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汉书·五行志》所记十二“大人”为何物?辛玉璞秦朝因暴政而亡,这是人们的普遍看法,班固双为其涂上上神的色彩。他在《汉书·五行志》中说:“史记秦始皇帝二十六年,有大人长五丈,足履六尺,皆夷狄服,凡十二,见于临洮。天戒若曰,勿大为夷狄之行,将受其祸。是岁...  相似文献   

2.
《汉书·贾邹枚路传》 :“至秦则不然。贵为天子 ,富有天下。赋敛重税 ,百姓任罢 ,赭衣半道 ,群盗满山 ,使天下之人戴目而视 ,倾耳而听。”师古曰 :“戴目者 ,言常远视 ,有异志也 ,倾耳而听 ,言乐祸乱也。”吴恂《汉书注商》 :“戴目而视 ,言举目仰视 ,《说文·目部》谓之 ,《史记·孔子世家》所云眼如望羊者是也。此乃怒目而视之义 ,非有异志之谓也。倾耳而听 ,言时有戒心 ,不安寝处 ,非寻常谛听之谓也。”杨树达《汉书窥管》 :“‘戴’‘载’通用 ,‘载’‘则’亦通用 ,‘戴目’即‘侧目’也。”按 :此句是刻绘秦时的社会状况。“赋敛重…  相似文献   

3.
“捉刀”和“操刀”这两个词都有典故。“捉刀”见于《世说新语·容止》:“魏武(曹操)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圭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后来,“捉刀”一词多用来指称代别人做文章。“操刀”有两个典故。一个是“操刀必割”,语出《汉书·贾谊传》“黄帝日:‘日中必熭,操刀必割。’”喻时机不可失。另一个是“操刀伤锦”,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三十一年》。郑国的  相似文献   

4.
(一)“食货志”名称的由来及其编撰体裁“食贷志”之名,始自《汉书》。但“食货”这一名词,却是从《书经·周书·洪范》篇中而来。《汉书·食货志》云:“《洪范》八政:一日食,二日货。‘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简言之,“食”指的是生产范围内的事情,“货”则属于流通范围里的事情。在二十五史中,关于中国古代“食”与“货”的情况,都有不同程度的记载,但在二十  相似文献   

5.
考博士者,乃先秦儒学之官,始设于战国。《史记·循吏列传》有云:“公仪休者,鲁博士也。”表明六国时即有博士之目,而秦承之。《汉书·百官表》云:“博士,秦官,掌通古今。”另据《资治通鉴》卷第七《秦记二》,秦二世曾“问博士曰:‘湘君何神?’对曰:‘闻之。尧女,舜之妻,葬此。”’汉承秦祚,博士之置益广。诸子、诗赋、术数、方技等皆置博士。西汉时  相似文献   

6.
“巨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廉颇蔺相如列传》)课本注“间”为:“间道,小路。这里用作‘至’的状语,‘从小路’的意思。”这是不妥的。据《常用汉字详解字典》(孙云鹤著,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间”也可以从本义(隙也)引申为“悄悄”,“偷偷”的意思。如:《史记·陈涉世家》:“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史记·魏公子列传》:“侯生乃屏人间语曰……”《汉书·项籍传》:“太公吕后间求汉王,后遇楚军。”《汉书·匈奴传》:“左大都尉欲杀单于,使人间告  相似文献   

7.
<正> 当今许多文学史著作依然认为作为音乐机关乐府的设立始于汉武帝。其主要依据于《汉书·礼乐志》中的一段记载:“至武帝,乃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如果练考史料,并非如此。就在同一篇《汉书·礼乐志》中又有另一段记载:“高祖乐楚声,故房中乐楚声也。孝惠二年,使乐府令夏候宽备其箫管,更名曰安世乐”。乐府令即乐府机关的长官。《史记·乐书》:“高祖过沛诗三候之章,令小儿歌之。高祖崩,令沛得以四时歌儛宗庙,孝惠、孝文、孝景无所,更增于乐府习常肄旧而已”。这充分说明乐府机关在汉初就已存在。汉初礼乐,“大抵皆因秦旧事”(《汉书·  相似文献   

8.
《太史公自序》节选于是论次其文。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绁。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  相似文献   

9.
对“大阉之乱 ,缙绅而不能易其志者 ,四海之大 ,有几人欤 ?”(《五人墓碑记》)课文注释为 :“缙绅 ,亦作扌晋绅 ,指一般做官的人。古代大臣把笏插在腰带里 ,所以称做官的人为缙绅。缙 ,插 ;绅 ,带。”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编者把“缙绅”释为“缙笏于绅”之义。笔者认为 ,这里的“缙绅”是“缙笏垂绅”的省略。《说文》 :“绅 ,大带也。”段注 :“古有革带以系佩绂 ,而后加之大带。绅则大带之重者也。《玉藻》曰 :‘绅长制 ,士三尺。子游曰 :叁分带下 ,绅居二焉。’注云 :‘绅 ,带之垂者也 ,言其屈而重也。’……”《晋书·舆服志》 :“所谓扌…  相似文献   

10.
刘毅 《文教资料》2001,(4):128-131
中华书局点校的《宋书》和《晋书》是目前最通行的本子。其点校工作之精审,为大家所公认。当然,由于点校工作纷繁复杂,要一下子做到尽善尽美,实属不易。笔者在读《宋书·五行志》和《晋书·五行志》时,发现其中仍不乏可资商讨的问题,兹录数则,略陈浅见,求正于方家。 (一)《宋书·五行志》 1、桓玄始篡,龙旂竿折。玄田猎出入,不绝昏夜,饮食恣奢,土水妨农,又多奸谋,故木失其性也。《宋书·五行志)882页) 按:文中“土水” 当作“土木”,‘’水” 是“木” 的形近讹字。“土木”早已固定成词,意思为“上木工程、建筑工…  相似文献   

11.
《中学生阅读》2007,(1):112-112
《庄子·至乐》载:“支离叔与滑介叔观于冥伯之丘,昆仑之虚,黄帝之所休,俄而柳生其左肘,其意蹶蹶然恶之。支离叔曰:‘子恶之乎?’滑介叔曰:‘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文非 《语文知识》2000,(9):70-71
高中语文第五册《〈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一文有句:“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于其遗事,斯诚后死者之羞也。”教材将其中的“继述”释为“继承、讲述”,失之。其实,“继”“述”二字同义,都是继承之意。“述”,《说文》释为“循也”。《汉书·地理志下》:“始楚贤臣屈原被谗流放,作《离  相似文献   

13.
东汉酒泉郡延寿县城考李并成延寿县之名,始见于《后汉书·郡国志》“酒泉郡”条,而不见于《汉书·地理志》,知该县当为东汉新置的酒泉郡属县。该县位于何处?有的学者据《汉书·地理志》酒泉郡属县中有“天衣”而无“延寿”,而《后汉书·郡国志》中则有“延寿”而无“...  相似文献   

14.
《读书杂志·卷五·汉书第九》“请问”条:“‘高祖独心不乐,悲歌,群臣不知上所以然。尧进请问’,景祜本‘间,作‘问’,宋祁曰:‘问’疑当作‘间’。汪本以宋改。念孙案:原本作‘请问’,义自可通,不当辄以意改也。《史记》亦作‘请问’。” 笔者按:考诸史籍,王说殊误,宋祁所疑甚是,汪文盛本从宋校改极为有见.今《史记》作“请问”者,正当据此校改作“请问”,王念孙反欲据《史记》误本校改《汉书》,未免本末倒置。为论说方便,今将《汉书》有关语句移录于下:  相似文献   

15.
<正> “画虎不成反类狗”一般均解释为“画虎不成,反倒象狗”(《中国成语大词曲》529页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8),该词条的引文为“汉·班固《东汉观记·马援传》:‘效杜季良而不成,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也’”。狗与虎,外貌、形体相差甚远,画虎不成,怎么也不会象狗。《尔雅·释畜》:“未成豪,狗。”注:“狗子未生乾毛者”。《说文解字注》段玉裁曰:“照释兽云:‘未成豪,狗’。与马2岁曰驹、熊虎之子曰豿同义,皆谓稚也”。《尔雅·释兽》“熊虎丑,其子狗”。注:“律曰的‘捕虎一,购钱五千,其狗半之’”左传昭公七年:“今梦黄熊入于寝门”。疏:“熊虎之类,其子名狗”。《玉篇》:“豿,熊虎之子也”。《尔雅·释畜》:  相似文献   

16.
论匡正汉主是班固撰述<<汉书·五行书>>的政治目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五行志》作为班固新设的四志之一 ,在《汉书》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与刘向《洪范·五行传》不同 ,《五行志》只记灾异不言祥瑞 ;从它选择的史事、依据的理论渊源以及当时的政治发展看 ,匡正汉主应是班固撰述《五行志》的政治目的。  相似文献   

17.
《汉书&#183;艺文志》在我国文献学史及学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但学界对“艺”“文”“志”3词及其关联状况缺少系统研究,这3词直接关系到《汉书&#183;艺文志》的主旨和内容。“艺”“文”“志”3词在古代各有其独特的意义源流,在《汉书&#183;艺文志》中,3词第一次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辩证统一的系统。深刻体察其内涵,可以于此管窥班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阐释。  相似文献   

18.
‘秦孝文王五年,游朐衍。有献五足牛者。刘向以为近牛祸也。先是文惠王初都咸阳,广大宫室,南临渭,北临泾,思心失,逆土气。足考止也。戒秦建止,奢泰将致危亡。秦遂不改,至于离宫三百,復起阿房,未成而亡。一曰、牛以力为人用,足所以行也。其后秦大用民力转输,超负海至北边、天下叛之。京房易传曰:“兴繇役,夺民时,厥妖牛生五足。”,(着重号为笔者所加,下同)此为《汉书·五行志》中的一段文字。其中有三处错误。一、文中“秦孝文王五年,游朐衍”的记载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9.
颜师古注《汉书》,不仅以其文字、训诂取胜,而且有其强烈的音韵意识。他在《五行志》里把“萧墙”注为“肃墙”(1504页),就是采纳《论语·季氏》的郑玄注。因为上古音萧、肃心母迭韵,幽觉阴阳对转[u:uk],二字在上古音同义通,这正是古人“义寄于声,声同者义多相类”的论断。再比如《五行志》里师古注曰:“婾与偷同,谓苟且也。”(1087页)《韦贤传》中又注为“婾与愉同,乐也。”(3103页)为什么从“俞”得声有两读呢,原来上古音,俞属侯部喻四,偷属侯部透母、定透旁纽,喻四近定,则俞和偷不仅迭韵,而且喻透邻纽,今音虽异,古音却同也。明末音韵学家顾炎武对此加以首肯:“偷,古音俞,《汉书志》,作婾,颜师古亦音  相似文献   

20.
新谚语拾英     
何谓谚语 ?班固在《汉书·五行志》中说 :“谚 ,俗所传言也。”刘勰在《文心雕龙·书记》中说 :“谚者 ,直语也。”韦昭在注释《国语·越语》时说 :“谚 ,俗之善谣也。”综上诸说 ,我们可以给谚语下这样一个定义 :谚语是一种在民间广为流传的、通俗、精练而美妙的歌谣式的语言。古今文章大家 ,非常重视谚语的应用。贾谊在《过秦论》中 ,用“前事之不忘 ,后事之师也”的“野谚” ,提醒读者注意秦朝灭亡的教训 ;苏洵在《六国论》中 ,引用“以地事秦 ,犹抱薪救火”的古谚 ,比喻六国“用土地换和平”的愚昧之举 ;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 ,用“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