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文化原传介质与艺术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播作为人与人、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社会信息交往,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种文化传播。民族文化本身通过一定的介质传播,而民族文化传播原传介质本身也就是一种文化,换句话说,民族文化原传介质本身就是民族文化存储器。文章通过云南少数民族留存下来的壁画、剪纸、乐舞等分析,指出其民族文化的艺术传播,以及艺术传播中对民族文化的保留,民族文化原传播介质以及“活形态”的存在,以及这些对研究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走向文化人类学的传播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播不仅是传播学研究的内容,也是文化人类学研究的内容。19世纪文化人类学中的“传播学派”,首先把传播作为人类文化现象进行了考察。传播学从诞生之日起,就在不断地吸收着文化人类学的理论营养。然而,由于传播学与文化人类学之间存在着许多隔膜,对于传播这一重要的人类文化现象的本质研究,迄今没有太大的作为。当今以互联网络为标志的媒介革命,又向传播学和文化人类学提出了新的理论挑战。传播学家已经意识到,传播学必须借助文化人类学的视野,重新审视人类传播现象。这已成为传播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相似文献   

3.
文化研究学派主要以英国文化研究学派为主要代表,是传播学的批判理论之一。通过梳理其发展历史及主要代表思想,并在此基础上从教育传播四要素出发,探讨了文化研究学派对于我国教育传播研究的启示,如对于教育者权威身份的质疑、对于教育信息适应性的思考、对于教育媒体编码效果的评价、对于学习者解码能力的促进以及对于教育者与学习者之间的认知差异问题等等。  相似文献   

4.
在传播学视野下,“二级传播”理论使得中国民族声乐被更多人所接受;“议程设置”理论为中国民族声乐奠定更为牢固的群众基础;传播学理念的“传承特性”,为弘扬与创新民族声乐艺术,提供了根本性保障。运用传播学理论促进中国民族声乐科学发展,应注重借助新闻发布会的组织传播功效积极造势;注重发挥大众传媒强大的传播功能;要努力做好中国民族声乐文化继承与发展这篇大文章;要敢于破除陈旧观念,摒弃单一化,走多元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目前利用传播学研究民族文化的传承,无论在文化内容方面,还是技术方面,传播学都对民族文化传承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这些现象表明传播学为民族文化传承开辟新的途径。本文试图利用传播学的手段对民族文化传承进行细致研究及传播学对民族文化传承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作为当代传播关系建构的重要理论基础,为后来研究者在"人人都有权参与传播"的理想传播环境下依据交往理性原则进行语言表达和媒介使用的接近权找到了理论层面上的基点,但是哈贝马斯的理论缺乏客观性和具体性,并且其观点在历史辩证法方面存在着不足.文章以马克思传播思想中的交往思想为基点,对哈贝马斯的立场和观点上的唯心主义缺陷进行了评析,分析了马克思的交往行为理论在数字科学时代的历史唯物主义地位,为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在更高的价值层面对传播学学科领域提供理论指导提供了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新闻翻译实践与研究概况和新闻翻译的传播学模式,在拉斯韦尔传播模式基础上,结合新闻翻译工作的实际情况,研究传播学的五种理论分析,即传播者分析、传播内容分析、传播手段分析、传播对象分析及传播效果分析,并从传播学视角对新闻翻译工作的发展进行研究,指出新闻翻译工作要想最终达到理想效果,就需要研究和分析新闻翻译传播过程的特征,使新闻翻译工作在国际传播过程中顺利实现信息转换.  相似文献   

8.
传播效果是传播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传播学自诞生之日起便深受心理学的影响,因此传播效果研究自然也烙上了心理学的印记;作为传播学重要基础学科之一的心理学,目前已具备多种研究方法和相对完善的研究体系;由于研究对象的交叉,心理学中有关学习的理论与传播效果研究之间关系十分密切,所以,心理学有望从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两方面为我国传播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使我国传播学研究早日突破重复和模仿欧美的桎梏,创造独立的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9.
公安文化传播与大众传播同属于传播学范畴,对于信息传递、价值观塑造及受众行为引导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比较公安文化传播和大众传播的异同,优化各自的传播方式,以期实现两种传播正能量的最大化,为公安文化宣传和公安文化建设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传播学就是研究人的传播行为和传播现象的。而传播又无疑是人类的最基本的社会行为和人类社会无所不在的普遍现象。传播学天然地与人类的自身活动以及每个人的日常行为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