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学校教育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由此可见,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是学校教育各方面的共同目标,毋庸置疑,学校体育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渠道。那么学校体育该如何围绕“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来开展工作,这以成为我们共同要研究的问题。而这个问题的中心是如何能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我校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把“小学生自备小型器材”作为我校体育工作中的重要举措之一。  相似文献   

2.
徐琳 《教学与管理》2008,(3):115-116
“健康第一”是学校体育的根本落脚点,通过对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教育,使他们明确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及要求;掌握体育实践中的健身、健心、养体养护等方面的知识和方法,全面发展学生的身心及身体素质,改善身体形态,提高心肺功能,增进健康;形成一个以“健康第一”为核心的自上而下的体育教学目标体系。  相似文献   

3.
目前学校的体育课教学采用同一时间、统一要求的“一刀切”“、齐步走”的教学形式,忽视学生个人兴趣、爱好、特长的培养,压抑学生个性的发展,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导致课程教学程式化,教学方法呆板。结果是体育基础差的跟不上,体育基础好的不愿学,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切实改进和创新学校体育教学方法迫在眉睫。一、明确体育教学目标,加强体育教学管理学校培养既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明确把培养学生“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思想贯穿于学校体育教学之中,身心、心理、社会的和谐统…  相似文献   

4.
学校体育 ,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的目标 ,主要是通过体育教研室的工作来实现的。因此 ,体育教研室的工作思路是否正确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体育的方向和质量。笔者认为 ,育人思想、名家思想、法制思想和争光思想 ,构成了体育教研室工作的主要思路体系。一、育人思想是指导思想学校体育的“育人”任务是肯定的。然而 ,“育人”的内容及其主次、“育人”的环节和途径等属于组织方法上的问题 ,在体育教研室的实际工作中 ,必须加以研究和摆正 ,因为这关系到“育人”的方向和质量。学校体育工作的形式 ,主要有体育教学、课外体…  相似文献   

5.
秦峰 《考试周刊》2009,(31):150-150
体育课进行思想素质教育,这是《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规定的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之一,也是当前加速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出的必然要求。长期以来,一般体育教师在增强学生体质、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方面都能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去完成.而对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渗透思想素质教育,由于认为是“软任务”,又不考核,就显得不够重视。如何寓思想素质教育于小学体育教学之中,这是我们每一位小学体育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6.
昆山市培本实验小学是一所以体育为特色的百年老校.基于学校对体育特色文化建设的重视和高要求,学校制定了“打造学校文化品牌,促进学校体育特色建设”的校园文化建设目标,希望通过更加深入的研究、实践和提炼,进一步凸显体育特色建设的校园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7.
孙莹 《黑河教育》2012,(11):82-82
一、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不断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强调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坚决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正确认识与把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体系。要针对本学校实际制定学校课程教学方案,根据课标中五个学习领域的目标制定学年教学目标,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及学校场地、器材等条件来确定每个学年的教学内容及各项教学内容的时数比例。  相似文献   

8.
在学校“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创一流”的办学目标引领下,我们体育教师坚持“学习一研究一实践创新”的思路,扎扎实实开展工作,使学校体育工作硕果累累。  相似文献   

9.
国家教委体育司曲宗湖就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提出 :“学校体育要促进学生身体发展 ,增加学生体育意识 ,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使学生终身受益。”著名法国教育家保尔·朗格朗在他的代表作《终身教育引论》中提到“如果将学校体育的作用看成是无足轻重的事 ,不重视学校体育 ,那么 ,学生进入成年阶段后 ,体育活动就不存在了。如果把体育只看成是学校这一段的事 ,那么 ,体育在教育中就变成了‘插曲’。”这就明确提出了终身体育和学校体育的关系以及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依据和目标。那么 ,到底何谓终身体育 ?我国体育理论专家认为 :“所谓终身体育是…  相似文献   

10.
赵树森 《成才之路》2009,(3):I0008-I0008
我国学校体育在目标问题上经历了从“技能”→“体质”→“人才”的演变发展过程。几十年的实践证明。实施这些目标都曾收到理想的效果。这是因为,体育是学校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项重要教育内容,今天学校的体育工作直接影响着21世纪建设人才的素质。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体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和研究,以强身健体为目的,以快乐运动为手段,旨在培养终身体育能力的体育观,已成为当今学校体育发展的必然趋向。本人从体育教学改革向终身化、快乐化、健康化的转变这一角度,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学校体育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念为宗旨“终身体育”是前苏联学者提出的,终身体育就是培养与发展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让学生学会“一技之长”,养成与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方法,使之终身受益。当前,我国学校体育(本文主要指高校、高师、中学高年级等)教学与…  相似文献   

12.
面向新的世纪 ,体育教学须围绕素质教育进行 ,将学生的良好体魄 ,健康心理 ,完美个性的培养融入教学中 ,要实现这样的目标 ,就必须从多方面入手优化体育教学过程。一、优化体育教学模式现行的体育教学模式经常导致这样的结果 ,即学生从小学起就学习某些项目 ,但到了中学仍不能掌握其基本技术 ,既不能参加有关比赛 ,也不会用这些方法健身 ,直接影响了学校体育目标的实现。基于这样的现状 ,尝试在学校体育中构建“必修” “专修”的体育教学模式就很有必要 ,即在原有必修课的基础上 ,为学生增设专修课 ,让学生对感兴趣或有特长的一至两项运动…  相似文献   

13.
学校体育不仅对每个学生在校期间的身体健康、学习生活和体育锻炼能力负责,还应该使他们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和技能,运用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使他们具有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和能力,这是当前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本文通过对学校体育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提出学校体育应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农村学校体育存在的问题及教学改革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农村学校体育存在的问题 1.忽视学校体育的功能。广大城镇和农村,因城乡的差别,“望子成龙”心切,以考取高一级学校取得铁饭碗为目标,对孩子参加体育活动不重视。这些陈旧的观念影响着学校体育工作新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影响着体育教学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智育第一”、“分数第一”、“升学第一”。据调查了解,社会上很多家长,一方面崇拜体育明星,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学校体育发展目标的研究,提出了以掌握知识技能为基础,以培养体育能力为重点,以增强体质为目的,以树立终身体育观念为方向,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刘艳 《考试周刊》2012,(30):117-118
“体育、艺术2+1项目”是教育部为了落实《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实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进一步推动学校体育和美育的改革与发展.逐步推进的一项课外文体活动工程项目,其含义_是通过学校组织的课内外体育、艺术教育活动,让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作者对“体育、艺术2+1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赵树森 《成才之路》2009,(2):I0008-I0008
我国学校体育在目标问题上经历了从“技能”→“体质”→“人才”的演变发展过程。几十年的实践证明。实施这些目标都曾收到理想的效果。这是因为,体育是学校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项重要教育内容,今天学校的体育工作直接影响着21世纪建设人才的素质。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研究调查,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就当前学校的学生对体育锻炼作用的了解,影响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以及体育爱好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体育教学应突出以生为本,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中专生体育爱好对实现“终身体育”目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发展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学校教育改革给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加强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是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摆在每一位体育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试论体育与教育吴翼鉴《学校体育》杂志社曾对“学校体育应以育人为本”开展过讨论。有人认为;“教育的育人标准也是体育的育人标准”、“教育的目标就是体育的目标”。认为“假如体育只讲增强体质,就是表明只是育体,而不是育人。”①也有人不同意这种观点。对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