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卑是一个人自己看不起自己 ,对自己能力、品质等方面作出偏低评价的一种消极心理状态。自卑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 ,中学生一旦产生了自卑心理 ,若不及时克服 ,对自己、对别人都会带来很大的危害。那么 ,怎样才能帮助中学生克服自卑心理呢 ?(一 )帮助学生分析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每个学生或多或少都有自卑心理 ,有的甚至还很严重。因为产生自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自身条件的缺陷 ,有家庭变故 ,有好胜心受到挫折 ,有自尊心得不到应有满足 ,还有人际关系淡漠、紧张等等。找到了产生自卑心理的原因 ,教师就能因势利导 ,帮助学生排除自卑心理 ,…  相似文献   

2.
自卑是学生对自已的能力做出过低评价,或对自身的智力和能力产生怀疑的一种心理感受。要使学生消除自卑心理,教师除了要给予这些学生更多的赏识与鼓励外,还要加强这些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只要具备了一定的能力,有了成功的体验,那么,他们就会对自己有个重新的、正确的认识,就会消除自卑的心理,就会产生自信。  相似文献   

3.
自卑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学生的自卑心理多表现为对自己素质能力评价过低,性情孤僻、多疑等.自卑心理的形成多来自于学校、社会、家庭等方面的原因.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正视自卑心理;以活动为中心,创设体验成功的舞台;以激励为原则,对学生施以健康的心理暗示;以方法为重点,使学生掌握赶走自卑的方法;以自身为榜样,给学生以积极的心理感染。  相似文献   

4.
自卑心理是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不可避免的心理现象,对于自卑心理的不同处理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在中学阶段学生所出现的心理问题都可以找到自卑的根源.所有的心理问题也都可以理解为是对自卑的错误补偿。通过以团队精神为主旨的心理训练活动能够起到对学生自卑心理的补偿作用,可以促进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和维持学生的心理平衡,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应对心理危机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如何引导中学生克服自卑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赤 《宁夏教育》2002,(11):57-57
自卑是个体发展受到挫折而产生的看轻自己、自惭形秽的一种情绪体验,是压抑自我的一种沉重的精神压力。当自卑心理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影响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正常进行,时间一长就会发展成为一种心理疾病。引导学生克服自卑、增强自信无疑对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因为自己的体貌或长相不如别人.或存在某些生理上的缺陷而产生的自卑心理称为体貌自卑。体貌自卑在中学生中极为常见。体貌自卑的危害是很大的,有了这种心理如果不能及时疏导和沟通的话。往往会导致忧郁痛苦、自暴自弃、灰心绝望等情绪的产生.从而影响孩子正常的学习、生活,甚至导致心理偏差而走上绝路。因此,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应提高警惕。随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这种现象。并及时采取措施,给予必要的帮助,以使他们尽快走出自卑的阴影。  相似文献   

7.
中专生自卑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专生是青年中的优秀分子 ,是社会的宠儿。他们有着强烈的自尊心、自信心。但是 ,也有很大一部分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自卑倾向。何为自卑 ?自卑是一种心理状态 ,是自我感情的一种表现形式 ,属于性格上的缺馅 ,是由于某种心理或生理的原因而产生的一种轻视自己的心理状态。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和品质评价过低 ,或者自己看不起自己的一种消极心理状态。中专生产生自卑心理的原因是多样的。首先一点 ,生理方面是最原始 ,最直接的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 ,青年男女对自身的外部形象越来越看重 ,如身材矮小 ,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压力 ,如果不能…  相似文献   

8.
自卑就是轻视自己,认为自己不如别人,是一种不良的心理状态.当前许多初中生自卑心理较为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和学习.下面就如何帮助他们摆脱自卑心理,走出自卑的阴影谈两点做法.  相似文献   

9.
所谓心理异常 ,是相对正常心理而言 ,指个体与社会准则大相径庭并严重阻碍心理健康发展的那些心理形式。因此 ,矫治学员“心理异常”、培养学员健康的心理素质是新时期“学员第一任职能力培养”必不可少的措施。自卑心理的矫正。自卑心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能力和品质评价过低的一种心理品质。从心理学上看 ,自卑属于性格的一种缺陷。自己看不起自己 ,把自己看得过低 ,遇事表现出我不如人 ,甚至自惭形秽等 ,这是自卑的典型病状。一般来说 ,学员产生自卑心理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过低评价自己的智力 ;二是过低评价自己的能力 ;三是过低…  相似文献   

10.
付广英 《辅导员》2010,(6):27-27
自卑是对自己失去自尊心的一种悲观心理,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品质评价过低,总以为自己不如别人,可以说是一种性格上的缺陷。自卑的学生通常容易放大困难,处于孤僻、悲观状态,偶然又会以暴怒、忌妒、自卑过甚等情绪表现出来,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轻生。身为人师的我们怎样帮助他们消除自卑心理呢?笔者以为可以使用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1.
自卑本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它能摧人奋发,从而追求更加完美的境界。然而在实践中,由于青少年学生生理、心理尚不成熟,导致他们不能客观评价自己的优缺点,一遇到挫折就否定自己,从而产生自卑情绪。分析学生自卑心理在处理不好的情况下有哪些不良的外在表现,从理论角度分析其存在的根源,提出提升学生自信心的策略,以对帮助学生消除和矫正不良心理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一、自卑心理概述自卑,就是轻视自己,自己瞧不起自己。它是一种因过多地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自卑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和感觉,它藏在每个人自己的心里。每个人都有对自身评价,但结论不同。有的人肯定自己,接受自己,坦然承认自身的优势和缺点,这是自信;有的人自己夸大自己,对自己持过高评价,这是自大;有的人则贬低自己,对自身持过低的评价,这就是自卑。自卑心理的产生,主要源于心理上的消极的自我暗示,其表现在:1.挫折性自卑心理有些人原先无明显自卑心理,由于生活道路上遭受挫折失败,怀疑自己的能力,萌发自卑心理。如某一…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参加学生家长会,经常听老师讲:某某同学自卑感太强。自卑,是个人对自己不恰当的认识,是一种自己瞧不起自己的消极心理。在自卑心理的作用下,遇到困难、挫折时往往会出现焦虑、泄气、失望、颓丧的情感反应。所以,克服自卑心理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健康问题。怎样才能从自卑的束缚下解脱出来呢?  相似文献   

14.
朱雅芹 《教育艺术》2009,(11):71-71
心理学家认为,学生自卑的成因很多,如学习成绩不理想,对自身体貌、家庭状况不满意.或一次失败的体验,甚至可能因为家长或者老师的一句话等.自卑心理的产生就在不经意间。这就要求教师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帮助学生克服、纠正自卑的心理状态,让其及早从自卑的阴影中摆脱出来。  相似文献   

15.
孙瑞敏 《学周刊C版》2010,(8):204-204
胆小怯懦的孩子虽然对别人不会构成伤害.但是.他自己会有不自然甚至难受的感觉.这种社会退缩性格对孩子的成长和学习是十分不利的。一个学生一旦形成怯懦的性格.往往从怀疑自己的能力到不能表现自己的能力.从怯于与人交往到孤僻地自我封闭.而由此形成的不良人际关系.反过来又会加深怯懦.作为一名心理老师.我认真分析了现象背后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辅导.帮助学生从自卑的沼泽地走出来.并促使其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自卑是个体发展受到挫折后而产生的看轻自己、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是压抑自我的一种沉重的精神反映。自卑心理达到一定程度,会影响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正常进行,长期自卑就会发展成为一种心理疾病,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引导学生克服自卑,增强自信无疑对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作用。一、自卑的成因中学生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有客观方面的,也有主观方面的。从学生自身来讲,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有些学生心理发育不成熟,处理问题的能力较差。当主体与环境发生矛盾时,如好胜心受到打击,自尊心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上进心受到…  相似文献   

17.
郑秀提 《考试周刊》2011,(92):226-227
对于存在自卑心理的学生,只有解开他们的"自卑"心结,才能帮助他们摆脱目前的困境,首先,要了解自卑学生"自卑"心理的产生原因和形成过程。其次,采取相应对策疏导自卑心理。  相似文献   

18.
黄淑丹 《湖南教育》2002,(14):21-21
目前,中学生逃学甚至离家出走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一情况,轻则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重则引发学生失足甚至更严重的社会问题。对此,教育工作者应引起高度重视。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厌学逃学,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一、自卑心理自卑是自我意识偏离后所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和在这种情绪支配下担心失去他人尊重的心理状态。有自卑感的学生往往会对自己的能力、品质等作出偏离或消极的自我评价,从而在学习中缺乏信心,进而悲观失望、自暴自弃,产生畏学、厌学的心理。但他们又有很强的自尊心,徘徊在自卑与自尊的边缘,最后他们选择逃…  相似文献   

19.
自卑是对自己失去自尊心的一种悲观心理,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品质评价过低,总以为自己不如别人,可以说是一种性格上的缺陷。自卑的学生通常容易放大困难,处于孤僻、悲观状态,偶然又会以暴怒、忌妒、自卑过甚等情绪表现出来,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轻生。身为人师的我们怎样帮助他们消除自卑心理呢?笔者以为可以使用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在这快速发展的社会中,优胜劣汰的原则使人们的心理正接受着一次又一次的考验。对于自制力和心理素质强的人,可以面对挫折,而那些心理素质差的人,这时候自卑心理很快占据了主导位置,从此很难再站起来,因此,我们要把重点放在自卑心理的形成时期———小学阶段。一、小学生自卑心理的成因小学阶段是学生心理成熟发展的过渡时期。也是不稳定的时期,优良的教育教学环境能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反之,则会片面地发展学生的各个方面,自卑就是其中一个方面。所谓自卑就是自己不相信自己,自己认为自己不行,看不起自己,它使人处在消极的生活中而不能自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