而,它们三者谁在操纵地球的命运呢?太阳与地球的关系太阳与地球有着密切的关系,早在古代,人类对此就已有一定的认识。如《续汉书五行志》曰:“黑色大如瓜,在日中,则水泛溢”。这就是说,当太阳上有黑子活动时,地球则要发水。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在研究太阳黑子数量的变化与自然灾害的关系时也发现,当太阳黑子数量多时,我国长江流域的大面积地区雨量较大,当太阳黑子少时,雨量则偏小;而黄河流域则正好相反。竺可桢的发现证明了古人观察的正确性。在20世纪的1909年、1931年、1954年、1975年、1997年,都是太阳黑子的双周期年,在这几年当中我国的长江、黄淮流域都出现了特大洪涝。另外这些周期又正好是我国的几个地震活动期,像甘肃、内蒙、河北、东北、台湾都在这些时期发生了大地震。科学家还发现,当太阳表面发生耀斑爆发时,地球上雷暴的频率会比平时增加50%以上。另外太阳上的活动还会影...  相似文献   

16.
此二者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我认为它们有一定联系。人口老龄化是全球性问题之一,既然是全球性问题就得找全球性原因,就像全球变暖、臭氧空洞。对于人口老龄化的原因,有人认为是医学水平提高的缘故,的确,医学让许多重病重伤的人活下来,但那些无致命伤病的人呢?地球刚形成的时候,公转周期为四百多天,可现在约有365天,并且,现在的地球比以前的重许多,明天的地球将比今天更重。我们知道,地球与太阳间的引力提供了地球的向心力,如果质量增大,向心力必然会增大,若是那样,地球岂不早就被太阳给吞了?实际上,地球是通过增大公转速度来保住小命的。地…  相似文献   

17.
除2018年10月10日前英国天文学家发现的太阳膨胀引起太阳吞噬地球外,本研究发现地球膨胀引发地球向太阳移动是太阳吞噬地球的另一视角。地球膨胀引发地球向太阳移动是部分可逆的,它为人类部分阻止和延缓太阳吞噬地球提供了依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18.
《百科知识》2014,(5):F0002-F0002,F0003
正目前,人类探测器从外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比较罕见,因为太阳的光芒会损坏感光元件。但在2013年7月里的几天,土星与水星正好遮挡住太阳的光芒,为探测器给地球留影提供了绝佳机会。这两张照片摄于2013年7月19日,左图是"卡西尼"号土星探测器拍摄的,当时它距地球约15亿千米;右图是"信使"号水星探测器拍摄的,当时它距地球约9800万千米。近几十年来,从太空拍摄的一系列地球照片中最有名的莫过于"暗淡蓝点"。1990年2月14日,"旅行者"1号探测器在飞至距地球60亿千米处回眸一瞥,留下了这张永恒的经典。  相似文献   

19.
在地球形成的几十亿年以来,地球上也经历过温暖期和冰川期的交替现象。那如何证明现在我们所担心的全球变暖主要是人们活动的原因,而不是自然的因素导致的呢?其实,可以造成全球升温的原因很多,自然因素主要有4个:地球围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不同、太阳向地球提供的热量在不断发  相似文献   

20.
《世界发明》2006,(11):24-24
50年后太阳的活动越来越弱,地球奄奄一息,为了重新点燃地球的生命之光,人类派出宇航员乘宇宙飞船,并携巨大当量的核爆装置准备重新启动太阳.在此之前,人类就曾派出过一支拯救小分队,可是他们根快就在太空中销声匿迹了。现在这支由8名科学家组成的第二对也与地球失去了联络,意外接二连三地发生,他们甚至收到了几年前失踪的另一艘宇宙飞船幽灵般地求救信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