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相士如相马》等《杂诗四首》早在宋、金、蒙古对立时期已收入元好问的诗集,清代乾隆年间,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里辑出了宋人汪藻的《浮溪集》,四首诗又出现在《浮溪集》中。对此四诗的二属情况,学术界尚乏深入的考辨。从汪、元二人各自诗文集的版本情况以及诗文内证两方面来看,四首诗应为元好问的作品。  相似文献   

2.
本文共列举《元稹年谱》误编、漏编以及编年不确的诗文编年计32首,在标示《年谱》编年疏误诗文之后,先全面引述《年谱》编年理由,然后笔者扼要指出《年谱》编年疏误所在,列举笔者的编年补正及其理由。从而比较客观地表述了元稹诗文创作的本来面貌,为准确理解元等候诗文原意提供可信的材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柳穿元不仅在中国享有盛誉,而且名播海外。他的诗文最晚于唐末就传入了朝鲜,被以次韵、拟作、集句、引用、化用等方式接受,其文学理论也同时得到应和。朝鲜的文人们还各抒己见,展开了对柳宗元其人及诗文的批评,其中有少部分指责或指瑕。  相似文献   

4.
元初诗文名家庐陵刘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庐陵刘诜是元初很有成就的诗文作家和文学理论家。他是元代一流的赋作家,也是中国赋史上有成就的作者之一。他的散文创作有大家气象,诗歌则有多种风格。他的诗文理论有很高价值,关于学古与创新的理论富有辨证思维,对元中期诗文弊病的批评切中要害。他有如此多方面的成就,不应被文学史所遗忘。  相似文献   

5.
李白现存酬赠元丹丘的诗有十多首,还在其它诗文中多次提到元丹丘。搞清楚李白与元丹丘的交游,对了解李白一生的行踪和思想都将有很大的帮助。为此,本文拟对李白与元丹丘的交游作初步的梳理和探索,向学术界请教。  相似文献   

6.
列出画史上"元四家"之一的倪瓒诗文集的7个主要版本.明天顺荆溪蹇刻七卷本《倪云林先生诗集》,为倪云林诗文集之祖本;清康熙城书室刻十二卷本《清閟阁全集》,为倪云林诗文集最完善之本.而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中《云林画谱》为倪瓒所作的可能性很大.  相似文献   

7.
地处西南边陲的云南自古就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元以前云南社会闭塞,文化发展缓慢。元朝设置云南行省,尤其是明清统治者对云南地区进行大规模的开发与加强管理,特别是设立地方官学、大兴科举,云南文教渐兴,社会文化逐渐内地化,不再是"外化之地,蛮荒之乡"。这一时期汉语文学得到极大发展,涌现了大批诗文作家。云南古代诗文作家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主要表现在诗文作家分布受地域影响明显、府治常为作家人才中心、时间和空间上分布不均等几个方面。影响诗文作家分布因素主要有区域经济发展、地理环境、政治制度影响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泱泱华夏,诗文如花。从《诗经》、《楚辞》到汉赋,再到魏晋志怪,递延唐诗宋词元曲,赓续明清小说,经史子集,浩如烟海,汗牛充栋。只要悉心品读,便会心生喜悦。置身经典诗文,久而久之,吟诵佳句学杜诗,学得妙字本诗仙。诵读诗文,显见作用有二,一能涵育身形性情,二则培养智慧悟性。  相似文献   

9.
总集文献的整理是元诗文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成分,其中元人当时编选刊刻的总集更是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不仅是我们元诗文辑佚的渊薮,也给我们窥探当时诗文风尚、文人交游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现将现存元人编选元诗文总集概况梳理辨明,可以看出元代总集编撰情况及学术特点。  相似文献   

10.
《茅山志》十五卷,元道士刘大彬撰辑。该书“辑录唐代信奉道教的文士诗文甚多”.“可惜.历代的唐代文学研究者对此注意不够”,为此周建国同志率先发丧《〈茅山志〉纂辑唐人诗文杂论》(《安庆师院学报》1985年第1期),指出“其中有些作品对我们了解唐人诗文里常见的懦、释、道三教合一现象,当时学道文士的出  相似文献   

11.
金元之际的文学大家元好问,博学多才,通经惯艺,不仅诗文精绝,书画超群,而且擅长医道,在中医中药学方面颇有造诣。元好问的医学成就和他的文学作品一样,都是留给后世的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12.
揭馍斯的诗文创作在元代文坛上可谓是独树一帜的。尽管元及后世对其评价不一,但他诗文创作中“神骨秀削,寄托自深”、“严整精核”、“语简而洁”,呈现着自己独到的风格。其中他创作中的道家倾向,在其作品中占有较大的分量,且是有元一代众多文人内心世界的观照。  相似文献   

13.
清人李重华认为,诗文的魅力“别无谬巧,取其天然”,而更重要的是文心的真淳,要有“一块生气浩然从肝腑流出。”(《诗谈杂录》)元好问在评陶渊明诗文的风格时说:“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论诗十三首》)这说明陶渊明诗文的魅力,主要就在于能用天然清新的语言表现出自我真淳的文心。真淳指事物天然的本情本性,保持天然惰性的事物就是美的事物。作者要创造出精美的艺术  相似文献   

14.
经典诗文诵读在师范类专业的人才培养中起到以文铸魂的作用,这需要精选诵读内容、阐释诗文并赋予诗文以新的时代意义;经典诗文诵读能够以美润心,这需要发掘经典诗文之美、发挥诵读艺术有声语言的音乐美,并使诗文与诵读较好结合;经典诗文诵读还能够以艺赋能,这需要综合教学。师范专业经典诗文诵读,能够实现经典诗文与德育、美育和能力培养的结合。  相似文献   

15.
曾嵘 《教学随笔》2013,(12):109
在诗文阅读的过程中,中心意识有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引导学生明确诗文阅读的方向,能辅助学生解除诗文阅读的困惑,能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诗文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越南河内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出版的《出使诗》(今越文版),是迄今越南公开出版的第一部主要收录越南陈朝、黎──西山朝和阮朝历代使臣出使中国(元、明、清)期间所写的汉哺诗文选集。这些诗文,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在漫长封建王朝时期,中越两国实际上长期保持着友好关系的这一历史事实,是我们了解和研究中越两国友好关系史的一份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这个选辑音译还原的是收入该集的越南陈朝使臣中国使程的部分汉字诗文,以及该集附录的陈朝皇帝和王子赠给中国使臣的部分汉字诗文。为方便读者阅读和参考,笔者对每首诗都分别作了一些简…  相似文献   

17.
一些脍炙人口的名家诗文,在流传过程中曾被人改写成其他文学样式。一、诗改写为词“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的这首《送元二使  相似文献   

18.
殷敏 《语文天地》2013,(10):49-50
经典诗文在语文教学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让学生在经典诗文中徜徉,让课文与古诗文相互映照,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一、以文解诗以文解诗,注重意境。初中生对诗文的写作背景难以体会,但诗文中写到的内容,课文  相似文献   

19.
名家名作欣     
元·张雨《独游龙井》行书诗卷赏析 张雨(1283-1350),字伯雨,号句曲外史,钱塘人。工书善诗,在当时为名道士,倪瓒评其:“诗文字画皆为本朝 道品第一”。可见在元代道士中张雨的艺林地位独高。  相似文献   

20.
在唐传奇初期,文体地位不高的唐传奇与诗文特别是最有可比性的叙事古文之间在思想内容上相互渗透。这种渗透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传奇之佛道怪奇倾向渗入诗文;诗文之儒家道德渗入传奇;诗文夸耀盛世的创作思想渗入传奇,传奇也开始博物颂盛;诗文拒语神怪的特点渗入传奇,传奇也关怀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