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化昭,生卒年月不详,字痴圆,河北交河(今泊头市)人。清道光(室宗,1821——1850)年间岁贡生[科举制度中,生员(秀才)一般隶属于本府、州、县学的,若考选升入京师国子监读书的,则不再是本府、州、县学的生员,而称岁贡生。意思是以人才贡献给皇帝。清代有恩贡、拔贡、副贡、岁贡、优贡、称为五贡,都算正途出身资格。另有捐纳取得的贡生,叫例贡]。天资聪明,饱读诗书,生性淡泊,不慕仕途,以作文弄诗为乐。以岁贡资格居京都期间,曾与何绍基、贾榛、刘翰、戈其迈、刘樾等名人交往,并被推  相似文献   

2.
童试自明英宗正统元年创立以来,不但招收生员的人数不断增加,而且各项制度也不断完善,逐渐成为明代科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满足读书应试人数不断增长的需求,在原有的招收廪生、增生的基础上,自正统十二年起始设附生之制。因附生录取无定额,生员人数急剧膨胀,其结果是生员的中举率与乡试的录取率都随着生员人数的增加而逐渐下降,这也凸显出了生员应试科举之路的艰难程度。  相似文献   

3.
清代的国子监既是清王朝主管教育的行政机构,也是培养科举人才的最高学府。作为教学机构,国子监所招收的学生以贡生和监生为主体,二者统称为"国子监生"。清代国子监的监生和贡生既具有地方官学中生员的属性,可以参加乡试;又有不同于生员的权利,能够通过廷试等方式获取官职。不过,清代的监生和贡生并不完全相同,二者在入学资格、入监后待遇及仕途前景等方面的诸多差异表明,贡生的政治地位高于监生,入仕后所获取的官职和升迁速度也非监生所能企及。  相似文献   

4.
元朝国子学是元朝中央官学之一。在国子学中实际就读的生员基本上可分为国子生、伴读和陪堂生三种。其中,国子生和伴读是享有官给廪饩的公助生,而陪堂生则是不享有官给廪饩的自费生。对这些学生的入学资格从入学年龄、民族构成、生员人数、入学身份等方面都有明确而具体的规定;国子学生员的仕途主要有岁贡和科举两条途径。  相似文献   

5.
在蒲松龄不幸的生涯里,有时也有象从阴沉天空中照射出微弱阳光的时刻。康熙二十一年(1682),他四十三岁时补为廪膳生,就是其一。所谓廪膳生,简称廪生,在秀才中有一定的名额,由官府以支付给“廪膳”的名义,补助其生活费。当然,必须是成绩优异的秀才才有资格升为廪生。生员每三年要参加一次考试(乡试),不合格  相似文献   

6.
清代文人的仕途,一般是通过科举考试,凭自己的“满腹经纶”,由秀才经乡试而成为举人,由举人经会试而成为贡士,由贡士经殿试而成为进士,授为翰林,外放为官,飞黄腾达。这是文人们最好的出路。但是,还有一条出路,就是通过考试或捐纳,进入国子监,成为贡生或监生,然后授给官职。这也是清代文人的出路之一。贡监制度贯穿有清一代,国子监是清代最高学府,也是培养官僚后备人员的基地,因此有必要深究。“国子监生”是贡生和监生的统称,名目繁多,来源不一。据《清史稿》,国子监常设的贡监生名色,贡生有六种:岁贡、恩贡、拔贡、优贡、副贡、例贡;监生有…  相似文献   

7.
清代的地方教官既包括学政,也包括府州县学的儒学教官。他们在清代的教育体系中担负着教育和教化生员的责任。但是,学政忙于岁科考试,而儒学教官也因生员散居各地并不在学宫中施行教学。那么,清代地方教官如何施教呢?从清代教官的实际活动看,有的著书立说,有的编印书籍,有的创建书院,有的惩恶劝善,通过对生员的劝谕与惩戒进行管理和约束。  相似文献   

8.
2010年新课程文综(湖南卷)第31题是这样的: 1902~1906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只有学生512人,其中举人62人、贡生48人、生员232人、监生84人。这表明此时 A.传统教育制度稳定发展 B.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及 C.学生以求取功名为目的 D.教育制度处于转型时期  相似文献   

9.
作为管理地方学务的专职官员.清代学政由朝廷钦定,任期三年。主要负责主持岁考、科考和院试.以岁考决定生员等级黜陟.以科考决定生员是否具有乡试资格,而以院试决定童生能否进学作生员,就是说握有选拔去取地方下层士绅的权力。  相似文献   

10.
一真 《成才之路》2011,(21):I0016-I0016
1.童生 凡应考生员(秀才)之试者,不论年龄大小,皆称儒童,习惯上称为童生。2.院试 由省学政主持,童生参加,考中的称秀才.也叫生员,一般可称相公。(此二者只是预选形式,乡试、会试、殿试才是正式的科举考试。)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社会中官学的历史要早于科举,其有一套较完备的制度,包括对入学者数量上的限定,但这和后来的科举名额制度还有很大的差别.科举制度产生后,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官学逐渐被整合到科举制度中,官学学额制度被科举制度接收.明代,举人、生员成为如同进士一样的终身功名身份之后,这种身份即成为一种社会性稀缺资源,由此生员的地位在历史上空前提高.明朝在万历年间开始按照"附学生员"名额,定期录取新生,在学生员却不毕业,之后生员人数大量增加,终于在其后形成了数量比较稳定的绅士阶层.科举学额制度保障社会资源有效、合理分配,其在明清时期表现出:控制总量、按照区域分配、兼顾特殊利益群体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明清科举制度称院试合格者为生员,又称庠生,俗称秀才。院试之前有预备阶段的考试。先为县试,考期多在每年二月,由知县主考,通过者可参加府试。府试在四月举行,由知府主考,通过后方可参加院试。院试由各省的学政主持。院试不合格者,不论年龄大小,皆称童生或儒童;合格者为生员即秀才,准许入府学或县学读书,这是学子参加科举的必经之路。各府学县学的生员人数  相似文献   

13.
范进中奖     
古代的科举制度十分严格。考试的人们都要量体温、测视力、看外表、做文章。长得太帅的、家里有钱的都不会直接录取,以便以后走后门的时候考官们能捞点儿外快。封建社会实在是太黑暗了!当时的人们要考取最大的功名,要经过三试,就是乡试、省试和殿试了。殿试就是最终由BOSS皇帝亲自考试,顺便给女儿挑驸马。但是……想参加三试之前还得有一个资格考试,通过了才能成为生员,生员才能参加三试。正所谓:“考,考,考,皇帝的法宝!分,分,分,秀才的命根!”所以说,封建社会实在是太黑暗了!生员之前的人就叫做童生了。相当于现在的小学生。可是,在黑暗…  相似文献   

14.
一 冯国璋家庭简况冯国璋少机警幼年丧父.其父冯春棠务农.冯童年时跟随一位名叫白广川的回民读私塾,冯因不喜读书,常受教鞭之苦,后成秀才.其伯兄名冯佩璋,在清代科举考试中,经岁考、科考两试名列一等,取得廪生名义,成为资历较深的生员.此人能言善辨,出名后人称  相似文献   

15.
在县、府试录送政策方面,清初曾一度建立与学额相对应的制度,但自乾隆朝后迄至晚清,取消了定额录送制度。院试定额录取的制度下,考官和考生采取了不同的应对策略。考官方面,知县、知府需要举办多场考试,甄别考生能力,确定案首及府、县试前列人选。学政在录取入学时,以学额为标准,参考府、县试的排名,优先录取案首及府县试前列。不录取案首,或案首录取名次靠后,会被视为对地方官的冒犯。考生方面,为减少考试费用,不少考生选择仅参加县试正场,不参加覆试,或者不参加府试,临期补考。为提高录取机会,考生会采取重名冒考的形式,多次参加考试。部分考生及其家族通过贿买手段,争取成为案首或位居前列,以达到入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徐林 《学子》2014,(3):110-110
通过对比中美研究生学位教育,为我国研究生教育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与参考。中美研究生教育培养工作有很大的差异性,借鉴美国先进的教学管理模式,对从研究生员录取到证书发放全过程进行严格把关工作,使我国研究生的教育培养工作质量更高,为我国培养更多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各行业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7.
陈唐彬书法     
<正>陈唐彬(1870-1964),原名陈文炳,号慕禅,道号了一子。生于莆田新县上茅村,幼时乞养于城内书仓巷唐家,长成后又出赘留桥口(金桥)林家,改名陈唐林。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考中秀才,补廪生,主考学政戴鸿慈为更名唐彬。科举废除后,从事教育事业数十年,桃李满天下。建国后任莆田县政协委员、福建省文史馆员。  相似文献   

18.
余继登的《典故纪闻》中记载了明朝正统年间的一段故事;“江陵县岁贡生员张粲,以内府考试,怀挟文字。英宗曰:‘此辈若处以常律,不足以警后,其谪戍边远,逃则杀之,著为令’。”由此知考场中挟带文字打小抄者,一经发现重处之充军边远,如潜逃则格杀勿论,法令不可谓不严酷,但名利当前,诱惑力太大了,不惜以身试法者仍大有人在。  相似文献   

19.
国子监是明清时期的最高学府,是全国生员心之向往的求学场所。优厚的生活待遇、良好的办学条件、一流的师资力量,为国子监生潜心学业提供了重要保障。严格的规章和规范的考核活动,为确保国子监正常教学秩序创造了良好条件,也为提高国子监的培养质量提供了管理保障。  相似文献   

20.
<正> 一中国师范教育萌芽于戊戌变法时期,而高等师范教育却始于1902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02年初,清政府命张百熙为管学大臣,拟定学制,重建京师大学堂。张百熙在《钦定学堂章程》中,将高等教育分为三段:大学院、大学专门分科、大学预备科及各省高等学堂,师范馆即附设在末一段内。当时,各地兴学伊始,不知“何年而学生方能次第卒业,”大学堂没有生源;同时,全国各省、府、州、县书院纷纷改为新式学堂后,教师亟缺。为此,张百熙决定首先在京师大学堂办速成科,分二门,一曰仕学馆,一曰师范馆。师范馆专招旧式的举贡生监,考生由各省选送,三年卒业。毕业后,“原系生员者准作贡生,原系贡生者准作举人,原系举人者准作进士,……准作进士者,给予准为中学堂教习文凭;准作举贡者,给予准为小学堂教习文凭”。光绪二十八年九月十三日(1902.10.14)京师大学堂举行招生考试,师范馆录取首批学生56名。这是中国近代首批高师学生。1904年,清政府重新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在这个章程中,师范教育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