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题目]客车从甲地行到乙地,每小时行全程的1/5,货车从乙地行到甲地,每小时行30千米。如果两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3小时后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相似文献   

2.
一、作图观察俗话说,不会看的看热闹,会看的看门道.在进行应用题思路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示意图,让学生能“看出门道”,从而拓宽学生解题思路,提高思维水平。例如:一辆客车从甲地开往乙地,8小时到达,一辆货车从乙地开往甲地要10小时到达。两车同时由两地相向开出,6小时后两车相距112千米。甲乙两地  相似文献   

3.
有些应用题有多余条件,解答时,可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舍去其中的多余条件。例如:甲乙两地相距575千米,客货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向开出,5小时后相遇。相遇时,客车比货车多行25千米,客车每小时行6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这是一道有多余条件的行程应用题,选择不同的“多余条件”舍去,可得到不同的解题方法。解法一:把“甲乙两地相距575千米”这一条件看作为“多余的总路程”,将其舍去,其解法是:60-25÷5=55(千米)。解法二:将“客车比货车多行25千米”这一条件视作为“多余的路程差”,将它舍去,则该题的解法为:575÷5-60=55(千米)。解法三:如…  相似文献   

4.
某地区去年小学升初中考试,有一道这样的应用题:“客车、货车各一辆,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向而行,在距乙地95公里处两车相遇。相遇后两车又继续前进,客车至乙地、货车至甲地后都立即返回,两车又在距甲地25公里处相遇,求甲乙两地的距离?”拟题者给出的解法是:95×3-25=260(公里)。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节六年级的数学应用题综合练习课。在课接近尾声时,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客车与货车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向开出,6小时后在途中相遇,相遇后两车继续按原来的速度和方向前进,又经过4小时后,客车到达乙地,而货车离甲地还有200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这是一道集相遇问题、工  相似文献   

6.
对于某些较复杂的应用题,可根据其已知条件之间的倍比关系,寻找巧妙的解题方法。[题目]快、慢两辆汽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经过6小时相遇,相遇后两车继续前进,快车又用了4小时到达乙地。求慢车要多少小时才能从乙地到达甲地?[一般解法]设相遇时,慢车行的路程为S千米。根据题意,可知行S千米慢车需要6小时,快车需要4小时,所以慢车每小时行S/6千米,快车每小时行S/4千米。那么,由快车从甲地到乙地  相似文献   

7.
魏宏志 《湖南教育》2002,(20):51-51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精心编选一些有着某种联系的题目组成题组,在题组中创造一种意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研究,在解答题组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变式型。精心设计一些形异实同的变式综合题进行分析,揭示它们的解题规律,有利于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一批零件,师傅单独做10小时完成,徒弟单独做15小时完成,师傅每小时比徒弟每小时多做30个。这批零件一共多少个?一辆客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要15小时,一辆货车从乙地开往甲地要10小时,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相遇时货车比客车多行25千米。甲乙两地相…  相似文献   

8.
一、模空题(本题20分):甲、乙两地相距496千米,汽车以每小时32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摩托车以2倍于,汽车的速度从动地开往甲地,汽车比摩托车先行半小时.问两车相遇时各行驶了多少路程?解1.设相遇时汽车行驶了千米,摩托车行驶了千米;用代数式表示相遇时两车共行驶了千米,这就是甲、乙两地间的距离496千米.于是得二元一次方程为.2.两车相遇时汽车行驶了小时,摩托车行驶了小时,明代放式表示汽车行驶时间减摩托车行驶时间为小时,它等于小时.于是得二元一次方程为。为了求得结果,应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二、列方程组(不解方…  相似文献   

9.
有些行程问题条件比较隐蔽,我们可以合理转化条件,巧解应用题。例客车从甲地、货车从乙地同时相对开出,6小时后客车距乙地还有全程的18,货车距甲地还有135千米。已知客车每小时比货车多行15千米。求甲、乙两地的路程是多少千米?分析与解:这是一道行程问题的应用题,条件比较隐蔽,数量关系复杂。如果我们用一般的思路去解,比较困难。若我们在不影响原题的前提下,合理转化条件,就能使原来的问题转难为易。本题我们只要把货车的出发点“从乙地出发”转换为“从甲地出发”,再把这个条件与原题联系起来思考,原题就可以这样说:“客车与货车同时从甲…  相似文献   

10.
有些题目,按照常规的思路去分析解答,就会使得过程繁琐,如果转换思考角度,就会得到全新的巧妙解法。例1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50千米,225小时到达。返回时用的时间是去时的56。求返回时的速度。常规解法:(1)先求出甲、乙两地之间的路程。50×225=120(千米)(2)再求出返回时用的时间。225×56=2(小时)(3)最后求出返回时的速度。120÷2=60(千米)巧妙解法:因为汽车往返的路程相同,所以速度和时间成反比。由于返回的时间是去的时间的56,那么返回的速度就是去时速度的65。…  相似文献   

11.
有些应用题,按常规方法作图,不利于找到正确的解题途径;若能运用假设、转化等思想方法,通过灵活改变作图方法,则可化难为易,一举成功。一、变“相向”为“同向”例1 客车从甲地到乙地,货车从乙地到甲地,两车同时从两地开出,当客车行了距乙地还有全程的1/9时,货车行程已超过两地中点30千米,已知这时客车比货车多行了40千米。甲、乙两地间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这是一道分数应用题,解题的关键是找出题中“数量”与“分率”的对应  相似文献   

12.
在小学数学毕业复习时,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道练习题:"客车与货车分别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8小时相遇后,两车继续行驶,客车又行6小时到达乙地,这时货车离甲地还有160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在交流汇报活动中,同学们提出了自己的解题  相似文献   

13.
【例题】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用了15小时,返回时每小时增加10千米,因此只用12小时。求甲乙两地的距离?对于此题的常规解法:10÷(112-115)=600(千米),同学们一定掌握了。那么怎样用“几何”思路去解呢?看下图:【分析与解】AD这条线段表示甲城到乙城的速度,AB是所用的时间,长方形ABCD的面积是甲城到乙城的路程。DE这条线段是返回时增加的速度,EF是所用时间,长方形AHFE的面积是返回时的路程。所以长方形HBCG和长方形DGFE的面积相等,可求得BC为:10×12÷(15-12)=40(千米),也就是甲城到乙城的速度为每小时40千米。从而求得长方形ABC…  相似文献   

14.
季敏 《良师》2002,(18)
题目甲、乙两地相距48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52千米。行驶312千米后遇到从乙地开来的一辆汽车,如果乙地开来的汽车每小时行42千米。这两辆汽车是不是同时开出的?分析与解:这道题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分析判断。一、可以从两辆车相遇时所用的时间是否相等去考虑甲地开出的车行驶了312÷52=6(小时),乙地开出的车行驶了(480-312)÷42=4(小时)。甲车比乙车多行了6-4=2(小时),这说明两车不是同时开出的。二、可以从速度、路程这两方面去分析、计算,作出判断从速度考虑。假设两…  相似文献   

15.
[病例1]甲、乙两地相距36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行了全程的4/9,离甲地有多远?[病症]360×(1-4/9)=200(千米)答:离甲地有200千米。[诊断]错在受思考问题习惯的影响,通常情况下,这类题都是求"剩下的部分是多少",因而误认为这道题是求离乙地的路程。其实问题并不复杂,就是求这辆汽车行了多少千米。  相似文献   

16.
张冬梅 《江西教育》2001,(10):49-49
策略一鼓励质疑问难创新意识的培养要从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开始。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尽管有些问题表面看上去似乎有些离奇,但这样培养的学生比起不提任何问题的学生更具有潜力。有这样一道题目:甲车从A地到B地要行驶5小时,乙车从B地到A地要行驶7小时,甲、乙两车从A、B两地同时相对开出,在距中点35千米处相遇。求A、B两地的距离。学生在练习时基本上都是这样解的:先根据工程问题的思路求出两车的相遇时间再求出路程,即1÷15+17=352小时,35×2÷3512÷15-17=420千米。…  相似文献   

17.
一、曹冲称象——等量代换【故事】想知道大象的体重,但无法直接去称它,怎么办呢?聪明的曹冲想出一个办法,用石头的重量代替大象的体重.这个故事给我们一个启发:某些数学问题若直接考虑有困难,可以把原有的条件或问题用等价的量去代换,从而找到解题的方法.【例题】客车从甲地到乙地要行驶12小时,货车从乙地到甲地要行驶15小时,现在两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而行,途中客车因故障停车修理了一段时间,然后继续行驶并最终与货车相遇,但比两车正常行驶相遇时间推迟了2小时.客车因故障停车修理用了多长时间?【指引】乍看题目,同学们确实会感到困难.…  相似文献   

18.
[题目]甲、乙两地之间相距620千米,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需要20小时。高速公路建成后,汽车的速度提升为原来的2倍。问:现在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需要多少小时?  相似文献   

19.
有些数学问题,根据其自身的不同特征,采用不同的策略,可获巧妙解法。下面就结合例题,向同学们介绍几种巧思妙解的策略。策略一:化实为虚例1.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送货,每小时行驶45千米,11/2小时送到,返回时的速度是原来的6/5,问几小时可以返回?[一般解法]45×11/2÷(45×6/5)=11/4(小时)。  相似文献   

20.
相遇应用题属于典型应用题,其基本的数量关系仍然是速度X时间一路程。但是有些稍复杂的相遇应用题,因为运动对象的运动时间不一,增加了解题的难度,如果指导学生处理好“先”与“后”、“静”与“动”的关系,可以大大提高解题的正确率。一、处理好“先”、“后”关系相遇应用题是两个人#两个物体参与运动,如果出发时间有先有后,造成运动时间不一,容易导致学生解题错误。例l.甲、乙两地间有一条公路,客车以每小时25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升往乙地;1.5小时后,货车以每小时对千米的速度从乙地开往甲地;再过3小时,两车还相距15千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