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在全日制部编高一化学课本第三章《物质结构》中,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是难点之一,尽管课本上有“多电子原子近似能级图”“电子填入轨道的顺序图”,但学生还常常感到记不住,不易掌握。为此,笔者总结出一个表示原子轨道能量高低的数学表示式是:E_(n8)相似文献   

2.
统编高一化学,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一节,是重点教材。在讲授这一节教材时,应掌握两种顺序,一是核外电子排布顺序,二是多电子原子电子填入轨道的顺序。这两种顺序所以不同,主要是由能级交错现象引起,能级交错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 目前,我国中学化学现行教材中“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一节,仍沿用着L.鲍林(L.Pavling)的近似能级图,并停留在按周期表进行的电子填充顺序就是轨道能级顺序的陈旧观念上.高中学生进入大学,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将会发现他们在中学学过的这一内容竟有科学性的错误.因此,笔者下面对L.Pavling能级图的不妥之处、多电子原子填充顺序以及对有关教材改革谈一下自己的意见,与众商讨.  相似文献   

4.
学习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就必须掌握多电子原子电子的近似能级,也就是要掌握电子排入各轨道的次序。第1、2电子层,各原子轨道  相似文献   

5.
<正> 一、副族元素电子排布顺序与原子构造原理矛盾的症结目前,在大多数无机化学教材中,讨论元素周期系基态中性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时,都是根据原子构造原理将原子核外电子按轨道能级高低次序依次填入原子轨道。对于主族元素,它们的电子组态是与这一原理相符合的。但过渡元素的电子组态却出现了一些“异常”现象。现代光谱实验及理论计算都证实了从21号元素Sc开始,ns轨道能级都高于(n-1)d轨道能级。用Hartree-FockSCF法对第四周期K、Ca、Sc、Ti、V、Ni、Cu等元素原子有  相似文献   

6.
仅考虑原子轨道能级的高低,即是只考虑“屏蔽效应”、“钻穿效应”及Hund规则,也就是只考虑电子之间相互作用的非相对论效应,不能园满地说明d区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情况.只有再计入电子“自旋”这个相对论效应对原子轨道能级的影响,即是再考虑电子自旋-轨道相互作用的相对论量子效应,才能得到与光谱实验相一致的核外电子排布的情况.这样,也就能从理论上对d区10种元素原子核外电子“不规则”的排布情况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7.
新编高中化学课本(第一册),在物质结构及元素周期律一章中,介绍了多电子原子电子的近似能级图。如何正确理解和使用这一能级图以及各种帮助记忆的图解(见一般无机化学教科书或本刊1978年第10期有关文章),对于掌握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正确书写电子排布式,了解原子电子层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以及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等等,都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如果不理解这一能级图所适用的范围,使用不当,也可能带来概念上的混乱。举例来说,要写出镭_(88)Ra 在基态的核外电子排布,若死扣上述近似能  相似文献   

8.
根据多电子原子电子的近似能级图表明:E_(3d)>E_(4s),所以在核外电子排布时,先排4s轨道后再排3d轨道。然而在多电子原子电离时,却是先失去4s电子,后失去3d电子,E_(4s)又大于E_(3d),形成了一个尖锐的矛盾。但双方都有光谱数据证明,如K原子就是先纳入4s轨道,空3d轨道;Mn~(2+)就是先失去4s上两个电子,而不是先失去3d上的电子。如何处理这个矛盾?这就是本文所要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我们在大学基础化学和中学化学教学中,一定会遇到这样两个问题:第一、第四周期过渡元素最外能级组为什么电子先填充4s轨道后填充3d轨道?但该原子电离时又为什么先失去4s电子后失去3d电子?第二、过渡元素最外能级组的电子是按原子体系总能量最低排布呢还是按规道能由低而高排布呢?为此.我们必须首先对主要的原子轨道能级图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按照能量最低原理,按1s2s2p3s3p……进行电子排布,但由于能级交错现象的存在,电子排布次序变得复杂起来,使人们在进行核外电子排布的过程中变得很费力,而且极易弄错.本文介绍了一种既简单又实用的方法,使核外电子排布变得简单而轻松.大家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时分为K、L、  相似文献   

11.
下面是根据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要求,提炼的选修3第一章内容对应的常见考点,以及针对性例题。 一,基态原子或离子核外电子排布情况 基态原子或离子核外电子排布情况主要涉及能层、能级、原子轨道、构造原理、核外电子排布原理、基态与激发态、原子光谱等。1~36号元素原子或离子的电子排布式和轨道表示式是考查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在研究多电子原子时,由于能级交错现象,对有些元素的原子,在填充或失去电子的顺序上,会出现不一致的现象。总的来说,原子失去电子成为离子时,总是先失去较高能级上的电子,而在填充电子时,又总是先将电子填充在能级较低的原子轨道上,毫无疑问,这些都是对的,问题在于,为什么有些元素的原子,在填充电子时,是最后填充在能量较高的原子轨道上,但失去电子时,却不是先失去最后填充的电子呢?也就是  相似文献   

13.
在高中化学及大多数无机化学教材中,都选用了鲍林(Pauing)总结的多电子原子的近似能级图(见图1)。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要讨论了原子轨道能级公式,运用屏蔽效应、穿透效应阐述了原子轨道能级顺序和惰性电子对效应问题,说明了原子轨道能级序并非对任何原子都是一样的。在中学化学乃至基础无机化学教学中,原子结构教学既是重点,也是难点。而原子结构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核外电子排布,这涉及到原子轨道的能量进而原子整体的能量问题。而清楚原子轨道能量及其变化情况,掌握电子填充和电离次序的差异和本质,对于正确处理教材,恰当阐述问题,把握教学深度都是有益的。本文试图就此作一粗浅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5.
认识分子或原子的结构是高中化学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构造原理(随核电荷数递增,大多数元素的电中性基态原子的电子按顺序填入核外电子运动轨道)阐明了核外电子排布的基本规则,许多有关化学键的课题都建立在对电子排布情况的准确认识之上。然而,学生在学习原子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却很少有关于这方面的实验相对应。尽管分子或者原子模型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但远远比不上实验直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设计了一个能够帮助学生  相似文献   

16.
“原子结构”一章进一步了解到原子轨道能级高低是核外电子排布的基础,而屏蔽效应和钻透效应又是影响轨道能级的重要因素。无疑,这两个因素就直接与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中学生常反映元素性质难记、枯燥无味,等等。因此,我较注意把屏蔽效应和钻透效应的理论应用到解释周期表中元素的电子层排布顺序和解释一些元素的化  相似文献   

17.
一、人教版教材与鲁科版、苏教版的相对不足 1.内容不足。由于对新课标的理解不同.导致教材内容的明显差异。如新课标中:(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2)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相似文献   

18.
构造原理是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基本规律,然而后填入电子的轨道的能量是否一定低于先填入电子的轨道的能量,这个问题正是很多人对轨道填充顺序的误解所在。从教学中遇到的几个问题出发,通过理论分析和计算说明了轨道的能量高低顺序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发生变化的现象和规律。  相似文献   

19.
“3d”与“4S”轨道的能量究竟谁高●山西董光华许多中学化学教科书在叙述核外电子排布遵循三规律之能量最低原理是这样的:原子核外的电子总是尽先占有能量最低的轨道,然后依次排到能量较高的轨道。并且列出轨道能级顺序:1S,2S,2P,3S,3P,4S,3d...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等几率分布原则,对简并轨道上的电子排布及其有关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对电子配对能的含义,八面体配合物的畸变方式等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较为满意地解释了由同种配位体形成的单核配合物多是拉长八面体的实验事实。一、简并分子轨道上的电子排布根据等几率分布原则,讨论几个具有简并能级的分子的电子排布。对于简并能级上电子数正好等于轨道数目整数倍的分子,传统的电子排布表示方法不出现电子的不均匀分布,可以正确反映简并轨道上电子等几率分布的情况,我们不拟讨论。对于简并能级上电子数不为轨道数目整数倍的分子,情况就不同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