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套中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经典小说,"套中人"这一形象也因其个性鲜明而复杂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形象。从不同的角度来解读这一形象,便可以读出不同"套中人",他可笑、可恶、可怜、可思,可以说是"横看成岭侧成峰"。  相似文献   

2.
从"套"入手,重点分析契诃夫小说《套中人》的别里科夫与鲁迅小说《祝福》的祥林嫂的人物形象。探究二者是如何被包裹在层层套子中,最终被套子所吞噬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力图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紧扣文本,对契柯夫小说《套中人》的主人公形象别里科夫进行重新认识。文章从小说结构入手,论述了别里科夫形象的普遍性,否定了别里科夫是旧制度的卫道士和帮凶之说,指出别里科夫不过是沙皇专制制度下被扭曲了的奴性十足的“小人物”。文章还论述了“套中人”产生的社会原因及其对社会的巨大危害以及契诃夫创作《套中人》、塑造别里科夫形象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阿Q与套中人都有典型性类型化、由喜剧转化为悲剧、受到统治阶级思想毒害的共同特征。也有不同之处:阿Q是农民,套中人是小知识分子;阿Q有革命要求,套中人则完全服从;阿Q用精神胜利法战胜别人,套中人则用套子辖制别人。  相似文献   

5.
“我有个问题”,如同套中人“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的口头禅一样常挂在嘴边。  相似文献   

6.
刘兆霞 《青海教育》2014,(11):19-20
【教学目标】 1.熟悉《套中人》的情节,把握主人公别里科夫的性格特点,理解小说主题。 2.深入探讨《套中人》的丰富思想内涵,理性认识人性的弱点,不断修正和提升自我。  相似文献   

7.
裁判亮分     
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写于1898年。当时的俄国被白色恐怖笼罩,沙皇政府实行专制统治.这种专制主义剥夺控制了人民的自由,人们稍有“越轨”就会遭到无情的迫害。小说塑造了在这样一个环境下顽固维持旧制度、旧生活、极端恐惧和反对生活中任何发展变化的“套中人”形象——别里科夫。  相似文献   

8.
这里所说的"套中人",不是契诃夫笔下那个挟着黑色雨伞、永远把自己裹在长袍里的别里科夫。何为"套"?思维、情感和话语中的种种程式、套路、模式与惯性也。这些"套子",非常深刻地影  相似文献   

9.
【说明】小说运用讽刺手法刻画了套中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板书宜突出套中人的形象特征,以及通过婚事所反映的腐朽思想,揭示套中人的必然结局和小说的批判意义.  相似文献   

10.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契诃夫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它塑造了一个具有跨国界、跨时代的巨大概括性的典型。如果说别里科夫是19世纪末受俄国沙皇的各种反动法律、条令限制的“套中人”,那么,祥林嫂就是20世纪初在中国封建社会受封建思想、封建礼教束缚的“套中人”。  相似文献   

11.
提起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很容易使人想起他笔下的"套中人"别里科夫。套子似的外形,套子似的语言,套子似的生活——契诃夫在《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刻画了一个找不到自我,只看得到规则、牢笼的可怜形象——别里科夫。  相似文献   

12.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十九世纪末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课文编者在注①中说:“选自《契诃夫短篇小说选》,有删节。”删节后的《装在套子里的人》有两个优点: (一) 套中人别里科夫的形象显得更集中、鲜明、突出,有利于了解俄国的旧制度是造成套中人的根源。 (二) 有利于了解契诃夫塑造套中人所使用的讽刺手法。近来,笔者将删节后的课文,同原文对照并研究作品的创作背景及作家的创作意图后,认为删节后  相似文献   

13.
用比较的方法进行语文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掌握语文基础知识,也有助于学生整理知识,建立起自己的语文知识结构。通过比较,还可以帮助学生找到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的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如《项链》与《套中人》这两篇外国小说,就可以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教学,多方面、多角度地训练学生思维。我们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加以比较。一、主题的比较《套中人》主要是通过套中人别里科夫因循守旧,反对一切变化,最后恐惧而死的故事,深刻地揭示了19世纪俄国社会生活的停滞与黑暗,形象地  相似文献   

14.
乔伊斯的《一场悲剧》和契诃夫的《套中人》都勾画了其同胞"精神瘫痪"或"国民劣根性"的精神状况。从历史语境、人物刻画、作者经历和叙事技巧等方面看,这两篇作品中的主人公达菲先生与别里科夫存在惊人的相似,他们都是令人窒息的社会环境中的悲剧人物和牺牲品。两篇小说都承载着文明与欲望、帝国和殖民地、现代和传统、新老一代之间的较量与冲撞。  相似文献   

15.
俄国作家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塑造了一个套中人别里科夫的艺术形象。自作品问世以来,别里科夫就被当做害怕新事物、维护旧事物、反对社会发展的人的代名词。因此,我们的教参中一直把他当做沙皇的忠实卫道士来批判,这样的理解虽然革命,却不免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16.
本文简述了契诃夫一生的文学活动,并详析了他的名篇《套中人》。  相似文献   

17.
写作“生活化”强调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是基于日常生活的一种活动。面对当前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套路满满”的现状,渗透生活化理念还原写作本真,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并迁移至作文里,通过教师搭建情境支架唤起学生的真实体验与融合创新意识等方式,帮助学生摆脱“套中人”的桎梏,写出具有生命活力、真情实感的作文。  相似文献   

18.
《套中人》蕴藉丰富,其价值绝不在于刻划了一个稀奇古怪的“套中人”给人当义务宪兵消愁解闷,也不在于用嘲笑、鞭笞的态度去描写小人物滑稽可笑的性格而求得一种茶余饭后的满足。这篇作品已经开始注目于人的生存困境,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孤独与绝望这一二十世纪津津乐道的话题。从别里科夫的惶惶不可终日、只能缩进套子里以减轻自己意识到的痛苦之中,可以感受到这一点。  相似文献   

19.
一不小心我们自己也有许多套子,而且钻进套子还不自觉,最显见的就是话语方式的套话连篇。俄国作家契科夫的短篇小说《套中人》一度作为高中语文课文,小说主人翁别里科夫拥有许多的套子,他自己各个方面都有套子,他就生活在套子里面。每每上到这篇课文,同学们简直不敢相信世界上怎么还会有这样的奇人、怪人?但是放眼看去,生活中的套中人却比比皆是,一不小心我们自己也有许多套子,而且钻进套子还不自觉,最显见的  相似文献   

20.
契诃夫以短篇小说著称于世,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大师.本文以他的<套中人>为例,探讨了他短篇小说的一些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