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吴聪 《海外英语》2014,(15):138-139
在同声传译中,有稿同传和视译是两种比较常见的训练模式。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认为有稿同传与视译在同声传译时译员提前都会得到稿件,没有太多的差别。但事实并非如此,有稿同传与视译,在翻译难度上,翻译准备时,翻译过程中都存在着联系与区别。通过在同声传译实践中的比较,分析有稿同传与视译之间的不同。  相似文献   

2.
视译是口译领域里极少为研究者涉足、但误用误读现象较多的一个议题。为澄清相关概念,纠正术语使用不规范现象,首先应杜绝使用"视译"这一简称,代之以"视阅口译"与"视听口译"以供区分;其次,应将"视阅口译"与"视听口译"从同传和交传的范畴内区分出来,还其本来面目,以独立的身份与同传交传并列为口译形式之一;最后,需消除视阅口译仅作为同传训练踏脚石的印象,应将其视为一项复杂的口译活动进行专门化的系统培训。  相似文献   

3.
视译和同传在工作原理及训练方式上有很多共同点。将视译训练引入同传教学,利用依序顺译、合理断句和自然衔接的视译技巧,可以夯实学生的同传基础。对同传教学中的视译训练进行实证探索可以为同传学习者尤其是初学者提供有效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4.
曾传生 《考试周刊》2009,(16):43-44
本文对同传和交传翻译质量进行了比较,从不同视角探讨了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在翻译内容相同、使用技巧相近的情况下,听完完整的句子是高质量翻译的前提。  相似文献   

5.
视译是口译中的一种形式,也常常被称为带稿同传,对时间及反应速度也有着极高的要求。被动语态在英语中使用范围很广,有些较长的带有被动语态的句子往往会给视译译员造成困难。因而,掌握一定的技巧会大大提高视译的效率从而保证视译的通顺、正确。  相似文献   

6.
导游口译属于联络陪同口译的一种类型,目的是推介中国文化及协助外国游客解决旅游过程出现的交流问题,形式以交替传译及视译为主,策略包括掌握旅游业百科知识、建立"主题词汇"对译库、提高无笔记交传及视译能力、适应各类英语变体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同声传译是一种高强度的脑力劳动,需要译员高度集中注意力,紧跟说话人节奏。本文试图以两篇较易获取的同传材料入手,探讨汉英同传遇到困难时如何通过掌握特定技巧来降低翻译难度,同时保证顺译和意思表达的准确性,从而为同传译员争取宝贵的时间。  相似文献   

8.
汪洋 《海外英语》2011,(3):152-153
口译是促进人类交流的一项重要工具,且适用范围极广。该文视交传口译为一个传播中介,是有效沟通不可分割的一环,研究对象为交传译员在信息传达过程中的应对策略。该文以译员在信息传达工作中遇到的实例,为交传译员佐证了共五条可以参考的、有效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交替传译是口译的一种重要形式,交传笔记可弥补人脑记忆的空缺信息,保证译文的质量。记交传笔记时常会遇到不能"一心多用"、试图记下所有信息、抓不住逻辑关系、不善于使用符号或缩写的问题。交传笔记具有个性化、临时性和提示性强的特点,因此在记交传笔记的过程中要注意纵向记录、不可分行,源语与目的语兼用,保持良好心态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同传口译中,有稿同传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做法。很多人片面理解为有稿同传比无稿同传容易,但事实并非如此。从难度来说,有稿同传是一项非常复杂、难度相当高的工程。通过调查实验,分析论证有稿同传和无稿同传两种方式下分别对口译质量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证明通过系统化、分步骤地进行各类有稿同传的训练和注意力分配训练对于口译实践能力的提高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交替传译是一种最常见的口译方式,广泛运用于各国领导人的会谈、记者招待会,新闻发布会等。在交替传译中,脑记起主要作用,笔记辅助记忆从而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12.
栾义敏 《海外英语》2012,(10):109-111
视译即边看边译,排除了口译过程中的听力干扰,能够强化大脑对所接受信息的处理,是口译中的重要训练手段。将视译训练引入口译教学,可以有效地训练口译中的信息捕捉、拆分、重组和输出等能力,尤其可以提高学生对句子的处理能力,从而为提高学生的口译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对口译教学中的视译训练进行实证探索可以为口译学习者尤其是初学者提供有效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3.
口译工作中最为常见的两种形式是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二者对译员的记忆力均有较高的要求。本文针对口译训练中的"记忆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究,指出了提高译员记忆力的几种途径,同时也针对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口译译员,给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is going to study the psycholinguistic issues involved in sight translation(ST),a hybrid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which takes a visual and verbal mode.It is generally believed that ST is a frequently applied mode of rendition in 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SI)as well as an integrated phase in SI training.Usually SI training begins with how to distribute attention and then move to ST which helps the trainees to acquire necessary techniques in consecutive interpreting(CI)and SI without text and learn to react quickly and improve their oral skills.Jean Herbert(1952)ever characterized ST as a type of 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which seemed to be accepted ever since at least from a theoretical standpoint.  相似文献   

15.
传统语言学派的翻译理论忽略了译者的主体性,限制了翻译研究的视野。近现代各种新学派的出现为译者的主体性得以张扬提供了充足的理论基础。译者对文本的主体性选择、译者对原文文本的解读以及译者作为译文的作者体现出的创造性是译者主体性的三大表现。  相似文献   

16.
隐喻与诗歌的紧密关系造就了隐喻的文化解读对诗歌翻译的重要性。以毛泽东诗词《蝶恋花·答李淑一》英译本为例分别从词、句以及文本的不同层面来探讨诗歌中隐喻的文化解读,并进一步研析在隐喻的不同文化解读中译者如何为其字面意义和实际意义间的疏离进行处理。实际上,对诗歌隐喻的文化解读是一次再创作,它使得原词隐喻在译文中呈现出新的意义,而译文读者则通过隐喻的解读增进了对诗人和诗词的世界的领略和认知。  相似文献   

17.
同声传译面临时间紧迫、汉英两种语言转换的挑战。合理运用压缩策略可使同传译文清晰简洁,符合英语表达习惯,利于听众理解和接受,从而达到节省时间、提高效率目的。结合口译中具体实例,阐述压缩策略适用情形及具体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8.
视译法是提高学生学好英语口译的前提基础,基于此笔者对视译的基本概念、视译原则、技巧等作了简单概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SI Model口译训练模式,希望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口译能力。  相似文献   

19.
论口译的文化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译是把一种语言承载的文化信息通过口头形式用另一种语言来表达的复杂的文化信息交换过程。口译是一种特珠的翻译行为,在口译过程中,应保持高度的文化意识,减少跨文化语用失误;“准、整、捷、神、化”应成为口译质量的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