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通过拉伸性能、电导率和金相组织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固溶处理对B93合金锻件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60℃~480℃范围内合金的拉伸性能随温度升高和时间延长而升高;进一步提高固溶温度或延长时间,合金的强度逐步降低;B93合金锻件的优选固溶处理制度为470℃×40min。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固溶处理对CuNiBeSi槽楔合金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CuNiBeSi合金经930℃固溶1.5小时后,合金具有较高的强度、导电率和软化温度,且其物理性能和机械性能达到较佳的配合,基本达到了原定的技术指标,满足了服役条件苛刻的槽楔合金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3.
张超 《中国科技纵横》2014,(13):276-276
研究了Cu-0.2%Zr合金和Cu-3%Ag-0.5%Zr合金的高温拉伸性能。材料热处理工艺为:固溶920℃×1h,水冷;纵向冷变形30%;时效450℃×3h,空冷,试验温度500℃。结果表明,CuAgZr合金组织均匀性高于CuZr合金,CuAgZr合金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均比CuZr合金高出50MPa-60MPa,结果符合Hall-Petch关系。两种合金的高温拉伸断裂方式均为沿晶韧性断裂,CuZr合金比CuAgZr合金具有更好的塑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比较合金的室温时效强度,硬度和延伸率,观察合金的微观组织形态和断口形貌,测试固溶温度对于合金时效硬度的影响,研究低锑合金添加稀土元素对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含稀土的低锑合金较普通低锑合金具有更高的强度和塑性,时效对低锑合金的力学性能有显著的影响,固溶处理可以大幅度地提高稀土铅锑合金的硬度。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金相显微镜研究了22Mn-13Cr-3Ni-1Mo-1Cu-0.3N奥氏体不锈钢在冷轧过程中显微组织与织构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随着固溶处理温度的增加,奥氏体晶粒不断长大。在1000℃固溶处理后,奥氏体不锈钢织构主要由旋转立方(r-cube)、高斯(Goss)及少量的立方(cube)织构组成,随着冷轧变形量的增加,r-cube和cube取向强度降低,B取向强度增大,而Goss和{112}110取向强度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6.
铝舍金的热处理就是选用某一热处理规范,控制加热速度升到某一相应温度下保温一定时间以一定得速度冷却,改变其合金的组织,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合金的力学性能,增强耐腐蚀性能,改善加工型能,获得尺寸的稳定性。铝合金热处理包括:铝合金退火、时效、均匀化、固溶热处理等。随着铝合金产品的广泛应用,对铝合金热处理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将对铝合金热处理设备的发展及关键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评述。  相似文献   

7.
以金相、X射线衍射和拉伸试验研究Si 对Fe-Mn-C合金显微结构和拉伸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Si有助于Fe-Mn-C合金在固溶状态形成退火孪晶,在形变中促使发生形变感生γ→ε马氏体转变和孪生切变。拉伸形变中形成的形变ε-马氏体相变强化和形变孪晶平和退火孪晶的应变强化,他Fe-Mn-C合金强度提高和塑性降低。  相似文献   

8.
《科技风》2017,(11)
Al-Cu合金的力学性能是对该合金的全面应用与开发研究重要参考,本论文着重总结从固溶时效处理对Al-Cu合金为基本而研究其在不同固溶时效处理实验操作条件下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通过显微组织观察和力学性能测定,研究不同热处理方法工艺对15-5PH不锈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时效温度升高,塑韧性升高,强度下降;固溶温度升高,强度硬度升高,塑性韧性降低,得出最佳热处理工艺参数,为后续15-5PH焊接工艺编写提供参数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采用B-Ti57CuZrNi钎料对TC4钛合金进行了910℃对接钎焊,研究了钎焊时间对合金钎焊接头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经910℃钎焊15min~60 min后,存在>30μm的扩散层,基体间均达到有效冶金结合。钎焊时间15 min时,钎焊接头组织中存在大块、连续的富Cu、Ni白色铸造组织相,拉伸强度和塑性均较低。随保温时间的延长,钎缝整体宽度增大,焊接接头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均有所增加,但过长的钎焊时间会降低钎焊接头塑性。从综合性能考虑,合金钎焊工艺参数应采用钎焊温度为910℃、钎焊时间为30 min~45 min为宜。  相似文献   

11.
利用喷射沉积技术制备了新型Mg-12.55Al-3.33Zn-0.58Ca-1.0Nd合金,经热挤压工艺得到最终试验合金,采用光学显微镜(OM),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等方法研究了试验合金经固溶和时效热处理后的微观组织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挤压态试验合金主要组成相为α-Mg相和Al_2Ca相,组织致密,晶粒细小,第二相数量多,弥散分布在基体上。固溶处理以后,第二相大量回溶,均匀分布在基体上;试验合金经时效工艺处理后,第二相重新析出。  相似文献   

12.
通过改善合金成分、添加稀土元素以及固溶处理的方法,探索出一种具有较好高温耐磨性的高铬镍合金材料制备方法。通过对比高铬镍合金材料和传统材料的高温磨损实验结果,发现增加高铬镍合金材料的含碳量能使组织中共晶碳化物增加,同时也使合金的高温硬度提高;在高温磨损过程中,高硬度共晶碳化物能发挥抵抗磨料的作用而使合金的耐磨性提高,但有其两重性;基体在高温时的塑性变形是影响合金高温耐磨性的重要因素,它直接影响到共晶碳化物在高温磨损时发挥有益作用的程度,研究结果反映了高温磨损中合金组成体具有不同的作用并存在相互依赖关系。此外,合金的高温耐磨性与高温硬度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导致材料高温硬度增加的手段可使其耐磨性提高;Fe-Cr-Mn合金由于Mn的加入改善了基体组织和性能,其硬度和高温耐磨性均比 Fe-Cr合金的高。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对OCr17Ni4Cu4Nb钢力学性能及组织的影响。试验表明该钢经固溶、时效后,析出与基体保持共格关系的富铜相(ε-Cu)、NbC、M23C6等碳化物使强度提高,并在480℃时效时,获得最大的强度值。  相似文献   

14.
试验通过在Al-25%Si合金的固溶过程中施加脉冲电场的方法,研究了脉冲电场对其组织及热处理工艺的影响.研究发现:在脉冲电场作用下,初晶硅在铝合金基体中的形态由粗大的五花瓣状集中分布,变为短块状分散分布;脉冲电场能显著缩短固溶时间,优化固溶工艺.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真空电弧熔炼炉制备了Al0.5CoCrFeMn0.3Ni高熵合金,并对其进行热处理,热处理温度分别为:900℃-72 h、1 000℃-72 h和1 100℃-72 h。并对其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铸态Al0.5CoCrFeMn0.3Ni高熵合金由枝晶和枝晶间组织构成。枝晶组织由FCC相组成,枝晶间组织由BCC+B2相调幅分解构成。而经过热处理后,B2相消失,枝晶组织由针状BCC相组成,枝晶间组织由条状FCC相组成。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增加,条状FCC相先变细小后又增大。与铸态合金相比,热处理1 000℃-72 h后合金在延伸率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屈服强度提高8.23%。  相似文献   

16.
张雷 《科技风》2012,(13):107-108
低合金钢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正由单一元素微合金化向多种元素复合合金化方向发展,各项性能已经有了极大的提高。本文通过研究轧制温度对Cr低合金钢组织性能的影响发现:实验材料在终轧温度870℃比在800℃下轧制获得的综合力学性能更好,并且通过添加少量合金元素Cr可以明显细化晶粒从而进一步提高性能。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铗合金的强化处理方法。不同元素对镁的影响不同,通过加入不同的元素得到不同性能的镁合金;有些合金元素加入后形成固溶体,起到固溶强化。有些元素可析出第二相,起到第二相强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ZL201为研究对象,优化其时效处理工艺。运用示差扫描量热仪(DSC)对经过固溶处理后的铝合金在5℃/min的加热速度下进行热分析,得到DSC曲线峰值温度为240℃。综合考虑影响强化相析出的各种因素,新时效工艺采用加热速度为5℃/min的连续加热方式将固溶处理后的试样分别加热到230℃、235℃、240℃、245℃、250℃后炉冷,然后测定其硬度及应力腐蚀性能,并与传统时效工艺下的性能相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新的时效工艺在235℃时,出现硬度峰值,同时应力腐蚀性能符合要求,证明ZL201连续加热的时效工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研究了60Si2Mn钢经870℃、910℃、950℃、1000℃、1100℃、1200℃各温度下淬火,再经250℃回火后的组织性能与屈服强度、疲劳强度、冲击韧性和硬度的关系。揭示了片状马氏体+板条马氏体的混合组织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尤其是淬火温度小于1000℃时,由于晶粒细化均匀,使其具有较高的韧性。冷作模具用这项工艺处理后,使用寿命明显提高,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0.
通过改善合金成分、添加稀土元素以及固溶处理的方法,探索出一种具有较好高温耐磨性高铬镍合金材料制备方法。通过对比高铬镍合金材料和传统材料的高温磨损实验结果,发现高铬镍合金材料在800℃和900℃时的高温耐磨性分别为传统材料的1.84倍和3.01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