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汉语同义词辨析既是外国学生学习汉语时的难点,也是教师教学时的重点。汉语中有一些动词属于A、B、AB类同素同义单双音节动词。关于这类词的研究并不多,而且存在很多不足。因此,本文在语料库的基础上,在同义词辨析的框架下对这一类动词中的"迎""接""迎接"进行了分析,对比了这三个词在句中位置、词语搭配、语域分布三个方面的异同。做到以小见大,在更加客观的基础上辨析同义词,以期对对外汉语教学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
语料库语料丰富,对语料库中语料的统计分析,可以为对外汉语提供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材料。本文收集了近几年对外汉语领域使用语料库辅助研究的文献,归纳出语料库在研究汉语学习者习得情况、研究汉语语言现象、汉语教学工具书信息来源、回馈课堂教学等方面的作用。传统语料库在对外汉语领域未尽其用,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真正适用于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语料库还有待研发和建立。  相似文献   

3.
一词多义是汉语的一种普遍现象,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汉语单音形容词"深"为主要研究对象,尝试运用认知语言学原型范畴理论,分析"深"的语义内涵、"深"语义衍生扩展的路径,并根据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东南亚学生使用"深"各义项的情况,探究对外汉语多义词教学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王兰 《现代语文》2015,(1):102-104
留学生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的建立与研究,有三个意义:第一,有利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多方面研究。第二,有利于全方位探索汉语学习者的语言特征。第三,有利于对外汉语的学科建设。汉语中介语语料库建设的基本思路如下:1.搜集各阶段留学生汉语学习者的语料,同时完整记录每份语料的背景信息,以及语料提供者的详细信息。2.对语料进行加工,包括偏误标注和基础标注。3.将加工后的语料分别存入错别字语料库和语句语料库这两个子库。每个子库包括生语料库、熟语料库、背景信息库三个部分。汉语中介语语料库建设的构成原则有三个:第一,语料的真实性原则;第二,语料的平衡性原则;第三,信息的完备性原则。  相似文献   

5.
词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颜色词作为对外汉语教学中重要的词群,具有常用性、复杂性和丰富性的特点。文章试从中国“五行”中的颜色范畴,即红、黄、绿、黑、白五种基本颜色词出发,立足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及对外汉语教学实践,结合跨文化交际的内容,对颜色词的教学提出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越南留学生汉语敬词的语言语用偏误为研究对象,根据越南学生汉语中介语语料库搜集越南留学生汉语敬词的语用偏误实例,分析其语言语用偏误情况。希望本文能对对外汉语敬词教学和提高越南留学生的汉语交际水平有所帮助,促进越南留学生与汉语母语者的顺利、得体、成功交际。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越南留学生汉语敬词的语言语用偏误为研究对象,根据越南学生汉语中介语语料库搜集越南留学生汉语敬词的语用偏误实例,分析其语言语用偏误情况。希望本文能对对外汉语敬词教学和提高越南留学生的汉语交际水平有所帮助,促进越南留学生与汉语母语者的顺利、得体、成功交际。  相似文献   

8.
在对外汉语教材中,存在两个及以上汉语词汇翻译成同一个英语词汇的现象,这样的现象被称为"同译词"现象。"同译词"对汉语教学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本文主要考察对外汉语综合课教材中的同译词问题。以《发展汉语》、《汉语教程》和《新实用汉语课本》三套教材中的同译词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分析、归类,并找出相应的使用偏误,简要探究其产生的原因,继而对如何解决同译词问题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9.
汉语色彩词生动具体,具有丰富性、常用性的特点,汉语学习者对其有着浓厚的兴趣,这就决定了对外汉语色彩词教学的特殊性。本文将分析研究对外汉语教学中色彩词的基本范畴、词性、不同文化背景下中色彩词的文化含义,并针对静宜大学汉语水平为中高级的留学生进行汉语色彩词的情况分析,将汉语词汇习得的一般原则和规律运用到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色彩词教学,结合教学大纲中对留学生学习汉语的要求和教学标准,提出有效可行的教学建议和教学技巧。  相似文献   

10.
虚词教学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是极其重要的。结构助词"的"作为虚词的典型成员,是现代汉语词汇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也是留学生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错的地方。基于北京语言大学的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对高级阶段留学生结构助词"的"出现的偏误进行统计,总结出偏误类型,分析出偏误原因,进而提出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1.
12.
关于"三农"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指中国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其实质是指农业生产率提高的问题,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农民增收的问题。“三农”问题既有历史的根源,也有现实的原因。解决“三农”问题,需要政府、农民共同努力,“三农”问题是决定现代化三步走战略能否实现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13.
《诗·小雅·庭燎》"夜未央"中的"央",毛传曾有解释。至唐代流传为两种训释:一为"央,旦也",见《毛诗正义》等;一为"央,且也",见《经典释文》。清代对两种说法各有拥趸。阮元曾指出"《释文》‘旦’字或误‘且’",但未予解决。本文从文献版本、词义训释和字形变异等角度加以辨析,认为前释为确诂,而后释为讹传,其"且"实为"旦"之形误。解决这一历史疑案,有助于正确理解《诗经》内容,并可纠正各种典籍未加考辨而照录《经典释文》的错误。  相似文献   

14.
15.
徐蓉蓉 《天津教育》2021,(8):138-139
“微课”是教育方法体系中的新组成部分,其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中有着很好的教学用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笔者主要以小学美术学科教学为例,探讨教师如何在无“微”不“质”的新型教学主题下开展有效的微课教学。  相似文献   

16.
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推进,数学核心素养进一步体现.高考中主要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这些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我们的课堂的是否有效及高效问题.全国各地涌现出各种各样的教学改革模式,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学生通过的自主学习发现问题,经过老师的引领及共同探究进而解决问题,再加上对知识的进一步训练检测达到巩固,最后经过学生的总结和教师的拓展达到升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18.
在历代人中,魏晋士人对社会价值的追求是最微弱、最残缺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会选择“归隐”作为自己的生存方式。纵其一生,魏晋士人始终都在“山林”与“魏阙”之间徘徊去就,忍受着与日俱增的心理焦虑与人格冲突。  相似文献   

19.
翻译是把一种不熟悉的语言,转换成为我们熟知语言的一个过程,但是在这种过程中,除了要掌握一定的词汇量、语言所处的环境背景和该国家的文化历史以外,还要讲究正确的方法,再利用这种方法做到由难入简。  相似文献   

20.
当前乡镇企业和城市吸纳农村富裕劳动力的能力下降,因此,要积极探索发展农村公益事业和公共工程;培育和发展农村的服务业;深化农产品的就地加工能力,提高农产品的劳动含量,围绕”三农”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化,增加农民的收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